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1043章 消逝的时光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1043章 消逝的时光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8:39:42 来源:书海阁

晚上的时候,张铁军再次请县里这些人吃饭。

徐熙霞和杨兮月已经有点熟了,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张红艳也和她俩凑在一起,明显对这个小丫头特别有兴趣儿。

张铁军把县里这些人夸了一遍,对目前的工作表示满意,然后才指出了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再次强调了一下学校医院以及住宅质量的问题。

怎么说呢?不足肯定是有的,但总体上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考虑的还是比较全面。毕竟是新建一座城,压力还是挺大的,事情繁杂。

至少张铁军上辈子来的时候,没听到太多的埋怨的指责,比邻近的几个地方好不少。

以后,杨兮月的同学有不少就在县城做老师,工作生活都在这里,张铁军和杨兮月经常跑过来和大家聚一聚。

“其实我对这边挺了解的,”宴过一半,张铁军笑着说:“我来过几次了。我对整个新城的规划还有建设都没有什么意见。

但是我就有一点想不太明白,为什么要把殡仪馆建在那个位置?今天我忘了去看,现在建好了没有?

我建议你们再商量商量,换个位置吧,把它建到山里去,起码要考虑二十年的城建。”

新县城的殡仪馆和火化场就建在澎溪河口,将来澎溪大桥的桥头北侧木鱼包公园的边上,确实有些不合适。

后来因为意见越来越大,县里只好又把殡仪馆迁走重建,白白的浪费了时间和经费。

同样的问题其实还有巫山,殡仪馆的位置也不合适。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后来一七年的时候,那里最好的小区就是个葬景房。

“时间紧的嘛,嘞样也要搞辣们也要搞,没得太多时间考虑的。当时啷个决定的吔?搞都搞忘老,当时就要启用。”

黄县长抓了抓头皮想了一下,也没想起来当时是怎么决定把殡仪馆放在那里的。

不过这个确实也不算是什么问题,当时这边都是荒山野岭的,放在哪好像也都没什么问题,又急着要用。

话说没有大桥以前河边那个地方还挺隐蔽的,在河岸下面。

“对头。”有副县长附和:“要说那里才是走到了前面,是我们最先启用的单位。当时路都还没有修好,山上也去不到。”

也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后来住在碧桂园印江府的人知道不知道那里原来是火葬场?

那火葬场修的还挺好的,古香古色环境幽雅,就是感觉小了点。

告别厅右手边是个不大的开放式房间,里面摆着个铁槽子,里面炼完了哗啦一声都倒在铁槽子里。

工作人员叫个人名,用铁撮子卡卡装几撮子就算得了,感觉就是意思意思,事实上一盒根本装不下。前边的后面的都混在一起。

另外还有个告别堂也是在江边上。

张铁军也就是提一嘴,建都建好了的,也不能硬要人家拆了重建,虽然他早早晚晚也确实是要重建。这种事挺常见的。

今天晚上请这一顿饭就是给大家打打气,鼓励一下给一颗定心丸,吃完饭大家喝着茶又聊了一会儿。

云阳这边的移民安置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复杂,虽然号称有十五万人,但三镇合一的新县城占了绝大部分。

少部分外迁。有养鹿,南溪,龙洞等等几个镇子。

外迁的这部分问题不大,起码房子是现成的,不像本地安置户还得到处借钱筹款建(买)房子。

实话实说,当初选择了外迁的人家,几乎都是贫困户,实在是拿不出来买房子的钱,只能选择远走。

一户补偿八千块的巨款,都抵得上这会儿县城一套房子的四分之一了。

小雨缠缠绵绵的下了一整夜,无声无息的,江风阵阵,把夜晚弄的冷冷清清戚戚。

早晨江雾一开,游轮就缓慢的离开了码头,鸣叫着驶向万县。

“我们以为要待上几大几天。”张红艳没想到走的这么快,还有点意外。

“走不走的我到是不奇怪,”徐熙霞就在一边笑:“我还以为他要把杨兮月带着呢。”

