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297章 早晚得报应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297章 早晚得报应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8:39:42 来源:书海阁

张妈连着做了两个深呼吸,嘴动了半天:“你说说,你说这叫人话不?不想和你生气,你也不争个气呀?是不是太长时间没削你了?”

“这个真不是,”张铁军笑着哄老妈:“我就是那么个意思,没有别的意思,我肯定能把事儿弄明白,好不?遇上合适的我就带回来。”

“操尼个麻的,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个玩艺儿出来,太不省心了。”张妈狠狠的瞪了张铁军一眼,转身进屋去了。瞅着他太生气。

张铁兵摒着呼吸悄悄凑到张铁军身边儿,小声问:“怎么了?大早晨的你怎么把太上给激怒了?什么情况啊?”

“问个屁问。”

“好心当个驴肝肺是不?我看你就是欠削,我还不稀的管了呢。爸,我饿了。”

“饿了就吃。”张爸把油条豆浆还有烙饼端到桌子上:“吃完赶紧上学去,期中成绩下了来没?这马上期末了心里有没有点谱?”

“今天应该能发成绩,期末不是还早着呢,还有一个多月呢。哥,兑现不?”

“兑,”张铁军点点头,捏了块油条吃:“把成绩单拿给我,你口述的不算数。”

“就没有个信任呗?”

“基本没有,咱们按单说话。”

张爸看了看张铁军:“别给他太多钱,一个初中生身上有那么多钱干什么?都攒着,等考上高中了一起给。高中就该花钱了。”

九零年这个时候,虽然也是九年义务教育,但是这个义务好像是指家长,有义务让孩子接受九年的教育,学费杂费书本费班费都是要交的。

张铁军的小学初中读的都是子弟学校,那时候还好,小学学费是两块钱,加上学杂费书费什么的一个学期下来也就是五六块钱,厂子还给减免。

八四年上初中,学费是三块钱,加上各种费用一个学期差不多在十二到十五块钱,困难家庭同样也给减免。

等上了技校就没有学费了,报名和体检费五块,然后书本什么的全免费,每个人还给发津贴,前一年半是十七块五,后面一年半是六十四块五。

八十年代工业地区初中毕业以后的主要方向不是高中大学,而是各种中专,包分配计工龄,有些地方分配了就是干部。

那个时候学习好的基本上都去了中专或者各级技校,只有考不上中专技校和农村户口的,才会去读高中。当然,高级干部子弟除外。

主要还是生活圈子和眼界的问题,像张铁军上初中那会儿,根本就不知道大学是什么,老师也从来不提,不管大人孩子,世界里就只有厂子。

到了九零年以后,学费这个东西开始涨价,而且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涨的最快,城市要好很多。全国各省各市也都不一样,好像就没有统一的什么政策。

不止各种费用涨,各种政策也都取消了,减免什么的都没有了。

张铁兵这会儿一个学期加起来也就是二十几块钱,但农村的初中就要三四十甚至五六十,南方有些地区接近一百。

越落后贫穷的地方,压榨的越狠,真的是在抽血。

等到九五年以后,全国的小初高大各种学费杂费书费更是爆发式的翻着翻往上涨,完全就是一副要让全国的孩子都上不起学家破人亡的感觉。

大家比着谁更黑更狠更恶毒。

紧接着,大学扩招,变成了印钞机,变成了商业产业,只重数量,不管质量。

想想都心塞。

“没事儿,咱家出不了纨绔,张铁兵同志在大事上还是有分寸的,还是值得信任的,而且让他早点接触钱和一些事情也有好处。”

张铁兵抽着小脸做出一副感动的样子:“哥,我爱你。”

“大可不必,你离我远点,我怕吐奶。”

“靠,白感动了。”

“跟谁学的。”张爸手上有油,抬脚踢了张铁兵一脚:“说话干净点。”

“完了,没有爱了,这个家现在太让我伤心了,给多少钱都弥补不了那种。”张铁兵一口喝干净豆浆:“不吃了,走了,我离家出走。”

“带着你心爱的小书包呗?”

“昂,那是文化,懂不?精神食粮。我要用知识武装我自己,把你们这些大恶人全部打败。”

“我还云中鹤呢,还大恶人。你顶多就是个凶神恶煞。”

张铁兵穿好了鞋,一边跺脚一边琢磨了一下:“说我缺心眼呗?剪你信不?看我鳄鱼剪,欻欻欻欻。”

“还不赶紧走欻欻什么呢?一天闲的屋脊六兽的。”张爸瞪了张铁兵一眼。

张铁兵背起书包出了屋,‘我是恶贯满盈,受死吧。欻欻欻欻,欻’。跑了。

“这一天天的,”张爸笑起来:“像个活猴子似的。说的是什么呢?”

“武侠小说里的人物。”

“又是武侠小说,你上学那会儿天天猫被窝里打电棒看,现在轮到铁兵了呗?”

