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161章 定购大炮

再造汉明 第161章 定购大炮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161章 定购大炮

陶红问道:“听说你们还做铁锅,我可以看看嘛?”

顾明荣说道:“可以。”

顾明荣就带着大家来到做铁锅的车间。

车间的正中间有一台铸压机,铸压机的下面有一个铸模,一个工人将铁水浇进铸模中,另一个工人随后就按下一个按钮,铸压机的压柱缓缓压下,然后又慢慢升起,第三个工人用铁钳把铁锅从铸模中取出。这三个工人几乎是一条流水线。

陶红问道:“你们一天可以做多少铁锅?”

顾明荣说道:“一台机器全天开足马力的话,一天可以做150只铁锅。”

“你们有几台机器?”

“现在有4台做铁锅的机器。”

“那你们一年能生产20多万只铁锅,怪不得苏州原来做铁锅的铁铺都关门了。”

“不仅仅是苏州做铁锅的铁铺关门了或转行了,据说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常州府很多做铁锅的铁铺也改行做别的铁器了。”

“有些铁匠不是失业了吗?”

“他们可以改行呀。”然后指着厂里的一些铁匠说道:“这里有好多铁匠,原来就是做铁锅的,现在到我们铁铺里来干活了。”

参观完后,刘云龙带着大家来到外面。陶大鹏带着士兵先走了。

刘云龙拿起一把短刀,指着陶红对包可弘说道:“包大人,刚刚1102把刀的钱是7098两,你们给了7100两,多余的2两银子,我也不找零钱给你们了,就送1把短刀给这位陶姑娘吧。”

包可弘说道:“也行。”

刘云龙就把匕首递给陶红:“陶姑娘,你喜欢一个人在外面走动,带上它可以防身。”

陶红说道:“1把不够,再给我1把。”

“你要2把短刀干嘛?”

“何成还没有呢,我替他向你讨1把,行吗?”

“行,那就再送你1把。”

陶红拿了2把匕首,出门去追赶他哥哥了。

包可弘见兵士们都走了,于是掏出一张文书递给刘云龙,说道:“刘总,经过兵备道批准,我们这次准备铸造500支鸟铳、30门红夷大炮。”

刘云龙接过文书仔细看了一看,心想苏州卫不属于边镇,以前只配备弗朗机炮,没有配备红夷大炮,这次终于要定铸红夷大炮了,于是放下文书,问道:“包大人,是在我这里铸炮,还是在你们兵器营铸炮?”

“刘总,我们原来使用的大炮都是上级分配下来的,有的还是抗倭时期的炮。我们的兵器营修修补补还行,可都不懂铸炮。”

“包大人,定铸一门炮可要不少钱呢。”

“听说铸一门红夷大炮要近万两银子,你铸一门炮要多少钱?”

“我这里1万两是没有的,会便宜一点。”

“能便宜就行。”

“我说包大人,你们这次只定制500支鸟铳?”

“500支还少吗?我们每个千户所都可组建一支百人火铳队了。”

“你们以前的鸟铳有多长?”

“长度在4尺—5尺左右,重10斤左右。”

“这种鸟铳的射程有多少?”

“能射240步远,比弓箭远一点,但有效射程只有80步。”

“你们的弓箭能射多远?”

“通常弓箭的最大射程在180步—200步左右,臂力大的话,有效射程可达70步,臂力小的话,有效射程只有40步。”

“哦。你们这种鸟铳,雨天能用吗?”

“不能用。”

“这种枪点火麻烦,雨天不能用,风大也没法用,我准备对它进行一下改进。”

“改进?怎么个改法?”

“本朝兵部侍郎毕懋康大人的《军器图说》看过吗?”

包可弘听后摇摇头,说道:“毕大人的《军器图说》没看过,茅元仪的《武备志》倒是看过的。”

“有时间的话,去看看毕大人的书。”

“我回卫所后,一定去找这本书看看。”

“这本书还是值得看的。”然后刘云龙对包可弘说道:“你们能不能派几个鸟铳手、炮手去徽州?”

“去徽州干嘛?”

“你们定制的鸟铳、大炮,我准备在徽州进行试验,合格后再交给你们。”

“不能在苏州试验吗?”

“苏州的山都是小山脉,人口又多,试验大炮时要打很多炮弹,万一伤到人咋办?”

“你说得有理。我来和兵备道说一下,让他们和徽州方面打个招呼。”

“嗯,这样我就可以放心地试验枪炮了。”刘云龙突然话锋一转,问道:“包大人,你们卫所在籍的有多少人?又有多少军田?这些应该不算军事机密吧。”

“在籍的有人,军田有亩。”

“就靠种田养得活这么多人吗?没搞副业吗,比如纺纱、织布。”

“卫所除了兵器营、被服厂外,没其它的副业。纺纱、织布也是家庭式的。”

“为啥不买新式织机、缝纫机、缝鞋机呢?”

