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238章 库页岛海峡

再造汉明 第238章 库页岛海峡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238章 库页岛海峡

次日,陈子雄带了一部分人去了北边20公里的“平江”,其他难民留在平江河河口开荒。

刘云龙叫上平步青,带着几千名难民,坐上了“李时珍号”,他将随船巡逻库页岛西海岸。“郭守敬号”将巡逻库页岛东海岸,“沈括号”留守“铜锣湾”。“李时珍号”、“郭守敬号”的后面都跟了几艘400料的小船。刘云龙还让难民们带上了大量挖掘工具,大家都以为是去垦荒的。

“李时珍号”绕过西山半岛,犁开滔滔碧波,留下一条长长的水痕,进入了库页岛海峡(今鞑da海峡)。

明代将库页岛海峡视为鲸海的一部分,统称为“鲸海”。

历史上,1808年日本人间宫林藏偷偷进入库页岛勘察,发现库页岛并不是一个大陆,就将发现的海峡称为“间宫海峡”。1848年俄国海军大尉涅维尔斯科依对该海峡进行了考察,经其命名为“涅维尔斯科依海峡”,后来又把它称为“鞑da海峡”。来自后世的刘云龙把这个海峡命名为“库页岛海峡”。

进入库页岛海峡后,天气晴好,天空飘过一朵朵白云,半空中盘旋的数万只海鸥跟在船队的后面,时时成群结队地从天空扑下,捕捉着被螺旋桨惊扰后露出水面的各种小鱼。有的海鸥还飞到了船头,立在船舷上,一边鸣叫一边紧盯着海面。

刘云龙告诉邹锡熊,库页岛海峡是寒流、暖流的天然通道,北部的北海(今鄂霍次克海)寒流通过海峡南下,南部对马的暖流越过鲸海沿海峡北上,两股海流在库页岛海峡里相遇,因此会在海峡中形成浓雾。春夏之交航行在这条海峡里,因浓雾弥漫,早、晚很可能没法航行,需要待中午时分浓雾散去后,才能航行。今天是赶上了好时间,浓雾散得早,所以能见度很高。

邹锡熊让手下拍了很多照片,记录下这些壮观的画面。

邹锡熊问刘云龙:“我可以把这些照片发表在苏州的报纸上吗?”

刘云龙说道:“可以呀。你甚至可以写一本《库页岛海峡旅行记》,将来出版后,就永留史册了。”

“拉倒吧,我一个小舰长,有资格留史册嘛?”

“你这个舰长还小吗?你这艘军舰已是世界最强军舰了。”

“就因为我们大炮的射程远吗?”

“对。我们的加农炮,最小射程有4000米,发射的是开花弹。欧洲几个国家的舰炮最大射程只有2500米,发射的是实心弹,到了2500米后一点威力都没有了。”

“欧洲国家的军舰有多少排水量?”

“论排水量,你这艘军舰还排不上名。现在各个国家的战舰都是风帆战列舰,而我们的已是蒸汽机战列舰了。欧洲国家使用的战舰都属于‘盖伦船’,以前的‘盖伦船’排水量只是100—400吨的小型舰船,后来发展到500—800吨的中型舰船,最近已发展到900—1200吨的大型舰船,极少数舰船的排水量达到了1500吨。大型舰船通常有二层或三层甲板,可安装50门以上的大炮。”

“哪个国家的战舰排水量已达到1500吨?”

“是英国的“海上君王号。这艘战列舰是崇祯十年(1637年)建造的,它长70.7米,吃水5-6米,排水量1500吨,舰员800名,装备有104门大炮。它的造价不菲,需要7万多英镑。”

“啥时候我来和它较量一番。”

“最近几年你没有这个机会和它较量。这种三层甲板的战列舰因重心高,造价也高,航行难度非常大,英国人可不舍得把它开到东亚来。”

“真是遗憾。”

“不过你有机会与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的军舰决一雌雄。”

“他们的军舰排水量大吗?”