张妈和老太太从屋里出来,坐下吃饭。

“妈,今天饺子在哪包?”张铁军问了一句。

“在哪包?”张妈看了看张铁军想了想:“妈呀,今天立冬是不?是。那,在哪包不行?你包啊?”“昂,我包呗,中午吃还是晚上吃?”

张妈就扭头问老太太:“妈,你想中午吃饺子还是晚上吃?想吃什么馅的?”

“饺子啊?”老太太面无表情的加糖,其实是怕张妈说她加多了,心虚:“晚上吃,中午庆之又不在家。家里有萝卜么?”

“包萝卜馅的啊?”张妈一下子没理解过来。

“立冬不咬萝卜吗?馅子什么不行,有肉就行。”

张爸说:“看看酸菜酸没酸,要是酸了弄酸菜馅的,尝尝铁军渍的酸菜什么味儿。”

这东西就有点邪门,一样的白菜一样的缸,一样的烫水加粗盐,每个人渍出来的酸菜都不是一个味儿,甚至差异还有点大。

“能吃了吗?”张妈看向张铁军。

“我一会儿看看。”张铁军点点头:“能吃就弄,要是不能吃我就弄芹菜了呗?要不青椒?”

“现在不知道有没有卖韭菜的。”

“我一会儿去看看。”

张铁军在这极力的推销自己,给自己揽活,想提高张妈的愉悦度。

“那我不就管了啊,今天吃现成的。”张爸光明正大的偷懒,把今天的做饭任务交给了张铁军。

“你今天不去哪了呀?”张妈斜了张铁军一眼。

“不去,今天就在家做饭。”

“那行。”张妈满意的点点头:“光包饺子啊?弄不弄点菜?立冬也算是过节了。”

“吃啥?”张爸也坐下来吃饭:“要不弄点狗肉?铁军会弄狗肉锅不?”

“你可拉倒吧,”张妈皱着眉头斜了张爸一眼:“想一出是一出的,还在家里弄狗肉锅,信不信我把你给炖了?

想吃出去吃去,别在家里祸祸。”

张爸就笑:“要是想吃把我炖了也行,反正还不都是你的。在家弄狗肉不行啊?”

“不行,”张妈看了看在脚底下耍欢的小欢欢:“想吃就出去吃去。”

东北立冬的传统是包饺子吃狗肉锅,这其实是从鲜族学过来的,一来二去的大家就都习惯了。

到了九零年这会儿,立冬包饺子的习惯还在,吃狗肉的正经没有多少了,主要是狗肉也不好弄,八十年代两次国家级打狗,把狗打的没剩多少了。

街面上到是有狗肉馆,比猪肉贵,也不知道他们那狗都是从哪弄来的。话说这会儿到处偷狗的人就不少了。

这个时代的狗基本上都是散养,天天在外面跑。

张铁军低头看了看小欢欢,它将来就是被偷狗的人打伤以后不治身亡的,它长的大力气大,挨了两刀以后跑回来了。

南方的立冬一般是吃汤圆炖羊肉。

羊肉这东西在东北是夏末最热的时候吃,光着膀子,脖子上搭条毛巾,一边吃肉喝汤一边肆脖子流汗,享受那种感觉。

这种差异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南边吃咸粽子吃甜豆腐脑喝咸豆浆吃糯米烧麦,北边就吃甜粽子吃咸豆腐脑喝甜豆浆吃羊肉烧麦。

北边的炸花生米放盐,南边炸花生米就放糖。

其实爱吃就行,习惯就好,怎么吃还不是吃?

“爸你想吃狗肉啦?”张铁军问了老爸一声。

“也不是,那玩艺儿吃不吃的,”张爸摇摇头:“就是顺口这么一说,以前立冬不是都吃狗锅嘛,现在吃这东西的少了。”

“我告诉你啊,”张妈看了张爸一眼:“你少去张大罐那,不许去,那个人没什么好下场我跟你说,想吃让铁军去想办法。”

“我可没去过他那边儿,有什么好去的。”张爸摇头。

“成天寻摸偷狗,要不就圈拢别人去给他偷狗,一天天皮笑肉不笑的,早晚他得招报应。”

老太太和张妈同仇敌忾:“偷狗的都应该抓起来打死,不搭理那样的。”

老太太虽然不喜欢猫狗,但是早年农村猫和狗都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是必须要养的,逮耗子驱赶野兽,上山也离不开。

养了好几十年再怎么也是有感情的。

“别说什么就上纲上线儿。”张爸看了张妈一眼:“这话在外面别说啊,传出去不好听。”

张妈翻了张爸一眼:“我在外面说这个干什么?这不就是话赶话赶到这上了吗?”

“狗肉是别想了,”张铁军说:“要不我弄点羊肉?”

“弄羊汤啊?”张爸琢磨了一下:“季候也不对呀。”

“南方都是冬天冷了才吃羊肉的,再说想吃就吃,非得按着什么季候干什么?不弄羊汤,就羊肉,红烧行不?”

张妈说:“吃饺子,少弄点汤也行,肉的话随便做呗。你能做好吗?”

喜欢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