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 > 第434章 曹丕野心

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 第434章 曹丕野心

作者:我叫罗小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09:44:34 来源:书海阁

随着新野之人投降,襄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等地都给震动。尤其是襄阳也是居安思危,这是司马迁说过的话,已经为数不多的人也纷纷选择投降。

而江夏的曹丕也是震怒,他道:“这个,王兴小儿还是真会抓住机会。你们看看新野襄阳投降了。我的天,他到底要做什么?”

文聘也是劝解道:“主公息怒,这只能够说对方没有气节,要是我肯定死守。”

曹纯等人也是站出来,道:“一群没有骨气呢,当初怎么就没有看透他们白眼狼性格,大王他们真会骗人。”

“一群胆小鬼,平时说自己多么的忠诚,现在就是可以说一点,这样忠诚根本不值得让人相信。”曹洪也是十分生气道。

曹丕最为讨厌背叛者,而这个背叛者,还是之前决定效忠自己的人。要说背叛者,有一个人也算是第一个背叛者。那就是,韩信。虽然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是这样的背叛者没有一个是真正喜欢。曹丕也不喜欢。

历史上韩信,出于特殊情况说起韩信,很多朋友应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胯下之辱”吧。韩信出身贫寒,小时候就常常被乡里的恶霸欺凌。但韩信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希望,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出人头地。虽然在韩信刚出道的时候,刘邦等人都非常的质疑他。

不过据说韩信也算是韩国贵族后代,只是由于韩国被秦国所灭,韩信家境才至衰败。早年因为家贫,韩信也没有一门手艺,可是他却爱好佩戴刀剑。而韩信又爱好读兵书,军事,兵书,地理,天文方面的书籍。

在战争中,韩信就不断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天赋,他还神奇地上演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帮助刘邦一举拿下了整个关中,这让刘邦等人对他也是心服口服。作为西汉的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他为世人留下许多着名战例和出色策略。

可惜,擅长领兵打仗的韩信却并不懂政治,可以说,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未能寿终正寝。韩信也是西汉第一个被杀的功臣,西汉还有一些其他被杀的功臣,但韩信是第一个。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韩信被杀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汉十一年,就是刘邦当了汉王的第十一年,也即他当了皇帝的第六年,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叫陈的起兵造反,他自称“代王”,不是代替的“代”,而是代国之王。

这期间,据说韩信与陈有书信来往,韩信甚至写信给陈说:你只管造反,兄弟我在京城给你做内应。而且还说他已经做了准备,要把监狱里的人放出来,让他们去攻打皇宫。

而韩信手下有一个人犯了错误,被韩信关了起来,准备杀头。这个人的弟弟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向吕后通风报信,说韩信准备谋反。而吕后在和萧何商议后就把韩信骗来宫中杀了,而且还将韩信父族、母族、妻族三族的人全部杀光。

据说韩信在死前也感叹:当初没有听蒯通的建议,以至于落到今天这个下场,被女人所欺骗终被杀!韩信这里提到的其实是指公元前203年时,当时对于他来说,应该选择分而自立,而不是投到刘邦麾下。

公元前203年,在楚汉相争的过程当中,韩信的军事天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二城,强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成为刘、项之外举足轻重的第三种力量。

对韩信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最好的造反机会。因为当时刘邦也好,项羽也好,都不敢得罪韩信啊!当时韩信身边有一个谋士叫蒯通,而且韩信将齐国的七十二座城市全部打下来也是出自蒯通的主意,所以蒯通的说服力比较强,说话分量比较重。

蒯通怎么说的呢?“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这句话表面意思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你韩信可得站稳了立场,一定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而最深的意思韩信也懂,就是你韩信既不要帮刘邦,也不要帮项羽。最佳选择是什么呢?三分天下而王之,就是自己称王的意思!大家干脆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谁也不吃掉谁,这样大家反而都安全,天下也和平。

虽然谋士蒯通一再劝说他及早独立,但韩信只是个军事天才,在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时,他却表现出了犹豫不决。

