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清话事人 > 第569章 解决哗变最好的方式——开战!

大清话事人 第569章 解决哗变最好的方式——开战!

作者:忧郁笑笑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6:03:16 来源:书海阁

施令洋跳下马,皮鞭翻飞。

打的汉子满地打滚。

一边打,一边骂道:

“就你想发财?本侯难道就不想发财?”

“清廷修景陵,前后20年,花了几百万两白,你以为自己几铁锹下去就能掘开地宫?当是你爹的破坟头啊?

“要挖开景陵取宝!至少得出动上万人,几千斤炸药,再花上十天半个月。外面清军团团包围,你踏马的有这个机会掘地宫吗?”

“去死吧!”

施令洋的军靴踩在此人脖颈处,脚下发力,逐步使其窒息。

又抬头环视周围众人。

“你们给老子听清楚了,吃饱喝足,咱们先干掉外面的清军,再返回皇陵,大秤分金银。”

“都听明白了吗?”

众人胆寒,高呼:

“遵命。”

……

咔~

被踩之人的脖子不堪重负,以一个奇怪的角度折断了。

一切如常。

乌合之众们继续修缮工事,只不过眼睛里多了许多难以形容的东西。

施令洋巡视一圈完毕,不紧不慢地回到孝陵阳殿,立刻掩上殿门,对着一众军官们说道:

“弟兄们,完了。辽东军团集体哗变在即,我一刻也稳不住了。”

殿内死寂,倒也没人诧异,就这种成色的军队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

在场军阶最高的副舰长走到施令洋面前:

“靖海侯,请下令吧。”

施令洋明显松了一口气,释然道:

“只有一个办法,打!”

“立刻!马上!和清军开战,用一个更大的矛盾掩盖现有的矛盾,重压之下,聚沙成石。”

“遵命。”

军官们齐刷刷地并拢脚跟,行礼。

……

当晚,东陵内紧外松。

伙夫们昼夜不歇赶制干粮,大饼一筐又一筐。

吴军开始分发弹药做最后的准备,加固炮位,运输炮弹。此外,还临时下发了1500杆长矛用作肉搏。

辽东军团浑然不觉,吃喝完毕照例是呼呼大睡。

只有极少数人嗅到了不对劲。

旅顺投诚的刘四察觉到了异样,但他不敢多问也不敢多说,和衣而睡,头枕佩刀。

辽北主动投奔的包衣殷东耕则是悄悄地找上他熟悉的吴军军官。

“主子,是要打仗了吗?”

“不该问的不要问。”

“主子放心,奴才是想着为主子们分忧。主子指东,奴才就打东,主子指西,奴才就打西。”

军官犹豫了一会,将他带到施令洋屋内。

……

次日清晨,按照惯例。

清军粮车再次驶入东陵,押运人员卸下粮食后,刚欲离开。

靖海侯施令洋擦身而过,用不起眼的的动作将一个纸条塞给押运官。

低声道:

“离开东陵之后再打开。”

押运官瞬时心跳达到了150,赶紧将纸条藏好。

镇定的拱手道:

“200石粮,10头猪,5头羊,盐巴酱油一车,下官已全部送到。按照惯例,下官还得瞅一眼地宫。”

“来人,带他去。”

押运官紧跟士兵向东陵内部走入。

他一路观察。惊恐的发现士兵们不再像往日那般松散,而是荷枪实弹,全部进入了位置。

……

“嘿,你现在可以走了。”

士兵的只是远远的让押运官望了一眼景陵,就推搡他速速离开。

出了东陵,

押运官摸出袖管那张纸条打开,只一眼,瞬间色变。

纸条写着:

~吴军将于本日开掘景陵。本侯劝阻不成,只能以如此方式提醒,以全康熙爷知遇祖先之恩。

……

中军大帐内,

盛京将军弘响捏着纸条,追问道:

“袁知州,你确定是靖海侯所写、所递?”

“奴才用性命担保。”

“坏了,坏了。这帮杀千刀的、不讲信誉的鼠辈。他们要掘墓!!!”

……

中军大帐,军将齐集。

靖海侯的纸条在众人手里传阅~

所有人一致认为,是真的!

理由是:

靖海侯投敌是无奈之举,独处福建孤地,且内外交困,不投,施家就灰飞烟灭了。

同时,

他心底又感念康熙爷当年对祖先施琅的知遇之恩,故而做出如此矛盾的举动。

弘响此刻为之前的投降打算而感到羞愧。

这帮鼠辈连皇陵都放过,能放过自己和盛京数万旗人吗?

