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 第214章 高处不胜寒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第214章 高处不胜寒

作者:三羽堂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8:43:57 来源:书海阁

赵构把人都轰了出去,连吴喜都撵的远远的。屋子里,只留下赵构、王嫣然和吴莫言三个人,不知道在嘀咕什么。

末了,王嫣然和吴莫言联袂而出,俩人的脸上,都红扑扑的,不知道是兴奋、激动还是羞怯。

吴喜带着邵薄来到后院的时候,梁景的人已经都回去了,院子里,只留下梁景带着王家弟兄俩和吴喜伺候,天气到了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但王嫣然的这个后院,院子很大,小桥流水,绿树繁花,倒也有几分江南园林的样子。

一座四角飞檐的凉亭,建在荷池中央,四下里透着凉爽。这是从蔡河引进来的活水,潺潺流动,里面几尾金鱼,缓缓游动着。

赵构坐在凉亭里,丝毫不觉得炎热,吴喜在一旁伺候着红泥小火炉,刚刚泡开的新茶,氤氲着一股淡淡的茶香,缓缓飘逸在空中,赵构忽然觉得,这,就是自己向往的一种生活。

这种惬意,很快就被打断了。邵薄被带到后院以后,一直呆在一个屋子里等候传唤。院子里都是精壮大汉,袖口飞龙刺绣,这是陛下的飞龙卫,里面,那个蓝衫汉子,居然双龙刺绣,级别不低。

等了可得有一会儿了,茶,都续了三遍,正想着一会儿奏对起来,赵构会问一些什么,自己该如何回答,有些数据,还是要弄清楚的。

门一开,进来的是梁景,邵薄吓得一哆嗦。梁景来请,怕是兆头不好。看见邵薄紧张的样子,梁景笑道:“韶部阁(这是宋国官场的新称谓,也有暗指以后从部入阁的吉言)莫要紧张,官家有请,只是需要嘱咐一句,私下场合,官家的称谓是九爷,邵部阁可要记住。”

邵薄拱拱手揖礼道:“梁总局照拂,一夫在此谢过。”虽然是都是部长级别,邵薄却是一个明白人,梁景的总局直属赵构,比他们要高出一阶的。再说,梁景是谁,东京榜排行第六的人物,岂敢小觑,

随着梁景来到凉亭,看见上面龙飞凤舞三个字,“来仪亭”,不是官家手笔,又能是谁?

赵构坐着的,是一方小榻,前面圆桌上,已经摆上了茶水,赵构见邵薄进来,笑道:“我们的钱袋子来了,快请坐,尝尝王掌柜的新茶。”

“一夫见过九爷。还别说,真有点口渴。”邵薄也不客气,端起茶杯,滋儿喽一声,一饮而尽。

“茶要品。牛嚼牡丹。”赵构笑骂道,端起茶杯,慢慢抿一口,分三次咽下,吐气开声“好茶!”

“九爷是讲究之人,哪像我们,忙起来,端起大碗咚咚咚喝一气才过瘾。”邵薄笑道。

“不愧是抓钱的,这就开始诉苦啦。说说吧,你的财政部下半年的预算?”

“九爷,财政部今年上半年实收赋税五千五百万贯,这还是加上您抢回的共计十三个封椿库的库银,但是汴梁城的修缮、宣德门大街等三纵三横大街的扩建以及十七条道、巷的整治,顺带附属工程,就预算了五十万贯,这是您亲自交代的,十足预算;水利部的河道治理专项经费,是五十万贯,还仅仅是河堤加固,李总丞说过了汛期,还要逐段清淤,第一期工程,也得三十万贯左右;还有教育部,您的十年一贯制免费教育,仅此一项,全国推行起来,预算是一百万,这是教育部根据人事部提供的全国三岁以上幼童人数核算的,不过,这还是靖康元年的统计数据;另外,国防预算是按您的要求单独列支,国防部造出的预算是三百万贯,说是征求您同意的;还有……”

“停,停,打住。邵钱袋,你就直说,收支是否平衡,出现财政赤字吗?”

“回九爷,本年所有预算开支,需支出五千三百万贯,仅仅剩余二百万贯。”

“这哪够?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赵构低声说道,但邵薄却听清楚了,顺应着回答道:“九爷睿断,就是这么一个理儿。”

“你觉得提前把秋税收了,怎么样?”赵构突然问道。

“杀鸡取卵,饮鸩止渴。”邵薄毫不客气。

赵构笑了,本就是试探,邵薄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足见他是账本子清楚。你要说出开源节流、勤俭持家的口风,说不定邵薄还能顺着说个一二三来。

“拉动内需,扩大市场。外贸出口,提升增长。”赵构不经意间,冒出这四句话。

“九爷,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邵薄的耳朵真是好使。

赵构笑道:“这几句话,目前还无法和你解释,过两天,我会召开经济会议,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不过,钱袋子你给我留的,太少了,你让我这个新上台的宋国一家之主,弄得抠抠索索的,什么也不敢干,还行?你得想办法?至少到五百万才行。”

“这……九爷,我可变不出钱来,您就是杀了我,也没用?”邵薄急了,三百万贯的缺口,去哪里弄?

