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159章 戚家刀

再造汉明 第159章 戚家刀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159章 戚家刀

苏州府府衙内,陈师泰正心事重重地坐在椅子上。

那次在送走陈洪谧,回到府衙接受下属官员的贺拜后,本该由他设宴下属,但在按察使的李毓新走后,同知曹毅明,通判蔡福南、浦百龙也推托有事相继离开了,接着工课、户课、刑课等主事也推托有事离开了。

衙官姚文琦是提前到苏州的,对苏州的情况了解得比陈师泰多一点,他告诉陈师泰,陈洪谧陈大人在任时,为了开挖太浦河,曾下令苏州府各级官员要节约,公务宴请时费用不得超过0.5两银子,违章将罚重税。所以苏州府的各级官员都养成了习惯。今天府衙的人即使想参加你的宴请,但按察使李大人不参加的话,他们也不敢留下,怕按察司参你一本,到时你就得卷铺盖走人。

陈师泰离开北京来苏州时,朝廷只给了50两银子的差旅费。

他这次来苏州,除了家属外,还有衙官、书记员、厨师等随众80多人,50两银子根本不够途中开销。为了能及时赶到苏州府,离京时由姚文琦出面在京城借了600两银子的高利贷债务。借了这种债务,真正到手的只有9折(即540两),以后每年加30%的利息。

这种债务朝廷是不允许的,朝廷规定:“听选官吏、监生等借债,与债主及保人同赴任所取偿,至50两以上者,借者革职,债主及保人各枷号一个月发落,债追入官。”陈师泰为了规避责任,就让姚文琦出面借债。借来的债,在途中已花光了。

苏州府是富庶之地,他花了不少心血才打通了关节,谋到了苏州知府的官职。本想在宴请府衙所属官员时,所属官员会给他送上贺礼钱,以补亏损,不料他们都走了。尽管省下了宴请费用,可拿不到下属的孝敬钱了。

陈师泰翻阅着苏州府府银的账簿,只见上面只有2000多两银子,这么点银子,要发府衙各级官员、皂隶的薪水,根本维持不到年底。

他问姚文琦:“你确定只有2000多两?”

姚文琦说道:“去年皇上免了苏州府的秋赋,只收缴到了工商税赋。年初,苏州府又动用了20万多河工开挖太浦河,每天的开销就要近4000两,要不是苏州的富绅大力捐款,恐怕府衙的账面上早就出现赤字了。”

“既然没钱,干嘛还开挖太浦河?”

“苏州府这几年经常遭受水灾。听说去年本来与湖州府约好的,由苏州府拓宽望虞河、娄江、吴淞江,由湖州府拓宽古溇河,谁知湖州府根本就没动工,所以陈洪谧陈大人与松江府方岳贡商量后,下令开挖太浦河的。”

“听说方岳贡贪腐了好多河工的钱,他陈洪谧就没贪腐?”

“大人,这个小人是万万不敢胡说的。”

“你看,就这么点府银,衙门里的典吏、衙役的俸禄还不够发的,咋办?”

“不够发,先欠着呗。离秋收还有二个月,听说苏州府今年会大丰收。”

“我来时,船进入浒关后,就发现稻子的长势特别好,比其它地方的稻子好多了。”

“吴江、吴县、长洲三个县的稻田都用了一种叫化肥的东西,好像是一个叫刘云龙的人生产的。”

“刘云龙?就是那天给陈洪谧陈大人送‘万人伞’的那个?”

“对。刘云龙在苏州有很多产业,据说在徽州、铜陵、湖州还有好多产业。”

“好好的,跑到徽州那山沟沟里去,能搞出什么产业?买卖茶叶、桐油,能赚几个钱?”

“大人,他不做茶叶、桐油生意。他织布、制衣、做皮鞋、炼硫磺,还生产你看到的蒸气机船。”

“嗯,他那个蒸汽机船还真不错,能不能向他买一艘?”

“大人,买不起的。他卖给织造局的蒸气机就要2850两银子,卖给船帮的蒸汽机,一台是3000两。”

“织造局不是归我们管吗?我们把它装在船上不就行了吗?”

“大人,万万不可。别忘了朝廷在苏州派驻有宫中的人。”

“哦。既然陈洪谧陈大人走了,你以为太浦河还有继续开挖的必要吗?”

“大人,开挖太浦河是经过抚台大人同意的,恐怕你做不了主。”

“哎,本以为来苏州是谋到了好差事,谁知......。现在太浦河河工的账,谁在管理?”

