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 第1005章 温杰册可汗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第1005章 温杰册可汗

作者:三羽堂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0 14:46:57 来源:书海阁

应龙军团警卫连的驻地,旁边就是大营野战医院。

温杰忽然心中涌现出一股暖流,一种遇到明君和知己的感觉。

果不其然,警卫连的夜训刚刚结束,三排的队伍正从训练场带回,看到赵强等人,带队的排长急忙敬礼,赵强还礼后,看到最后面的“小尾巴”,遂向排长下令:“排长,命令赵赤出列。”

三排长下令后,最后面的赵赤(赤木尔,入营之后改名赵赤,托儿敏改名赵敏)跑步出列,来到赵强面前,立正敬礼,大声报告道:“报告总指挥,警卫连三排九班战士赵赤向您报到,请指示。”

赵强笑道:“没有什么指示,温杰,一会儿赵敏会过来,你们一家人有一刻钟的时间,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最后告诉我。”

正说着话,赵生和张宪已经接到通知,奉命赶到,赵强便大手一挥,对赵说道:“张军长、赵师长,带我到部队宿舍看看。”

一群人簇拥着赵强向不远处的宿舍军帐走去,迎面一名军官带着一名小兵向这里走来,虽然身着军装,但是温杰还是从走路的姿势和熟悉的身影,看出那正是自己的二女儿托儿敏。

兄妹两个几乎同时来到温杰的跟前,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出现在这里,所以,俩人看到温杰的时候,心里都是一激灵,想到的这会不会是最后的一面?

不过,当兄妹两人几乎下意识同时向温杰敬礼到时候,温杰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深深触碰,他再也忍不住,张开双臂将两个孩子搂在怀里,泪流满面,那一刻,就是一个父亲对孩子那份最纯真的感情。

可是,在看到两个孩子并没有扑倒温杰怀里发泄感情,他感到了很大的意外,虽然同样在孩子们的脸上亦然挂着泪珠,但是俩人依旧笔直的站立姿势,反倒是让他感到一丝意外。

“父亲,我和妹妹早就想清楚了,虽然我们的身份是质子,但是这里却是我们心中向往的地方,虽然我们吃了很多苦,但是这不也是父亲每天对我们的教诲吗?”

“是啊,阿爹。”托儿敏难得露出一丝甜美的笑容说道:“医院有好多大姐姐,对我可好了,即使是教官,虽然训练的时候很严厉,但是并不是针对我,而是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要求,对那些大姐姐要求会更严,但是,这些大姐姐对我实在是很好,阿爹,我想留在这里,真的,我喜欢这里。”

托儿敏挺起小胸脯,颇有一些下定决心的样子。

兄妹俩脸色晒黑了,身材虽显得消瘦,但更壮实了,尤其是赤木尔,已经隐隐约约有一些小男子汉的模样。

想到刚才赵强临走时候的那句话,温杰心中已经做出了他这辈子最正确的一个选择。

温杰突然强势回归,打了蒙古部落里面一些心怀叵测之人一个措手不及。

回归第二天,在兀刺川举行蒙古十三部会盟大会,推举蒙古大汗。大会上,克烈部、粘拔恩部、汪古部、乞颜部、蔑儿乞部等八部落率先举荐温杰担任蒙古大汗,其他五部则推出了其他两名大汉候选人,最后根据大祭司的建议,次日举行宝瓶投签,十三部落的大首领,各有一个投签的名额,在三人之中选出一位蒙古部落的第一位大汗。

按照约定,候选人中,必须要有至少九名部落大首领的认可,方可担任蒙古大汗。

而投签仪式,则是在一座大帐之内。一个长条桌子上,放置三个瓶子,分别代表三名候选人,而十三部落的大首领,则在自己支持的候选人瓶子里,投入一颗自己珍藏的宝石,只要是认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哪怕是一颗色楞河的石子,也可以视为宝石。整个过程,有三名祭祀全程监视,但是他们的位置,却看不见哪个瓶子是谁的。