韩信说:我来到汉王这边,汉王授我上将军印,封我做三军总司令,给我那么多的人马,让我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才有了我韩信的今天!何况汉王对我是这么的好,甚至“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我穿,让出自己的饭菜给我吃)。

韩信认为如果自己背叛刘邦就会“背之不祥,虽死不易”,刘邦能够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韩信穿,因此韩信感恩戴德,永志不忘,不能背叛。韩信早年时挨过饿,挨过冻,遇到一个诸侯王,能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穿,把自己的饭给他吃,韩信的这份感激简直是难以言表。但刘邦可一直不放心他,被吕后杀前其实就有人诬告韩信谋反,韩信还杀了钟离眜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但最终还是被刘邦贬为了淮阴侯。此时,韩信才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从此对刘邦有了些怨恨。

我们先不管《史记》里说的韩信书信里提到要谋反是否真假,其实刘邦杀韩信缺的只是一个借口。也许韩信至始至终都没有想过去背叛刘邦,而他临死前的最后感叹,可能更多的是感叹自己的一生悲凉!感叹自己英雄一世,却最终死在了一个女人手里!

曹丕,这个时候也不想听太多废话,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王兴肯定会继续用兵,自己即将面临王兴。王兴可不好对付,他要是好对付那就不是他了。

“行了,本王不是想说背叛不背叛。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背叛在我看来很正常,有一句古话良禽择木而栖,连韩信这样的兵仙。在没有跟着刘邦之前,都能够为了荣华富贵而背叛,更何况是其他的。因此我没有,带他们来。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情,他们根本不可靠。”曹丕也是笑着说道。

“大王,这次王兴已经夺取襄阳,他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其他的州府。咱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曹洪也是笑着问道。

“是啊,唐军随时都有可能隔海相望,取我们的江夏,江夏一丢就可什么也没有。”曹纯也是苦笑着说道。

曹仁也是看着吴质说道:“吴先生。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吴质也是思考了一下,他也是笑着开口说道:“江夏是重要的咽喉之地,也是我们对付唐军关键。有江夏在,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更何况,还有人比我们更着急。”

“你是说,诸葛亮他们。没错,他们比我们更加着急,我们着急做什么,小不忍则乱大谋。”曹丕也是笑着说道。

曹丕的话,也是有些道理,他们没持续下去,反而也是十分疑惑道:“大王有些夸张了吧!”

“并不夸张,诸葛亮刘备与孙权,这几个人比起我更加痛恨王兴,他们是最不想看到唐军得利。因此他们一定会有反常举动,以往王兴攻城拔寨。他们会选择袖手旁观,现在时机成熟,他们肯定会采取时间,这些只不过时间问题。”吴质也是笑着说道。

曹丕也是赞同道:“好,说的不错,王兴是我们心腹大患,我想他占据襄阳消息,已经传到了诸葛亮耳朵里,不信就看着吧!他们很快就来了?”

曹丕身边的吴质,也是思考了一下,他道:“主公我们对于王兴,还是要掌握一手情报,这样他们这群人才会知道,不是我们自己人求助他们,而是他们求助我。这里毕竟是我们的地盘不是吗?”

吴质的话也是说的很对。曹丕手下也是支持,这群人只是助力,虽然是结盟,但是他曹丕还是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以他曹丕为主,这样也不至于吃亏,不是吗?

曹丕也是笑着说道:“众位,是怎么看的!”

“主公,荆州本身就是我们的地盘,只是暂时为了对付王兴,我们才会选择步步退让,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要立于不败之地。我建议第一手情报,必须要控制,请主公三思而后行。”曹仁也是笑着说道。

“主公,诸葛亮这群人是我们的盟友,这不假,只有我们控制第一手,才是我们告诉他消息,而不是他告诉我们消息。”曹纯也是笑着说道。

至于曹洪没有头脑,只能够一个劲点头。

曹丕也是笑着说道:“似乎,分析的很对,有些道理,那我们就暂时操作,这个事情偷偷派人调查,潜入襄阳,现在襄阳肯定是唐军总部,我们需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曹丕的手下,诺了一声,他们会怎么操作,就看接下来的情况,一场好戏在后头呢?

喜欢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