“是通判浦百龙大人在管理着。”

“好,明天去巡视太浦河。”

九月十日,苏州卫指挥使包可弘、副指挥使庄翔东、陶大鹏来到枣市街铁铺。

包可弘、庄翔东一方面是来看看铁铺究竟打制的是什么刀?另一方面是来与铁铺商谈铸造大炮的事宜。

陶大鹏的千营定制的军刀,一把普通军士用的刀要6两银子,旗长用的刀要8两银子,总旗用的刀要10两银子,百户长用的刀要15两银子,千总用的刀要20两银子,指挥使用的刀要50两银子。这么贵的刀,包可弘、庄翔东不亲自来看看也不放心。陶大鹏带了2个百总,5个总旗、10个旗长及100多个兵士来到了铁铺,他是来验货、提刀的。

陶红也跟着来到了铁铺。

刘云龙、陆东鸣、顾明荣在枣市街铁铺门口等着包指挥使他们。

刘云龙与包可弘等人作揖致礼后,包可弘说道:“刘总,今天我们是来验货的。”

刘云龙说道:“按规矩,验货是必须的。包大人,请。”

陆东鸣把包可弘、庄翔东、陶大鹏、陶红迎进铁铺后,指着箩筐里的几千把刀,说道:“这些是士兵用的刀,你们可以随意试验。”

陶大鹏从中选了一把刀。

这把刀套在塑料套内,塑料套的外侧包着一层皮,皮套上雕刻着一匹灰狼,刀把是铁褐色,刻着几道条纹,这样使刀时不会在手中打滑。

陶大鹏把刀从皮套里拔了出来,看到刀发出银亮的光芒,透着寒气,刀面上还有花纹,他惊呼道:“戚家刀?”

包可弘、庄翔东一听,忙走上前,拿过刀,端详起来。一看果真是戚家刀,心想就凭“戚家刀”的名头,这把刀就至少值8两银子。

戚家军刀是嘉靖年间戚家军所使用的军刀。

在古代中国十八般武器当中,最常见的就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在这里面刀被排在了第一位,这说明了刀在战斗中地位。

戚家军打造的军刀吸收了日本倭刀的弧形样式。日本倭刀是采用锻造打制的,通常使用软铁(即熟铁)做刀芯,外包刃钢,锻造方法非常复杂,尽管倭刀的性能很好,但其成本太高,不适合于戚家军打制大量的刀具。

戚家军刀也采用锻造方法打制,打制时对中国传统的刀具式样进行了改进,吸收了倭刀带弧形的姿态,刀身长通常在68—78厘米,刀姿从刀柄上一尺开始起弧,刀刃靠近挡手部位较宽,通常在30毫米左右,从起弧处刀身开始收窄,到了刀尖只有20毫米左右,刀体姿态流畅,在砍和削的过程中能发挥最大的杀伤效能。而由于日本人的刀法中喜欢刺,所以倭刀的刀尖一段是直的。

戚家刀的刀面分二种,一种是花纹很明显,采用西亚锻造技术,花纹形式多为“流水”、“旋焊”;一种是没有花纹的,但有细密纹理。

可惜,自戚家军在天启元年(1621年)浑河之战中全军覆没后,戚家刀的打制方法基本失传,只有在浙江的温州、义乌一带还有个别刀匠能打制戚家军刀了。

刘云龙微笑着对陶大鹏说道:“你还不试试?”

陶大鹏就把刀递给一个士兵。

士兵拿着刀来到铁铺的院子里,院子里竖着十几根木桩,木桩上包箍着铁皮。士兵拿着刀,走近木桩,然后举起刀,用力向木桩劈了下去,大刀砍断了铁皮,扎进了木桩。士兵拔出刀后,又向木桩反向砍了下去,大刀又砍断了铁皮,扎进了木桩。

庄翔东走近木桩,看到大刀扎进木桩约1.5寸。他拿起刀来,看着刀锋,竟然没卷刃。他从兵士手里接过他们自己带来的刀,朝木桩砍去,只见冒出几点火星后,木桩上的铁皮只出现了一条白色的痕迹。

包可弘看后点点头,说道:“值。”

包可弘的意思是说这把刀值6两银子。

顾明荣拿起那把兵士带来的刀,问包可弘:“这把刀可以用来试验吗?”

包可弘听后点点头。

于是顾明荣拿起这把刀朝木桩上用力一插,刀尖插入了木桩。然后,顾明荣拿起铁铺打制的戚家军刀朝木桩上的刀用力一砍,木桩上的刀应声而断。

随后,顾明荣把戚家刀插进木桩,示意另一名兵士用随身带的刀砍木桩上的戚家刀。那名兵士用力一砍,木桩上的刀没断,自己的刀刃开了一个大口子。

包可弘一看,心想铁铺打制的戚家刀,每把刀至少值10两银子,现在只卖6两,简直太便宜了。

陆东鸣又指着桌上刀套刻有红狼的刀,说道:“这是旗长用刀。”

大华公司这次打制的军刀,刀套上分别刻着灰狼、红狼、花豹、黑熊、老虎、狮子,分别用于一般士兵、旗长、总旗、百户长、千总、指挥使。

陶大鹏从中又随意选了一把,拔出刀后,看到这把刀的刀把是暗红色的,掂在手里感觉到比士兵的刀重一点。他把刀交给了一个旗长。

旗长用这把刀试了1根木桩,大刀砍断铁皮后,扎进木桩约1.8寸。

......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