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280章 红河通道

再造汉明 第280章 红河通道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280章 红河通道

聂陌、张磐率10艘400料运输船穿越琼州海峡后,来到了红河河口。

红河在安南国升龙府(也称昇龙府,今河内)一分为二,主流还是叫红河,支流称为珑江,珑江在志灵与几条支流汇合后,又分为太平江、白藤江。安南国曾在白藤江数次击退中原王朝的军队。白藤江在济山又分岔出了禁江,到了下游后,白藤江、禁江又分出了数十条河流,禁江的入海口就是后世的越南海防港。这些地方被称为红河三角洲。

在十七世纪,尽管白藤江、禁江也通航,但红河主要的港口是位于红河左岸的庯宪港(今越南兴安)。在后世,兴安距河口为70公里,但在十七世纪中叶,庯宪港距河口只有20公里。由于红河上游的水土流失极为严重,300多年后在红河下游冲积出了近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同时由于红河下游河床淤积,又没有及时疏浚,庯宪港的地位才渐渐被海防港取代。

10艘运输船浩浩荡荡从河口逆流而上来到了庯宪港,港口拥满了看热闹的人,他们想不通这些不需要拉纤的船是怎么逆流来到庯宪的,而且一下子来了2000多人。

一个安南官员来到码头,问聂陌:“你们是干什么的?”

聂陌说道:“我叫聂陌,是来做生意的?”

“做生意的?我们要检查。”

“长官,你尽管来检查好了。”

于是10多个庯宪港船舶司的衙役上船逐艘逐艘的检查。检查时,聂陌给那个带头的官员塞上了2两银子。

那个官员拿到银子后,客气了不少,自我介绍道:“我叫柴春,管着这里的钞关。你贵姓?”

“免贵姓聂,单名陌。”

“聂掌柜,怎么以前没见过你呀?”

“柴长官,我是第一次来庯宪做生意,以后请多多关照。”

柴春忙说道:“好说,好说。你们是大明哪里人?”

“我们来自大明南直隶。”

“你们来的人也太多了吧?”

“不多,他们有些人要去贵国的北部做矿工,有的要去我国的云南做矿工。”

柴春也听说国内很多金矿、银矿、铜矿、锡矿聘用的是中国人,于是说道:“怪不得来了这么多人。”

“长官,你看我们该怎么交税?”

“我们这里有个规矩,凡经过这里的货物,无论进出都要收取5%的通关费。如果你们的货物在这里销售的话,你们还得向城内的税官另外交税。”

聂陌一听,这个规矩倒是与大明差不多。

检查时,一个钞关员把柴春叫了过去,问舱内的货怎么收税?

柴春跑过去一看,船内装着好多砖头,有的比城墙砖还大,只是没城墙砖重,有的如造房子的小青砖那么大。

柴春就问聂陌:“怎么你们还做砖头生意?”

聂陌就说道:“我国云南那边有人想用这种砖造房子,所以我们就给他运些砖过去。”

“砖瓦到处都有,还用得着从你们南直隶运过去?”

“做生意么,既然客户有需要,我们就做呗。”

“你这些砖是要按庯宪城的砖价来计费的。”

“行,就按你说的办吧。”

柴春拿到2两银子后,没有仔细检查,否则有可能发现底层的压舱石中有炸药。

待柴春检查完,缴纳了税金后,聂陌指挥难民们开始搬运货物。货物中有棉布、绸缎、毛巾、肥皂、镜子、蜡烛、手电筒、热水瓶、火柴、白砂糖、绵白糖、纸张等,以纺织品为主,今后,大华公司将在庯宪港建立商馆,由王者懋负责。

聂陌带着其他人继续坐船西进。

柴春望着西去的蒸汽机船,心想你们云南那个要造房子的掌柜肯定是个大傻瓜,竟然连砖都要从老远老远的地方运去。不过,即使聂陌告诉他这些砖是耐火砖,估计柴春也不懂啥叫“耐火砖”。

