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帝国玩具 > 第二百六十一、二章 一碗水端平

帝国玩具 第二百六十一、二章 一碗水端平

作者:周硕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6:16:09 来源:书海阁

第二百六十一章吃醋

胡文海偶尔也会猜测,自己对上面的人来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是个变数?是过河摸到的石头?是特例?是走运的小屁孩?是有些想法的天才?还是一个其实自以为很重要,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的普通人?

胡文海从来也不是一个政治或者心理学上面的专家,所以他无从知道自己究竟在上面看来是什么样的形象,而自己折腾的底线又在哪里。

但是他至少知道一点,那就是这个年代的高层,历史上已经事实证明了,这是一群真正的“实用主义者”。

到八十年代中期路线其实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历史上已经证明了,接下来三十年的路线是做大蛋糕掩盖矛盾,而不是像上个资料片一样要搞“阶级斗争为纲”。

也就是说,有钱万事好商量。胡文海要想打擦边球,在八十年代就只能先让国家吃上肉,他才能好喝汤。国家的大河满了,他的小河里才会有水。

只要不去触碰可能的高压线,在这个前提下,能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他可活动的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

海军会找上门来,胡文海倒是没有太过惊讶。早在承包渤船的时候,海军就已经流露出想要与他接触的念头。

只不过那个时候渤船上总段造船法能不能成功还不好说,所以海军方面的积极性并不算太高。

而随着何鸿燊的轮船交付,不能不说,总段造船法的效果体现出来,对海军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通过张绍忠来传达这样一个合作的信号,既没有表现出太过殷切。也表现出了一定的重视,想必为此海军方面也费了不少的脑筋。

而一直指望着能截胡韩国,承接日本造船业产业转移的胡文海。当然对这种合作简直求之不得。

为此他几乎是马不停蹄的,送走了山诺的工程团之后。就坐飞机返回了渤海省。

完成了针眼无人机的开发,罗西也就回到了渤船继续推进巨型总段造船法的计算机部分部署。银河一号的仿真软件要结合到造船工艺上面,可不是说拿来就能用的。这里面硬件部署倒还其次,数据收集和操作人员培训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好在新科公司从制度上来,说始终是被胡文海以高科技企业的标准来执行的。操作标准化和责任制度化抓的紧,质量控制和人员培训常抓不懈,最关键的是新科手里从来不会缺钱,在薪资上和生活上让新科公司的员工对比社会上其他企业员工高出相当一截。

有了切切实实的利益说话。再加上胡文海表现出来的官方影响力,企业产品的生命力,让工人们认识到了这是一家有“未来”的企业。

基础工资、计件工资加高奖金,配合上私人企业的沙发果断,以及严密而认真执行的规章制度,让整个新科公司的企业面貌完全不同于社会上的其他企业。

多管齐下,新科公司员工从素质、技能和主动性上来说,在当今国内都可以数得上号。

也正是有着这样的工人队伍,胡文海才有底气去上对制造和管理能力要求相当高的巨型总段造船法。

“实际上——”

站在胡文海面前的人穿着白色的85海军干部服,一副儒雅但是笔挺的身姿中透着利落。

说起来。85式军装在55式的基础上改变不大,只是为88年恢复军衔制打了个基础,将军队中的等级制从军装上体现了出来。

但是胡文海个人感觉。相比于陆军的草地绿和空军的阴天蓝,起码海军的白军装不存在染色偏陈旧的问题,看起来要更提气一点。

而一身白色的海军干部服穿在来人的身上,这“海军洋”真不是白叫的。

来人犹豫了一下,说道:“总段造船法对于海军来说,意义其实有限。”

“池秘书的意思是说,巨型总段造船法对造船技术的促进,对海军的进步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吗?”

