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怒海覆清1852 > 第三一六章 后方(三)

怒海覆清1852 第三一六章 后方(三)

作者:董王不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0:13:32 来源:23小说

林本最近向底下跑的勤,其实也是因为指标的原因。

董良一下子扩军这么多,原本要供应给民兵的枪支现在都紧急调运到福建前线,现在东番岛的民兵只能继续抄着长矛训练。

一切自然是以前线为先。

制造局也是加足马力生产,林本已经跟董良保证将燧发枪的产能提升到月产量两万把。

说实话,华族兵工厂的产能一直都在以几何倍数增加,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只能每月生产几百把最初级的燧发枪,后来有了几部蒸汽机之后变成了几千把,然后随着机器越来越多,又变成了上万把。

董良也放弃了全军更换线膛枪的计划,先将手头的几个支队全部换上火枪再说。

现在他手下的几个支队还有民兵在用从清军那里缴获的冷兵器。

战争就是这样,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一到了战场之上,各种变数就会接踵而来。

林本知道,这么多的指标压下去,各个制造分局压力变大,自然会出现问题。

虽然同意给他们拨款、加人,但是熟练的工匠可没有那么多,各个制造局也只能以老带新,问题是熟练的工匠都在总局,林本也不想过多地放出去。

只要压力大了,困难就多了,各种问题也就接踵而至。

林本是个心思重的人,他不想工部出问题,给人说闲话。

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

……

安平城的元首府中。

董良不在,但是他的书房却亮着灯。

杨瑛瑛的手中拿着一张4开的大纸。纸是华族自己生产的白纸,经过漂白处理,比现在大多数的纸张都要白。

华族的白纸现在扶桑和南洋都有一定的市场。

造纸业是华族的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扶桑现在是华族最大的纸张出口地。

纸张上面是一篇篇文章,上头有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华族日报》。这份报纸是由原来的一份周报发展而来,从华族占领了东番岛之后才开始正式刊行。

由此,也让各个地方诞生出了一个新的职业,叫做读报人。

一些读书人会在早上的时候到早餐店或者是茶馆中做兼职读报人,最少也能够赚一顿饭钱。

这一期头版的标题是《特战队奇袭分水关,护卫军关门打清狗》。

杨瑛瑛读着读着,不禁皱了皱眉头,这篇报道太过公式化,没有将奇袭的过程描述出来。

读报的人不仅仅是读消息,如果报道更有故事性,无疑更容易吸引读者。她提笔在报道上做了标注,将要修改的要求写清楚。作为学部的副总长,杨瑛瑛分管华族内部的宣传工作,同时她还是复兴会的宣传理事。

最近的日报,头版肯定是前线的战事,当然都是护卫军大胜的消息。

这样的宣传不仅仅能够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还能够鼓舞大家去支持战争。

她在第二版的角落看到一篇占地不大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凤山县的一个梁姓富商向官府捐献了一百担粮食支持前线的作战。

梁家原本是泉州人士,被满清官府强制迁移到东番岛,已经有三代人,惊闻护卫军收复泉州,心中激动不已,奈何自己老迈,只能捐出家中存粮,略尽绵薄之力,希望大军早日定鼎中原。

同时这个梁家家主还将自己的长孙送到军中,积极响应华族征兵的号召。

这样的正面典型给的版面太小了,甚至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主编进行了缩减。

“移到头版末尾。”杨瑛瑛标注道。

她时常听董良讲述一些宣传的要点。宣传是官府手中的工具,用的好了,胜过千军万马。

宣传工作要突出目的性、时效性。这个时候华族的重心是对南方几省的战争,而华族能够将这场战争进行到什么程度,就看华族后方的支持能够做到什么程度。

那么当前宣传工作的目标就应该服务于战争。报道大胜的消息,让百姓有信心,报道一些正面的事情,让大家可以有样学样地去做。

虽然分了土地,但是此时华族的普通百姓手中其实并没有多少余钱、余粮,他们能够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地劳动。

只有那些没有恶迹,家中多余的土地被华族赎买了的士绅手中有钱、有粮,这些人现在大部分都转变成商人了,他们在华族的号召下投资工厂或者是商贸,一些人尝到了甜头,从一开始对华族的憎恨转变为感激。

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杨瑛瑛心想这些人有钱人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那么自己这次干脆将那个姓梁的财主捧得高高的,让其他人看着,他们会怎么想?

报纸上的报道只是一部分,下一步可以让地方公署去给他家发个牌匾,甚至以元首府的名义发个嘉奖令。

她刚刚参加了部长会议,听到了周藤虎通报的内容,现在前线的大军进攻很猛,但是各种物资消耗得厉害。

现在华族的粮食要不是有浙江的海商和广州的苏家支持,恐怕早就已经挺不住了。

前方的仗一打,生产肯定要受到破坏,可以预测,未来一年时间,福建都需要大量的粮食支持。

偏偏在这个时候,陈得利还计划与太平军通商。太平军点名要求了,交易的商品中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粮食。

杨秀清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知道打仗最需要的是粮食。当陈得利将玻璃、香皂这些奢侈品给他看了之后,杨秀清丝毫不感兴趣,他就是一个要求,要想交易可以,但是必须要涵盖武器和粮食。

当然了,太平军给出的粮食购买价格比护卫军从浙江海商以及苏家那里收购的价格要高得多了,即使是倒卖,华族这边还是大有可赚。

不过现在,最紧缺的是粮食的来源问题,也就是渠道。

杨瑛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