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 第39章 技术,实业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 第39章 技术,实业

作者:南溪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8:39:42 来源:书海阁

十五号一早,大雾笼罩着整个城市。

今天是星期天,华夏历闰五月二十三,宜求子。

并不只是江河边上的城市雾气多,山城同样的多雾而且多大雾。

雾其实就是云,它像流水一样流淌着,夜间气压低的时候就覆盖了下来,天亮以后随着太阳的升起又流回了天空。

大雾呼吸起来会有很强的颗粒感,这也就是后来天天说的PM2.5,但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这些说法,更没有人在意,工厂大烟囱里的浓烟和雾气混杂在一起冲斥着鼻孔。

小华还在睡,这丫头睡觉不老实,四横八翘的,衣服已经卷到了腋下,小裤头上的卡通小熊扭曲着脸。

张铁军笑了笑,轻轻给小华盖了盖毯子,轻手轻脚的走到窗边往外看了看。

东北的天亮的早,尤其是夏天,凌晨三点多就亮天,这会儿五点过,已经天色大亮了,马路上已经车来人往,尤其对面的火车站,已经陷入了一片繁忙当中。

卖茶叶蛋的,卖报纸的,饭店,旅社,长途车线车出租车黑车,坐早车的人们还有坐夜车抵达的人,都汇集在广场上,热热闹闹的。

张铁军去洗漱了一下,给小华留了五十块钱,拿好房间的钥匙关好房门下了楼。

在站前广场边上的国营饭店喝了一碗馄饨,然后顺着通勤口进入车站里面。早晨这个时间通勤口是开放的,为了方便职工出入,理论上应该有人守着,实际并没有。

通勤火车就停在站台上,这会儿车上已经坐了不少人,打扑克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个年代赌钱的人少,玩的是贴纸条,边上围着一圈看热闹的。

早起从市里往矿山去的通勤车上人并不多,来的人才多,等到了下午住在矿山那边的通勤职工下班回家,再加上各种原因到市里来的人,那才叫一个挤,直接挤怀孕那种。

张铁军顺着站台走了一截,找了个看着比较空的车厢上车,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来。从市里发车的通勤车就好在没有占座位的,有空座就可以坐。

这种通勤火车是钢铁公司的内部车辆,不归铁路管,按年向铁路交费那种,包括车头,工作人员都是钢铁公司的职工,归钢铁公司运输部。

这边的城市公交线路,包括一些长途线路,很多也是钢铁公司运输部在运营。

要再等几年,九五年前后,大型国企改制,钢铁公司的教育处,运输部的一些部门才被划转到市政这边,通勤火车归到了铁路段,公交线路归给了市政公交公司。

没用等多久,人坐了个七八成,火车就开动了,列车员锁好车门晃着钥匙开始查票。张铁军掏钱补了票,还被列车员莫名其妙的看了好几眼。

这年头都是能躲就躲,找各种理由搪塞,主动补票的确实是稀罕物。

库擦了四十多分钟,火车到达矿区站。

张铁军随着人流下了车,也不出站台,直接穿过铁道线去了小火车站。

到达选厂的时候,时间刚刚来到六点十五,离着上班时间还早的很,张铁军晃晃悠悠的过桥,到小吃部买了早饭去发廊。发廊的门窗紧闭,谷春芬还没起来呢。

张铁军趴在窗缝上看了看,里面灯已经亮了,就轻轻敲了敲门:“芬儿。”

“谁?”

“我,张铁军。”

门咔的一声从里面打开一条缝,谷春芬穿了个小裤衩躲在门后往外看,看到真是张铁军才把门打开:“怎么这么早跑过来了?吓我一跳。”

“坐早车回来的,昨天在市里了。”张铁军进屋,把窗台上谷春芬的饭盒拿过来把早餐放进去,然后洗了洗手。

谷春芬已经插好门又钻回了被窝里:“你去市里干什么了?”

“你不趁热吃?醒都醒了。”

“不,这才几点?”

“都醒了还不起,躺着干什么呀?”

“舒服。啥也没有被窝舒服,起来也没有事做。”谷春芬把书塞到枕头下面看着张铁军,水汪汪的。

“窗缝你也不堵一堵,也不怕被人看见。”

“又看不到床这边,你还怕看哪?”

张铁军走了过去,谷春芬伸出手搂住张铁军的脖子……

一直忙活到七点二十,意犹未尽的张铁军不得不起来了,洗了一下穿好衣服:“我去车间报道,你再睡会儿。”

“嗯。”汗渍渍的谷春芬闭着眼睛软软的躺在那喘粗气:“门锁好。”

张铁军去开门。

“一会儿还来不?”

