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 第33章 问计垂拱殿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第33章 问计垂拱殿

作者:三羽堂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8:43:57 来源:书海阁

垂拱殿,尚书右丞何栗、枢密院同知孙傅、枢密院签事张叔夜、殿前司指挥使王宗濋、四壁防御使刘延庆等几位大臣已经陆续到来,在大殿等候官家。

几人一碰头,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何皇上紧急召见。孙傅、刘延庆更是心里着急,金兵今天一大早就开始准备攻城的塔楼、皮洞子等器械,种种迹象表明,恐怕今天要大举攻城。宣化门昨天差点被攻破,还是守将姚友仲、王琼等将领率敢死队冒死出击,才遏制住金兵的势头。今天天气稍好,看样子,金兵今天的攻势一定不小。这个时候,守城主官却不在城头,他二人很是担心士气受损。

赵桓踏进垂拱殿,几位大臣忙揖礼参见。赵桓大手一摆,说道:“事有急缓,诸位毋须多礼。今天召集诸位前来,是有一件事,需要和大家商议商议。”说着话,赵桓把赵构的来信拿出来,递给了何栗,大家迅速传看了一遍,由何栗奉还给赵桓手里。

看大家都不说话,右相何栗可不能不说,他略一思忖,道:“康王殿下书中所言,不仅没有见到宗望,还和金兵发生战事,所幸王爷无恙。据此而判,磁州、相州一线,倒是形成对我大宋有利之态势,实属不易啊。”

孙傅也接着话头说道:“康王殿下神勇,加上宗汝霖协助,微臣觉得康王经营磁、相一线乃至两河之地,是为上谋,一来可牵制金兵大量人马,二来以康王身份,可召集四路勤王之兵,以解东京之危。”

张叔夜道:“当初设四路总管,就是以备不虞。可事到临头,还是自顾自。北路大名府赵野,兵强马壮,近在咫尺,十万大军却被金兵兀术部不足三千人拦住,不能寸进;西道王襄更是裹足不前,被娄室牢牢的挡住;东路胡直儒倒是领兵西进,但手下却没有统兵大将,难堪大用。老夫本已聚兵十万,可惜……”他下面的话头却让刘延庆拉了一下袖子,噎了回去。散去这十万救兵的,就是跟前这位官家,你这不是无辜触霉头吗?刘延庆很是钦佩张叔夜,也顾不得君前失仪,生生止住了张叔夜的话头。

“唉,这是我的过失,不能怪嵇仲。”赵桓也是对当时的决策有一丝悔意,说到底,还是心存幻想,一心想求和退兵。

“老夫以为,康王殿下在外牵制,利大于弊。四路勤王之兵互不统属,各自为战,不能形成优势兵力,往往金兵区区一两千人,就让大军裹足不前,瞻前顾后;再者,康王统兵在外,金兵就不能放下心来全力攻城,必须分兵四下阻击我勤王大军,我守城压力会减少许多。如果再遣一员大将率部分兵力切断其退路,截其粮道,过不了多久,城下十几万金兵大军就会陷入粮草不继的困境,不得不退兵北上,东京之危当可化解。”说道战场兵事,张叔夜还是眼光足够毒辣。

殿前司指挥使王宗濋接着话头说道:“据康王信使赵子亮将军所讲,两河之地,不少义兵和溃退的正军散勇,听说康王殿下在磁州和金兵大杀四方,尤其是聚歼金兵那野所部,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军民的士气,都纷纷前往投奔,王爷已经交代磁州宗泽,妥善安置,这股力量,可是不小,要是能真正整合起来,就是一支勤王之兵啊。”

四壁防御使刘延庆叹道:“久闻康王殿下武艺出众,如果能召回,我们守城将士不啻如虎添翼。”

