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帝国玩具 > 第五百九十八章 软骨病

帝国玩具 第五百九十八章 软骨病

作者:周硕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6:16:09 来源:书海阁

马斯柳科夫终于等到了协议达成的那一天,实际上从苏27入华之后没有多久,这份合同就顺利的签署了下来。

两千万吨玉米,三十万吨肉类和三十千万升的酒精。为此苏联将向中国出售一千万吨产能先进的炼钢设备,以及各种矿山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和炼油设备,这些都是苏联的优势工业项目。

实际上在前几年时间里,通过非官方层面的贸易,中国已经从苏联“薅”了至少两千万吨钢产能的羊毛了。

八十年代最后一年,中国的钢产能已经可以说是半只脚踏上了亿吨级别的门槛。下半年的钢产量随着几个项目的投产,一口气增长到了五千万吨以上。

到了1990年,计委预估的全年钢产量可以说肯定能够超过亿吨级别。这里面除了从欧美日拣洋落承接发达西方国家的工业转移,苏联进口的炼钢设备至少贡献了35%以上的份额。

苏联到八十年代末,其钢产能高达一亿六千万吨以上。在贡献了两到三千万吨先进的钢铁产能之后,也不过才下跌到了一亿两千万吨,仍然是相当可观的一个数字。

然而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钢铁产能却迅速的退化到了五千到六千万吨。历史上苏联的钢铁产能,扣除其他加盟国分走的分量,到俄罗斯时代至少蒸发了六千万吨以上的产能。

这些炼钢设备或者被卖了废品,甚至有些干脆就在杂草丛生的厂房里无人问津。如今能够重新落户中国,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除了炼钢设备,苏联的矿山机械也很先进。毕竟苏联才是真正的“地大物博”,原材料资源相当丰富,在矿山开发方面的技术比八十年代的中国还是先进了很多的。

在苏联工业体系内发言能量最大的,莫过于石油系统了。巴库派系控制的石油系统是苏联外汇的主要来源,也因此刺激了苏联的石油技术进步。炼油和各种大型化工技术,是苏联在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技术领域。

实际上西方世界对苏联的能源早就已经垂涎欲滴,在199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首次为一个国家发布了一份联合研究报告,这个国家就是苏联。报告在其主干部分详细阐明了西方建议苏联恢复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因,然而在其结论部分,仅仅详谈了苏联的能源和农业部分。

中国在能源上严重依赖煤炭,因为中国是个贫油国,但却是个“富煤国”。这个富煤国的煤炭储量是多少呢?1145亿吨。

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仅仅煤炭储量就高达1570亿吨,这还没有算上分离出去的十四个加盟国。但众所周知,俄罗斯最富裕的并不是煤炭,而是石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十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这还是没有完全探明俄罗斯的全部国土的数字,实际上俄罗斯的石油储量很可能会比沙特的数量还要更高。

而在苏联时代,石油产量则更加可观。毕竟富油的高加索地区被拆分之后,着名的石油重镇巴库可是被阿塞拜疆给分离了出去。

而阿塞拜疆同样是一个富油国,可以说整个国土都是漂浮在石油上面。由此可知,没有解体之前的苏联在能源领域上,让西方国家有多么眼红。

苏联的油田是国际社会唯一没有被资本掌握的油田,为了能够打击苏联,在整个八十年代美国操纵欧佩克制造了十年的低油价。

在海湾地区,因为欧佩克的控制力度下降,有些国家为了占领石油市场,油价甚至低到了接近成本的六美元一桶。而十美元一桶则是经常有的打折促销机会,最高的时候也不过才二十美元一桶。谁能想象,未来的石油价格能涨到五六十美元这种程度,欧佩克等苏联躺尸了之后转身就恢复了对产油地的控制力。

这个控制力是怎么实现的?其实很容易,因为伊拉克手里有着世界10%的石油储备,而八十年代主要的低价石油产出国就是伊拉克。

六美元、十美元这种价格,就是欧佩克里最不听招呼的伊拉克干出来的。而美国的忠实盟友守着世界22%的石油储备,产量却和英国的北海油田差不多,说多了真的全都是泪。

不过等海湾战争一打,几年时间里石油价格就开始坐直升飞机了。

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实在是美帝瞌睡送来了枕头,否则第二次海湾战争是为了什么?因为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已经到了解除的年限,显然国际社会不会同意延长对伊拉克的制裁时间。

而被制裁穷了的伊拉克,在解除制裁之后肯定会大量出口石油冲击油价。于是,布什就在萨达姆家里搜出了一小管洗衣粉……

石油这把武器,可以说在苏联倒下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抓住这颗救命稻草,苏联建设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石油化工工业系统。

