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帝国玩具 > 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棚蔬菜

帝国玩具 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棚蔬菜

作者:周硕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6:16:09 来源:书海阁

“卡托姆采夫院士,如果您能同意将T-7的研究团队带到中国来,那么我们可以在这里与中国等离子体研究所合作,建设一个全新的研发中心。”

胡文海用力的踏了踏脚下的土地,颇为动情的说道:“咱们所处的这个山头名叫七贤岭,往北是大港理工大学和海事大学、东北财经等知名学府。距离这里不过二十分钟的车程,大港正在以填海造地的方式兴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用不了多远的未来,这里就将成为一个繁荣的科研基地和学术中心。”

“研发中心坐落于七贤岭,可以说是闹中取静的好地方。只要卡托姆采夫院士您点个头,整个工程包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及运营经费,新科集团第一期可以投入十亿人民币和一亿美元,以后每年保证至少三亿人民币的投入,您看如何?”

胡文海站在七贤岭这个“小山包”的山顶上放眼远眺,一派雄姿英发的气势,挥洒间指点江山。

此时的七贤岭和它周围这片土地还颇为荒凉,但是胡文海知道用不了十年时间,这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城、软件园、黑石礁和星海广场这些项目将拔地而起,七贤岭这块土地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有巨额投资、有经济基础,在七贤岭建设一个新的研发中心,可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七贤岭距离大港的海岸不超过两公里,站在山头上就能看到一片碧波的渤海。这对于去个黑海度假旅游就像过年一样的苏联人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充分了一些。

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要设备有设备,人文环境又这么舒适,说实话卡托姆采夫实在是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卡托姆采夫羡慕的打量着周围的景色,极目远眺。这片美丽的不冻海,对俄罗斯人来说是从基因层面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

“这真是一片美丽的土地啊!”他长叹着,怅然道:“在莫斯科,十月的天气就已经能把人的鼻子给冻掉了,但这里的天气却是刚刚好,舒服的让人就想在这样的天气里好好睡一个午觉。”

胡文海大手一挥,豪爽的说道:“没问题,卡托姆采夫院士如果答应下来,我可以在海边专门为您修一栋别墅,保证不比西方国家那些富翁享受的条件差。”

“好了,请您不要再说了,胡文海同志。”

卡托姆采夫轻轻的摇了摇头,露出一副开心的笑容:“我真是羡慕中国,从你的身上我能感受到你们对科学技术的渴望和对科研工作者的尊重。有着这样的精神和您这样的同志,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成为像苏联这样伟大的国家。”

胡文海正想说话,卡托姆采夫却摆手阻止了他的劝说,接着说道:“我虽然提议将T-7装置送给了中国,但那是因为苏联已经无力继续进行研究。科学可以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没有了T-7装置,不代表苏联就不需要核聚变研究的科学家,至少我们还可以在苏联进行理论研究,跟踪国际技术水平。”

“请放心,如果原子能研究所有人愿意来中国,我不会阻止的。不过我已经年纪很大了,请让我为苏联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吧……”

卡托姆采夫真挚的话语让胡文海张了张嘴,却是再想说也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不能说服卡托姆采夫,真的是太过可惜了。

中国关于核聚变的研究,最早是由李正武院士推动的。从七十年代,李正武院士主要从事的是核聚变的理论研究,包括从哲学高度来研究等离子体的总体性质和品质参数空间等概念。

要直到1986年,李正武院士提出了中国环流一号这样的实验装置设计思路。在HT-7装置建成之前,中国在核聚变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都集中在对理论的摸索上。

而苏联作为托卡马克模型的提出者,从五十年代就已经在搞这方面的工程研究了。库尔恰托夫研究所在核聚变研发方面,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前列。

我们八十年代在搞的研究,可以说不过是重走了苏联人五六十年代的老路。要直到九十年代在HT-7装置上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才能说中国的核聚变追赶上了世界核聚变的第一梯队。

如果能得到卡托姆采夫的全力支持,那么对于中国核聚变研究水平的提升,可以说是就像虚竹得到了无崖子的传功,“秒变”武林顶级高手。

即使卡托姆采夫声称不会阻止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科学家到中国来,但零星的科学家跳槽,是绝对无法带来苏联核聚变研发传承的。也只有卡托姆采夫这样的项目负责人,才能将这种传承和研发思路,完整无缺的带到中国来。

人各有志,胡文海也只能苦涩的接受这样的结果。

他打起精神来,勉强露出笑容。不论如何,卡托姆采夫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伟大科学家,他值得一次隆重的接待和完美的假期。

“好吧,那我们就不说这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胡文海爽朗的招了招手,让司机将车开了过来:“时间不早,中午我请卡托姆采夫院士到我们大港着名的海事大学吃饭,看看我们的大学生们国庆节都能吃到什么。”

“很好、非常好,我非常喜欢大学的环境。在世界各地的大学里,我都感觉像回到了家一样!”

……

“大港海事大学食堂是美名在外,尤其是三食堂,可以说是物美价廉了。因为大港大学离得都比较近,甚至有外校的同学也会过来品尝。”

“今年是建国42周年,本来不是整数没有大庆的说法。不过今年我们大港的经济预期增速达到18%,日子好过了,就是想要好好乐呵一下!也就不管什么逢不逢整数了!”

平克西亲自在前面带路,他是土生土长的渤海人,祖上三代贫农。正经是后来考上大学,才彻底改变了命运,所以对学校是特别有感情。有些人传言什么他是晋省人、家里是**之类的,纯粹就是胡言乱语!

