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清话事人 > 第566章 目的不纯的包衣革命

大清话事人 第566章 目的不纯的包衣革命

作者:忧郁笑笑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3:16 来源:书海阁

北进路上,施令洋心思沉重。

他将旧部全部打散编入辽东军团,进一步加强指挥和监督。

同时再次提拔部分民夫,从游击到把总一口气任命了54人,增加触手。

大军浩浩荡荡开向牛庄城。

……

牛庄,本是辽河、浑河交汇处。

唐军征讨高句丽曾在此设兵站,船队从渤海上溯可沿着大辽河抵达牛庄。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

辽河的水文情况发生了极大变化。

如今正值枯水季,大型海船不敢上溯,怕搁浅。否则的话,舰队就可以将牛庄城轰个稀巴烂。

望见队伍里那些唬人的大炮,辽东军团信心十足。

民夫们纷纷说:

“咱们赢定了。”

18世纪的普通百姓,对于大炮有一种迷之崇拜。

……

牛庄城,四门紧闭。

清军望着城外出现的大军,面面相觑,稍有脑子的人都不难判断出——旅顺,完了。

士气先输了一阵。

反观城外,辽东军团士气高昂,高举武器欢呼。

“投降不杀!”

民夫们吼的脸皮涨红,陷入了集体狂热。

施令洋找上了2000正规军的最高指挥官,一名海军副舰长。

“本侯麾下这些兵都是乌合之众,打打顺风仗还行,关键时候还得你们的大炮顶在最前面。”

“侯爷放心,下官明白。”

……

众目睽睽之下,第一轮炮击来了。

炮手们拉出4门12磅舰载加农炮于4里之外展开炮击,精准度尚可。

施令洋拉开千里镜,望着浓烟滚滚的牛庄城墙。

露出了一丝微笑。

“真乃军国重器也。”

“我吴国的能工巧匠,独步天下。难得,难得啊。”

反观牛庄,守军抱头鼠窜,无处可躲。

突然~

一发炮弹落在城门楼子,垮塌的大量砖瓦瞬间淹没了十几个人、

“开炮,反击啊。”

一群八旗兵声嘶力竭地高呼。

但是城防火炮压根够不着吴军,徒劳无获。

见牛庄城轰来的炮弹落在两军之间空地,辽东军团又是一阵欢呼,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望着笼罩在烟雾当中的牛庄城。

心里盘算着打进去之后,能抢多少银子,能霍霍几个娘们。

……

从成军到现在,施令洋颁布了很多条军令,却唯独没有提及入城洗劫该当何罪。

不是疏忽,而是刻意放纵~

用鲜血和银子刺激这些乌合之众,激起人性的恶,从而聚沙成石。

继12磅炮先行压制之后,更多的6磅炮继续往前推行至2里半处,展开炮位,开始精确炮击。

垛口、女墙、箭楼,沦为一堆碎钻瓦砾。

守军被迫退出光秃秃的城墙,只因无处可站,无处可躲。

……

炮声停止。

施令洋骑马从军团前面通过,高举右臂。

大喊:

“弟兄们,杀进牛庄抢钱,抢粮,抢娘们。是爷们的就给我冲在最前面,怂货自觉跑后面,别挡着别人发财。”

“冲啊。”

9000人欢呼着、嚎叫着、毫无阵型地冲向城墙,最前面抬着十几架简陋梯子。

牛庄城墙不高。

木梯架上,就能攀爬。

炮手们望着这群打了鸡血的乌合之众。

仅仅一刻钟后,乌泱泱的人群越过城墙冲进城内,城门被从内打开。

……

一群披甲民夫平端长矛冲在了最前头,见人就捅,很快就击溃了试图组织反抗的八旗兵。

如水银泻地,沿着街巷四散。

乌合之众入城之后就彻底失去了指挥,或三五成群,或几十成群搜寻财物,见人就砍,见屋就闯。

这种情况下,

就连施令洋都不敢草率入城,怕这帮人眼睛认得自己,刀子认不得自己。

一小撮旗丁为了守卫家园躲在巷尾屋顶用火绳枪、弓箭阻击。

民夫们战损率颇高。

不过,数量能够弥补战术的劣势。

野兽的心,可以压抑对死亡的恐惧。

城内的厮杀声持续了1个半时辰,才逐渐安静。

吴军一直在城外原地列阵,不想趟浑水。

……

施令洋进城时只见城内尸体堆叠、血流成河、马蹄好几次打滑。

他忍不住拔刀在手,警惕的四处张望。

终于找到了一个熟悉的旧部。

“站住。你快点去,鸣金收兵。”

“嗻。”

此人不情不愿的单膝下跪,却不料随着动作,怀里金锭纷纷滚落。

施令洋下马走过去,一脚踹的他原地滚出老远。

恨铁不成钢。

足足半个时辰,才勉强完成集结。

9000人回来了6000人,其余人都死在了牛庄城,死的莫名其妙。

但是活着的人满不在乎,甚至公开交流抢劫所得。

“老哥,你抢了多少?”

