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帝国玩具 > 第四百零五章 财务危机

帝国玩具 第四百零五章 财务危机

作者:周硕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6:16:09 来源:书海阁

神仙般的休闲日子胡文海也没享受到多久,七月眼看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他却不得不离开了让人恋恋不舍的北戴河。,连这种外围设备也要依靠进口是无法容忍的。不可能等到了九十年代,美国人搞起了封锁之后,光刻机能拿得出来,但是无尘车间却拿不出来。

这方面的技术纯粹是用进废退,如果新科晶圆厂不搞1000k的无尘车间,那到九十年代国内也真的就拿不出来这个产品因为除了晶圆厂,1000k级别的无尘室应用范围就太狭窄了,其他的企业和项目更不可能支撑起国内的技术和产业来。

一方面要填补国内空白,另一方面又要追赶晶圆厂的建设进度,无尘车间的建造压力不可谓不大。

只是好在这方面技术不涉及到国内的工业基础跟不上的问题,在设计上和功能上达标即可。唯有对空气中0.3微米微尘进行过滤的过氯乙烯纤维滤材,国内暂时还无法生产,只能是先从国外进口。不过过氯乙烯的生产国内自己就能搞的定,纤维编织设备的攻克也正在稳步推进。

但即使如此,要让设备的开发跟上晶圆厂的建设进度,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相关工作人员废寝忘食加班加点,资金的投入更是如同无底洞一般。

而晶圆厂的生产车间可不只是无尘这一个标准,整个芯片生产蚀刻车间的建造,需要达到的指标简直多如牛毛。诸如震动、静电、温度、湿度、水质、噪音、大气压强,都有着简直堪称苛刻的要求。

光是对生产车间进行装修的材料,国内要从头补课的就有聚氨酯弹性地面、瓷漆、特种瓷砖和特种有机玻璃。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只是为了去除空气中的静电,微电子芯片生产车间的玻璃都和普通人家不一样,是特殊的低电阻有机玻璃。聚乙烯体玻璃同样是导电玻璃,但芯片生产车间偏偏不能用聚乙烯体玻璃,只是因为它的电阻在每平方厘米上比特种有机玻璃低了1欧姆而已。

就是为了给生产车间提供空气,从外界摄入的空气首先需要被负离子除尘,然后又要把空气中的静电去除,最后经过过氯乙烯纤维滤材,这才将微尘数量控制在1000k级别以内可以说,人类在车间中呼吸的每一口氧气,都是真的要交呼吸税了。

为了赶工期赶进度,国内的相关厂家和研究所是在被电子工业部用鞭子抽着,发挥了300的工作热情才能勉强追赶上了晶圆厂的建设计划。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建设一座晶圆厂都没有中国这么困难过。相对来说,他们只需要赚够钱就能买到必须的设备,甚至是工程服务。但中国既不可能把产业命脉交给西方国家,也没有像苏联一样本身丰厚的积累。

但说实话,这个待遇其他国家想要都没有。不是大流氓,谁稀罕封锁你啊谁又有这个心气,要自己从头到尾啃下一个产业链来

总之,大大超支的晶圆厂项目,如今仍然像是个黑洞一般吞噬着新科公司的财富。但胡文海仍然是发了话,新科晶圆厂的任何申请,集团都必须同意。

有些项目为了激励国企和国家研究所的工作热情,新科公司甚至是以美元支付的劳动报酬。仅仅1986年的下半年,电子工业部的账面上就多了八千万美元的收入。要知道往常里,电子工业部是出口没它份,外汇却像黄河入海一样的往外流。这么多年,差不多是头一次见到回头钱啊

这么大的支出新科公司虽然还算能挺的住,但不拿出个新的盈利增长点是实在不行了。尤其是外汇收入的增长,如果再没有新的方向,年盈利跌下十位数是指日可待。

可以说所有新科的员工,甚至是所有对新科公司有所了解的人,都在等待着胡文海,对他还能创造什么奇迹拭目以待。

过了绣城的南桥,胡文海新家往东,是一片小凌河与女儿河交汇的三角洲。这里原本只是一片荒地,然而从去年起一支工程队就开了过来,以一日一变的速度将这里建出了一片花园般的建筑。