张铁军瞪了她一眼,继续和黄文芳讨论古镇的迁移问题。云安古镇要复建,但是不可能原貌,哪些建哪些不建都要进行选择。

从云阳到万县三个多小时。等蓄水以后这边会有客运快艇,那个东西跑的快,只需要不到一半的时间,就是票价有点高。

96年,万县老城区

万县是川东最大的城市,库区各县市都在向处迁移人口,而万县这边是主要接收地,一共接收了接近三十万人。

城区接收了大部分,还在下面乡镇建了六十个移民安置点。

万县这会儿也在忙着修路盖房子,在长江西岸修筑新城区。老城会有接近三分之二沉到江底。

那些古老的街巷,古桥,景观,都会一同沉没。

柑子园码头

几年以后的万县港会在苎溪河口。

长江由南而来,在苎溪河口这里很突兀的向东转了过去,给人一种水是从长江流向苎溪河的错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长江水从宜宾开始到秭归,像这样突兀的转折点有好几个,说它不是人工的都很难让人相信。

还有穿断山脉那些地方,那硬生生凿穿挖穿的痕迹,那些为了稳定地形避免发生滑坡坍塌而做的铲削处理,都不可能是自然能形成的。

总感觉大禹手里应该有台超大型挖掘机。

几年以后水位上来,苎溪河口的两侧都是码头,形成一个水道,两岸之间有条悬架在半空的房子,上面挂着万县港欢迎你的字样。

船一进港,就会感觉到一种压抑感扑面而来。

两边的梯阶从水面到上面公路至少得有六十米高,还得加个以上。就这么看着腿都感觉有些酸软,大脑拼命的暗示你爬不动,躺下吧。

不过也没用上几年,到了一零年左右,苎溪河已经淹没了两岸的梯阶,那里成了一片平江湖。

万县这段的江水枯盈水季落差很大,有时候能达到四十米,枯水期的时候有些船只还需拉纤。

在九六年这会儿,老城还在,人们还在山下的老街巷安逸的生活着,不紧不慢的,吃着小桃园的小笼包子,逛着日杂大厦,文昌宫的老黄桷树枝叶繁茂。

工厂大多集中在一马路,第一小学,第二小学人声鼎沸充满了快乐的童声,万县港从早到晚一片繁忙,河边梯坎上全是洗衣服的人。

一马路第一小学,校门

万县这会儿就已经是打工大市了,每年有近十几万人离开家乡出去讨生活。

不过张铁军感觉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大可不必像这样骄傲的印在报纸上吹捧……但凡能在家有口饱饭,谁想出去奔波?

二马路是商业街区,从解放前一直繁荣到这会儿,是万县的南京路,商铺林立,来往人群川流不息。

二马路和电报路下端连接处周围的沿街全是卡拉OK厅,一到晚上全是鬼哭狼嚎的德华和倩文。

不过,万县最繁荣的还得说是胜利路。临江的胜利路因为坐拥客运港,自然就成了一个商业集散地。

商贾云集,人流穿梭,是过往客轮夜泊的地方,也是万县夜市兴起的地方。

胜利路的当铺巷是布匹成衣和各种家庭日用品的集散地,商品堆积如山,每天人满为患,就这么一条巷巷,生意火爆的不得了。

还有岔街子,是这会儿万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农副产品应有尽有,也批发也零售,一早到晚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

还有环城路,南门口,较场坝,三元街。老旧的吊脚楼和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大厦和谐的凑在一起,静静的欣赏着岁月迁移。

三元老街里有那令人难以忘记的标语:计划生育,丈夫有责,和在青石窄巷里玩耍的孩子。

这个时候的高笋塘还真是一个塘,西山公园还是在山上,位于西山公园的钟楼还在报时,俯视着两三百米下的这座江岸城市。

钟楼建于一九三零年,是万县市的标志,曾经和申城、武汉的海关钟楼齐名。

万县老城,钟楼

不过现在看到的早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一座了,五一年,六八年和八一年前后三次修缮,差不多就是重建了一遍,大钟也换了两次。

库区蓄水以后,老城区没入江底,高高立在西山之巅的钟楼正好位于蓄水线上,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反而成为了江边的一道风景。