他冷冷起身:

“诸位,不能等了。再等,就要铸下无法弥补的错误。打进东陵,保卫祖先圣地。”

“嗻。”

……

与此同时,东陵内。

施令洋重甲在身,召集辽东所有军官。

对着黑压压的200号人高声宣布:

“现在有两条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咱们的援兵已经登陆旅顺港,足足5万人呐。”

“但是还有一个坏消息,潜伏在清军那边的义士冒死送来情报,他们今天就要进攻东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包衣殷东耕立马站起来,用极富煽动的语言喊道:

“诸位,这明明又是一个好消息啊。抢在援兵之前打完这仗,我们吃独食。”

另一捧梗立马接话:

“对,他们来了,我们怎么分?”

“我们单独打,单独分。”

众人一听觉得好有道理,群情亢奋,欢呼欢呼。

施令洋深吸一口气,开始发号施令:

“话不多说。”

“现在开始,各部进入预定防区,准备迎战。”

“决战东陵!”

……

两边兵力频繁调动。

清军大营内,三声号炮响起。

传令骑兵高举小黄旗,沿途高呼:

“盛京将军有令,全体拔营,即刻进攻东陵,违令者皆斩。”

最精锐的中军大营率先出动。

望着同样人影幢幢的东陵城墙,宁远知州袁常在的内心也咯噔了一下。

嘀咕着:

“不会是反间计吧?”

有那么一瞬间,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后悔,是否过于草率?

……

东陵有城墙,但不高也不厚,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军事意义。

毕竟,

康雍乾三朝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威胁皇陵的敌对势力存在。

历史上,

盛京皇陵首次受到威胁是甲午战争之后。而如今,吴军路线大体相似,大差不差。

小半个时辰后,

施令洋透过千里镜观察,见清军分两路来攻,一路自南向北,攻击正门。

另一路从东往西,攻击侧门。

……

吴军安置在昌瑞山的重炮率先炮击!

一发12磅实心弹拖着白烟落在东侧清军前方,炮弹向前弹跳,路径之上,盾车四分五裂,残肢断臂被高高抛起。

人海战术!

盛京清军从一开始就使出了全力,下马步兵持盾前进。

盾车数量是惊人,至少有二三百辆。

“看来这些天我们没闲着,敌人也没闲着。”

“侯爷说的是。这可是祖陵,要是被掘了,爱新觉罗的这脸面……嘿嘿嘿”

施令洋并不搭话,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真的掘开东陵。

生在簪缨之家,耳濡目染什么叫正治。

自己只不过是想以皇陵为质立下奇功,让吴皇刮目相看罢了。

要是傻乎乎的掘了前清皇陵~

吴皇不会杀自己,但是也不会重用自己。

原因很简单,新皇可能会想着坐实掘前朝皇陵的乃臣子个人行为,而非皇帝授意,免得被后人诟病。

顺便,合理的把自己雪藏。

快意恩仇是江湖,而不是正治。

……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清军盾车居前,步兵在中,大炮居后,配合前进。

施令洋啧啧称奇,他发现关外的八旗兵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和福州驻防八旗就不是一类生物。

半个时辰后,

东陵外侧围墙被攻破,准确的说是被炮弹轰塌。

头一次经历如此猛烈炮火的乌合之众们狼狈的离开城墙,退入第一道防线——半人高的巨木壁垒!

一民夫陆鑫握着长矛想逃跑,却诧异的发现无路可逃。

身后的第二道巨木壁垒空缺处已被猴版塞门刀车所阻隔,更崩溃的是,这些器械还是自己亲手打造。

阵后,有包衣扯着嗓子吼道:

“辽东军团,死战不退。”

“侯爷有令,前排退,后排可杀之,首级亦算军功。不论敌我,一颗首级5两。”

……

第一道防线内~

“草,草你娘啊。”

陆鑫嚎叫着,他自己也不知道在骂谁。周围人也一样神情惶恐,前几日的暴虐消失的无影无踪。

杀别人时,都挺暴虐。

轮到自己,又变老实人了。

乌合之众就是这样,靠不住的。

时而乐观,好似涨潮,要决战紫禁城之巅。时而悲观,光速退潮,缩成一团承认自己是个废物。

永远过山车,永远在旋转。

不过,他们被施令洋这个野心家带入了深沟。

……

盛京将军弘响骑在马上,右手前切。

“攻!”