“是的。”池秘书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自从首长1980年参观了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之后,才真切的感受到了我国和美国海军之间巨大的差距。自那之后。首长时常感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登上我们中国自己的航空母舰。”

胡文海听了池秘书的话。难免有些沉默。这位池秘书所服务的首长,应该是中国第一个登上航空母舰的军人。在他领导海军的时间里。为了中国能够上马航空母舰可谓是操碎了心,更是喊出了“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的痛苦呐喊。

然而非常可惜,这位为开国将军最终还是没能登上中国人自己的航空母舰。

对于胡文海来说,他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未来三十年中国陆军大可马放南山,因为打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中国再没有一场大规模战争需要陆军出手。

空军是中国未来和平发展压力最大的军种,外**事力量的挑衅只要是集中在空中较量上,所以空军是获得最大发展的军种。然而三十年后,中国最需要强大起来的军种,却无疑是海军。

突破岛链需要海军,守护南海需要海军,保证中国商业在全球的利益需要海军——

简而言之,看家护院靠空军,做生意耍流氓则要看海军。

没有一支强有力的海军,未来中国怎么能任性的说耍流氓就耍流氓?

若说帝国玩具,看看美帝就知道了,海军才是蓝星上真正的帝国玩具,只有真正的帝国才玩的起的大玩具。

和造点玩具拟真机、无人机相比,军舰无疑是高大上太多了!胡文海还真有些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想参与到这些大玩具的制造项目中去。

“池秘书的意思呢?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胡文海兴致勃勃的搓搓手,说道:“只要美国人肯卖。我拼了命,倒是也能给海军弄回一艘尼米兹来!”

“噗——咳咳!”

池秘书被胡文海的话吓了一跳,连连咳嗽了两声。这才镇定下来,连连摆手:“首长不是这个意思。不说美国人,国家也不可能要个人捐献航空母舰。”

他心里苦笑连连,作为一位海军军官,池秘书当然对航空母舰这种首长念念不忘的军舰了如指掌。

就以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来说,1976年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开工的时候,舰体预算是23亿美元,全舰预算超过了40亿美元以上。

其实这还只是毛毛雨而已,以池秘书对胡文海的了解。这位咬咬牙说不定还真的有办法把舰体的钱给凑出来。

但是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维护费用,每年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

所以说,就算胡文海真的弄回一艘航空母舰来——对不起,中国也养不起。

对于1985年的中国来说,没有养航空母舰的资金,也没有供航空母舰发挥作用的舞台,更没有装备航空母舰的必要。

当然,如今的中国也已经不是抗美援朝时候。不再像梅兰芳捐飞机一样,需要平民个人向国家集资捐献武器装备,这点大国脸面还是要的。

何况别看美国人肯卖给中国f-14。但却万万不可能卖给中国航空母舰的。

可不管怎么说,这胡文海张嘴就要倒腾航空母舰的气势,也真是吓呆了池秘书和他的小伙伴们。

胡文海无奈。1985年的中国海军毕竟不是三十年后航空母舰也能下饺子的中国,这倒是没有出乎他的预料。

“那么,池秘书想让我做什么呢?”

“我就说实话吧,海军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军舰,而是军费啊!”

池秘书苦笑,摊手道:“胡总大概知道,海军的维护费就是个无底洞。但是和陆军、空军比起来,海军的军费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胡总是个奇人,我就是来取经了。不要f-14也不要七十亿。只要胡总能指条路子就行。”

胡文海闻言挑起眉头,惊讶的张大了嘴。

池秘书这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他这话若是拟人成男女之间的对话,那就是说“我吃醋了!”。

对。海军吃醋了。你胡总给空军弄了f-14,还在熊猫国产化上遍洒金银,又给陆军拉来了七十亿项目——虽说是总后搞的,但总后的钱不就是陆军的钱?中**队没有海空军,只有陆军海战队和陆军空战队可不是白喊的。看看三总部里的领导都是些什么出身?就知道七十亿这大头会流到哪个军种去了。

说到底,你胡总这么能,总得一碗水端平不是。

“胡总的能力海军是看在眼里的,原本也想学着能不能靠出口军工武器来缓解现状。但是海军装备自有其特殊性,政治因素有的时候比质量和价格更重要。目前来说,海军装备打开国际市场的成果,也只是除了两伊以外的埃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实在是没有什么利润,希望胡总能帮忙找到一条来钱的路子!不用多,够海军吃口饭就行!”

