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314章 孙传庭死了

再造汉明 第314章 孙传庭死了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314章 孙传庭死了

郑暄见刘云龙说起《常识》、《物理小识》,忙说道:“我看过你的书,只是没想明白,怎么隔得老远老远的星球会互相产生引力。”

刘云龙说道:“其实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引力,比如我和你之间就有引力,你、我和在知府里的陈大人也有引力,甚至和在皇宫里的皇上也有引力,只是这个引力太小,又被其它引力所牵引,所以没有互相靠拢。怎么确定引力的具体大小,你还要看我写的《物理》书。”

“你的常识我都看不懂,还能看懂你的《物理》书?”

“看不懂没关系,以后让你女婿给你好好讲讲。”

“云球的学业怎么样?”

“一个字,棒。”

“今后能考上状元吗?”

“你干嘛认为非要考了状元才有出息?大人,你夫人的眼光没错,今后他可比你还会有出息。”

“比我有出息不是很好吗。算了,我俩就不说你的引力问题了。”然后,郑暄问道:“最近太仓船舶司查到了你运出去的军火,这是怎么回事?”

“郑大人,军火也是商品,为啥不能买卖?不过请你放心,对我大明有威胁的国家,是买不到新式武器的。”

“只要你不卖给建奴、李自成、张献忠就行。不过你出口的军火按3.3%的税率是不是太低了?”

“为啥?”。

“你不是说过吗?凡国内过剩的产品,比如棉布、绸缎,要减税鼓励出口,国内紧缺的或重要的物资、产品要加重税收,限制出口吗?你的军火属于重要的产品,是不是该加倍征收钞关费?”

刘云龙心想,自己出口的军火,价格都比国内价格高一倍,交个几点税收算不上什么,于是说道:“行,就按你的6.6%税率。”

郑瑄见刘云龙爽快地答应了,就换了个话题:“有件事我得和你说一下。”

“哦,啥事?”

“经我向南京国子监申请,他们同意把你的乐益学校列入府学。”

乐益学校自在瑞光塔那边扩招了几个班后,在读学生已超过苏州府府学。尤其是乐益学校的学生研制出望远镜、显微镜、话筒、喇叭后,在苏州的影响力已超过苏州府府学。

郑瑄是好意,乐益学校列入府学后,乐益学校相当于是苏州府府学的分校,学校的学生就成了苏州府学的在籍学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了。崇祯十六年的秋闱已于四月开考,下次秋闱还得3年后进行。

刘云龙听后明白了,所以郑暄关心孙云球能不能靠状元了,于是问道:“那学校的经费......?”

“据我了解你的学生读书每月还有1两银子的津贴,学校一年的实验器材就要几千两银子,苏州府可承担不起,所以经费还是你自己解决吧。”

“行。我替全体师生谢谢抚台大人。”

“你干嘛不搞个‘捐监’?”

明代科考制度有个额外制度,对屡次童试都没过关的,可向朝廷捐点银子后成为秀才,这叫“纳粟入监”。拿到秀才身份后,就可参加乡试、会试了,通过乡试、会试就能成为举人、贡士,如再通过殿试就是进士。

刘云龙听后有点哭笑不得,自己在后世可是大学毕业的,学识已与现在的进士相当,在科技知识方面甚至远在进士之上,还用得着去“捐监”吗?于是说道:“我对入士不感兴趣,就免了吧。”

“你不想入士,那你的学生呢?你总得给他们想一条出路吧。给你的学生捐个监,三年后可直接参加乡试了。”

“我学校的学生今后不愁没出路。”然后对郑瑄说道:“现在的科举制度在公平方面值得肯定,但大批知识分子投身于科举,造成了社会重文士轻技工,人才也大量浪费,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好多官员甚至还阻碍科技知识的推广,比如本该在崇祯七年就实施的新历,拖了10年才实行。你说这个现象正常吗?”

“可科举毕竟是几千年来的规制,否则谁知道你是条龙?还是虫?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只要动脑筋,总能想出比科举更好的制度。一个人不是只有做了官才有出息的,干嘛非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呢?”

郑瑄听后陷入了沉思,或许刘云龙讲的是对的。

刘云龙见事情办得差不多了,就向郑瑄打听陕西战事:“大人,有陕西等地的消息吗?”

