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怒海覆清1852 > 第七四三章 徐寿

怒海覆清1852 第七四三章 徐寿

作者:董王不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1 20:13:32 来源:23小说

(cc)率提高了, 兴许可以替代蒸汽机车。”

有人觉得这样的车子真是神奇, 拖着1根辫子就能跑起来,还不像蒸汽机车那样冒黑烟。

也有人觉得这东西似乎没有什么力,速度也太慢了,还不如用马拉呢。

任何新东西的出现都会受到质疑。这是无法避免的。

“好了,咱们的第1站到了——马尾电机厂。”

电机是电力转化为动力的纽带。在电力运用方面是最重要的东西。

吱嘎1声,电车开进了电机厂然后才停了下来。

这里就是这辆电车的娘家。因此铁轨直接通到电车的生产车间。

不过它没有开进车间,而是在院子里面停了下来。

众人下车聚到了1起,他们都在等董良和莫永纲向那里走。

只见两人穿过了装配车间,来到了1间巨大的厂房内。

厂房的大门口还有十名守卫。

这些士兵可不是因为元首过来才临时过来守卫的。

他们原本就是这里的守卫。

因为这间巨大的车间是电力实验室。

众人走了进去,顿时感到眼前1亮。

墙壁上的灯非常古怪,用透明的玻璃罩罩起来。但是却没有留出风口。

这是……

“大家看到墙壁上的这些灯就是电灯。通电之后,玻璃罩里面的灯丝就会被瞬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因此散发出光芒。”

莫永纲非常熟悉现在的场景,他总是在合适的时候给出解释。

“老莫,咱们这灯,现在可以用多久?”

电灯的技术含量其实不高。

爱迪生失败了那么多次,是因为他不知道合适的材料。

但是董良是知道的,因此华族制造电灯泡少走了很多弯路。

“回元首,已经可以使用两百个时辰,距离我们的目标还有1定的距离。”

董良点了点头,除了灯丝的材料问题,玻璃罩的气密性也非常重要。

如何将玻璃罩中的空气尽可能的抽干净,确实是1个难题。

两百时辰,其实已经勉强可以用了。

“先在你们工厂区试用吧,你们自己造的东西自己用,有什么问题也好及时发现。”

这项发明1直都没有批准使用,莫永纲心里很着急。现在元首终于开口了,莫永纲也松了1口气。

就在这时,1个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出现在董良的视线中。

“元首,这位是徐寿徐先生。”莫永纲赶紧介绍道。

“徐先生是我们电力实验室的骨干研究员,理论基础很好,动手能力也非常强。”

“徐寿,可是徐雪村?”董良惊讶地问道。

这个时候那个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也是1脸惊讶地拱手道:“徐寿参见元首,在下确实字雪村,乃是江苏无锡北乡人。元首如何知道在下?”

董良自然是认识这位近代鲁班。

“你可是有1个朋友叫华蘅芳?他也在这里吗?”董良问道。

“回元首,华老弟在学堂任教。”徐寿心中惊讶,但是面上还是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他少年时期家贫,长辈希望他读书科举。

但是读8股文显然不能解决他家中贫困的现状,只会越读越穷。

后来徐寿1边做些生意,1边攻读经世致用之学。

第1次鸦片战争之后,很多洋人涌入了上海。

徐寿在向上海贩米的过程中接触到了1些洋人翻译过来的科技书籍,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些。

他原本动手能力就很强。无锡不仅仅是鱼米之乡,手工业也非常发达。

当地有很多能工巧匠,徐寿喜欢观察人家修理器械,很快自己就能独立修理很多东西,以至于远近闻名。

接触了洋人的科技书籍之后,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启发。

原本会做但是讲不出道理的东西,现在可以用1些概念解释出来了。

他有1个朋友叫华蘅芳,比他小十5岁,两人经常在1起探讨学问。

华蘅芳擅长理论,尤其擅长数学,对徐寿的帮助很大。

徐寿觉得学习科学必须要注意将理论跟实践相结合。

两人后来结伴前往上海学习科学知识。正是在这里,两人决定加入华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