现在的钟楼

因为发展的快,这座老城其实一点都不老,到处都是高楼,老建筑已经很少了,老东西到是有,但是基本都是搬不走的,只能等着它们沉到江底。

张铁军站在船上看着码头梯坎上密密麻麻的人群,看着高高的万县港大楼,再回头看了看对面这会儿还是一片荒芜的大山,有些感慨。

万县港码头,97年

新城正在建,就挨着不会淹没有上半城往山上,往南建设,这会儿已经能看到成片的楼房和弯弯曲曲延伸出去的公路。

大建设会一直持续到一零年前后才算是告一段落。

上辈子张铁军第一次来到这里是零五年。

那时候沙龙路刚刚修到二段,三段还是一片荒坡,路还是刚刚推出来的土路,光彩大市场还是一片山坡。

但拐角那里的加油站已经存在了,孤零零的坐落在荒芜当中。

这边因为是移民接收点,重点工作就是新城的建设。

而且万县这边的交通就特别方便,公路铁路都相当发达,是方圆一百多公里的中心枢杻城市,政治经济中心。

新城的建设情况张铁军心里有数,也就没和地方上接触,游轮在这等了一天,等着派出去的行动小组过来汇合。

第二天中午,行动小组陆陆续续的返回到船上,个个都是一脸疲色,张铁军赶紧安排大家吃饭,洗澡休息。人都要臭了。

一直到傍晚,最后一个小组抵达,游轮呜咽一声缓缓离开码头,驶向下一个目标。

这一走就是一个通宵。

可能是因为持续下着绵绵小雨的原因,晚上江面没有起雾,十几个小时之后,在清晨抵达涪陵。96年,涪陵码头

涪陵也是淹没区,要迁移人口十一万多,两百多家工矿企业。

不过它和万县差不多,并不是全部淹没,就是原地向后向上扩建,从江滩城市变成了依附山势向上的梯阶城市。越长越高。

两千年的老城,一下子抛开了几乎所有老旧的东西,变成了一处崭新的新城,岁月在这里刻划积留的一切消失殆尽。

曾经临水的街道,江边的老码头,锦绣洲,枣子岩街几百年的老城墙,随长江的曲折而弯曲着的长长的石板路,

那些看起来陈旧而衰老,灰暗又潮湿的一切。

都消失了,也带走了这座老而弥新的城市过早的繁华印象。

涪陵是乌江和长江的交汇点,自古就是巴渝地区川盐,蔬菜的运输中心。还有榨菜,曾经有九个大码头,不过都过去了。

曾经的帆樯云集就像一场梦。随着城市上移水位上涨,随着那些延续了千年的地名一个一个消失,消失的还有很多。

古城墙,白鹤梁,青石路,还有时光。

在九十年代这会儿,涪陵,万县还有黔江地区,是整个渝东川东最贫困的地区,加起来面积是这会儿渝城的三倍还多,人口近两千万。

山区的生活太艰难了。不是人民不勤劳,是大山限制了人们的脚步和目光。

所以也就难怪四川拍手欢迎渝城的直辖,虽然渝城的经济发展体量远远超过成都。

一下子带走小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的问题太大了。

对于四川来说,这叫甩掉包袱轻装上阵,花费一个渝城是完全值得的。

而对于这三个地区来说,这何尝又不是一次新生,借着库区大迁移的机会重建城市迁并人口,也趁机摆脱了长年的水灾,重塑信心。

要知道这些沿江的城市,每年都要受到水灾的伤害,隔几年就来一次大的,一淹一片城,一淹就是几万亩地。

81年涪陵水灾,船比房子高

行动组在涪陵再一次踏上征程,这一次要把渝城以东各县突击一遍。

四月十五号,总统二号游轮抵靠朝天门码头。

九六年的朝天门已经大变模样,经过东方几年的不计成本的投入建设,已经焕然一新。

高昂的舰首,宽阔的广场,整齐规则的舰身(嘉陵长江两岸沿线码头区域),大片的高楼,整洁的马路。

酒店,写字楼,商业广场基本上都已经投入使用,从舰首延伸出来的两座跨江大桥已经通车在即。

除了嘉陵江侧的老缆车道,已经完全看不出来往昔的样子。

连徐熙霞都震惊了,O着小嘴站在船头上眨着大眼睛看来看去的不敢相认。这还是那个曾经来过的荒败的江滩吗?

连原来江滩上散乱杂乱的小摊子都入住了干净整齐的门市。

就是现在水位还没有涨上来,从新建区到江边还有那么一段的距离,看着和整个环境有一点格格不入。

不过这是小问题,只要等着就行了。

事实上清理修整过的石滩也并不是那么难看。虽然确实是有一点不大好看。

(今天去税务耽搁了,明天补上。求催更和小花)

喜欢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