“崇祯二年(1629年)荷兰曾想把他们1艘最大的军舰‘巴达维亚号’部署到亚洲来。‘巴达维亚号’长56.6米、主桅杆高55米、吃水深度5.1米,排水量为1200吨,装备有24门大炮。谁知在来亚洲的途中发生了叛乱,最后还触礁沉没了。自此后,欧洲国家在东亚部署的军舰,排水量大多在1000吨以下,甲板是单层或二层的。如荷兰侵略我国台湾时,主力舰是“赫克托号”战舰,长56.60米,宽10.5米,吃水5.1米,定员341名水手,排水量为600吨。它有二层甲板,安装有36门大炮,至今仍是荷兰在台湾海峡的主力舰,郑芝龙的舰队也拿它没办法。”

“这种军舰还不够我们塞牙缝的。”

“现在不行。我们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在库页岛站稳脚跟。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急于求成的话,会前功尽弃。”

“我们都听你的。我可以问你个问题吗?”

“可以。”

“我们为啥不在舰船上装更多的炮?”

“现在舰船上装的炮,都是朝侧面开炮的。舰船两侧装的炮越多,开炮时的后坐力越大,船就越不稳,搞不好连船都会翻了。”“原来如此。这下我懂了。”邹锡熊又问道:“冬季这个海峡会冰封吗?”

刘云龙说道:“尽管这个海峡有对马暖流通过,但由于纬度太高,每年冬季的11月到次年的1月会冰冻。”

“冰层厚吗?”

“冰层厚度可达1米多。”

“这么厚的冰层都可以走马车了,我们的破冰船能破这么厚的冰层吗?”

“我们的破冰船破不了这么厚的冰层。这么厚的冰层要靠重载船上下摆动,利用船的自重来把冰层压碎。”

“我这艘船可以吗?”

“自重够了,但用木质船来破冰的话,船体吃不消。”

“要用铁甲船?”

“对,要使用高强度材料制作的重载铁甲船才行。”

刘云龙和邹锡熊聊着聊着,船队到了桃源(今涅韦尔斯克)。

在桃源果真发现了十几艘渔船。这些渔船都被邹锡熊没收后,渔民全被押上了跟在后面的400料的军舰。好在渔民中有人懂汉语,经审问,这些渔民中大部分是库页岛上的渔民,只有3艘船的渔民是来自虾夷岛。

刘云龙问那个懂汉语的渔民:“你叫什么名字?”

那个渔民答道:“我叫砂野,在我们爱奴人语言中就是‘青蛙’的意思。”然后反问刘云龙:“你们都是汉人?”

“阿伊努”一词在阿伊努语中是“人”的意思,不过阿伊努人往往自称是“爱奴人”,喜欢别人称他们为“吴塔里”,即“伙伴”的意思。刘云龙听他解释后,知道了阿伊努人的“砂野”就是汉语里“青蛙”的意思,知道阿伊努人只有“名”,没有“姓”。

刘云龙告诉砂野:“对,我们都是汉人,而且都是大明的人。”然后又问道:“你是怎么懂汉语的?”

“我家祖上曾在大明做过官,所以懂汉语。”

“那你现在做什么?”

“承蒙村民们看得起我,让我做这个村的村长。”

“你除了懂汉语,还懂其它语言吗?”

“还懂一点满洲语、使犬部人的语言。”

崇祯八年(1635年),皇太极废除了“女真”的旧称,定族名为“满洲”。满族的文字早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就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将蒙古文字母借来创制了满文。

使犬部是大明对生活在黑龙江下游、库页岛上使用猎犬捕猎人的称呼,主要是尼夫赫人、赫哲人。使犬部的人,不穿棉布御寒,都穿兽皮、鱼皮来御寒。即使到了夏季,使犬部的人也只是在腰部束一块鱼皮遮羞。

“那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们的翻译官了。”

“你们还要去哪里?”

“我们还要去北边。”

砂野指着其他渔民,问道:“他们怎么办?”

刘云龙说道:“他们暂时不能在海里捕鱼了。至于那几个来自虾夷岛的人,都要跟我们走。”

“为啥不能在海里捕鱼?”

“为了防止他们走漏消息。”

“你们海盗还怕走漏消息?”

“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省得皇太极来找我们的麻烦。”

“不许在海里捕鱼的话,他们怎么活?”

“你们这个村有多少人?”

“有200多个。”

“有大清派来的官员吗?”