如今,这个建筑群之中已经是人烟辐辏,每日里往返此处的人不知凡几。

出入于此的人群,往往并不像是工人或者公务人员,反而多数带了一身的学者气息。不用问,这里就是新科集团最受胡文海重视的单位,新科科学院了。

从去年胡文海发布“召集令”之后,电子、机械、材料和化学这些领域,有不少学者都过来碰了碰运气。

这其中有不少人,都从新科科学院得到了支持。自己带项目来的,新科如果感兴趣可以提供注资。如果是想做新科科学院的项目,那就要到绣城来工作了。

新科科学院的计划是要投入少说五十亿人民币,这么一大笔钱,实际上对新科科学院来说竟然还有些捉襟见肘。

原因嘛,很简单,胡总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新科科学院的计划是两院两所两中心,电子研究院和动力研究院,一个材料研发中心、一个超算中心,光电研究所和电池研究所。这六个机构,主要部门就在胡文海的家门口驻扎,可见胡文海对新科科学院的重视。

然而原本已经是往宽裕方向打了不少冗余的预算,却正验证了那么一句话计划比不了变化快。

谁也没想到,胡文海当初不过是和蓝秘书提了一下,询问魔都的大学有没有兴趣到绣城来开分校区的。

结果消息传出去之后事情立刻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过去。魔都的四大高校当然非常有兴趣,虽然要提供一部分师资力量,但建设资金由新科提供这要的好事到哪去找何况如果能把胡文海招到自己的学校里来,光是想想就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胡文海低估了这年月中国高校的日子有多辛苦了。

哪怕是魔都的大学,其实也缺钱缺的厉害。不,应该说全中国的大学,全都缺钱缺的厉害。

1985年中国财政教育拨款是224亿人民币,小学教育支出是47亿人民币,初、高中支出128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如果忽略其他特殊教育支出,高校教育财政拨款经费是49亿人民币。到1986年,财政上开始执行1985年制定的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大意基本上就是鼓励学校自筹资金办教育。倒还不是像后来那样搞教育产业化,而是鼓励学校向地方伸手,所谓“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眼看着原本就没什么富裕的财政拨款,又要再砍一块。

这样一来,魔都市府对各大高校的影响力就迅速的提升了。不仅如此,这种情况下开分校区,简直就好像是开玩游戏开分基地能够获得双倍的资源。

绣城开特区的进展此时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据说在今年肯定就能通过决策程序,成为北方独一份特区。

在绣城开分校,想来未来的“特区”政府肯定不会太吝啬吧看看人家深土川,成为特区才多久,眼看着就发达起来了。

有大名鼎鼎的新科公司出钱,白捡一分基地,哪有这样的好事啊

不仅是胡文海点名的那四家学校,魔都但凡消息灵通点的高校没有不抓住这个机会的。到最后消息传的更广了,就连其他地方的知名高校也闻着味挤了进来。就连北航、中传这些老熟人,干脆直接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在绣城建设分校。

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绣城大学院从四所翻了一番,变成了八所高校。北航和绣城航校合并成了北航绣城分校,中传和绣城广播电视大学合办了中传的绣城传媒分院,华东理工合并了渤海工学院,剩下绣城“最好的”师范学院和师范专科学校也没躲过“毒手”,被人瓜分了个干净。

虽说都是合并,但原校区的建设水平肯定满足不了这些大学的要求。于是绣城市府专门在女儿河以南划出了一大片土地,用于建设一座崭新的大学城。

新科新城和大学城与新科公司工业区三者,俨然将绣城扩大了一倍,提前将绣城新城的轮廓给勾勒了出来。

这么多嗷嗷待哺的项目都摆在新科集团投资部的案头上,就是金山银山眼看着也要架不住消耗了。

陷入财务危机的新科公司虽然并非没钱,但胡文海自己也要对目前的支出有些心惊胆战,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开辟新的财源了。未完待续。

喜欢帝国玩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帝国玩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