“将军有令,攻入东陵。”

两名赤膊鼓手拼命擂鼓,周围站立的士兵皆感觉心脏被鼓声震动。

前线,八旗军官们举起佩刀。

高呼:

“杀,杀啊。”

乌泱泱的步兵持盾举刀,冲向烟尘滚滚的东陵城墙。

他们冲过狭窄河道之上的三孔三路桥进入东陵,开始冲击第一道巨木壁垒。

一方攀爬,一方用长矛戳杀。

就在此时,炮声都停了。

清军不再开炮是怕误伤自己人,技术上也做不到(距离、直瞄)。

吴军布置在高处的重炮,也诡异的停了,原因不明。

弘响面露喜色:

“会不会是他们缺炮弹了?”

……

守卫在孝陵的俩名陆战队士兵聊天。

“什么情况?”

“不清楚,不过有侯爷在上面,想来有他的道理。”

旁边一名陆军准尉忍不住了,主动向缺乏战场经验的同行解释道:“这叫大炮上刺刀,把宝贵的火药炮弹留到最后一刻,贴着敌人的脸轰。是我们给侯爷的建议~”

“还是你们老陆,牛!”

“这算什么,本少尉当年在江宁城下随陛下狙击京营火器营就这么干的。老陆不玩虚的,就爱大炮上刺刀。”

……

圆滚滚的巨木喷满鲜血,攀爬的八旗兵都无处下手。

乌合之众们已经疯了,举着长矛见人就戳,露头就戳。

屠宰场。

一刻钟左右。

南侧和东侧的第一道壁垒皆告破。

发了疯的八旗重甲兵开始攀爬第二道壁垒,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感觉。

不过,

第二道壁垒的巨木比第一道高出了4寸,攀爬难度略有增加,但也还好。

不到2刻钟,

第二道壁垒再次沦陷。

乌合之众们或死于八旗兵刀下,或死于第三道的督战队。

一群丧心病狂的民夫包衣被吓破了胆子,试图进入孝陵防线寻求正规军庇护,被毫不留情的当场枪杀。

……

昌瑞山顶,施令洋俯瞰战场。

他发现相比南面之敌,东面之敌距离更近,距离景陵已不足1里。

这和东陵城墙的形状有关,整体呈现一个狭长的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

“开炮,只打一轮。”

“给南面的这帮乌合之众一点信心。”

施令洋可以说出心里话。

炮手们也不会和底下的乌合之众共情,哪怕曾经有过并肩作战只友谊。

士官学校内,课堂上对学员一再强调:

“帝国陆军是纪律的集合,是暴力的巅峰,是科学的武装。纯洁,高于一切!”

很显然,

辽东军团不是同类。

一轮重炮让疯狂进攻的八旗兵稍微收敛,攻击微微迟滞。区区四五颗炮弹杀伤有限,主要是一种心理上的影响。

战场之上,人人都怕炮。

清军尤怕~

……

宁远知州袁常在也注意到了昌瑞山顶的炮阵地,不知为何,他又想起了乃祖宁远城旧事。

总觉得杀声震天里藏着可怕的阴谋。

后背冷汗止不住。

突然,

一骑飞奔而来,在马背之上高呼:

“将军有令,宁远之兵绕道背后袭击昌瑞山。如能拿下吴军炮阵,袁大人当首功。”

“嗻。”

袁常在不再多想,领着麾下之骑兵一溜烟离开了主力。

……

整个战场的兵力调动,施令洋一览无余。

清军估计在3万左右。

他几乎可以断定盛京城中已无一兵一卒,甚至成年男丁都没有几个。

所有能拿起刀枪的旗丁都在这里!

所有的压力都给到了自己!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手臂微微发抖。

“父帅,怎么了?”

“仁儿,今日之战你全程参与,过程务必要牢记在心。日后家族传承在你肩。”

施家传爵首选健壮且冷静之男丁,尤重继承人的兵事和胆量。

很好的传承了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的理念。

……

“你再披一层甲,准备迎战那股偷袭之敌。”

“孩儿遵命。”

“父帅放心。”

十六岁的施秉仁长的高大健壮,腰插短铳、佩剑,再次检查手里那杆被锯短了三分之一的燧发枪。

望着山脚下逐渐靠近的骑兵,跃跃欲试。

喜欢大清话事人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大清话事人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