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帝国玩具 > 第七百七十一章 双引工程

帝国玩具 第七百七十一章 双引工程

作者:周硕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6:16:09 来源:书海阁

“英国人?”

胡文海见到陈发拿出来的邀请函略微一愣,皱起眉来。

既然对方能把邀请函递到自己手上,那就说明对方的来头绝对不简单。胡总假假也是一位世界首富,哪可能随随便便就见的到。能说动罗尔斯罗伊斯做桥,肯定是动用了大量资源。

然而问题是,来人究竟是什么身份?英国政府?某个财团?或者是什么组织?

在苏联解体的这个敏感时间里,忽然有人找上门来。说实话,胡总莫名的有些心虚啊……

陈发点了点头,试探的问道:“胡总,这些英国人见还是不见?”

“见!”胡文海展开眉头,呵呵笑道:“干嘛不见?”

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胡总混到如今的位置,又是自家地盘上,有什么人是不敢见的?别说是英国人,就是美国那个刚离婚并且债台高筑的地产商人来了,胡总也是敢见一见的。

“把他们安排到行程的最后,我12月的时候在盛京见他们。”

话是这么说,不过胡文海还是要做到心里有数、知己知彼。英国人过来,事情肯定是和欧洲有关,把人先晾一段时间,抓紧时间抄一抄他们的底。

欧洲……冷战结束之后,欧洲发生了什么重要事件吗?

处理了绣城计算机集团的问题,胡文海在绣城又逗留了快半个月的时间。

眼看着胡文海过年就要25岁了,不仅是老胡家一干家里的长辈和父母着急。胡文海的个人生活问题,甚至都牵动了月月鸟的亲自过问。

不问不行啊,眼看着二毛妹诞下的长公主都要会唱喀秋莎了,胡文海在国内连个交往对象都没有——你这是什么意思?

新科集团这上千亿的资产,严格来说至少七八百亿都是胡文海的个人资产。更别提新科系的巨大辐射力,中铁建投这个已经成长为庞然大物的国资银行,其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股份,是胡文海的个人投资。

这真要是胡总出了点什么事故,万一有不忍言的事情发生。到最后胡总这世界首富的身家,是不是真的要分出三分之一去给长公主做抚养费?

想想这里面的风险,就不由的组织上不好好考虑一下。

当然,这都已经是九十年代了,不兴组织介绍的那一套。何况胡文海本身又不是党员,新科内部也没谁有资格给他来个拉郎配,这个事情不好走官面渠道。

不过事情也不是没有办法,胡总家里三代根正苗红,正经是自己人!

不管是胡世武还是胡解放,那都是组织能说上话的。把事情说清楚,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问题就是这么个问题……

胡文海在外面的风流债国家就不管了,不过不管怎么说,总得把正宫娘娘的位置留在国内吧?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的这么一讲,胡家各位家长虽然对尤利娅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坚决执行了国家的安排——给胡总相亲!

呵呵呵呵。

胡文海这可真是,脸上笑呵呵,心里……

相亲介绍的姑娘倒是素质都相当不错,环肥燕瘦应有尽有。考虑到胡总的过往历史,甚至还有在黑龙江找来的俄罗斯族姑娘。

一口大茬子味的东北话,说的比胡总自己都六六六。

胡文海倒是想说自己心里有人,但生怕被打成变态。何况自家媳妇现在的这个年纪,他也真是爱不起来,毕竟不是真正的恋童癖。对陆嘉的感觉,暂时还只停留在妹妹的阶段。

胡文海在绣城这半个月,当然也做了不少正经事。安排了新科科学院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研发方向,主要还是为一些大项目的资金使用进行签字。

可以预见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国内的光刻机技术能追踪国际次一代水平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在IC领域里,国内的技术优势必须能够另辟蹊径。

好在苏联死的实在是时机刚好,乌克兰的巴顿焊接研究院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方面的研究水平独步全球。历史上,这些研究优势随着苏联的倒塌和乌克兰的逗比化而付诸流水,但作为电子工业方面的专家,胡总当然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早在苏东坡之前,有“大舅子”科罗廖夫牵线搭桥,新科研究院的动力研究所就以焊接技术合作的借口,把相关人员和大部分资料都打包“借调”到了国内。.movchen院士,老爷子现在已经在大港的海边别墅陪着一家人,享受着充满了阳光和海蛎子的假期了。

这位院士可不是一般人,他最大的成就,就是研发出的大功率电子枪,由此一举将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的技术成本降低到了西方国家同类设备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这些关键技术,在历史上直到九十年代末才在国际上推广开来,使得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得以进入市场,进而极大的推动了功率器件等IC技术的进步。

当然,在苏东坡之后,留存在巴顿焊接研究院的那部分资料,后来因为保管不善,又遗失和毁坏了一部分。最后剩下的资料里,由于保密需要,大部分关键数据还进行了涂黑处理……作为合作单位,巴顿焊接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可以在新科动力研究所查阅原始档案。不过后来巴顿焊接研究院由于经费原因,取消了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方面的研究项目,剩下的相关人员则全部以引进人才的程序,拿到了中国绿卡。

等到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兴冲冲赶到乌克兰想要“捡漏”的时候,唯一给他们留下的,只有一个原项目里负责看门的二战老兵了。

有了物理气相沉积技术,虽然在消费电子领域还是化学气相沉积作为主流,但却是扫清了新科进入功率器件和LED照明领域的最后一块短板。

有了这份杀手锏,等到LED和功率器件的市场做大起来,新科才算是和美国人有了谈判的本钱。想要PVD设备?没问题,按照对等原则,是不是请你们也放开光刻机和晶圆市场?

