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帝国玩具 > 第七百三十三章 双普显威

帝国玩具 第七百三十三章 双普显威

作者:周硕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6:16:09 来源:书海阁

♂!

技术普查相对于经济普查来说,在社会上的风声要小的多,而且动员的规模也没有那么雷霆万钧。&

然而在很大意义上对于中国未来、甚至是九十年代初的当下经济来说,其影响力丝毫不比经济普查来的弱。

这种影响力并非是老百姓们口耳相传、争相谈论的影响力,而是说它更直接的对国家这个整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个冲击的过程在当下中国风平浪静的海面之下暗流汹涌,普通人或许是看不到这其中的凶险,但操船的这些人却是深知这些水下激流的可怕。一个不小心被冲到了礁石上,改革开放这艘船分分钟可能会船毁人亡。

这个貌似只是集中在学界和技术领域的普查工作,何以如此凶险,而又对中国的未来影响深远?当新世纪来临,一些亲历者回首这段历史,仍然会情不自禁的为当时的中国捏上一把冷汗。然而技术普查带来的深远影响,却又让人感慨,如此恰当时机来推动这项工程,难道真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我大天朝,难道真的是“昭昭天命”不成?

若非如此,实难解释这段历史上种种扑朔迷离的谜团。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描述企业发展史的着作,《激荡三十年》的作者吴晓波在书中情不自禁的采用了一个问句。

“在那段神奇的历史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从我们现在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1991年以来的‘双普’工作,仿佛就是另一次长征奇迹。”

显然,想要复制长征的奇迹,首先就要求掌舵人要有如同“四渡赤水”一般神奇的操盘能力。

双普虽然是胡文海提议,但这个操盘的工作,却并非是由他来完成的。

某个经贸委主任、人行行长,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才是它真正的执行者。

而双普工作背后的定海神针,无疑是只有那么唯一的一个人了。

即使是如此华丽而强大的阵容,要将双普工作推进下去,仍然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魔都在八十年代国内的政治地位,可以从中央财政收入的结构中略亏一二。在中央财政最困难的时候,有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强的资金,是有魔都财政提供的。

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央的话语权上,魔都一系毋庸置疑有着强烈的影响力。尤其是88年新科股票抢购事件之后,“苟利国家生死以”的那位,还是个地地道道的魔都派系掌门人。

这么一来,90年代后魔都在中央的话语权自然是更加举足轻重。各方面改革和政策调整中,魔都借此也确实是获得了不少的优势。单看怎么作死都死不了的上飞,也算可见一斑了。

这一次双普工作,全国的目光自然也要聚焦在魔都身上。能否将双普的效果发挥到最大,端看上面能否攻克魔都这个碉堡了。

在魔都这条马奇诺防线之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则是魔都的明星项目——普桑国产化。

在魔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普桑国产化的进度比照原历史更是成果辉煌。然而这些辉煌的成果背后,在技术普查的资料不断汇总之下,却显现出很多让人尴尬的情况。

为了推进普桑国产化,魔都大众出厂的国产汽车每辆要加收两万八的国产化基金。这笔钱前后一共收了将近一百亿,这可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一百亿!含金量比二十一世纪的两三千亿恐怕还要大上不少。

正是在这笔资金的源源不断投入下,魔都大众才实现了普桑国产化项目。

在普桑国产化项目的带动下,当时整个中国的汽车配件企业大规模的进行了产品和技术升级。应该说,这个项目对发展中国工业水平,是有着不少贡献的。

但是在技术普查工作进行下去之后,所有的资料都向着中央开始集中,普桑国产化项目却开始受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能够得到普桑国产化项目订单的企业,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中国的汽配企业当中。可以说,这近百亿的普桑国产化基金,实际上是被乘用车行业内部给消化了。

在技术普查工作进行之前,大家对国内的技术情况纯属盲人摸象。别说是不同系统之间,即使是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分支、甚至是同一个部门下属的不同研究所之间都互相两眼一抹黑。

乘用车系统手里有这上百亿的项目,当然是从乘用车系统内分配。对于国内发展水平远超乘用车的商用车系统,普桑国产化项目没有分配任何一点零件采购。军工系统抹不开情面,臊眉耷眼的扔过去一点残羹剩饭。至于说国内其他的工业领域企业,像是农机系统,则根本就更是连肉腥味都闻不到了。