然而如今石油也已经救不了苏联,曾经强大到美国和欧洲颤颤发抖的苏联,到了九十年代竟然连吃饭都要卖家底了,何其悲哀。但这并不能让两桶油稍稍良心发现,他们对苏联的炼油技术可谓是早就眼馋的很了。之前是跟胡文海搭不上边,如今国家队终于出手,哪里能少的了他们的身影。

中国借着马斯柳科夫上门的这次机会,可以说是狠狠的从苏联身上割了一块肉下来。

当然,这事儿好就好在,你坑了人家、人家还得跟你说一声“谢谢啊!”。如今的苏联腿脚虽然没瘸,但谁让他们脑袋瘸了呢?

不过对这笔交易国内也并不是全然满意,第一批交货的苏27质量上让飞惯了f-14的空军略有微词。

这年代的苏27和后来发展成一整个系列的苏霍伊战机还有很大不同,其中之一的问题就是有些“软骨病”。

早期的苏27战机结构强度上有些问题,导致了横滚动作的时候机翼外翼段会有相对其他战斗机更大的变形,使得苏27襟副翼的横滚操纵效率大幅度下降。

再加上苏27是双发宽间距,上单翼,武器不能挂载在机腹。

最后,苏27的横滚性能更是在三代机中彻底垫底。f16、幻影2000这种轻型单发战斗机自不必说,米格29和f18这种中型机在横滚上欺负苏27那也是理所当然,连f15这样是双发重战在横滚上都比苏27好。甚至一向被认为是横滚不佳的f14,横滚性能在三代机中也只是倒数第二。

什么,你问倒数第一是谁?这不就是苏27吗?

这是因为苏27在航电上被要求对抗的目标是美国人的f-15,因此必须有很强的上视/下视追踪目标能力,在探测距离、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以及刷新率等性能上也不能弱于f-15,这样一来苏军传统的盖塞林天线就显得不那么好用了。

祖可夫斯基镇的仪器制造研究院计划要给苏27上的是更先进的平面缝隙天线,采用水平机扫、垂直电扫的方式增加其更新目标的刷新率。

然而想法是好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苏27立项,十年时间里苏联竟然没有解决平面缝隙天线的软件问题,这真是让人扼腕长叹啊!

最后眼看着新天线实在赶不上进度,只好又走回了盖塞林天线的老路。通过增加天线面积和发射功率来达到能够对抗f-15的指标。

但这样一来,苏27的机头超重,如果再加上机尾配重,最终结果就是苏27比设计目标增重了1.1吨。

为了将这一吨的重量重新减下来,苏27不得不更多的使用强度低但质量轻得多复合材料,以及在非关键性的部件上打孔来减轻重量。但这样做却会导致战机的机体强度减弱,结果就是虽然理论上苏27能够进行跨音速飞行,但实际上在0.85到1.25马赫这一速度区间,战机即使轻载,可用过载也被限制在6.5g到1g以内。

由此导致的苏27滚转率在所有三代机中都是垫底水平,而且跨音速性能也被严重削弱了。

历史上中国空军拿到苏27的时候是第一次接触三代机,即使是再糟糕,也总比八爷和小七要好的没边了。

和历史上所有的优秀战机一样,苏27未来的赫赫威名主要还是不断改进出来的。真正实现了苏27全部预想的机型,应该是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

换了117s发动机,航电全面改进,增加鸭翼和加强了机体结构,以使得机翼下的挂点和挂载能力都大幅增加。

直到这个时候,苏35才算是走完了当初苏霍伊对一开始为了对抗f-15所设计的那款“苏27”战机。

当然,到了中国引进苏35的时候,早就已经不像历史上引进苏27对中国空军的意义重大了。

苏27是让中国空军脱胎换骨,又一次站在了世界空军的第一梯队上。而苏35却不过是锦上添花,说不定还有天可汗要奶一口****以便俄罗斯去轰炸isis的一层意思。

但如今国内空军早就已经飞了好几年的f-14,回头再飞苏27。就好像开惯了比亚迪秦,回头去开一辆90年代的宝马,那肯定是不会适应的。

空军翘首以盼迎回来的大名鼎鼎的苏27原来有这么大的缺陷,可想而知空军军官们内心奔腾的***有多大的阴影了。

不过苏27毕竟是如今中国能拿到的最好的三代机,也只能是感慨一下少爷的身子跑堂的命了。

空一师你要是不喜欢,南霸天不介意替你受这份罪啊!

空一师对此的回答,是将换装下来的八爷甩在了南霸天的脸上……

喜欢帝国玩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帝国玩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