郑瑄见刘云龙问起陕西等地的事,就说道:“10天前,京城来了邸报,说是孙传庭投敌了,潼关已失守。张献忠已流窜到江西的袁州、湖广的武陵一带(今常德一带),他们在武陵把杨嗣昌的祖坟挖了。兵部尚书张国维被解职后下狱了,吕大器已带兵入江西准备反击张献忠。”

十月六日,李自成用孙传庭的督师大旗骗开关门,内外夹击,孙传庭力战不敌,被李自成攻破潼关。孙传庭战死后,由于尸骨未存,加上李自成故意放风说是孙传庭已为他效力,所以朝廷大臣都以为孙传庭真的投降了李自成。李自成破潼关后,朝廷内有些大臣认为张国维指挥失误,对他进行了弹劾,皇帝朱由检就听信了大臣的言辞,将张国维解职后,把他关进了大牢。刘云龙听后,对郑瑄说道:“孙传庭并没有投敌,他战死了。”

“孙传庭是战死的?”

“嗯。他战死后被李自成挫骨扬灰了。”

“李自成这么很毒?”

“孙传庭曾屡次打败李自成,甚至数次想要了他的命,李自成能不恨老孙吗?”

“哎,这都是几年前的事了。可为啥现在孙传庭打不过李自成了呢?”

“你让一个缺衣少粮,没枪没炮的将军怎么去打仗?”

“听说朝廷给了他10万两银子。”

“大人,不说别的,就年初我们和清军在山东、北直隶打的几次战斗,最后你抚衙拿了多少钱出来?”

“黄希宪黄大人走后,仅我抚衙拿出的赏金就达60多万,这还是按1个人头10两银子算的,要是按朝廷规定的1个人头50两银子算的话,至少300万。”

“那你说说,朝廷给孙大人10万两银子够吗?”

郑暄听后,无语了。

回家路上,刘云龙想道,历史轨迹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多少,李自成攻下潼关,将很快拿下西安,建立大顺朝。张献忠在吕大器的攻击下,也将很快入川。如朝廷没法剿灭李自成的话,李自成必将按历史轨迹于明年春进攻北京,也就是“传庭死,大明亡”。要拯救大明,只有靠江南了。

在抚衙里,郑暄也陷入了沉思。他想着,接下来朝廷会怎么应对李自成、张献忠?

郑瑄曾任嘉兴知府、浙江副使,政绩清明,入嘉兴“六贤祠”,任职苏州巡抚(应天巡抚)后,积极布置江防,收拢难民,并令江南各府准备了充足的药品,治疗鼠疫患者。入冬后,令苏州府的陈师泰疏浚苏州到常熟的河道,为苏州到常熟的水运提供便利,同时令苏州府开凿一条光福到浒关的新河,这样太湖洪水能更快地经“光浒运河”泄洪。

刘云龙回到家后,发现薄钰已在家等了好久了。

薄钰告诉刘云龙,羽绒服、羊毛衫、混纺、筛网印花设备已研制成功,试制的第一批羽绒服、羊毛衫、羊绒棉花混纺内衣,已送往库页岛,试生产的筛网印花棉布、丝绸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丙烯合成塔、采油设备已研制成功了。上海船厂、宁波船长已在研制2000吨级的铁船。徽州机电所研制的变压器已在生产,并用于电力输送线路。

上海、宁波船长已在制造1200吨级的铁船,研制2000吨级铁船的事,刘云龙在上海时就知道了,于是问道:“现在船舶研究所谁的能力最好?”

目前船舶研究所暂时由顾明荣在兼管着,薄钰见刘云龙问起船舶研究所的事,就说道:“我和顾总对船舶所的人员考察过,能力最好的是段世功。”

刘云龙认识段世功,他是徽州歙县人,秀才出身,是原南京龙江造船厂的造船师,前几年龙江造船厂萎缩后,辞职回到歙县老家。后来常金奇建船厂时,被聘为柳塘造船厂造船师。公司成立船舶所后,来到苏州,成为船舶所研究人员。于是刘云龙说道:“他能管好船舶所吗?”

薄钰一听就知道要把船舶所从机械所独立出来了,于是说道:“应该行的。”

“你就提个建议,明天交董事会讨论。”

“好的。”

“船舶所独立后搬到上海去,告诉段世功,一定要加强船舶人才的培养,为今后制造2500吨、3000吨级的铁船做准备。这种舰船可以装备更大口径的舰炮,比如105毫米的舰炮,这种大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薄钰忙问道:“有105舰炮的图纸吗?”

“沈阿毛他们已有了研制75毫米大炮的经验,我就不再提供图纸了。你告诉阿毛,研制105毫米舰炮的同时,可以研制105毫米的加农炮、榴弹炮。”

“行。”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