说的简单点,经过七年来的努力,胡总总算可以点开LED照明和IGBT的科技树啦!

随着PVD这一关键节点的有力推进,相当一批IC领域的先进技术即将可以进入实用阶段。

它们包括半导体照明、MEMS和立体封装,由此派生出来的消费电子产品那就更多了。只说一点,没了廉价PVD技术的供应,iPhone就无法响应重力操作。而没有了重力感应的iPhone,还能满足乔布斯的追求吗?

而在未来LED照明对世界有着怎么样的影响,那就更不需要多说了。

这还没说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它本职领域的应用,在航空发动机方面,不论是热障涂层还是耐磨涂层,都离不开物理气相沉积。而且让人惊喜的是,.Movchen院士还利用PVD技术,设计了一种微孔散热结构,能够极大的增强叶片的散热能力,这对正在开发中的S-10A发动机意义重大!

就连江和甫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都亲自跑到了盛京,打算与606所进行联合研发。

这不过是苏东坡之后,新科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引进的一个项目而已。

由于有了胡总这一层关系在,而苏联后来的局势发展更加让人眼花缭乱,欧美方面这次摸苏联的尸体要谨慎了很多。

而相应的,有了舍宁的苏共做内应,中国的双引工程进度就非常可观了。

国内那些当年参加过苏联援华工程的老人们几乎全被动员了起来,之前曾经留学或者访问过苏联的、与苏联有关联的民间人士,国内懂俄语的专业人才几乎倾巢而出。

听说毛子们喜欢海边度假,部队上的工程兵们接到命令,紧急出动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挑选风景优美的景点建设了相当一批俄式度假村。

和历史上的双引工程相比,有了胡总的局中组织、有舍宁的苏共、大舅子科罗廖夫以及KGB的内应,历史上的成果根本无法与这次同日而语。

按照原历史的双引工程工作方式,首先要有与苏联有联系的人员乘火车穿过整个西伯利亚,然后找关系拉人头,拐弯抹角的寻找中方会感兴趣的技术线索。

在得到技术线索之后,将消息传回国内,国内再派出对应的外事人员与进行合作邀请。这个过程中讨价还价和走程序又要浪费相当多的时间。

由于当时的中国技术基础比较落后,开始进行的交流层次很低,规模自然不会太大。其“技术交流”规模和水平,竟然大抵与韩国类似……

而这一次有了胡总开挂,中国的双引工程,才真正能够称之为是一项“工程”了。

首先,不论是欧美还是中日等国,想要摸苏联的“尸体”,都得面临一个前提条件——必须首先知道苏联有什么,其次才能从苏联得到什么。

而在冷战中,作为铁幕一方,苏联的各种资料对外都是极度保密的。

既然如此,别的国家想要下手,和原历史上的中国一样,必须从头进行情报数据的收集。

而中国……中国就厉害了,胡总可以直接从KGB的资料库里调阅啊。

作为苏联的坚强铁壁,被克留奇科夫冒死转移出来的KGB资料库里,说是有着苏联全部的资料备份都不为过。

不论是技术还是人员,KGB的档案库里应有尽有。

这就解决了双引工程的第一个难题,做到了有的放矢。而除此之外,在引进人才方面,有了苏共的帮助,中国同样得天独厚。

苏联的军工领域里,掌舵的都还是斯大林时代的那一批老布尔什维克,有些甚至是上过二战战场的。毕竟二战结束才四十多年,这批人正值告别工作岗位前最发光发热的阶段。

他们相比苏联的年轻人,更重视中苏友谊,保留了相当的布尔什维克作风。与其生活无着或者去西方从头开始,显然到中国来打工要从感情上更能接受。

这些人来了中国,颇有点继续援华的势头。对中方的问题可以说是有问必答,技术材料方面也毫不吝啬,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出于布尔什维克之间的感情达到了掏心掏肺的程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几年来,国内对胡总的一系列操作进行的研究,收获也很不小。其中认为最大的经验收获,就是扭转了对中国当前体制“一无是处”的评价。

胡总那一连串的“秀操作”,很大一部分都是建立在“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原则上。

虽然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但也绝不能丢掉动员能力强的这个法宝。而事实也证明,两者之间并不冲突。

这次双引工程,上面果然又捡起了这个法宝。正巧国内刚搞完技术普查和经济普查,各省在拿到中央整理好的人才和技术资料库之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做出引进计划。

二号一改原本在使用石油期货盈利时的小心谨慎和吝啬,只要是双引工程需要,花起美金来真是一点也不心疼。地方上只要能把人请来,上面就给你解决至少40%的配套资金。

过往中国对苏联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可以说是又恨又怕,这条苏联的西伯利亚大动脉,构成了对中国北方精华区域最直接的威胁。它的运载能力,直接决定了苏联对远东地区的控制力、决定了苏联远东军事后勤能力的上限。

然而如今中国对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那可真是恨不得把所有的中铁所有的筑路队都派出去,帮俄罗斯把西伯利亚大铁路再修出一条复线来。

每天从莫斯科方向向远东方向开出的列车,上面都坐满了准备进入中国的各种技术人员和学者。在火车的行李车厢里,不用问肯定也同样堆满了各种重金难求的技术资料。

叶利钦不是没想过要截断西伯利亚大铁路,然而事实上他根本是有心无力。

只说一点,如今在卢布贬值到和废纸差不多水平的时候。国际上唯一还向俄罗斯出口货物的,只有NEMART集团背后的中国了。

叶利钦今天敢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明天他就能被愤怒和饥饿的市民们吊到红场上的第一根电线杆子上。

当胡总的布局是闹呢?!

喜欢帝国玩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帝国玩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