之前对于普桑国产化项目在汽配行业内部消化,大家倒也没有什么意见。类似的山头情况,国内实际上比比皆是。魔都大众的经理宁可和系统内的配套企业拍桌子,也没有说威胁要把项目分给其他有能力的系统外企业承担。“军工系统的企业设备精良、技术力量强,这个我也承认。但是他们没有大批量生产的经验,成批的稳定零部件生产能否实现,我认为是要怀疑一下的。”

王荣军一手举着电话,另一手将自己的领带给抻了下来,焦躁的说道:“我认为普桑的配件采购还是应该立足汽配行业,其他系统的企业对我们的业务不熟悉,不合适过多的参与进来。技术普查的结果我这里也有,不过这个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的。”

“机工部的领导说的当然是有道理的,可我们普桑国产化也有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嘛……”

“好了,就这样。李主任,我还有事情要忙。”

王荣军干脆利落的将电话挂断,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不知是不是初夏将至,他的心头说不出的烦闷。

这段时间里他受到的压力可是着实不小,但作为普桑国产化项目的具体执行者、魔都大众的中方总经理,他还是勉强顶住了这些压力。

来自机电工业部的消息,普桑国产化项目显然是站在了当前技术普查的浪尖上。一方面当然是国产化的成果瞩目,但是另一方面……

汽配行业的企业想护住自己盘子里的奶酪,有些吃相就太难看了。

有些话,说它有道理也有道理,但说它没道理,那也就是狗屁道理罢了。

军工系统没有规模生产的能力?这话说对也对,军工产品的数量怎么和民品比。但你乘用车系统说这话也好意思?扣掉了进口乘用车的数量,国内国产乘用车有个屁的规模生产能力?九十年代前,依靠普桑项目搭建起汽配体系之前,你们量产什么汽车了?唯一能量产的乘用车212,北汽那也是军工系统的底子啊!

就九十年代前国产乘用车的数量,和59比产量还不一定谁高呢。砸给汽配系统引进技术、扩大产量的资金,如果拿去给军工企业解决质量稳定问题,你猜哪个更省钱?

让人尴尬的是,技术普查的结果出来之后,不仅是军工系统的性价比比汽配系统高。机电工业部蓦然发现,原来就连农机系统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都是完爆了汽配系统的。

毕竟相比起乘用车,农机的产量真是不知道要翻了多少番了。单说一个数量最多的小型拖拉机,1986年全中国的保有量就超过了四百万,年产70万辆,这批量生产的能力和你汽配系统比怎么样?论质量稳定,那也是给农机系统引进技术更划算吧?

何况即使单论技术能力,农机系统的水平也丝毫不弱。东北的农机使用率极高,自然农机系统的影响力也不小,配件企业遍布关外各地。作为隐隐有东北龙头趋势的渤海省,书记牛进宝有时候也不能只操心自家这一亩三分地,还要替北边的两个兄弟多出头才行。

至于说商用车系统,当然国内现在商用车生产基本供不应求。乘用车嘴里说是看不上商用车的技术,实际上谁看不上谁还两说呢。

王荣军和汽配系统当然不想肥水流了外人田,然而技术普查的意义本就在于此。打破国内各系统的圈子和山头,以决绝问题为导向重新对国有企业的资源进行洗牌,此乃大势所趋。

不过暂时来说,有魔都方面的支持,王荣军还算能够支撑下来。想从魔都大众、从汽配系统端走这份蛋糕,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当然,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王荣军端坐在办公桌前愁眉不展,普桑国产化这一百亿的国产化基金究竟能否肉烂在锅里,已经不是他能够左右的了。

暂时来说凭借魔都对中央的影响力还能软磨硬泡的扛着,但是长远看来,普桑国产化项目并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国内这块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决战之地实际上并不在魔都,甚至不在国内。让我们将目光放远一些,飞过广阔的太平洋,越过美国的西海岸,来到纽约和华盛顿这块美国的心脏地带。

在这里,一场艰苦的谈判,正在决定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的世界大势。

喜欢帝国玩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帝国玩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