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1056章 一百多万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1056章 一百多万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8:39:42 来源:书海阁

因为三面临江,江津这地方以前的主要交通就是靠船,靠码头,经常遭遇大洪水,隔几年就淹一次。

光是九十年代就已经淹了两次半了。

古城和古城门早都没有了,现在只有一截北城墙还在,不过城内有个南京内学院旧址。南京内学院后来叫中国佛学院。

南京内学院旧址

什么文庙啊,遗爱池啊,延年医院,四牌坊,都没有了,都拆了。

不过,江津仍然是一座拥有历史,拥有丰富的人文色彩,是一个在近代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地方,不少名人在这里发生过不少的故事。

嗯,这些故事都不能写。

这里盛产米花糖,这里有三五三九厂和长风机器厂……长风机器厂有个游泳池,是打望的好地方。

这里有座亭子叫中苏血谊亭,是七八十年代的打卡圣地。

这里有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正在修建当中,计划在明年通车,为九七献礼。

江津长江大桥,97年

前几年,东门广场上还建了一座**,不知道为啥又给拆了。县改市的庆典大会就是在城门楼子上面举行的。

东门广场上的**,93年

市民们纷纷在**前留影纪念。

市成立大会市民留影,92年

江津在三峡工程中也有小部分地区被涉及,不过主要还是承担安置移民的工作,和茶山一样是接收地区,这会儿也在建设移民点。

叫新建村。这边的几个县市移民点都叫新建村,也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搞混。

江津过几年会出一个名人,叫郭家富,九六年这会儿他们哥四个正在九龙坡给人洗脚,叫富侨的洗脚店。

然后零四年四兄弟分家,郭家富要了生意不好的店面,成立了家富富侨公司,从此崛起,总部就是天星小学对面那栋楼。

楼面上镶着荣华富贵四个大字,是四兄弟的名字。

到零八年身家近两百亿。

零八年,他掏钱给员工买房子,在南岸聚丰江山里买了两栋楼。聚丰江山里六栋和七栋,又掏钱给房子做精装修。

然后又回老家江津投建了一座五星级大酒店,还给高管们买卡宴。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老郭一脚踩进了深渊,到一四年破产,治病都需要众筹。总部都卖了。

没办法,步子迈大了,手底下又是一群白眼狼,各种贪腐,在老板给他们买房买车的时候,把公司都掏空了。

一八年,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四兄弟,包括他已经离婚的大嫂经过痛定思痛,决定再次回到原点,五个人重新组建富侨公司。

同时和文理学院联手,成立文理学院富侨健康管理学院。从此大学也有了足浴系洗脚按摩专业。

要是这个时候师专的学生们,张军她们知道自己的母校以后会这么发展,不知道会是个什么心情。

不过老郭是个好人,好老板,祝他否极泰来吧。

其实当初他们四兄弟分家也不是闹了什么矛盾,而是老郭和他大嫂在经营理念上有所冲突,他是激进型的,他大嫂是稳健型。

后来也说明了,他大嫂是对的。

四兄弟里只有老大的渝城富侨发展的最好,资本最雄厚。至于郭氏富侨和富侨贵足道连川渝都没走出去。

他的失败原因就是对手下太过宽容,太过宽厚,太过信任。

那会儿我给老四做过几年的店面装修,管工程的陈副总说要买车一个工程要我二十万,聚丰江山里装修合同还没签张口就是五十万先拎过来。

结果那台卡宴还是老四掏钱给他配的。靠。

双喜镇紧挨着津福镇和享堂镇,三个镇子挤在一起,零一年三镇合并成立双喜街道,开始大开发,学校企业纷纷过来落户。

把走马和巴福两个镇都硬生生的给带起来了。

恒大在这边就搞了好几个大项目,最大的一个楼盘占地两平方公里。老牛逼了,会所整个天棚就是一个巨大的LED显示屏。

不过,那都是以后若干年的事情了,这会儿这地方还啥也没有,连像样的马路也只有一条两车道,小镇还只是一个小镇。

这里原来只是一个种菜的小山村,绿色的田野中点缀着一些老古的房屋,天气晴朗的时候远远看去,一缕缕炊烟在蓝天白云下升起。

进入九十年代,这里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镇,做为壁山和主城来往江津的通道,已经相当繁荣。