王者懋带着十几个人先在港口租了个仓库,把货物寄存起来,然后进了庯宪城,找了家客栈安顿下来,然后开始逛街,看看是否有店铺可买。

庯宪城是安南国除了升龙港外的第二大港,有“第一京畿,第二宪南”之称,城内除了安南人外,最多的就是中国人,这些华人大多来自广州、潮州、琼州、漳州、泉州,有些华人甚至在庯宪已生活了几百年。城内有三条街居住着华人,也可以说是大明国的人在安南国建的“唐人街”。街区内有土地庙、关帝庙、天后宫、天应寺等华人寺庙,还有华人兴办的学校。尽管城内还有少量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日本人,但操纵庯宪城贸易的都是华人,金铺、银铺、铁铺、铜铺、锡铺、棉铺、药铺、陶铺、皮铺都是华人开的,安南人开的店铺大多是竹铺、木铺、米铺、肉铺、鱼铺。

王者懋带着大家在街上逛了半天,竟然没有一家华人店铺愿转让,只得盘下了二家安南人开的鱼铺,这二家鱼铺今后就是大华公司在庯宪港开办的百货店。搞定店铺后,又开始找地方,买地造宅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聂陌带着其他人来到了升龙港(今河内)。

升龙港位于庯宪港上游50公里处的红河右岸。升龙在唐代被称为“宋平”,后来改称“大罗”,南宋时期称为“紫城”,是当时大越国的都城。南宋期间,安南李公蕴篡位,建立李朝,改“大罗城”为“升龙城”。洪武三十年(1397年)安南国将首都搬迁到清化后,将升龙城称为“东都”。永乐六年(1408年)安南再次北属中国,中国人将“东都”改名为“东关”。宣德三年(1428年)安南从中国独立后,安南人将“东关”改名为“东京”,但中国人还是习惯称升龙城。

历史上,嘉庆七年(1802年)越南阮朝将都城迁到顺化,“东京”又被称为“升龙”,道光十一年,安南阮朝明命帝把都城搬回了“升龙”,才将升龙改名为“河内”。

聂陌的船队在升龙港靠岸后,与在庯宪港一样,港口又拥来了好多人看热闹。在缴纳了5%的通关费后,聂陌安排人卸下部分货物,准备由萧方崖负责,在升龙城建商馆。

由于要找熟悉红河上游航道的船工,大家上岸逛升龙城。

上岸后,走了没多少步就看到东面、西面各有一个湖,东边那个湖区面积约180亩,湖里有十几艘安南人的舰船在训练。西边那个湖水面较大,大概在7000多亩左右。经打听,才知道东边这个湖叫“环剑湖”,西边那个湖叫“西湖”。

“环剑湖”原名为“绿水湖”,相传,永乐十六年(1418年)安南人黎利(即越南黎朝太祖)起兵反抗大明统治时,得到了一把剑,建立了黎朝。明军撤离安南后,有一天黎利与大臣来到绿水湖游玩,突见一只金龟浮出水面,向黎利讨回他腰间的剑。金龟得到那把剑后,沉入水底,黎利认为是神仙现身,于是把“绿水湖”改名为“环剑湖”。

至于西边那个湖为啥会称为“西湖”的,安南人说是古时候天上仙女私自下凡,因畏惧触犯天规,未敢久留,返回天庭时,各自从云端抛下一面梳妆镜以资留念,两面镜子分别落在了中国杭州和安南的升龙,于是天下就有了两个美丽的“西湖”。

聂陌听后,心想可能安南的西湖与我们杭州的西湖一样美丽,今后有机会再好好逛逛。不过这个安南国的水师也太蹩脚了吧?湖区面积只有180亩,湖水水深只有1.5米,能训练出精锐的水师吗?训练出来的水师到了海上,只能沿着海岸线行驶。别说与我们大明国的海上水师比了,即使与我们大明国的内河水师相比,也差太远了。

聂陌等人从北门进了城,发现升龙城从外而内有三层,外城有很多店铺,开店铺的也大多是中国人,偶尔也看见一些商铺是黄头发、红头发的外国人开的。中城是安南国大臣办公的地方,是没法进去的,听说最内城也叫“紫禁城”,是安南国皇帝居住的地方。

聂陌心想,怎么安南人啥都要向我们学的?连皇宫的名字也学我们大明的。

升龙城内也有几个街区是华人集中的地方,聂陌这次买到了2个店铺,还找到了5个来自于云南的船工。有了这5个船工,蒸汽机船在红河(元江)逆水而上时,就可以避开河道里的礁石、险滩了。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