“十个银锭,你呢?”

“哎,就俩金元宝。”

“找了几个娘们?”

“嘿嘿嘿~老哥我跟你讲,这旗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俩民夫聊的眉飞色舞,哪儿有一点在旅顺做苦役时的怯懦。

……

施令洋催马走过,马鞭一指:

“军中有令,大声喧哗者,杀。”

周围的人拔刀,团团围住,位于包围圈内的聊天二人组也本能的举起了刀。

对峙。

施令洋冷笑:

“杀了他们两个,财货归你们。”

“还不动手?”

……

次日清晨,

军团马不停蹄赶到40里外的海城,却扑了个空。

海城守将听说牛庄如此之快失陷,胆寒肝惧,带着人马撤去了北边的辽阳城,临行前没忘记放火。

辽东军团也不气恼,海城周边有的是村寨,挨个扫荡一遍,粮食、布匹、盐巴、金银、衣裳、牲口~

遍地弃尸,而且都被剥光。

辽东军团越穿越厚实,把见到的好衣裳都穿上身,妥妥的西海岸穿衣风。

从懦夫到魔鬼。

施令洋心生忌惮,他和众海军军官商议后决定带兵速推盛京。

再拖下去,怕生出变故。

有参谋意味深长道:

“侯爷,您这是亲手锻造了一柄没护手的利剑呐。”

施令洋笑笑:

“无妨,本侯欲拿剑砍石头,剑折石裂。”

参谋由衷的拱手:

“侯爷高明。”

……

这一路行军速度尚可,并没有被沉重的火炮拖累。

一来不缺骡马。

辽西旗人蓄养的大牲口很多,这和关外地多人少的格局有关系。

关内用人耕地,关外用大牲口耕地。

二来利用浮力。

将物资放在缴获的平底船内,岸上人员拉纤牵引前进,这一经验来自于攻打湘西的友军,沿河行军。

……

当天,施令洋就以军法为名砍了20颗首级立威,震慑豺狼们。

兵锋进入辽北。

不断有辽东包衣来投。

本作品由六九书吧整理上传~~

这些已经分不清是满是汉,抑或是其他族群的奴才们扶老携幼,个个纳头便拜,高呼吴皇万岁。

施令洋全部收下,剪辫后编入辽东军团。

旅顺包衣刘四得了个游击之衔,心中乐开了花,天天以从龙之臣自居,对辽北包衣动则打骂。

他在辽南从龙,自然比在辽北从龙的包衣要忠诚。

他只恨自己咋就生在辽南,若是生在江南,那就是股肱之臣啦。

……

大军沿着浑河上溯,沿途皆是被开垦的良田。人烟稠密,村寨毗邻。

以战养战,就地征粮。

队伍规模好似滚雪球,越滚越大。

走一路,抢一路。

辽东军团不止能敞开吃大米饭,隔一天还能吃上猪肉炖白菜。士气高涨,豪气冲天,人人抢着外出执行武装征粮的任务。

一名吴军参谋在日记写下:

凡我行军路线,沿途尸体盈野,可为“路标”。

投笔从戎3载,吾头一次如此坚信——人性本恶。让人向善需要30年,让人向恶只需要3天。

与辽东军团为伍,险招也。

……

而加入军团的包衣们却觉得特别舒坦,他们奔走相告:

“大清兵”又回来了!

虽然这些军爷们没辫子、国号也改成了吴,但他们心里坚信这支军队就是大清第二,凶狠而暴虐。

为了积极表现,包衣们带路、挖沟、搭营、烧饭、拉纤,个个争先恐后、奋勇向前。

傍晚,

与辽东军团大营相隔半里的吴军大营,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哨兵端起燧发枪,厉声喝道:

“站住,干什么的?”