镇子上的尖椒鸡,酸菜鱼,蘸水鱼,聚三篇都相当出名,大小饭店邻立,食客络绎不绝,成为了一个中转要地。

“想吃什么?这边饭店到是不少。”蒋卫红降低车速,打量着路边边慢慢开边问了一句。

“随便吧,我什么都行。”张铁军没什么忌口的东西,让大家选择。

“尖椒鸡撒,”永红一听吃饭眼睛就亮了,说:“尖椒鸡,蘸水鱼,聚三篇儿,很有名。”

这是个吃货,是个为了吃鱼可以坐客车颠簸几个小时跑来凤跑邮亭的人,是在大冬天挤乡间小客去来苏买香肠的人。渝城的每一道美食,都有它自己的出生地,本地人认为只有在那个地方吃才是正宗的,才对味。

“行吧,那你指地方,咱们就吃这些。”张铁军把权力交给永红。

在永红的指挥下,车子停在一家牌子很大的饭店门口。其实对于外地人来说哪家也都差不多,牌牌上都是这几道菜。

“嘞是老店,很早就有老。”永红给张铁军解释了一下选择这一家的原因。

“对我们来说都一样,反正不是麻就是辣,味道没有什么差别。”

“肯定有撒,啷个可能一样嘛,都不一样。”

“行吧行吧,不一样。你们连花椒都能吃出来产地,这个我们没法比,你说了算。”

这个确实差别挺大的,来这边你就经常会听本地人说这家火锅霸道,那家火锅安逸,哪家火锅弄的好撇。

但实际上外地人吃起来真的都是一个味道,听的一脸懵逼还不敢问。区别在哪呢?

在渝城就经常会看到住隔壁的两家火锅店,一家门口排着长队等桌,另一家都没有客人,那画面相当奇异奇特。

“就只有麻的和辣的呀?都是啊?”徐熙霞皱起鼻子。她吃不来,那一口下去嘴里就喷火了,还吃个屁的饭,舌头都是木的。

“有不辣的菜,你又不是没在这边吃过饭,”张铁军看了徐熙霞一眼:“都来了好几趟了,从川西走到川东,说的像你没来过似的。”

“那能一样吗?那,那不都是跟着你你安排的嘛。我哪知道。”

“你一点也不能吃辣?”永红奇怪的看着徐熙霞问了一句:“好吃的很。你可以洗下撒,用开水洗来再吃,和小娃儿一样。”

