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122章 苏州卫

再造汉明 第122章 苏州卫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122章 苏州卫

一六si零年冬,清军与明军爆发了松锦之战。明军出动了13万精锐,这13万主力由辽东明军7万及关内各镇6万组成,关内山西、河南、山西、湖北的明军因要清剿李自成、张献忠,所以从南直隶、江西调动了部分明军派往关外,苏州卫也派出了3000多名将士出征。自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浙江的戚家军在山海关遭集体屠杀后,但凡要从浙江调兵派往关外,都会遭到浙江明军的拒绝,因此朝廷没有从浙江调兵。

此战,清军出动了十一万兵力,另外还有蒙古兵1万,朝xian兵5000人。清军攻克塔山后,明军彻底战败,据明军史稿记载:“松锦溃兵二万余归宁远”。也就是说,吴三桂、唐通、白广恩、李辅民等将领带着这2万多溃兵逃到了宁远。据后世的清军史稿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

明军在松锦之战战败后,活着的500多苏州卫将士,将于明天从阊门回城。

蔡福南离开时,告诉刘云龙,一个多月前张献忠已攻陷了庐州城,还在巢湖训练水师。为防止张献忠的军队渡江进攻南京,苏州卫的另2个千户所已赶到池州去协防长江防线了。

刘云龙问蔡福南,庐州城是怎么被张献忠攻陷的?

蔡福南说道,张献忠用人冒充学使,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庐州城,然后半夜在城内放火,与围困庐州城的军队里应外合,攻陷了庐州。

蔡福南离开后,刘云龙立即让康福标准备了红色的布料,各种彩色的纸张,写上各种标语,欢迎苏州卫将士回家。他自己也写了几幅标语,让康福标明天带到阊门。

七月九日辰时,刘云龙带领大华集团公司在苏的高级管理人员来到阊门外文相祠,李鸿雷率领200名身穿蓝色制服的巡更人员站在阊门内,他们的对面站着由时匡老师带领的42名身穿校服的学生。乐益学校开学时是40名学生,凌云霄、包徽阳的儿子到苏州读书后,“乐益”学校的学生多了2名。

阊门外的吊桥两侧和南浩街的文相祠四周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文相祠大门前站立着好多官员。

苏州文相祠,是苏州人为纪念文天祥所建。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十月,元兵南侵,宋恭宗急命时任兵部尚书的文天祥改任浙西、江西制置史兼平江知府,在苏州组织抗元事宜。文天祥在苏州,将家属安置在潮音庵内。40天后,文天祥又奉命移守临安,文天祥离开苏州3天后,苏州就落入元军手中。后来,文天祥奉命出使与元军谈判,为元军扣押北上,途经镇江时,文天祥趁机逃脱南下,又路过苏州,见到苏州军民百感交集,写下了“楼台俯舟楫,城郭满干戈,故吏归心少,遗民出涕多。鸠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使遂睢队志,安危今若何”。

明正德十年(1515年)苏州人为纪念文天祥在阊门外南浩街建忠烈祠于此,称文山祠或文丞相祠。嘉靖二十年(1541年),苏州人又在旧学前建文山寺。(在后世,阊门外的文相祠被毁,仅留下了遗址,只保存了位于桃花坞的文山寺)。文相祠前有一个大广场,广场上竖着一块碑,碑文上刻有正德年间诗人“边贡”写的一首纪念文天祥的诗文:

丞相英灵迥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

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

前年,苏州卫将士就是从阊门外的文相祠出发北上的,今天苏州人将在文相祠迎接他们归来。

曹毅明看到刘云龙后,忙招呼刘云龙、刘万禄、贝喜鲁进广场。

广场上除了黄希宪、陈洪谧、牛若麟、谢良瑾、包可弘、沈中柱等一些官员外,还有十几个刘云龙认识的苏州商界名流。

刘云龙进了广场,和几个熟悉的官员作揖打了招呼,看到几个不认识的官员,不知怎么称呼?

曹毅明就指着几个官员向刘云龙介绍道,这位是按察使李毓新李大人,这位是按察副使张明熙张大人,这位是兵备道副使严铿严大人。

刘云龙又和李毓新、张明熙、严铿等人作揖问好,也把父亲、贝喜鲁介绍给了几位官员。

包可弘说道:“我得谢谢你了,在你的帮助下,我们的炮弹研制成功了。”

刘云龙说道:“包大人,你不用谢我呀,真要谢的话,就请我的人喝几杯酒就行了。”

沈中柱说道:“包大人,这杯酒你是少不了的,刘总可是免费提供资助的哦。”

严铿看了看边上的李毓新、张明熙,轻声说道:“我看这杯酒比较玄,陈大人为了新开的太浦河,不是下令苏州府各级官员一年内不许喝酒了吗。”

李毓新说道:“陈大人是定了这个规矩。不过你们是指挥使司的,还是可以适当放宽的。”包可弘说道:“李大人,我们不喝酒,请人喝口茶,以茶代酒总可以吧。”

张明熙说道:“以茶代酒是可以的,不过要掌握尺寸,1顿茶还是不要超过0.5两银子,超过了0.5两银子,就得缴税茶酒税。”