“你一台织机就要250两,我们买不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你们卫所房子多吧?”

“我们苏州卫军田不多,房子确实有不少。”

“我把机器租给你们,你们每年给我利润的30%,行吗?”

“我们就出点地和人,这当然行。你租给我们多少台机器?”

“纺线机、拉细机、纺纱机、纺织机各200台。这800台机器至少可解决你们卫所家属4000人的就业。”

包可弘心想,这800台机器,交给刘云龙30%的利润后,至少还能有4万两的盈余,岂有不答应之理?忙说道:“我答应了。”

“由我提供技术,你们还可以开染坊。这个染坊也能解决四五百人的就业。”

“苏州染坊多的是,你有啥高级技术?”

“临顿路、平江大街的染坊都是传统的染织方法,我提供的是我们公司最新的染织技术,效率是他们的4倍。”

“也是给你30%的利润?”

“对,凡是我提供设备或提供技术的,你们都只要给我30%的利润。”

“好,我同意。”

“包大人,地里的甘蔗已收割了,你们有地方,不考虑一下做白砂糖吗?”

“据说福建、两广地区是用黄土来制白糖的,我们既没设备,又没黄那种土,还不懂制糖,怎么制白砂糖?”

“没黄土也能制白砂糖,设备和技术由我提供。吴江、嘉兴、湖州、杭州种植有不少甘蔗,仅吴江就有4万多亩,这些甘蔗暂时还没使用化肥,每亩甘蔗田可收获60担左右的甘蔗,吴江4万亩地就可收获240万担甘蔗。甘蔗的含糖率在16%左右,240万担甘蔗可榨取38万担白砂糖。去年因旱灾、蝗灾我们江南地区甘蔗几乎绝收,今年甘蔗的收购价预计每担500文,现在市场上白砂糖的价格是每斤300文,也即每担白砂糖3万文,你算算看,可以赚多少钱?”

包可弘心想,这还用算吗?38万担白砂糖可卖114万万文,即使按1两银子合2000文的话,就是570万两银子。成本占70%的话还有171万两利润,交给刘云龙30%,还有120万两左右的盈余,这个太诱人了。即使苏州制白砂糖后,将白砂糖的销售价降到250文/斤,也有100万两银子利润,卫所要是每年有这100万两银子的进账,还愁啥?不过甘蔗榨糖是有季节性的,榨糖时间最多3个月,要在3个月内榨240万担甘蔗,每天需要处理2.16万担(约413吨)的甘蔗,需要多少台榨糖机?于是说道:“恐怕我们赚不了这么多钱。”

刘云龙说道:“榨糖厂每天处理2700担能做到吧?这样卫所每年榨糖也有12万两左右的收入。榨糖后的甘蔗渣还可以做草纸,我们不做普通的草纸,做白色的高级草纸,做的草纸又可以赚钱。”

包可弘听后又心花怒放了,今后仅榨糖一项,每年只需三个月就有12万两银子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马上问道:“你有榨糖机、造纸机?”

“你答应的话,1个月内我把纺线机、拉细机、纺纱机、织机、榨糖机、造纸机运过来。”

“为啥你自己不榨糖、造纸?”

“我在枣市街马上也要榨糖了,但我一家也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甘蔗。造纸么,我在枫桥已在造纸了。”

“为啥你对我们卫所这么照顾?”

“‘照顾’这二个字多难听呀,外人听了以为我对卫所有啥企图呢。我和水车浜、横塘镇、木渎镇也是这样的做法,都是收30%的利润,所以谈不上照顾二字。我们这是军民合作,互利双赢而已。”

“对,军民合作,互利双赢。那我去找地方,1个月内你把设备运过来。”

“我们现在就签约?”

“行。”

大华公司与苏州卫签订合约后,由包可弘拿到官府,由官府作保后,契约就可生效。

我们来说说白砂糖。

江南地区尽管种植有甘蔗,也榨糖,但并不生产白砂糖。在江南地区销售的白砂糖主要来自福建、广东,这些白砂糖作坊对工艺技术保密,国内其它地区没有做白砂糖的。明代中国的白砂糖技术采用的是“黄土”吸附去色制取雪白的蔗糖,技术领先于世界,每年都大量出口白砂糖。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有制取白砂糖的记录,但宋应星并不知道制糖所用的“黄土”究竟是什么,你真要按《天工开物》里的方法,去山边随便取点黄土来吸附的话,是做不出白砂糖的。

实际上,广东、福建制白砂糖时用于“吸附去色”的“黄土”是福建、广东特有的红黏土,这种土中有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很强的色素吸附能力。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