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怒海覆清1852 > 第六三四章 少年复兴学校

怒海覆清1852 第六三四章 少年复兴学校

作者:董王不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0:13:32 来源:23小说

就在前几天,从福州通到南京城的电报线路已经修通。

修电报比通火车要容易多了。华族现在已经有一支非常熟练的电报线路修筑队。

福州的电缆厂投入使用,华族的电报线自给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五十。

随着吕宋铜矿的规模进一步增大,很快华族的电缆就可以完全自给自足。而且华族生产的电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在外层绝缘漆的运用方面。

有了绝缘漆之后,电缆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铺设的难度也降低了很多。

董良哪怕是到了福州依然可以随时了解到前线的战事。

安德门,永庆坊,傅善祥穿着一身朴素的布衣长裙,走进一处院子。

她的手上拎着一摞纸包,里面是一品斋的点心。

这是南京城中有名的点心铺子,掌柜的原本被抓到天王府中做御厨。

华族控制这里之后,拨乱反正,大家各回各家,重操旧业,这位一品斋的掌柜的领回了自家的铺子,就连做点心的工具都还给他了。

老掌柜对华族感恩戴德,写了一幅知恩图报的牌匾挂在正堂啊,发誓要做一个良心商家。

因为南京城解放不久,物资紧缺,物价比别的地方要贵。

而一品斋做的点心,全都是真材实料,价格不便宜。

但是傅善祥作为侍从室主任,享受的是府司级,正五品的待遇,每月工资有二十华元,相当于后世几万的月薪,自然消费得起。

她今天来这里是为了看望原来在女营的姐妹。

这些人当初跟她在一个营中,有些人对她充满善意,有些人则妒忌排挤她。

相聚就是缘分,不管怎么样都是在一口锅中刨饭吃。

这个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傅善祥知道她们刚刚下班。

这些女人之前大部分就在作坊里干活,现在依然在那里,只是她们以前跟奴工没有区别,现在却是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劳动。

这是一处小院子,正房厢房加在一起一共有十几间,还有一个公共厨房。

这样一个院子居住这十几个女工,算不上拥挤,因为南京城内并不缺少房子。

房子空在那里还容易坏,官府索性就先分给这些人居住了。

不过房屋的所有权依然归官府所有。出了那些能够证明房子是自己的人来认领。

傅善祥的到来让众人大吃一惊,她们并不知道傅善祥这段时间去了哪里。

她们只知道她之前在东王府做事。

“善祥……你怎么来了?”一个三十几岁,年纪稍大的妇人一脸惊讶地问道。

“玉娘姐,我来看一下你们,大家现在过得还好吗?”傅善祥将手中的东西放在桌子上。

这里一共有十几个女人,众人围在两张长条桌子上吃饭。

其中有几个人,傅善祥也不认识,看样子他们重新分配过了。

“善祥,很久没有看到你了,你去了哪里?”那个叫玉娘的女人问道。

“我逃出去投了华族,现在在华族做事儿。”傅善祥并没有敷衍欺骗他们。

这位玉娘大姐,丈夫死了,孩子走散了,是一个可怜人。

“真好,你到底是有学问的,早就看出华族能成事儿。”玉娘道。

这时候,又有几个熟悉的姐妹过来打招呼。

傅善祥一一跟她们寒暄。

“玉娘姐,你们现在过得还好吗?”傅善祥今天过来一方面是为了看看姐妹们,另一方面是也是受董良的委托下来微服私访。

“我们现在还是在原来的工坊中纺纱,活儿还是那些活儿,不过待遇好多了,现在是给咱们发米,让咱们自己回来煮着吃。盐巴也是发的,但是蔬菜需要咱们拿米去换。城外种菜的人好像将田给分了了,他们种菜换米吃。”玉娘说道。

“一天能发多少米,又要换东西,又要自己吃,能够吗?”傅善祥道。

“一人一天有两斤米,我大概能吃一斤,剩下的则用来换东西。工坊给每人发了四尺布,让自己回来做衣服,就是全都是绿布,大家穿着的衣服全都是一色的。”

傅善祥看向房间里,果然众人穿着的大都是绿衣服,不过都是自己裁剪的,看起来样式有些不同。

傅善祥脸上露出笑容:“只要能够吃饱穿暖便好,华族这边的人大都穿素色的衣服,就是官员都是穿着一色的青衣。”

“玉娘姐,我看少了好多姐妹,他们去哪里了?”傅善祥又问道。

“哦,她们啊,这不是华族来了之后让各回各家嘛,有家的都回去与丈夫家人团聚了。唉,真羡慕那些家还在的。”

傅善祥知道玉娘的事情,她安慰道:“华族这里鼓励适龄的寡居女子改嫁,玉娘要是找到合适的男人就嫁了吧。”

玉娘不置可否,她们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没有心思想这些事情。

“善祥,你在华族是不是大官,要是方便的话,帮我找一找雷子吧。”

雷子是玉娘的儿子,与玉娘走丢的时候只有七岁,现在应该有**岁了。

“嗯,玉娘放心,我一定托人帮您找雷子,他是不是额头上有一块青色的胎记?”

“啊,是的,是的,雷子的胎记很明显,像一匹马的形状,非常容易辨认出来。”玉娘连连点头。

似乎傅善祥答应帮她找就一定能找到一般。

傅善祥又跟她们聊了一下工坊的事情。

工坊现在是华族派人来管理。机器设备和人都是原来的那些。不过以后肯定还是要跟福州的纺织厂一般,换上新的机器。

这些女人现在也都是自由女工,他们在工坊工作,领取薪酬,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

这才是与原来的女营最大的区别。

华族在工厂的规范化管理方面已经做得非常成熟。

董良知道要建立工业体系,仅仅依靠机器设备是不够的。

前世的晚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