“没有。他们都在普隆霭。”

“那行,200多个人中留下一半人,靠捕捞桃源河里的鱼就能养活了。另一半人跟我们去铜锣,在那里养殖鱼、虾、蟹、扇贝。”

砂野一想,渔船都被没收了,那也只能听这位“头领”的话了。于是,他让一半的村民跟着刘云龙的其它船去了铜锣,自己跟着刘云龙继续往北。

邹锡熊在桃源留下30个士兵后,继续北上。

刘云龙想起后世很多满族人改了汉姓,比如姓“金”、“艾”、“崔”什么的,就给砂野起了个新名字,叫“艾沙叶”。

船队到达普隆霭后,港口里有2艘清军的船,但船上没清兵,看来他们都上岸了。

刘云龙、邹锡熊带着士兵们上了岸。

普隆霭是个有500多人的镇子,只有1条街,街的两侧散落着一些店铺,主要是当地居民来出售皮毛的。

安保士兵上岸后,街上四处逃散的居民们用惊异的目光看着这些身穿蓝色制服的士兵,手中持着长长的木棍,上面有明晃晃的刺刀。尽管居民们没见过枪,把这些长枪当做木棍,但他们知道这些刺刀是可以杀人的。

刘云龙、邹锡熊带着士兵们来到镇公所,里面有30多个清兵。

在平时,普隆霭的镇公所里是没人的,皇太极的人只是在每年春季待黑龙江解冻后才派人到库页岛上来收取皮毛税。现在是四月份,正好是他们来岛上收取皮毛税的时候。

这些清兵看到刘云龙、邹锡熊他们后,纷纷举刀想顽抗,在被打死了10几个人后,余下的清兵乖乖地放下弓箭、腰刀,举手投降。

在艾沙叶的翻译下,刘云龙审问这些俘虏:“谁是你们的首领?”一个士兵指了指地上死了的一个人,说道:“他是我们的首领。”

“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

“我叫努雅勒阿哈。我们都是从‘三姓’来的。”

在明朝“三姓”所在地称为“古城屯”,即今天黑龙江省的依兰县,“依兰”在满语里是“三”的意思。

皇太极建立清朝后,因该地居住着赫哲族“克宜克勒”、“努雅勒”、“祜什哈哩”三个姓氏的人,因此将“古城屯”改名为“三姓”。大清派往黑龙江下游、库页岛收税的清兵,大多来自“三姓”。历史上,清朝进关后将“三姓”归于“宁古塔将军府”管辖。

刘云龙对他说道:“现在我们已占领了这个岛,你们的工作将由我的人来接替。”

努雅勒阿哈问道:“大明距这里有几千里,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你到港口去看看,就知道我们是怎么来的。”

“你们的枪怎么和我们汉八旗的枪不一样的?”

“你们清军汉八旗使用的是火绳枪,我们用的是燧发枪。你们要是敢不老实的话,那我就用这种枪把你们统统枪毙。”

“我们投降了,求你别杀我们。”

“尽管你们投降了,但你们不能回到对岸去了。”

“那我们去哪里?”

“你们都得去岛的南方开荒种地。”

“岛的南方,远吗?”

“有600里路。你们去过岛的南方吗?”

“没有。”

“你们连岛的南部都没去过,也叫管治这个岛屿?你们知道日本人在岛的南部收税吗?”

邹锡熊见努雅勒阿哈摇摇头,就对刘云龙说道:“刘总,和他们扯这些没有用的干嘛?让我把他们都带走吧。”

于是,刘云龙对努雅勒阿哈说道:“现在我任命你是他们的班长,去了南方后,由你带他们劳动。”

邹锡熊在普隆霭留下了30个士兵,船队继续往北,前往伊对。

船队经过“东渚”(今萨哈林岛共青镇)、“望亭”(今萨哈林岛十月镇)、“硕放”(今萨哈林岛杜埃)时,刘云龙告诉平步青,东渚有铜矿,望亭有铁矿、金矿、锰矿,硕放有煤矿。

硕放的煤矿距海边3里,是个井下开采的煤矿,就是后世俄国作家契科夫写的《萨哈林旅行记》中记录的“杜埃”煤矿。硕放的煤炭有褐煤,也有烟煤,可用于冶金炼焦。

船队到了伊对后,看到伊对城四周有城墙,方圆有2里。

邹锡熊说道:“看来你说的真对,这个城镇还真是个古城。”

刘云龙说道:“我们进去看看有没有清军。”

刘云龙在居民们胆怯的目光注视下,带兵进入伊对城城门。

尽管伊对城在金代就建城了,但400多年来,这个镇子好像也没多大的变化,有一纵一横2条街道,街道两旁散落着几十间店铺,都是交换皮毛、铁器的。

在镇子里没有发现清军,经打听后,刘云龙带队来到镇长家里。

镇长见家里来了一批当兵的,吓得不知所措。

刘云龙问道:“不用怕,我们来自大明国。你是伊对镇的镇长?”见他点点头后,又问道:“你叫什么?”