张叔夜反驳道:“康王在外,以王爵号令四方,形成狼兵之势,四下出击骚扰;金军势大,我则游击而动;金军弱小,我可围而歼之。如果我是金兵统帅,有这样一股力量环伺四周,定会让我坐卧不安,必须除去这后顾之忧才行。这样一来,康王殿下就是我们在外的一大助力。如果回京,一来现在金兵已经围困京城,绝不会让勤王之兵进入城内;二来,即使能回来,兵也不会多,少量军兵,于事无补。”

孙傅赞同道:“嵇仲公所言有理,康王在外,金兵处处提防;康王回京,金兵后顾全无。勤王诏令已经下发多日,独有嵇仲公率兵杀破重围而抵,其余诸道之兵,未见一兵一卒。如果康王能担起大任,统御四道之兵,我东京之危有望破解。”

何栗许久没有说话,能为宰执,心里所想所谋,还是比其他几位要深远一些。眼见大殿之上形成不同意见,可是,身为皇上的赵桓却一言不发,自己是偏向康王在外统兵牵制的。但,自古“帝王心,海底针”。太上皇传位给当今皇上,本就是急迫之举,非是本意。传位之后,父子二人已经开始离心离德,以至于赵桓从未在太上皇赵佶所住的延福宫用膳,即使太上皇赵佶挽留,赵桓也是婉转客气推脱;太上皇召见赵桓,也是赵桓一人觐见,奏事完毕,便匆匆而出。朝堂之上,近臣皆知,只是从不言明罢了。

如今康王在外,对金兵多有掣肘,本是上上之策。但是,今天看官家之意,也是举棋不定。当今官家考虑的,绝不仅仅是从军事角度出发,更多的是从政治角度去思考。担心“尾大不掉”,应该是管家举棋不定的主要考量,恐怕也是召集他们前来商议的主要原因。何栗想到这里,心里也有了大概的思路,他正要开口说话,忽然殿外朱远山进殿急促禀报,言道金兵开始大举攻城,南城宣化门、南熏门、广利水门和北城酸枣门、景阳门、卫州门、永泰门同时被攻,金兵攻势汹汹,多处城墙、城门出现危机,姚统制急请二位防御使回城墙指挥协防,万分火急。

听完奏报,赵桓不敢丝毫耽搁,急命孙傅、张叔夜、刘延庆速回各自防区,全力防守,三人急匆匆领命而去。

何栗见状急忙言道:“官家,如今东京局势堪忧,今天金兵已经开始南北夹击,两路攻城,一但金兵攻城器械全部营造完毕,四路总攻,恐怕为时不远。为今之计,应速令康王率众来京勤王,以解东京之危。”

赵桓刚才也是犹豫不决,可刚刚的战事一起,又扑灭了他心头的侥幸心里,想起康王书信中所言“金人不可信”的忠告,身为大宋的一国之君,深知城破被俘的结果是什么。

深吸一口凉气,望着远方显着阴沉的天际,赵桓开口道:“何卿,你亲自拟旨:晋封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权知中山府陈遘为元帅,权知磁州宗泽、权知相州汪伯彦为副元帅,领河北一应兵事,入卫王室。诏书到日,可辟宫行事,并以便宜,所属郡府,皆听从大帅府军令,不得有误。不发明诏,你等记住就行,何卿口谕孙傅、张叔夜、刘延庆知晓。”

何栗谨慎进言说道:“官家,另辟大元帅府,我大宋自太祖以来,可从来未有先例,是否改为‘元帅府’,更稳妥一些?”

赵桓略一思忖,坚定地说道:“值此祖宗社稷安危之际,何惜一‘大’字,照此发诏就是。”

何栗不再言语,躬身道:“臣,遵旨。”

旁边朱远山已经铺开笔墨纸砚,亲自动手开始研磨,何栗提笔在手,刷刷点点,一蹴而就,身为右相,文笔字体,自是俱佳。承写完毕,请赵桓过目之后,何栗自去用印不提。

赵桓略微停顿了一下,冲朱远山道:“传旨,让赵子亮和梁景进宫,走之前,我要再见他们一面。”

朱远山微微躬身,回道:“是。”便慢慢退了出去,自有小黄门出宫传旨。

喜欢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