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 第423章 五国城之谜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第423章 五国城之谜

作者:三羽堂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8:43:57 来源:书海阁

金国胡里改路,位于金国上京路、速频路之间,又与东京路相接,是三路交汇之地。

在三路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猛安屯,叫做屯河猛安,和屯河相距不到五十里,就是胡里改屯,来源于胡里改江(现在的牡丹江)。

这里,聚集着女真部落的越里吉、奥里米、剖阿里、盆奴里、越里笃五大联盟部落,在这里建立了五座城堡,其中,越里吉城是五部落联盟的第一城,女真人习惯称之为头城,所以也叫五国头城。

五国头城西北之地,一处颇有些破败的院子,倒也不小,不过一副做工讲究的柴扉,两侧稀疏有序的篱笆,还算干净的院子,倒也显示出主人生活力求精致的风格。

院子里,一座地窨子坐北朝南建造在院子当中,这是这个地区常见的建筑,当然,这也是贫穷的佃户和下三等谋克部落里穷猎户、渔民才有的居所,上等的猛安部落的老爷们,是不需住在这样的居所里的。

地窨子一看就是当时仓促而建,许多后来修修补补的痕迹很是明显。院子西侧修建了一个草棚,一块露着白茬的桦木匾额上,“望日亭”三个瘦金体字,倒也筋骨俊朗,气度不凡,颇有徽宗官家的韵味。

地窨子的正屋门楣之上,也有一块白茬匾额,是为“求强居”,同样是瘦金书体。两侧的窗户上,外面蒙着两层“蒙皮纸”,糊得方方正正,月台的东西两侧,堆积着整整齐齐的柴火垛子,两名穿着羊皮袄的三十岁左右的汉子,正在西侧捡拾柴火,看样子是要取暖烧火所用。

二人一人直奔东面三间地窨子,一人却反身进了西面的地窨子,里面外间堂屋正中,一个地炉子里的劈柴已经烧没了,进来的汉子随手丢进去一根木绊子,火苗子一会儿便“嗖嗖嗖”冒了起来,顿时显得暖和多了。映照着屋子中间的两个人的身影,显得倒也高大了一些。

屋子里还是有些阴暗,但就着火苗子,看到其中一人兀自手里举着一支毛笔,正对着墙上自己刚刚写就的一首诗发愣,眉目之间颇有一些游离之色,不知道深思什么。

另外一个,略显沧桑,正轻声朗读方才写就的这首诗句: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唉,阿爹,都这个时候了,您还是不能释怀吗?我看,今天过来的那个耶律先千户,虽说凶狠了一些,但是好歹带来了好些东西,足以让我们度过这段最冷的阶段,我们还是应当知足才是。您看不见这个耶律千户盯着您写的求强居匾额,可是看了好大一会儿,要是汇报上去,金主恼怒了,我们……我们岂不是……”

话说了半截,却被那人犀利的眼神给怼了回去,没有说出来,却听那人说道:“大郎,本想经历了这许多,你应该清醒一点,唉,看来,你依旧是姑且则安,毫无长进。就连眼力劲儿也差了许多,如果这个耶律千户是成心来为难我等,哪有又是吃的喝的用的一股脑送过来的道理?莫不是你我这昏德公和重昏侯这么有面子不成?”

这二人正是大宋曾经的官家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

赵佶虽是沉迷书画,一心向道,但骨子里,尚有一丝骄气傲骨。赵桓却优柔寡断、怯弱无能,在接手老爹这副烂摊子的时候,就一心只想保命,所以对金兵可谓有求必应,才有了城破被俘的这么一段经历,更是对金兵有了一种骨子里的惧怕,反倒是远远没有了他老爹的这份傲骨和心里面那份挥之不去的希冀。

那员叫岳飞的宋将临走之时的一番豪言壮语,让赵佶心里始终心存夙愿。“太上皇受惊了,待以后岳飞接你回家!”正是这句话,一直让他坚守着这份执着。

只见他再次抬起笔来,在后面续写道:

“西风怒号彻夜寒,北狩南望几无言。

犹记将军当日语,遥待嵎夷日光悬。”

遂辍笔于地,哈哈大笑,仿佛一扫心中阴霾之气。

随着笑声,里屋出来一位五十来岁的老妇人,却是唯一和赵佶被掳来的郑太后。不过,看上去却是弯着身子,腿脚不太好,手里拎着一件皮裘,甚是惊喜的样子,大叫道:“十一郎,快看,衣服里居然有几件皮裘裹在最下面,这下,可不愁了。大郎,你也正好来试一试。”

赵桓急忙见礼,口称:“见过娘娘。”

郑太后将手中皮裘丢给赵佶,又从里屋拿出另外一件白色皮裘,递给赵桓。赵桓接过来,入手柔滑,就知道是正品行货,心里也是纳闷,今天莫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赵佶当年被完颜兀术(完颜宗弼)所挟持,岳飞不敢用强,致使营救失败,引以为恨。但赵佶却在最后关头传谕,让赵构克继大统,怎么说也是赵构上位的有力支持者。在这点上看,赵佶既比赵桓眼光长远,又杀伐果断,早知赵构如此出众,当初是不是就应该考虑传位九哥呢?