第二百六十二章归家

胡文海沉默了起来。

并不是他没有赚钱的门路,正如他对自己的定位,大河有水小河满。

在没有私企生存空间的八十年代,他能维持自己的私企体制,那就是比别人赢在起跑线上一大截了。

为了保证自己这条小河能满负荷运转,给自己找点“保护伞”那绝对是多多益善的。

为此就算是从自己的业务里分割一部分出去,只要能换来中央上层的好感,胡文海也觉得是赚到了。

但问题是,海军自己也要脸。

八十年代的中国海军,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少爷的身子跑堂的命。

穷的叮当三响,没有什么话语权和影响力,但背黑锅挨打的事情却出了不少。

远的不说。85年年初的时候,北海舰队出的韩国叛逃事件就让海军很是灰头土脸了一阵。

到88年3.14海战,虽说是打赢了而且赢得还挺漂亮。但南海舰队海军力量的薄弱却也暴露无遗。苏联在金兰湾部署了二十多艘战舰,安南人狐假虎威。歼八ii只有八百公里作战半径。八十年代海战竟然靠舰炮“洗甲板”。还是那句话,两伊战争是拿着现代化的武器打了一场二战水平的战争,而中国和安南之间则是拿着二战水平里都拿不出手的武器在作战。

这个水平,其实可想而知。若非是逼急了,也不会有那张着名的坦克上货船的图片了。

说到底,还是穷闹的。在国家战略上八十年代海军就是靠边站,自然是没有什么影响力和话语权。

而国内的造船业又不是海军能插手的,这和空军对航空工业的强大影响力话语权又不一样。

中国航空工业常年最大的客户就是空军。国内航空管制干脆就是空军代劳的,这样一来航空口自然是要受到空军的强烈影响。

胡文海捧了沈飞,给熊猫国产化砸钱,这多半都是能落到空军口袋里的。

但是国内的船厂却不是海军能插手的,六机部——哦,现在改名叫中船总公司了。国内造船业绝大多数的业务,反而不是海军带来的。

虽说保海军是中船总公司的政治任务,但造船业发展的再好,海军也确实是真的不会有太大的利益在这里。

说了这么多,胡文海心里就是一个念头——难!

海军要脸。不愿意从胡文海的碗里抢食,海军军工口也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它手上有几个军工厂,盈利能力都很堪忧。和陆军、空军没法比。

造船业进步海军拿不到什么直接利益,所以巨型总段造船法搔不到海军的痒处。

要给海军想一个“吃饭”的路子,胡文海一时还真是没有思路。来快钱的话,他倒是记得三哥家里有几处神庙可以去挖。但堂堂中国海军,总不能去做盗墓贼吧,怎么说海军也要端着点五大流氓的逼格不是。

而且海军恐怕对赚快钱也没兴趣,一着到手的钱不禁花。海军出海那就是烧钞票的,挖神庙能让舰队开出去几次?

所以说,还得有细水长流的路子适合海军。至少能把舰队的维护费用给赚出来。有些话不能说的太透,历史上一文钱难倒了英雄汉。为了养活舰队,海军也做了点钱没赚多少但是名声坏大了的买卖。

为了不重蹈覆辙。胡文海必须谨慎考虑才行。

“如果可以的话,池秘书能不能给我一点时间?”胡文海踌躇:“一时间我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不过池秘书你放心,这事儿我应了!我放在心里呢,一定给海军找出一条路子来。”

池秘书面露喜色,猛的点头:“有胡总这句话就行,我相信你的能力!首长也相信你的能力!”

胡文海暗自松了一口气,他倒不是怕海军不讲理非要他立刻想出个办法来。而是担心升米恩斗米仇,别是海军觉得自己出手是应该应份的。

如今有池秘书这个“承情”的态度,他心里也就有了充足的动力。

胡文海与池秘书最后随意的聊了聊,掌握了一些海军目前有意推进的军转民项目,然而可惜没有发现什么他知道的有前途的好项目。

池秘书屡屡拍胸脯保证,只要胡文海记得有心帮海军这个忙就行。不论能不能有一个结果,海军都记得胡总你这个朋友。

俩人就站在渤船舾装码头不远处的海边聊了半天,在食堂小灶吃过饭之后,胡文海辞别了池秘书,在渤船厂区又转了两圈。

他离开这段时间里,可以看出渤船的工人们精神面貌确实是不同了。

胡文海始终记得他当年从一位职业经理人口里听来的一句话,“跟工人光谈情怀不发奖金的老板都是耍流氓!”。

企业文化也好,团队培养也好,提高工人素质也罢,千万记得谈钱!