“不知道。不知道车间怎么安排呢,看吧。我还得去我妈那汇报一下。我在地下商场租了柜台,过几天你跟我去市里。”

“行。去市里有住的地方吗?”谷春芬睁开眼睛看向张铁军。

“有,我在市府宾馆包的房间,到时候你和我妹妹还有我小姐儿就住在那,吃饭就在宾馆餐厅吃。就在地下商场门口,方便。”

“那你去不?”

“要去,两头跑呗,工作又不能扔。工作扔了我爸不得打死我。”

“工作肯定不能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张铁军出来把门关好,试了试确定锁上了,这才往厂子大门那边走。走到桥头,远远的看见瑞斌和孙中科在前面,喊了一声追了上去。

“你从哪过来的,俺俩过来的时候没看见你呀。”

“在你们后面呗。就你俩?他们呢?”

“还有谁呀?没看见。人家选别的都上两天班了,也不知道咱们这两天给不给算工资。”

“那肯定给算,厂子差你这两天工钱?你们这两天去细碎那边看看没?”

“没去,爱啥样啥样呗,还能怎么的?”

张铁军他们实习的时候没安排在细碎车间,去的是中碎。细碎和中碎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粗中细三碎名字一样,其实工作细节上差别很大。

粗碎是把矿山上运下来的矿石破碎到人头大小。山上下来的矿石都是大块头,有的都有一米多径。

中碎是把人头大小的矿石破碎到拳头大小,然后进入细碎,粉碎成指甲大小以后进入选别车间的球磨机磨成粉。矿石磨成粉的同时会加水变成很混浊的选矿水。

选矿水经过细筛多次筛选以后进入沉淀池浮选,再进入磁选机,然后黑色的铁粉就被提炼出来了。铁粉用皮带送上几十米高的存储罐,装到火车上,运去市内的烧结厂。

烧结厂把铁粉烧成粉团送到炼铁厂,炼铁厂用烧结球团就能炼出铁水了。这就是生铁。生铁再烧炼就是钢,然后加工成各种型材。

螺纹钢,卷板,轧板等等,包括各种型号的钢管。轧板又分为热轧和冷轧,冷轧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始于德国。但事实上喜欢仿冒的日本人技术最好。

九十年代,大连港口常年停驻着一些日本的加工船,主要就是加工黄豆和轧板。

从东北收购大豆,然后出售榨油豆。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小小的黄豆是相当重要的战略物资,更不会有人知道,当初沙俄抢占东北,包括后面的日俄战争,其实都是抢夺大豆资源。

小小的东北是世界上最大的,唯二的黄豆资源地,美国在百多年前就开始想尽办法培育黄豆基地,直到现在也没能完全成功。黑土地太少了。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国家盗买黑土的原因。

榨油豆就是榨油之后的大豆,我们的工艺是榨油以后就成了豆饼,但是日本人的技术可以保持榨油后的黄豆外型完全不变,就是每个豆子上面会有一个很小的孔。

这样的黄豆还可以继续加工,做豆腐什么的都不耽误,就是没有那么好吃了。不香。

轧板也差不多,就是利用我们的轧板进行再加工,但是经过他们的再加工以后密度各方面就完全不一样了,价格也会翻番。

所以不管做什么,技术永远才是王道。没有技术和实业,一切都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那些即不能产粮,又不能出产衣服鞋子的所谓高端职业,不过就是吸附在实业身上的寄生虫罢了,除了破坏和吸血没有任何作用和意义。

粮食和工业永远是根本,是永远也无法取代的生存根本。偏偏整个社会都在忘本,好像吃的用的都能从天上掉下来一样。

尤其是粮食。某些行为真的是在自取灭亡。

从厂子大门顺着厂路走到细碎车间也就是一公里左右,有一半的路是爬坡。

细碎车间在半山坡上,上面是四选车间,完全就是在山上了,需要爬一个陡坡上去。一到冬天那个陡坡就是所有职工的噩梦。

不只是四选车间的职工,是全厂所有职工。

液化气站就在四选车间东侧的山坡上,换液化气罐只能去那里。

那个足有五十度一百多米的大坡上到处都留下过张铁军的血和汗水……每年冬天都要摔上几次。但是明知道要摔也得来,总不能让张爸过来挨摔吧?他连自行车都不会骑。

瑞斌和孙中科都沉浸在马上要正式上班发工资的美好憧憬里,各种向往和幻想,张铁军就在一边静静的听着,在心里替他们默哀。

就像大姨夫说的,细碎就不是人能待的地方。这真不是贬义词。

一个全民职工宁可少拿工资也要想尽方法纷纷逃离的车间,不得不用高福利来吸引大集体职工填充的车间,用膝盖想那也不会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喜欢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