“我叫傅特卡哈拉。”

艾沙叶告诉刘云龙,使犬部的人都喜欢在姓名后面加上“哈拉”2字。

于是,刘云龙对镇长说道:“那以后你就叫傅特卡吧。”

“谢谢大人。你也不用通译,我懂你们的汉语。”

“哦,你家祖上也在大明做过官?”

“嗯,我家祖先在囊哈尔卫担任过旗长,我家一直有学习汉语的传统,所以我懂汉语。”

“那太好了。你是怎么做镇长的?”

“因我家都识字,家底稍微厚实点,因此几百年来都由我家的人做这个镇的镇长。”

“这么说你是世袭的?”

“也可以这么说。”

“好吧。现在我们来了,你愿为我们服务吗?”

“大人,谁来统治这个镇子,我就为谁服务。只求你们不要伤害镇子里的百姓。”

“看来你倒是很为镇民着想吗。只要他们听话,我们就不会伤害他们。”

“这样很好,我替镇民们谢谢你了。”

“我要在镇子里留下十几个人。以后你们不用去普隆霭缴税了,要缴税的话直接把税交给他们好了。”

从伊对到普隆霭有200里的路,傅特卡每次去普隆霭,途中都要花不少时间,还要花费很多银子。现在见可就地交税了,于是说道:“那太好了。”

离开伊对城后,船队继续往北。

路过“奔牛”(今萨哈林岛姆加奇)时,刘云龙告诉平步青,奔牛有煤矿,这个煤矿有19个矿层,储量达1.4亿吨,其中可露天开采的煤炭就有2800万吨。煤种有烟煤,也有无烟煤,烟煤可以用于冶金炼焦,焦油含量达13.5%—15.4%。

平步青听后,说道:“怪不得你说这个岛上的煤炭储量有190亿吨,原来到处都有煤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刘云龙说道:“库页岛是宝岛。再往北,就有大油田。”

边上的邹锡熊问道:“你说的‘石油’是啥样的?”

邹锡熊和平步青一样,没见过石油,所以有此一问。

刘云龙说道:“到了华亭,你就可以见到石油。”

随着船队往北开,库页岛海峡越来越窄,水流越来越急,船的两侧有数千条海豹在水里奔腾翻跃,还不时冒出几十条海豚,排成二三排纵身飞跃,与船并驾齐驱,看上去似乎海面上正在举办长跑比赛,你追我赶,甚是壮观。

邹锡熊及其手下当年在登莱长岛海面见过海豹、海豚,但没见过如此多的海豹、海豚。邹锡熊的手下赶紧用照相机拍下了这些镜头。

邹锡熊问刘云龙:“这里有这么多的海豹、海豚,今后准备怎么利用?”

刘云龙告诉邹锡熊:“海豹、海豚和我们在库页岛东海岸可能看见的鲸鱼,它们的肉可以制成罐头来食用,用它们身上的皮制成的皮衣、皮裤、皮带、皮包都是高档货,它们身上的脂肪经加工后熬制的油称为海兽油,可以用来制肥皂、润滑油、石蜡、油漆、油墨等。海兽油经氢化处理后,可以用来制成人造奶油,海兽油还能用来治疗烫伤、烧伤。海豹油还有滋阴壮阳的作用。”

邹锡熊说道:“那今后我们在库页岛上可以建很多家海产品加工厂了。”

刘云龙说道:“那当然。”

船队越往北,东边的库页岛看上去越来越平坦,因地面已解冻,能看到地面上长出的青青小草。在望远镜里,黑龙江流域的东海岸越来越清晰,丛山峻林看上去像是郁郁葱葱的青龙。

刘云龙告诉邹锡熊,到了前面的波吉比,就是海峡最窄的地方了,宽度只有14里。

到了“波吉比”后,发现没人居住。士兵们从船上卸下食品,他们将就地伐木,搭设房屋,建立哨所。

平步青在附近转悠着,发现附近有好多湖泊,大的湖泊有几十平方公里,小的湖泊也有2平方公里左右,有的湖泊呈圆形,有的湖泊呈椭圆形,有的湖泊呈长条形,好像是人工开挖似的。

他就来问刘云龙:“这里为啥会有这么多湖泊?”