赵构笑道:“我给你出一个招儿,叫作‘国债’发行,具体是这样子的,你以财政部的名义下发……”

邵薄晕乎乎地从凤楼出来,整件事儿,对他的冲击力太大了。官家是个什么脑子,这样的事情,都能想起来。一想起这个国债发行,邵薄也是有点忐忑不安,说实在话,这样的东西,就是拿国家的信誉在下赌注,关键,这是一个新君刚刚登基的朝代,“复兴国债”,名字都起好了。弄好了,就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弄不好,信誉丧失,以后不管干什么,都会步履维艰。一把豪赌啊!不过,还是赵构给了他信心,就当他把这些问题提出来的时候,赵构对他说:“你能想到这些问题,说明你就是这块料。其次,你就对你的九爷这么没有信心吗?”

邵薄想了想,还真是,没有咱这位九爷干不成的。

宋国第一次经济会议,在垂拱殿召开。

会上,财政部部长邵薄做了靖康二年下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并且就“复兴国债”的发行,解读了其中的含义,下发了“复兴国债”暂行草案,提供给大家审阅。

政务内阁总丞李纲,就暂行草案,做了试运行的说明,号召大家带头,踊跃购买,只有官府成员积极响应,民间才敢放心购入。初步拟定三年期三百万国债,利率百分之四,由财政部在全国发行。

银行这个概念和实体,赵构目前还不打算以官方的形式出现。大宋的财富都在民间,这都是太祖爷实行的封椿库弄的,和现在的老百姓喜欢存钱一样。赵构决定先以民间资本的方式,成立钱庄,以钱庄为背景,保险业为抓手,建设实体经济来拉动内需。这个想法早就有,人选也选好了,都在梁景的基地进行培训,赵构还是觉得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几乎是后世所有的经济运行成熟的模式,都在赵构培训的范围,这一期的学员,已经达到了五百多人,都是经过层层甄选出来的,作为天子第一期的学生,将来要投放到各个领域,为赵构的宋国迈出的每一步保驾护航。

现在,财政部专门成立了一个国债发行部门,统筹运转司,是一个临时性机构,这里面的负责人,是梁扬祖,赵构已经把他调过来先负责此事,还有就是赵构先期培训的学员,一个叫陈佳,两浙路华亭人,一个叫王诚,河东路山西太原人。

以山西人的精明,加上华亭地区(今天的上海地区)特有的经商底蕴,赵构首先要推动捞钱计划,没有钱,就好像下面没有了家伙一样,干什么也不硬气。

这两个人,已经完全吃透赵构发行国债的思路、想法和目的,尽管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面对赵构这盘大棋,还是在心里掀起滔天的巨浪。他们都是底层小吏拔擢上来的,最知道当初大宋官家缺钱,没有鸡生蛋的主意,只有杀鸡取卵的办法,只知道“加赋”、“加赋”,导致越加越穷,越加越危,人们活不下去了,只好铤而走险。

可现在,赵构动动手指头,就发行三百万贯,以王诚的眼光和经验,恐怕这三百万贯,到不了民间多少,就会被抢购一空。新君即位,这些个部院大臣,哪个不表示表示呢?说穿了,就是咱官家一时手头紧,不宽裕,向大家借几个钱缓一缓,三年后还上,给一些利息,大家捧捧场吧。

既然调子定了下来,剩下的,就是梁扬祖的事情了。他是搂钱的耙子,怎么搂,是他的事儿。不过,赵构还是给出了一个建议,叫做“自上而下,稳步推进,限购定额,全面落实。”也就是说,有钱可以按上限购买,下面的民众,也要照顾到。这次国债的发行,不仅仅是个经济账,更是一本政治账。整个大宋的老百姓,对宋国,对赵构,有没有信心,从心眼里支持不支持,这个国债,是个很好的试金石。

另外,阁部还讨论通过了赵构的《关于进一步扩大海外贸易的决定》,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可以在国家层面上,出台一些优惠和鼓励性的政策,责成发规部牵头,商业部主办,尽快拿出一个可行的章程来,尽快实施。

最后,赵构又推出了《小微商业活动激励大纲》,交发规部、财务部、商务部等部位去讨论,由政务内阁副丞赵鼎牵头,争取在一个月时间里,完善出台。

赵构在这次经济会议上,接连推出三枚“重磅炸弹”,从民间资本、国家政策、微观调控等方面,基本给出了宋国第一个三年三步走的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从小做到大,从里做到外,从上做到下。

但赵构也吸取了后世的一些经验教训,先把从法律、制度这个笼子牢牢扎起,把权利和义务,放进这个笼子去平衡,运用法律、制度这个强制工具,斩断贪欲之手。

这就是为什么先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如果是国家行为,一伙蛀虫合起伙儿来,能把大宋国掏空。这也是规避风险一种妥善的做法,钱袋子,刀把子,还是自己掌握着,舒服一点,心安一点。

喜欢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