所以,温杰要想顺利当上大汗之位,还需要其余部落中至少两个部落的支持,其中,吉利吉斯部和豁里秃麻部是关键。

这两个部落所占面积,几乎要占到蒙古十三部落的三成,虽然地处北寒之地,人口也少,但是控制的面积之大,是这两部最大的底气。

当日晚上,大祭司便游走于各部落首领大帐之中,至于说了什么,当然各部大首领守口如瓶,对外一直说是自请大祭司为本部祈福。

第二天,宝瓶投签仪式正式开始,最后由大祭司和另外两名祭祀组成的唱签组,负责核实和公布结果。

不出意料,温杰以十一颗宝石,顺利成为蒙古部落联盟的第一位大汗。

随后,蒙古部落联盟将自此会盟的选举结果以公文形式,上报漠北总督府。

李纯随即上报宁王赵强。

赵强即刻通过丰州城留守司电讯处,上报皇议殿赵构。

次日,皇议殿回电,任命赵强为大宋册封蒙古大汗特使,全权处理册封之事,宝印随后会送达阿刺勒。

一直等到腊月初,皇议殿册封宝印特使谢天赐,亲自奉旨运送蒙古可汗宝印到达阿刺勒。

赵强则让蒙古大祭司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对蒙古大汗温杰举行册封大典,时间就定在腊月初九。复兴十八年腊月初九,宜祭祀、动土、出行。

赵强命令蒙古十三部落,齐聚阿刺勒城总督府议事大厅,这是一个临时搭建的大厅,新总督府还在建设之中。

今天是大宋皇帝册封蒙古大汗的大喜之日,这就意味着蒙古自此完全形成一个统一的部落,成为大宋众多民族大融合中的一份子,也让漠北自管区更名为漠北蒙古自治区。

册封仪式由漠北蒙古自治区首任总督李纯主持,大宋宁王宣读了大宋皇帝赵构亲自书写的贺词,皇议殿特使谢天赐宣读了大宋皇议殿、政务院、枢密院、都察院、审理院的贺词,最后,由大宋宁王赵强,代表大宋王朝向温杰颁发了漠北蒙古自治区蒙古部落联盟大汗的宝印和金册,代表着温杰的大汉是大宋王朝认可的唯一代表蒙古各部的大汉。

册封大会上,还明确了蒙古大汗的权利和义务,说明了,这个大汗,更多的是一种荣誉身份,还是要归漠北总督府管辖,只不过,除了像战争、外交、政治等重大事件不能自主以外,其余都可以在蒙古联盟部落范围内自行商议解决。

但是温杰以从政经验不足为由,请总督府派遣一部分汉族官吏加入蒙古部落联盟,协助蒙古各部更好地发展,培养蒙古自己的管理人才。

为此,宁王赵强以漠北蒙古自治区临时军管会司使的名义,命令李纯的总督府,在阿刺勒建设“蒙古联盟大学”,专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本来这所大学就在十年规划中,只不过要在五年后,宁王觉得应该同步开始建设,一边建设,一边培养,一边大胆使用。

为此,宁王专门给大宋文化教育部写了一份劄子,请文教部尽快审批拨付。

现任文教部部长是陈东,这位早年的“大宋愤青”早已不是当年的陈东陈大炮,经过十几年的磨砺,已经变得非常成熟,资历很丰富,在政务院、枢密院、都察院都待过,复兴十六年被正式任命为大宋文化教育部部长,成为政务院十八部门里的上五部所谓大部之一的大部长。

宁王的劄子很快就摆在陈东的公房书案上,陈东毫不犹豫,大笔一挥就批了下来,还多拨付了一百万,原因是蒙古文化教育事业刚刚起步,加上地处偏远苦寒之地,这笔钱,是专门为文化教员下拨的偏远地区补贴。

不得不说,陈东进步了很多。

等这笔钱到位之后,已经到了腊月二十。

宁王突然召见总督府李纯,悄悄告诉他,明天要回京。

这让李纯顿感万分意外,因为前几天在蒙古联盟大学的奠基仪式上,宁王还放出风声,说要在阿刺勒和蒙古各部落人民一起度过回归后的第一个春节,热热闹闹地庆祝一下。

这怎么突然就要回京,难道是燕京出现什么事情?

