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帝国玩具 > 第六百一十二章 “假”龙

帝国玩具 第六百一十二章 “假”龙

作者:周硕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6:16:09 来源:书海阁

“比如说,产能。”

斯温白胸有成竹,得意的笑道:“路易斯你大概没有注意到,新科集团是中国唯一一座晶圆厂的拥有者。而这座晶圆厂肩负的是满足中国半导体芯片,至少15%需求量的重任。对于新科晶圆厂来说,它的产能早就已经被压榨到了极限,再也没有什么增加的潜力了。”

“是这样没错,新科晶圆厂同样也是新科集团最重要的一项业务。不过这些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这座工厂的技术水平已经下降到了准一流的水平,相信很快就要跌落到二流水平了。”

“恩,而且这几年里由于中国本身的问题,他们已经没有了八十年代那么好的外部条件。新科晶圆厂不是不想扩充产能,而是没有这个机会。不论是荷兰还是日本,现在都拒绝向中国出售光刻机,新科晶圆厂面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

新科晶圆厂这两年确实在多方尝试扩充产能,一方面是加大对国内光刻机技术的投资培养,尤其是和江光总厂的合作。

而另一方面,陆应龙也凭借在美国的关系,希望能够进口一部分不在封锁范围内的光刻机等半导体生产线设备。

然而在挖掘出中国半导体市场巨大的需求之后,不论是荷兰的a**l还是尼康、佳能,全部拒绝向中国出售相对先进的光刻机,即使是已经投入使用的1.5微米级的光刻机都不同意出口。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既有厂家的自我审查,不愿意在政治等问题上触怒美国和巴统的封锁。

另一方面,则是其他希望扩大中国市场占有率的晶圆厂,私下里互相交易和沟通的结果。

新科晶圆厂即使想要购买以及是落后主流两三年水平的设备,绝大多数的光刻机产能也已经被其他的半导体企业给分食了。

新科晶圆厂正面临着这样尴尬的局面,饿不死,但是也吃不饱。在国内赚取了大量的资金,但却没有办法继续扩大产能,平白的看着其他的外国晶圆厂在中国攻城略地。

“中国铁通公司的手机供应,我怀疑应该是非常紧张的。凯恩告诉我,它的核心半导体芯片全部是由新科晶圆厂生产,剩下的就是通用的电子元件了。其实主要就是三块芯片,主板、cpu和基带芯片,这差不多就是这家公司最核心的技术了。”

斯温白神秘的一笑,敲打着桌子接着说道:“这三块芯片,从流片、蚀刻到封装,看它们的计算能力,成本至少在六百美元以上。更低价格的成本,以新科晶圆厂已经略显落后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但即使如此,它们的生产时间、成本和成品率,也肯定极大的低于其他芯片。中国人生产的这些手机,很可能是以降低成品率换来的。”

“没错!”

路易斯恍然大悟,猛的点起了头:“总裁这么说,我也想起来了。铁通公司的这部手机,它们还有一个学名,叫做手持式数字电台。它原本的功能,据说是配备给铁路部门,用来传输行车数据的。不仅是铁路的列车需要,列车上的服务人员同样要配备。如果我没猜错,中国铁路的后勤、车站和调度部门,同样可能需要配备手机。您想,出售它的企业名字是叫做‘铁路通信信号公司’的,总不可能不务正业吧?肯定要首先满足铁路工作的需求,然后才能拿出剩余的产品出来销售。”

“哦,确实有这个可能。”斯温白呼吸都急促了不少,强按下激动的心情,分析道:“这样他们能拿出来出售的产品就更少了,何况新科集团这些芯片也不会只分流到铁通公司,据说他们在公司总部所在地还有一个绣城计算机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手机这种产品,不会只供应一家企业吧?新科集团、绣城计算机和铁路通信公司,要满足这三家企业自己的内部需求,都不知道要消耗多少产能了。”

斯温白原本还有些犹疑的表情,至此彻底坚定了下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在火车上出售,却连电视广告都不打,也不向外出口的原因——因为他们产能有限!”