“军爷别开枪,自己人,自己人,我们都是喜迎王师的辽东良民,已编入军团下。”

“来这做什么?”

“车上有酒、烧鸡、卤肉、还有我的女儿,献给将军。”

哨兵瞪大眼睛,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

巡视营区的军法官听到喧哗,赶来一瞧也是哭笑不得。

他尽量挤出一丝笑容:

“你叫什么?哪儿人?”

“甘泉堡旗下包衣,殷东耕。”

“好,好。我会记下你的名字禀告将军,其他东西留下,这个小姑娘带回去。”

……

殷东耕连忙低声介绍:

“军爷,小芳是我亲生闺女,还没许配人家,漂亮、听话。将军远征辛苦,帐内没个伺候的怎么行?”

军法官忍住恶心,耐心解释道:

“马上要打盛京,将军要积蓄体力,不能把宝贵体力浪费在无谓的方面,你明白吗?”

“奴才明白。等打完盛京,奴才再送来给将军大人享用。”

“走吧。”

“是。”

刚走出两步,突然被军法官喝住。

“军爷,还有什么吩咐?”

“拿着这张纸条,回去让施侯的人给你多升两级。”

殷东耕瞬间泪奔,一边抹眼泪一边笑着离开了。他甚至没忘记郑重且严肃的遥磕南方。

殷家在辽东已是第7代。祖先混的还行,到他这落魄了,借了旗人老爷一大笔债,如今连利钱都还不上。所以,他有足够的动机反他娘的大清。

要认主子就得认最正宗的主子。

辽东军团显然不正宗,属于“汉八旗”。吴军才是正宗“满八旗”。

……

中军大帐。

副舰长抬头,望着怒气冲冲突然闯入的军法官。

“怎么了?”

“没什么。老子特么就想说一句,打完盛京,这个辽东军团如果编入我吴军系列,后患无穷。”

副舰长叹了一口气:

“别急,坐。”

俩人密聊,低声交换意见。

首先,得保密。

因为目前正值用人之际,盛京还没攻下,需要大量肯卖命的兵。

其次,不能内讧,不能打破底线。

尽量在战争中合理消耗掉大部分乌合之众,但不能做的太明显。活下来的幸运儿们,待请示朝廷之后再行发落,不编入军中就是了。

……

军法官很认真的巡视辽东军团,询问调查了几十人后,对新附包衣群体之画像逐渐清晰。

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有仇家、犯了王法、野心大。

以上,至少满足一点。

这些人有足够的动机反清,同时是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

而且这些投机分子很残忍,他们喜欢把事情做绝,从而讨好新主子。

民夫只是砍人,包衣却会折磨人。

拿着泄愤式的杀戮,让军法官颇觉惊诧。

能在黑土地生存繁衍下来的包衣们,心理极度扭曲。那些健康正直之人躲不过一轮轮残酷的筛选,早就死光了。

……

黑土地,大平原,密如蛛网的辽河水系,加之数百年的持续开发。辽北区域的农业条件相当不错。

沃野千里,恰如其分。

“侯爷,这是个好地方。”

“好在何处?”

“地很平。”

施令洋点点头,对于福建人来说,凡是土地平整的地方都是好地方。

没毛病。

如果有的选,谁不想30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福建佬不喜欢下海,只是被逼无奈,必须下海挣活路。

……

辽阳,战云密布。

盛京将军、宗室子弟弘响,调兵遣将欲在辽阳决战。

衙门,各级官佐出入频繁。

更有斥候飞马来回,不断将各路援兵情况及时报告弘响。

一名协领恭维道:

“将军,这一仗由您指挥,我们必然是旗开得胜。”

弘响矜持的笑笑:

“本官已从盛京、兴京、凤凰城、义州、锦州、辽阳、宁远、广宁、开原,合计聚兵7000人。”

“诸位,辽东兴衰,在此一举。”

……

如此安排,弘响是有考虑的。

辽阳若守不住,后面就是盛京。作为一名宗室子弟,他的压力很大,皇陵和盛京都不容有失。

吴军一路北进,攻城略地。

他在盛京坐不住了,思索再三后决定率军南下,将战场选择在南边的辽阳,而不是盛京。

自他以下,还有奉天副都统、锦州副都统,以及5个城守尉、10个协领,70余佐领。

可谓星璀璨,兵马云集。

这也是盛京将军防区的全部军事力量,如果败了,盛京就是待宰的羔羊。

喜欢大清话事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清话事人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