住在地窨子里,阴暗潮湿,这个冬天格外的冷,郑太后的腿已经伸不直了,膝盖酸疼,不仅仅是郑太后,就连自己和赵桓,也是觉得腰膝酸痛,尤其是前几场大雪过后,更是痛苦不堪。好在完颜吴乞买尽管是“敕封”自己爷俩为昏德公和重昏侯,但公侯的爵位还是真的,一些必需的取暖用品还是有的,要不然,在这零下几十度的北国之地,早就冻成冰条子了。

还有两名心腹总管没有抛弃自己,一路跟着来到金国,总算有个打杂的手下,要不然,这爷俩加上郑太后这名女流之辈,怕是早就挺不过来了。

“十一郎,有两双乌拉靴子,我看就给小七和小五吧,他俩每天出去进来的,可是也不容易。”郑太后早就没有了自己太后的身份,对小七和小五的不离不弃,也是心里颇有感触,已经当成自己身边的亲人一般看待,虽说是延福宫的副总管,但也是下人,那又如何?没有了这俩人每天出去捡拾柴禾,自己这几个人,早就冻死了。

赵佶点点头,说道:“如果还有合适的皮裘也给他俩拿两件,这俩人,是要重赏的。”

郑太后点点头道:“这次送过来的衣服不少,我看这个千户定是早就算好了的,每个人都有。还有好些吃食和用具,尤其是那个碳炉子,你们知道吗?下面居然錾刻着‘宋国复兴二年制’,是咱大宋朝的东西,怎么送给咱们用了?可比咱们过去用的火盆强多了,还有呛气管子,一节一节的,已经告诉小七和小五怎么用了,真好。十一郎,我怎么感觉像做梦一样?”

赵桓披上皮裘,顿时感觉暖和多了,也笑道:“娘娘,阿爹和我好歹也是公侯身份,他们送一些东西,也是应该的。”

赵佶脸色不悦,训斥道:“你还真是心大,什么公侯?那就是个我们爷俩的笑话!你还挂在嘴边上。要是真是有这层身份,还至于发配我们住在这样的地方?”

赵桓讪讪地说道:“阿爹教训的是,是我想左了。可我也想不出这是为什么?”

这也正是赵佶有些想不透的地方。作为赵家天下的继位者,他是了解家族里面的刀光剑影的,远的不说,就他们爷俩,如果放在五六年前的开封府东京汴梁城的皇宫里,还不知道撕扯成什么样呢?

所以说是因为九哥,就有些说不通。他早就应该克继大统,至于他们爷俩的生死,按照天家无亲情的说法,巴不得他们爷俩死翘翘呢?至于“提兵北顾,恭迎二帝。”只不过是占据高义的一句口号而已,谁会傻了吧唧的把烫手的山芋拿回来,还是一手一块?

但要说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良心发现,善待于己,赵佶宁肯相信太阳从西边出来,也不会相信这个推断。

金国对这爷俩的消息封锁还是很严格的,这几年下来,外面发生了什么,赵佶和赵桓基本上不知道。不过屯河猛安部落里,今年年初,就住进了金国皇帝的四子完颜宗伟,以及他的五万部族大军,赵佶推断,这是监视自己的。但想着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就这几个人,值得驻军五万之众吗?

赵佶和赵桓再怎么当皇帝不济,也能想到这不是为了自己这些人,以前只有五国头城的一个谋克部落,驻扎在自己这个屯子的南边,也不过百十个人,就连那个赤鲁谋克,还时不时来拿走几幅字画,赵佶知道那是拿去卖了,但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一个小小的谋克,就能颐指气使,何况金国皇帝四皇子呢?

这肯定不是因为他们,但又说不出能说服自己的理由,但今天那个耶律千户的态度,却是实实在在的,这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是福还是祸?这一系列的问题,始终萦绕在赵佶的脑海里,就连铁炉子烧好了引发郑太后和众人的欢呼,都没有听进去。

喜欢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