“那总裁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

路易斯虽然也很兴奋,以为自己找的了新科和铁通的致命软肋。但他左思右想,似乎并没有很好利用这个弱点的办法。

但是斯温白和路易斯不同,他已经做了五年高通公司总裁。商场上很多事情是不讲道理的,尤其是在涉及到利益的时候。

“新科晶圆厂的技术虽然已经落后,但能够比它技术更先进的晶圆厂仍然不多。如果中国人要把生产这三块芯片的任务分包出去,目前国际上能够接手的晶圆厂实际上很少、很少。”

说到这里,斯温白忽然嘿然笑了起来:“实际上能够给新科代工的晶圆厂只有一家,那就是呆湾的联华电子。”

“其他合适的晶圆厂都掌握在几个利益相关方手里,比如说摩托罗拉、飞利浦、西门子和爱立信。这些跨国集团当然有合适的晶圆厂,但绝不会为新科生产芯片,新科也不会信任他们。”“所以我们要搞定联华电子,新科集团产能不足的问题就无法解决了?”

路易斯差点没有跳起来,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答案竟然如此简单。

历史在这里和胡文海开了个玩笑,虽然他坑掉了张仲谋,导致台积电胎死腹中。但从1980年就创立的联华电子,却仍然走上了代工的道路。

联电的代工比历史上台积电要晚一些,但张仲谋在半导体行业做代工的想法也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个思路产生的过程不仅是别人影响他,同样也是他在影响别人。

到张仲谋任命到香江晶圆厂任职,呆湾岛上对半导体代工的市场需求却始终没有消失,反而是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呆湾半导体业的老前辈,联电进入这一领域也并不奇怪。

代工模式本也不是张仲谋最先发明,只不过是他最先应用到了半导体制造领域。而呆湾的代工业如今正发展的如火如荼,其他行业的模式联电拿过来借鉴一下,也纯属正常。

毕竟,亚洲四小龙的名号已经在世界上逐渐叫响——等等,情况可能和历史上不太相同。在这里,亚洲四小龙很有变成三小龙的趋势啊!

原历史上的亚洲四小龙是韩国、呆湾、香江和李家坡,进入九十年代他们都已经是东亚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了。

呆湾在九十年代发展同样非常迅速,依靠美国的工业转移做代工贸易,不仅赚取了非常丰厚的利润,甚至连三代机的经国号都造出来了。

香江的经济是依靠转口贸易,只要大陆还依赖它这个特殊的窗口,轻而易举的就能在经济上拿出非常漂亮的数字来。

李家坡则是美帝扶持的东南亚小弟,何况位置实在太过重要,随便做点什么都能赚钱。

韩国的发家史则比较坎坷,先是在重工业上投入巨资,依靠钢铁产业推动经济。然后进入造船业,接着是大化工和合成纤维。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在汽车业和电子产业发力……

然而如今的韩国经济,就在即将腾飞的前一刻,忽然被人当头砸了一棍子,似乎有些被打蒙了。

胡文海从穿越伊始,手里有点闲钱就在疯狂的向东北地区输入钢铁产能。早期是依靠杜邦财团引进美国的钢铁工业转移,后来是从苏联大拆炼钢设备抵债,还有从老欧洲收购的落后产能。每年单是渤海省增加的钢铁产能,都要以千万级别计算。到九十年代全国钢铁产能就已经超亿吨,同期韩国人的钢铁产能是多少?答案是两千一百万吨,大概是渤海省的三分之二。

而且在这一历史时期,韩国因为国内经济上行,人力劳动成本显着增加,并且原材料极为依赖进口等因素,已经逐渐无利可图。

重工企业集团们将目光瞄准了下一个利润增长点,那就是造船业。

就在韩国人雄心勃勃想要进入造船业释放钢铁产能的时候,中船总公司忽然横空出世了。巨型总段造船法的应用,让韩国人不论是技术还是成本,都没有与中船竞争的能力。

中船和三菱联手绞杀韩国造船业,1986年当年韩国经济立刻就不好玩了。

到胡文海搜集够了筹码,将引进领域瞄准大化工产业之后,韩国人已经彻底欲哭无泪。

渤海省的经济对韩国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关系,韩国未来的几家大型企业,看看三星、现代、lg和韩进、大宇这些企业,几乎都是经历过造船业阶段发家。

但如今这些企业,却在国际造船业市场上只提供了不足8%的产能。

韩国造船业还没成长起来,就已经被中船给掐死了。

亚洲四小龙,现在看很有可能混进来了一头“假”龙。

喜欢帝国玩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帝国玩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