对这种流言蜚语,造谣生事的行为,平克西是坚决抵制的。他就是农民的儿子,难道农民的儿子就不能当副市长啦?大港就是大港,不是什么别的地方,不要总是想搞些什么大新闻。

有平克西带着,胡文海和卡托姆采夫一行人走进了海事大学的三食堂。一群穿着海魂衫的年轻大学生正排着队向里面走去,他们见到平克西竟然都非常熟稔的打着招呼。

“平市长来了,今天是吃饼还是吃面?”窗口里面的大厨挥舞着饭勺,也热情的招呼着他。

三食堂的炒饼和炸酱面算是平克西的保留食谱了,他有一次来海事大学考察,吃过后竟然就喜欢上了。隔三差五就要来一次,手上甚至还常备了一叠这里的饭票。

“卡托姆采夫院士,您看有什么喜欢吃的,今天的午饭我请客!”平克西挥舞着手里的饭票,豪气的说道。

“你们的大学食堂,吃的很丰盛啊!”

卡托姆采夫从食堂档口一头走过去,看着琳琅满目的菜品相当惊讶。

相比苏联大学里永远的香肠、红菜汤和大列巴,三食堂的花样确实是让人目不暇接。

土豆炖牛肉、鱼香肉丝,手撕鸡和猪耳朵,这些算是肉菜,倒也没有什么新奇的。不过青菜里的一些新鲜菜品,就让人有些不可置信了。

“这是西红柿炒鸡蛋,tomato!”

卡托姆采夫看了看窗外泛黄的树叶,指着红黄相间的这道菜,瞪起了眼睛:“这是你们的反季节蔬菜吗?它竟然比肉菜更便宜?”

西红柿的自然成熟期是六七月份,东北菜很多口味和俄国菜类似,也有制作番茄酱过冬的习惯。过去如果要想在东北的秋冬吃到西红柿,那就只有储藏的西红柿酱,这一点在俄罗斯也不例外。

在莫斯科,十月虽然也有一些西红柿供应,但那都是昂贵的反季节蔬菜。售价相比耐储藏的肉类,可以说是贵到天上去了。

而海事大学三食堂的菜牌上,那阿拉伯数字可以说是世界通用。肉菜一律是0.5元,而蔬菜则一律是0.3元。这个价格对于卡托姆采夫来说,确实是有些太无法想象了。

除了西红柿以外,三食堂的素材里还分明出现了黄瓜、茄子、西葫芦和豇豆这些不耐储的夏季蔬菜。反季节蔬菜倒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在十月这些蔬菜价格比肉菜还便宜,那就非常不可思议了。

“呵呵,这个情况我非常清楚!”平克西有些骄傲,站出来给卡托姆采夫解释道:“从1988年开始,我们大港就在推进菜篮子工程了。最初是附近的部队搞副业,建设了一批蔬菜大棚供应冬季蔬菜。不过那时候反季节蔬菜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一般只能当成是企业福利发放。”

“从去年开始,中央有了命令,要求军队不得经商,所有三产向地方进行移交。部队上掌握的大棚种植技术,由此就逐渐在附近农村普及开了。不过反季节蔬菜的价格降低,更重要的原因是大港的大化工项目建成投产。”

说到这里,平克西那可真是喜笑颜开,得意的挺胸说道:“我们大港作为大化工项目的所在地,近水楼台先得月啊!去年大量的塑料薄膜推广到农村,让大棚的建设成本从上千元,直接降到了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再加上我们大港合作社向建设大棚种植的农户优惠放款,到了今年,反季节蔬菜的产量扩大了何止是十倍啊!经此一役,我们可以说,大港人冬天只能吃萝卜白菜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平克西是有理由骄傲的,菜篮子工程是最直接的民生惠民工程,解决的是关系到每一个大港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今年反季节蔬菜上市之后,市府不知道收到了多少市民自发写来的表扬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种巨大的成就感是比什么**上的快感都强烈的、让人上瘾的。

而菜篮子工程的建设,直接得益于大港大化工项目。作为这个项目的市府直接负责人,平克西确实是没少为此付出精力和辛苦。这些表扬信里面,至少有三分功劳是属于他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当然,三食堂的菜价也不是能完全反应大港副食品市场价格的。毕竟大学食堂有补贴,一块钱能吃饱这种事情,在外面的饭店还是无法想象的。尤其是海事三食堂,正所谓学在大工、吃在海事,那可不是浪得虚名,海事大学在食堂建设上,确实比大工好到不知哪里去了。

“这真是了不起的成就!”卡托姆采夫不由伸出大拇指,给平克西点了个赞。

中国人在解决冬天能吃到蔬菜的问题,然而苏联人却在饿肚子。中国的官员在为工业建设成就欢欣鼓舞,而苏联的官员们却在千方百计把工厂廉价的出售。中国的大学生们在排队吃饭、学习,苏联的大学生们却在推翻自己的国家……

两厢一对比,卡托姆采夫心中着实是五味陈杂。

压下心中的烦恼,卡托姆采夫挑选了几个看起来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打了满满一餐盘的米饭。工作人员早就已经清理好一张餐桌,胡文海和陆欣,还有卡托姆采夫和平克西,四个人对面而坐。

虽然没有海参鲍鱼和各种珍馐美味,但大学食堂里的食堂菜同样别有一番风味。卡托姆采夫吃了几口,便瞪起眼睛连连点头,显然对这一餐相当满意。

海事大学的学生们陆陆续续进入食堂,午餐时间一到,便有人点开了食堂墙面上悬挂的电视,播放起电视节目来。

“各位观众,这里是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栏目。下面插播一条紧急新闻,1991年10月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总统签署协议,宣布解散苏联,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喜欢帝国玩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帝国玩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