苏州府为了新开的太浦河,下令凡官员请客,或商人请官员吃饭喝酒,每桌不得超过0.5两银子。如超过的话,要交30%的茶酒税。这在大明可能也是首创。

包可弘说道:“知道了,张大人,1顿茶不会超过0.5两银子的。”

在听着他们讲话的黄希宪走了过来,说道:“人家给我们解决了难题,这个人情总是要还的。”然后对包可弘说道:“这样吧,你和刘总定个时间,再找个酒馆,到时由我来做东。超过0.5两银子的话,也由我来交税”

黄希宪是巡抚,是京官,尽管陈洪谧下的令管不到他的头上,但他也不想坏了规矩,该缴税就缴税。陈洪谧在边上也只好当做没听见。

黄希宪指着几个官员说道:“到时,你们一起作陪。”

刘云龙说道:“黄大人,要不还是由我来做东吧。”

黄希宪说道:“那不行,你是民,我们是官。由你做东的话,传到上头去,我们可就说不清了。”

刘云龙说道:“行,那我恭敬不如从命了。”

黄希宪听后点点头,又对刘云龙说道:“关于你专利费纳税的事,南京吏部来文书了,说是按‘一百取二’来收取,你不会觉得多吧?”

“大人,只要朝廷立下规制,我就按章纳税。”说完,刘云龙就对陈洪谧说道:“明天我就把税赋交到府上。”

陈洪谧这几个月来一直为府银紧张愁着呢,如刘云龙明天来缴纳专利费的税赋,那就是10万多两银子,于是忙说道:“好。”

正说着话时,苏州卫的一个百总跑来,向黄希宪报告道:“抚台大人,他们来了。”

大家立即拥到广场北的河边,看到2里外的上塘河上津桥那边来了20多艘船,每艘船上插着军旗,船上站满了人。

此时,阊门外的吊桥、码头边上站满了苏州卫军人的家属,一些苏州市民也站在河道两岸,迎接着归来的将士。

船到码头后,由于船上载着战死的指挥使和3个千总的棺材,还有数千名战死士兵的灵牌,所以船上的将士们得把战死将军的棺材抬上岸,把战死士兵的灵牌递给岸上的战士。

战死将士的家属悲痛地跪在河边,看着棺材、令牌嚎啕大哭。

西园寺的觉慧法师率领众僧为战死的将士颂经超度。僧众颂完经,军士们来到文相祠广场。

待将士们在文相祠集结好后,包可弘大声吼道:“跪。”

苏州府各级官员和将士们都齐刷刷地跪在了文相祠前。

跪了约三分钟后,包可弘又大声吼道:“起。”

苏州府各级官员和将士们又齐刷刷地站立了起来。

苏州卫幸存的副指挥使庄以敬的长子庄翔东站在广场上,面对祠内的文天祥塑像,介绍着此次北上战斗的经过。

接着,巡抚黄希宪宣读兵部传来的褒奖令,然后宣布由庄以敬的长子庄翔东袭苏州卫指挥副使,由原千总张克济的长子张跃雷、原千总陶鸿嘉的长子陶大鹏、原千总龚忠宸的次子龚广方分别袭千总......。

黄希宪念完褒奖令后,给庄翔东授指挥副使令旗,由包可弘为袭千总的张跃雷、陶大鹏、龚广方授令旗,再由张跃雷、陶大鹏、龚广方给袭百总的军官授令旗。

接下来,陈洪谧代表苏州府讲话。

陈洪谧讲完话后,再由玄妙观的通玄道长作法,引领战死将士的灵位进阊门,代表战死将士的灵魂回家。

颂经声中,归来的将士在庄翔东的率领下,列队进阊门,一些伤残士兵也互相搀扶着慢慢进入阊门。

阊门内,阊门大街的两侧彩旗飘飘,挂满着欢迎将士回来的标语,站在大街两侧的苏州市民挥着手,喊着口号,欢迎将士们回家。

大华集团穿着统一蓝色服装的巡更人员及乐益学校穿着统一校服的学生令人瞩目,他们排着队,举着彩旗、横幅,站立在大街两侧。横幅上写着:

“大华集团全体员工欢迎苏州卫将士们回家。”

“乐益学校全体师生欢迎苏州卫将士们归来。”

“金戈铁马伴你前行,勇敢坚强永存后世。”

“因为有你,才有安逸。”

“铁血沙场,永不言弃。”

“修我矛戈,与子同行。”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

刘云龙和黄希宪、陈洪谧站在阊门外,看着列队的500多名军人走进阊门。他看到了陶大鹏边上一身戎装的陶红,而陶红也在望着刘云龙。

陶红也早就看到了刘云龙,心想这个不就是在苏州混不下去了,跑到徽州去打铁的刘铁匠吗?他怎么会和巡抚、知府、指挥使等官员站在一起呢?他好像还欠着我的一个约呢,承诺给我打制能削铁如泥的刀,已过了1年多了,他成功了吗?

待军人们全部进入阊门后,官员们才跟着走进阊门。给官员们印象最深的,那就是在街道两侧穿着统一制服的大华公司巡更人员和穿着统一校服的乐益学校师生,他们在炎热的太阳底下,笔挺地站立着。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