李纯的思维反应很快,马上想到了当初的事件,是不是宁王在外,这个、这个“功高震主”。

这个词一但出现在李纯脑海里,这个震主的主,可不是官家,而是指德王赵坚。

尽管自己刚刚接手漠北总督,但是满朝文武和朝野百姓都知道,蒙古归降是宁王一手促成的,这份功劳可是实实在在的军功,丝毫不弱于德王的欧洲之战。

而自己,早已被贴上了宁王的标签。

看出李纯的小心思,赵强笑道:“你看你,当初威震咸平府的不要命总督李纯去哪里了?你放心,这次回京,是父皇的密旨,我一个亲王在这里,你们这个年都过不好,我还兼着军管会司使和皇议殿特使的身份呢?如今回京,就等于撤销了这两个身份,你们的总督府和温杰的部落联盟才能放开手大干一场,要不然令出三门,可是大忌,这也是父皇最担心的。如今奉旨回京,正好卸了差事,无官一身轻,我也想家了,大哥也有书信来,让我回去和大家一起为父皇拜年,大家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团圆年,也还是我心中之愿,你不必多虑,父皇早就说过,我大宋,不是大唐。”

李纯心中大定,同时感到内心巨热,深深揖礼哽咽道:“如此一别,不知何时再见殿下风采,李纯唯有勠力勤奋王事,上为君分忧,下为民解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强点点头,道:“如此,本王甚慰。你放心,有什么困难,可直接给我写信,说到底,咱们还是并肩战斗过的,这份情义,本王可是记在心上的。”

李纯双目含泪,宁王赵强的个人魅力,已经牢牢征服了他。他虽然没有和德王亲自打过交道,但是从宁王的身上,他同样看到德王的影子。这次夏王随宁王出征,和李纯当初在丰州城多有交集,也是让李纯敬佩万分的夏王殿下。

如今宁王回京,自己却多心多疑,愧对自己名字中的一个“纯”字,百感交集,这才情绪一时难以自制,但也是真情流露。

赵强拍拍李纯的肩膀,笑道:“男子汉大丈夫,当以国家人民职责为重,不要这等儿女情长,我走了,但是我相信,漠北蒙古自管区在你的带领下,一定会创造辉煌。别忘了,你干好了,本王脸上才有光。”李纯深深揖礼,道:“李纯定不负殿下嘱托,看五年漠北大变。”

宁王哈哈大笑,道:“如此,我等着为你颁奖。”

李纯也大笑,不再做作小姿态,大笑道:“明天我送殿下。”

赵强摆摆手,笑道:“我就怕你这样,才只告诉你一人,千万不要送,谁也不要告诉他们,明天什么时候走还没有定,你该干什么干什么,总督府差事千头万绪,不要因为我耽误正事,切记,切记。”

李纯点点头,心里却暗自打定主意,明天一定让手下盯着中军大营,一定要送一送宁王殿下。

第二天,李纯派往阿刺勒城外中军大营外的手下却拿着一封信,来向李纯复命,说是留守的背嵬军军长张宪将军让转交总督的,还说,宁王殿下已经在昨夜子时,在烈火营的护卫下,连夜踏上返京之路。

很快,整个漠北蒙古自管区的文武群臣,黎民百姓,都得知宁王殿下昨夜悄悄离去回京的消息,不约而同来到阿刺勒通往丰州的官道上,向着南方官道消失的地方,跪拜遥送,不少蒙古底层民众甚至哭泣叩拜,嘴里一直叨念着“宁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是宁王,让他们今年的冬天不再寒冷;是宁王,让他们今年的冬天居有定所;更是宁王,让蒙古族没有了特权阶层,真正实现了各族平等;还是宁王,让蒙古的后代子孙第一次走进了学堂读书识字,这才是真正的大善之举。

而宁王自始至终,就是一句话,所有这些,都是大宋官家给予蒙古各族人民的,大宋官家赵构,才是蒙古各族人民的救世主、长生天。

蒙古十三部落的人听到了,看到了,更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蒙古自此天下归心,赵构的长生祠,已经被蒙古各部落的人民供奉起来,这是对大宋官家最淳朴的爱戴和尊敬。

宁王在烈火营的护卫下,南下疾驰,前面再有五十里就是黑林城,这是他们今天驻扎的第一站。

但是,在距离黑林城还有三四十里的时候,一支从布尔罕山山坳里冲出来的骑兵,拦住了宁王队伍的去路。

喜欢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