一流的工人首先要有一流的报酬,有了稳定的人生保障之后。工人才会跟你讲责任心。

说白了,八十年代中国国企工人责任心的普遍缺失,和工作报酬有着直接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工资跑不赢cpi,工人自然没有了好好工作的动力。

胡文海接手渤船之后。工资虽然还是国家规定的那些,但各种各样的生活补助、计件提成和奖金源源不断,逢年过节还有丰富的福利。

有这些丰厚的物质基础打底,推行起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自然是事半功倍。

到了1985年的九月份,渤船经过紧锣密鼓的技改和扩大生产,已经具备了同时开工三艘船九到十五个巨型总段的能力。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胡文海是看不上重工业那漫长的生产周期和薄弱的盈利能力的。他入手渤船不是为了造船,而是为了推广巨型总段造船法。

渤船是个样本。是给国内船企如何改造自己适应巨型总段造船法而打造的样本。

正是如此,胡文海对渤船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尽善尽美。当然现在看来,这些投入显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结果。

经过一天的考察,胡文海这才满意的离开了渤船。

又是一个多月时间没有回家,他现在归心似箭。若非是池秘书的来头太大、太隐蔽,说不定他都要把这次会面安排在家里的饭桌上了。和吕秘书一样,现在上面的其他首长们也都是在观望期,不知道要以什么态度面对越高越大的新科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秘书来私下接触的最好。

池秘书不愿意在公开场合露面,这个顾虑胡文海能够理解。私人企业能够走在阳光下。至少也要等到九十年代了。

至于说能够摆脱小媳妇待遇——胡文海临到穿越之前,对不起都没看到这样的可能。

所以胡文海并没有抱怨,只是心里实在有点想念家人。干脆就推了渤船这边挽留的晚宴,下午就开着桑塔纳回了绣城。

胡文海回到家的时候,正看到陆嘉有些孤零零的在院子里自己踢着毽子玩。小女孩虽然年纪不大,却把一枚毽子踢的像模像样,一边踢还一边念口诀。

“一手心,二手背,三酒盅,四牙筷……”

胡文海推开家里的院门,就看到陆嘉仿佛一位精灵。灵巧而全神贯注的在把脚上的毽子踢的上下翻飞。

直到这时,胡文海这才突然扶着脑袋。想到了自己好像没有学可以上了!他高中毕业了啊!他没参加高考啊!他没有大学可以上了啊!

而陆嘉的姐姐陆欣,现在应该在科大报道。开始大一的新生生涯了吧。

不知不觉间,他就已经变成“社会闲散人员”了。

胡文海站在旁边等着陆嘉踢完了一轮,这才蹲下来向着她招了招手:“嘉嘉,自己一个人寂寞么?哥哥给你带了礼物来。”

他打开行李包,献宝似的抽出一套24色蜡笔和橡皮泥。胡文海还记得,陆嘉当年嫁给他之后,有一次和他抱怨,小时候特别想要一套蜡笔和橡皮泥。

可惜,陆应龙连养她们姐妹都困难,哪里有钱和心思满足小女孩的这一点奢侈的愿望。

“胡哥哥!嘉嘉好想你!”陆嘉先是看到胡文海的脸,顿时惊喜的扑了过来。

当他抬头看到胡文海拿出来的礼物,不由“哇”的一声,一双小手捂不住张开的小嘴。

看她想拿不敢拿的样子,胡文海不由分说的塞进了她的手里:“拿着,你在我家里住,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知不知道?想要什么,直接和我说……”

“那……谢谢胡哥哥!”陆嘉终于喜笑颜开,紧紧的把礼物抱在了怀里。

“哎?”一阵突然响起的脚步声过后,有人推开了老胡家正房大门,一个声音响起:“胡文海,还记得我不?哎呀,多年不见了!”

一个穿着墨绿色铁路制服的二十岁出头年轻人面带笑容,从萧野芹和胡解放的身后站了出来,一脸惊喜的看着懵懂的胡文海。

“我啊,不记得了?咱们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你小叔胡胜利啊!”未完待续。

喜欢帝国玩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帝国玩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