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帝国玩具 > 第八百三十九章 国际局势

帝国玩具 第八百三十九章 国际局势

作者:周硕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6:16:09 来源:书海阁

哈萨克斯坦的局势风云变幻,然而对于一个人口还没有魔都多的国家来说,在这个激『荡』的『乱』世之中阿比舍维奇的很多设想或许很美丽,但却身不由己。

哈萨克斯坦的南部铁路改造工程,在纳扎尔巴耶夫的一系列『操』作下,迅速的向着一个奇怪的方向发展了过去。

作为一个杰出而且成功的政治家,纳扎尔巴耶夫深谙对话语权的争夺技巧。

元旦刚刚过去,哈萨克斯坦官方很快掀起了一场舆论反击。

针对苏联解体导致的经济动『荡』,阿比舍维奇提出了一条令人眼前一亮的政策。

哈萨克斯坦生产并且出口的石油,将从利润部分拿出十分之一用于配套进口粮食。而同期国际粮价以玉米为例,每五十公斤售价在一美元左右。也就是说,哈萨克斯坦运出多少吨石油,就要进口多少吨粮食。

这种变相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巧妙的将阿拉木图、将整个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裔捆绑了起来。

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生产能力主要被俄罗斯裔抓在手中。阿比舍维奇将食品救济福利与石油挂钩,那么任何针对俄罗斯裔的政治行动就必须面临极大的风险。

俄罗斯裔在哈萨克斯坦的话语权增长,意味着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力增长,也就顺带的压制了南部铁路改造工程的呼声。

一旦从政治上失去了响应的声音,那么单纯从媒体上的宣传造势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而随着1993年度预算的公布,阿比舍维奇顺应民心的颁布了南部铁路改造工程计划书。

这部计划书写的可以说是相当漂亮,对南部铁路联通需求进行了详尽的考量,尽力让任何南方地区都能享受到这一计划带来的便利和提升。如果能够按照这个计划实行,相信哈萨克斯坦的国力必然将会得到巨大的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凝聚力都会上一个大的台阶。

然而纵使这个计划千好万好,奈何有一样不好。全长两千公里的铁路线,怎么至少也要准备一百亿美元的投资吧?收拾一下哈萨克斯坦国库的底子,一千万他们都拿不出来。

很快,随着阿拉木图日报整改的消息传开,其他的媒体迅速开始转变口风。相比于花费巨大的铁路工程,无疑石油换食品要更能改善如今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哈萨克斯坦人生活水平。

而实际上阿拉木图的很多居民也并不是真的在乎所谓的南部铁路改造工程,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为主体的国家,阿拉木图居住了哈萨克斯坦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口。出了阿拉木图,有几千人的定居点都是个市级行政单位,单位面积国土的平均人口低的令人发指。

这样严重的自然灾害当然是落不到阿拉木图居民的头上,之所以掌握话语权的阿拉木图人对之前的报道反应这么剧烈,不如说是全社会对长久以来经济困难造成的怨气积压,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宣泄口径罢了。

一条贯穿国土的铁路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但也没有那么重要。真的花了一百亿美元修这条铁路,能把哈萨克斯坦亏的底掉,恐怕绝大多数时候单凭他们自己的运输需求,是绝对无法把这条铁路运量利用起来的。

至于说面对灾害的快速反应和塑造国家凝聚力之类的理由,那就未免有些好高骛远了。

很快,一些报纸又开始喊起了“请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慢一点,等等人民的胃口吧!”。好吧,反正左右都被他们给说了,现阶段谁敢拿钱修铁路,似乎国民吃不上饭就是这个原因了!

等到舆论准备做的差不多了之后,阿比舍维奇便最后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政府』肯定是没这笔钱来修铁路了,不过考虑到南部铁路改造工程也是众望所归,那么干脆把这条铁路拿出来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好了。

阿比舍维奇这算盘打的美滋滋,不管是谁在背后推动这项工程,有本事把一百亿美元真金白银的掏出来啊!为了拉拢哈萨克斯坦,难道美国人真能舍得这么大一笔钱?

好,如果你美国佬这么大方,我给你做『舔』狗有什么关系?