刘云龙说道:“你看见的湖泊叫冰蚀湖。这些湖泊并不是人工开挖的,而是由冰川运动形成的。在遥远的第四纪冰川期,库页岛的北部有大片大片的冰川,这些冰川在地球表面运动,冰川之中裹挟着大量巨石,他们随着冰川一起移动,并对地表进行刮擦,就形成了大量深浅不一的沟槽,冰川消融后,沟槽进水,就形成了你看见的长条形的湖泊。”

平步青又问道:“圆形、椭圆形的湖泊又是怎么形成的?”

刘云龙解释道:“到了后期,库页岛上的冰川虽然没了,但是在冰川慢慢消融时,不断侵蚀地表,形成冻胀挖掘效应,长年累月,直到冰川彻底消融,就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巨坑,这些巨坑积水后,就成了你看见的圆形、椭圆形的冰蚀湖。”

“原来如此。”然后,平步青问道:“这个地方大多是平地,你的地图上怎么会有硫铁矿的?”

刘云龙说道:“火山形成的岛屿,大多有硫铁矿。这个地方虽然是平地,但几万年前的火山活动,在这个地方就形成了硫铁矿。”

“这个硫铁矿里有金子吗?”

“这个硫铁矿中肯定含金子,但含金量要等你勘探后才能知道。”

在波吉比留下十几个士兵后,船队继续往北。

船航行了70公里后,海面上漂浮着大量的浮冰,小块浮冰有2-3平方米,大块浮冰有10-20多个平方米。船小心翼翼地避开着那些大块浮冰,向前航行。

刘云龙对平步青说道:“西边60公里,就是黑龙江江口,江口就是庙街。”

平步青问道:“我们现在能进江口去看看吗?”

刘云龙指着海里的浮冰,说道:“现在正处于黑龙江的凌汛期,你看海面上漂浮的冰都是从黑龙江冲下来的,我们在这个时候进黑龙江的话,汹涌的冰块都能把我们的船给毁了。”

平步青瞧了一眼海里的大块浮冰,问道:“那里有什么矿?”

刘云龙说道:“庙街西北方向70公里处,有2个湖泊,一个是瀚大湖(今奥列利湖),一个是奇利亚湖。瀚大湖的北岸和奇利亚湖东岸有铝土矿。瀚大湖正北40公里有金矿(今俄罗斯多峰金矿)。在格山群岛(也叫格布群岛,今尚塔尔群岛)的老猫岛(今费克里斯托夫岛)沿海沙滩有铂金矿砂,格山群岛西南的索伦河(今图古尔河)河口有铜矿。特林以西的亨滚河(今阿姆贡河)的河砂及漫滩有大量的砂金矿,距特林58公里的亨滚河北岸有个地方叫‘定远’(今奥格隆吉),定远北16公里有个铂金矿(今俄罗斯库顿铂金矿,也叫康德尔铂金矿)。”

“那2个金矿有多大储量?”

“瀚大湖那边的金矿储量有100吨,定远那边的铂金矿,富含铂族元素,铂的储量有220吨,钯的储量有100吨左右。”

“这么大的金矿、铂矿!我什么时候可以去勘探?”

“今后等我们占领了黑龙江流域再勘探也不迟。”

到了“朗格里”后,发现早年的囊哈尔卫已不见踪迹,只在河口留下了一堆废墟,废墟上还覆盖着一层六七厘米厚的雪。

库页岛南北部气候相差很大,当南部冰雪开始消融时,北部还在下雪;当南部已长出青青小草时,北部的地面上还覆盖有几厘米厚的雪。北部的雪基本要到五月中旬才能全部融化。

士兵们上岸后,开始伐木搭设房子,重新建立哨所。至此,库页岛西岸的哨所已全部建立。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