“走吧走吧,赶紧吃了赶紧走,这才走了一半。”张铁军催着大家下车进饭店。颠簸饿了。

十来个人坐了两桌,把主打菜都点了一遍,一式两份,又给徐熙霞和黄文芳她们要了几道不那么辣的,回锅肉腊排骨鲫鱼什么的。

这边不辣的菜其实不少,事实上关键在问题在麻椒,不管辣菜还是不辣的菜,这边都喜欢放花椒,这对外地人才是暴击。

那个劲头弄的就像花椒不要钱还有任务似的,一盘菜抓一大把,吃饭一小时有四十分钟都是在往外挑花椒。

张铁军要了个木耳菜豆腐汤,这边的吃食里面他对这个汤菜情有独钟。

木耳菜其实就是秋葵的叶子。

这边很多菜都是连根带叶都要吃的,像豌豆尖红苕尖莴笋尖什么的。莴笋切成细长条晒干就是大名鼎鼎的贡菜。

正是午饭点,饭店的生意瞅着还是挺不错的,有几桌客人。里面还有包间。

大多是司机,一般来回跑的长途司机都会在这里吃个饭歇一歇,也有特意慕名而来的吃客,就是为了一口正宗的尖椒鸡酸菜鱼。

人多眼杂,大家也就没怎么说话,洗了盘碗筷子,上菜了就默默的吃饭,顶多点评一下口味。

一吃上饭,差异就出来了,张铁军徐熙霞蒋卫红都是习惯先端起饭碗扒口饭,然后去夹菜。主副食就着吃。

而张红艳和永红还有本地的安保员上来就是夹菜,饭碗碰都不碰,他们习惯了先把菜吃好,然后看情况是不是再吃口主食。

所以这边米饭都是用个大汤碗端上来,要吃自己用小碗分。那小碗张铁军感觉也就是两口饭的容量,用东北话形容:像牛眼珠子似的。

川渝地区的人吃饭只吃菜不吃主食就特别正常,一样也能吃饱。

他们就没有主食这个概念,你问他主食有什么当时就能给问懵圈。猪食啊?啥子嘛?

吃到一半,里面包间那头吵起来了。

这边人的嗓门本来就大,饭店里总是嗡嗡的吵的脑瓜仁疼,这一吵架就更大声了。

嗓门最大的那个人是客人,相当有派头的样子,指着鼻子把饭店这边的一男一女喷了一脸唾沫,话里充满了一种俯视,不屑,愤怒还有傲慢。

“老子来吃饭是给你面子,懂不懂?是看得起你。你龟儿现在是得行唆?尼麻麦麻花啤,晓不晓得是哪个给你饭吃?尼麻麦啤。”

被骂的那一男一女,男的不知道和这个人说了些什么,那个女的是一直在拉着他,在拦。没拦住好像。

那个骂人的也是喝的差不多了,脖子粗脸红的,手指都要戳到男人脸上了,那男的满脸涨红眼睛喷火咬着牙忍着。

那女的就哭,眼泪一把一把的抹。

“那个女的好像是老板娘,”张红艳小声对张铁军说:“刚才我看她在柜台里坐着的,管算账收钱,服务员都听她的。”

张铁军看了看那个女的,也小声对张红艳说:“你去和她打听一下,看看怎么回事儿。”

“又要管闲事儿。”徐熙霞嘟了嘟嘴。

“遇都遇上了,打听一下又不费什么劲,问明白心里也舒服。”

“才怪,你就是一天不找事儿浑身难受。”

“我白给你洗鸡肉了是不?”

徐熙霞面前摆着两个装着白开水的二碗,把鸡肉在里面洗一洗,在去另一个碗里涮一下,去辣味儿,标准的本地学前儿童待遇。小学生就能正常吃辣了,不用洗。

这边的猫猫狗狗都能视辣椒花椒如无物,面不改色的大吃特吃,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猫狗了。

张红艳悄眯眯的过去没一会儿就跑了回来:“那个是镇长,在这请客。他们来吃饭都是写白条,刚才老板去问什么时候能给结款。

应该是今天的这个客人有点重要,镇长感觉没有面子了撒,就毛了,说要让她家关门开不下去。”

“欠了多少?”

“老板娘说这两年加起来有一百多万了,现在她家去买菜都要借钱,靠流动客根本开不下去了。也难为那老板要去问嘛,凭啥不给钱?”

“欠一百多万?”徐熙霞吓了一跳:“他们要疯啊?欠几十万的时候为啥不要?”

张铁军看了看徐熙霞:“以后在外面别这么说话,那是他不想要吗?是他想要就能要啊?你这典型的何不食肉糜。”

“就这么个小镇子两年吃一百多万,这个有点太夸张了。”蒋卫红啧了啧嘴:“也是挺不容易。”

“你还真别瞧不起这种小地方,”张铁军摇了摇头:“越小的地方越能折腾,越是这样。土皇帝嘛,一手遮天。”

这种事情张铁军知道的就太多了,九十年代的乡镇别看又穷又小,几百万还真不放在这些人眼里,谁家没有啊?

灭门知府破家的县令,有数的,那可不是说着玩的,越是小地方越是肆无忌惮。

喜欢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