至于说如果美国人拿不出这笔钱来,那就别怪我去投靠俄罗斯了。

只是面对阿比舍维奇时不时丢过来的媚眼,谢夫隆在哈萨克斯坦的负责人小小布什只能莫名其妙的从内心深处发出疑问: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就在阿比舍维奇志得意满的等待美国人反应的时候,国际局势却发生了一场剧烈的变动。

从后苏联解体,俄罗斯的高加索地区就陷入了持续的动『荡』局面。杜达耶夫在武装推翻当地的俄罗斯政权之后,随即在议会选举中当选了车臣共和国的总统。到了1991年末,车臣共和国宣布正式独立,并且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正规武装力量。

到了1992年初,车臣西部的印古什地区却脱离车臣,转而宣布加入俄罗斯。在这一背景之下,俄罗斯联邦的政治局面顿时扑朔『迷』离的起来。

不要印古什地区是不可能的,人家自带干粮来投奔,契丹人如果还想把总统干下去,就不可能把到手的鸭子送出去。

而车臣的地理位置又太特么的重要了!

高加索地区在里海和黑海之间,往南是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往北是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流域精华地区。这里不仅是俄罗斯的主要石油产区,而且是主要的石油化工工业区,同时还是重要的粮食产区,是矿产区、有大量的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

包括着名的高尔基汽车厂,还有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红『色』十月冶金厂,伏尔加格勒cc公司、街垒厂……

光从这些带有鲜明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厂名就能知道,这些工厂有着怎样的历史和地位,甚至是一幕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画面都能浮现在眼前了。

所以一旦高加索地区发生动『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伏尔加流域的石油生产和出口都受到威胁。这对于整个俄罗斯的经济根本不是雪上加霜,而是立刻感受到了西伯利亚寒流降临一般的冻彻骨髓。

本来,车臣独立挑的时间让契丹人腾不出手,杜达耶夫从武装独立到选举都让人说不出话来。然而印古什地区的脱离和回归,却把俄罗斯联邦给架在了火上。

原本当做“看不见”的策略失败,车臣独立的问题摆在了明面上。

从1992年年中开始,俄罗斯联邦与车臣武装展开了持久而艰苦的谈判。

在原本的历史上,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糟糕状况,导致契丹人对车臣独立只能放任。谈判中不仅一味对杜达耶夫妥协,甚至可以说是助纣为虐。

不仅是承认车臣的独立地位,而且还要给杜达耶夫发退休金。车臣人不仅有自己的护照,而且还有俄罗斯人亲手送上的先进装备,包括苏军最先进的t-80坦克。

可以说车臣在开局中拿的是一副稳赢的牌面。

然而。

这里和曾经的历史略有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苏共还没死光呢!

车臣打的好算盘是事实独立,只不过名义上保留一个俄罗斯联邦加盟共和国的身份。

遗憾的是这个例子毕竟不好开,一个车臣不过是帝都那么大,咬咬牙暂时承认现状也认了。

可另一方面,苏共虽然在1991年损失惨重,但毕竟是成建制的转移到了远东,而且现在显然已经站住了脚跟。俄罗斯联邦敢在车臣撤军的条约上签字,失去的很可能就不止是车臣,远东共和国也是加盟共和国身份的!

如果你俄罗斯连车臣都不敢打,你敢打远东?如果说失去车臣只是时势使然,那么失去远东必将导致俄罗斯联邦失去执政法理基础。俄罗斯人或许能接受失去车臣,但绝不可能对失去远东无动于衷。

苏共的存在让俄罗斯如鲠在喉,即使想妥协也没有妥协的余地。契丹人在原本的历史上敢炮轰白宫,那是因为俄罗斯当时没有他的竞争对手,再糟糕也不会被撵下总统的位置。

但如今苏共在远东虎视眈眈,契丹人和俄罗斯联邦如果干的没有苏联好,莫斯科人能把他捧上去,就能原样把苏共再请回来。

即使事情还没有走到这一步,舍宁也已经在报纸上连续发表了十几篇文章,抨击叶利钦对车臣的软弱导致俄罗斯主权被侵犯、国家利益被威胁的事实。

局势发展到1993年年初,随着俄罗斯和车臣谈判的内部消息被苏共不断披『露』,契丹人和新生的俄罗斯联邦被『逼』到了墙角,已经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在苏共的舆论压力之下,契丹人不得不撤走了与杜达耶夫谈判的斯特罗哥夫中将,宣布了与车臣谈判的破裂。

从对德武装讹诈中尝到甜头的契丹人,可能对俄军有了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喜欢帝国玩具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帝国玩具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