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帝国玩具 > 第七百零三章 绣城印象

帝国玩具 第七百零三章 绣城印象

作者:周硕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6:16:09 来源:书海阁

♂!

胡文海在与夏雪宜敲定了新京东方的组建方案之后,在绣城又多呆了一段时间。

跟踪了新科科学院一些重点项目的进度,安排了一些新项目的研发工作,剩下的时间被他用来在绣城好好的逛了逛街。

说起来,他甚至已经对这座自己家乡的城市有些陌生了。不论是未来的绣城还是过去的绣城,与现在的绣城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东风快递对城市运转模式的影响是一个方面,而特区、进出口贸易,高科技产业和高校集群等新的因素,同样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深刻的改变。

绣城原本是坐落于小凌河北岸的一座城市,处于辽西走廊的中间位置,自古以来是东北游牧渔猎文明威胁中原的必经之地,乃是关系到天下兴衰的重要节点。

在八十年代以前,绣城的主要城区集中在小凌河以北。老城区的城市基础建设并不落后,只是城市的规模也并没有多大,所以运转的还算不错。然而几年不见,绣城如今早就已经大变模样。

蜿蜒的小凌河跨度大概有一公里左右,过去的绣城只有两道桥梁跨越其上。一个是西大桥、另一个是南大桥。这一次胡文海回到绣城,却愕然的发现,小凌河上此时已经又新建了四座桥梁,更有三座桥梁在建。绣城市府像是不要钱一样,把允许建桥的地方至少在规划上都作出了建桥的计划。

这样疯狂的建桥计划背后,折射的是绣城的入海战略。

向南!再向南!

绣城市府班子通过的最新规划,是打算将绣城城区比照现在再扩大十倍,打造大绣城!将绣城建设成如同盛京、铁岭、鞍山、辽阳、抚顺、本溪这样的巨大城市群落。

初步目标是将绣城的城区与县级市绣西连接起来,直达渤海海岸。而绣城的影响力将辐射到朝阳、阜新和盘锦一带,通过铁路和高速公路,将这个城市群落打造成一个“一小时”经济圈。

最后,整个渤海省可能会形成三个城市群落——盛京城市群、绣城城市群和大港城市群。

以及最后的最后,将三个城市群连成一片,与京津工业区成为像日本“太平洋工业带”一样的“环渤海工业带”。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渤海省甚至已经在着手进行“大烟”渤海海峡海底隧道的可行性论证了。

反正说实话,渤海省这两年财政收入很有点花不完的感觉——折腾吧,万一真的成了呢?

这些就说的远了,都是些长期和远期的愿景。而这几年在绣城发生的改变,却是真真切切的。

绣城的新城区跨过小凌河,向着南方的渤海海岸推进了近十公里,相当于重建了三个绣城的老城区。

得益于绣城本地就有重型机械工业,绣城建筑业的机械程度极高,城市建设速度更是日新月异,丝毫不弱于第一个特区深圳的建设速度。

宽阔的马路和林立的高楼,还有川流不息的汽车和人群,绣城的经济结构同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原计划单独升级成地级市的绣西市坚决拒绝了这一“好意”,换来了将绣西纳入绣城规划的福利。

绣西的支柱产业造船业,这几年依托绣城的资金支持,获得了相当巨大的发展。

绣西造船厂的大黑鱼工业不提,单是民用船舶建造就创造了两百多亿的产值。绣城石化从绣城的城区逐渐搬迁到绣西,单是置换出来的工业用地就狠赚了一波。绣西借此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到1990年产值竟然超过了造船业,高达四百亿人民币。这还是绣城石化没有搬迁完成,整个搬迁和扩建工程,预计要到1993年才能完工。

至于石化的配套产业,三酸两碱、煤化工,合成氨、化肥和乙烯工业,更是在绣西蓬勃发展起来。

而另一方面,绣城城区的很多工厂开始向滨海工业区搬迁,又带动了老城区的城市建设发展。基本上来说,绣城用了六年时间,就完成了原本历史上三十年才实现的建设成果——而且还大大超出了。

城市发展,同样离不开人口。绣城从八十年代的六十万城区人口,到1990年统计数据显示,城区人口已经突破了一百万级别。新增人口,主要是从周边区域,以及东北的其他地区慕名而来的流动人口,除此之外还有全国各地调动工作的职员,考上绣城高校的大学生。

和深圳等南方特区的建设模式不同,深圳特区是为了建设一个对香江的贸易口岸,是作为国内对外贸易的一个窗口,因此全国各地支援建设,有所谓“一个城市一栋楼”的说法。

而绣城的特区并不只是一个贸易口岸,而是作为东北工业升级的发动机、电子产业基地,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田,地区中心城市等概念进行规划的。

因此绣城得到的扶持方向也不尽相同,没有了“一个城市一栋楼”,但是却换成了“一个名校一座分校”的模式。

早期胡文海花了大力气,从魔都拉了一票高水平高校的分校来。而打开了这个局面之后,后面的发展就水到渠成了。有新科科学院大洒金钱,绣城市府出台了一系列对高校的优惠和鼓励政策,大力发展高校经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不说别的,单是新科科学院就与清华和北大合作,开设了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新科科学院很多实验室,单是凭借国内独一份的设备优势,就能拿下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编制。比如说全亚洲最大的emc暗室,国内好多军工设备的电磁兼容都要拿过来进行测试,你不给个重点实验室的名号好意思吗?

这么一个emc暗室,还不够给个流动站的编制?主持实验的科学家,怎么也要是个准院士级别大牛吧?

这一狗票的高级实验室,无疑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力是巨大的,由此又带动了国内众多知名高校的入驻。

绣城新城区近乎一半的工程,是用来给这些高校兴建的新校园。九十年代初,这些高校就给学生用上了下桌上床、带洗手间的新六人间寝室——这当然是绣城进行补贴的结果。以至于虽然是新校区,很多来参观过的学生,都坚决要报考绣城的大学。

到1990年,绣城已经建成的新校区就有七座,正在、或者确定意向的大学还有十多家。不仅是理工类大学,文科和艺术类的同样看好绣城发展。鲁美在绣城投资建设的数码艺术教学中心,为三国演义电影和电视剧拍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随着绣城的迅速发展,在绣城大学中学习的第一批大学生已经毕业,并且绝大多数都留在了这里。

绣城特殊的城市运转模式引人注目,大量普及的计算机办公,高效和平易近人的政府服务,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企业进行的产品推广,都让这座老旧的重工业城市焕发出绚丽的新生。

火车在站台上渐渐停稳,从景城坐了四个多小时火车的宋青山等人手上拎着一包包的行李,有些期待又有些紧张的打量着这片陌生的土地。

“老宋!”

站台上,毛元龙兴奋的挥了挥手,跨着大步跑了过去

“嚯,元龙你这是——发财了啊!”宋青山身边几个兄弟纷纷围了上去,上下打量着毛元龙的样子。

他穿着一身合体的毛料西服,特意敞开扣子将真皮皮带上的手机皮套露了出来。脚上的皮鞋光可鉴人,头发抹的油光锃亮,脸上红光满面,光看这个打扮显然是混的不错。

“混日子、混日子,嘿嘿。”毛元龙摸了摸毛寸的脑袋,笑了笑,挥手道:“我说兄弟们,这大冷天的别光在这站着了,跟我走!咱们吃饭去,吃完了饭,今天还有点时间,咱们去把暂住证给办了。有了暂住证,就能在绣城找工作了。”

宋青山看了看手表,谨慎的说道:“今天时间可不早了,我们这么多人,要不找个早点时间去办暂住证?也省得再多跑一次。”

“嗨,用不了多久。再说办暂住证的地方也不远,这绣城啊,跟咱们景城可不一样。”

“哦,那好,我们听你的。”宋青山没有再多说,眼光则不停的在周围观察着。从火车站里出来,这绣城就让他生出一种新鲜的感觉。

……

“这是绣城的公共服务中心,绣城每个街道都有。像是交水电费、电话费,或者办理证件,查询信息和服务申请之类的,所有涉及政府的服务工作,都可以在这里办理。你们的暂住证,也不用跑去公安局办理。在这里提交信息,明天东风快递就能把证件送到我租的地方,方便的很!”

宋青山有些懵懵懂懂,跟着毛元龙的说辞找了个没人的窗口,向里面递出了自己的身份资料。

“我想办理一下暂住证。我们是从景城来的,打算在绣城找个工作。”

“您好,欢迎您来到绣城。”窗口里的工作人员热情的站起身来,在宋青山惊讶的目光中,竟然鞠了一躬!

宋青山抬头向服务中心外面看了看,这里真的是国家办公机关?自己前面这个,真的是公务员?

不是新来的吧!

喜欢帝国玩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帝国玩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