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385章 占领天津

再造汉明 第385章 占领天津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385章 占领天津

过了一会儿,袁时中、庄翔东回来了。

金铉说道:“既然我们要在这里待几天,我有个建议,不知该不该提?”

张国维说道:“有啥建议尽管说。”

金铉说道:“郑大人带来了1万5千人,而且是火器很强的人马,完全可当5万人用。袁将军有1千骑兵,我们也有3千人,我们不如乘机拿下天津城。”

凌义渠说道:“原毓宗的8000人被我们消灭了,我们进城找到冯元飚后,天津城就是我们的了。”

张国维听后,点点头,对金铉说道:“说下去。”

金铉说道:“天津水师由苏观生在管着,他为官清正、耿直,对朝廷一直很忠诚,应该不会向李自成投降。”

张国维听后,眼睛一亮,示意金铉继续说下去。

于是,得到鼓励的金铉继续说道:“我们占据天津后,马上派人去山海关,与蓟辽总督王永吉、宁远总兵吴三桂、山海关总兵高第接头。吴三桂手下应该还有5万部队,守山海关的高第也有1万部队。保定的何复应该还能剩下1万人,我们合起来就有了9万部队,为啥不能夺回京城呢?”

张国维听后,朝刘云龙看看,说道:“让我想想。”

张国维刚说完,陶大鹏走进船,把包可弘拉到一边,说道:“后卫来报,后面有5000追兵。”

包可弘心想,这一路上啥都被刘云龙预估到了,于是来到刘云龙面前,说道:“后面的追兵来了。”

“有多少人?”

“5千人。”

刘云龙就对郑瑄说道:“让袁时中率骑兵去把后边的尾巴砍了。”

郑瑄心想袁时中本来就是“流寇”的大首领,现在任大华公司保安队(铁血军)副总指挥,自己手下的几个骑兵营千总曾都是袁时中的部下,完全有资格指挥,于是说道:“行。”

袁时中得令后说道:“保证完成任务。”

袁时中离开后,张国维对刘云龙说道:“金铉的主意,可以考虑一下。”

在刘云龙的计划中,本来就要占领天津,不然济州岛的邝春义没法把部队、弹药送到天津。不过,他本想等接应到保定的何复后,带着大家趁李自成的势力还没到山东时,沿着大运河赶到徐州,再去南京,让崇祯帝在南京重新掌握政权,然后利用南方的半壁江山与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对峙,待集聚足够的力量再一统山河。于是反问张国维:“是皇上、太子重要,还是京城重要?”

张国维说道:“都重要。”

范景文也说道:“我们坚守在天津,还可以派人去南方诏兵勤王,应该能夺回京城。”

倪元璐说道:“即使我们夺不回京城,我们可以依托天津城、山海关,拖住李自成的几十万人马,为南京调兵遣将争取时间。”

李邦华也说道:“只要我们在北方坚守,北方不愿投降李自成的官员、百姓才能看到希望。”

刘云龙心想,尽管自己有皇上义子的名分,但没有任何职务,这里有范景文、张国维、倪元璐、李邦华等,自己根本没有决策权,金铉提出派人北去与王永吉、吴三桂联系,南去诏兵,对范景文、张国维来说极有诱惑力。如他坚持己见赶回南京的话,今后这些官员都会责怪他。

刘云龙也总算体会到了朱由检的难处,朱由检每次推出的计划和行动,都会遭到各级官员的推诿或变通,甚至政令出不了紫禁城。

要长期留在天津不是不可以,关键在于王永吉、吴三桂能不能听令,南京方面能不能调兵遣将来勤王。如真能成功,或许有可能改变历史轨迹,不仅能堵住山海关,还能有机会夺回京城,把李自成赶回陕西老家种田,于是问郑瑄:“你们带了多少大炮?”

“我们带了120门大炮。”

“又带了多少弹药?”

郑瑄说道:“由于急着出发,又听袁时中说,你会让济州岛方面把武器弹药送到天津,所以弹药带的不多,只带了3个基数。”

张国维问道:“3个基数是啥意思?”

郑瑄说道:“一门大炮的一个基数是50发炮弹,一支燧发枪的一个基数是200发子弹,士兵携带的手掷弹,一个基数是5颗。”

张国维听后总算明白了基数的概念,然后问刘云龙:“我们可以试试吗?”

刘云龙说道:“如果王永吉、吴三桂不来天津怎么办?到那时我们回南京的陆路就不通了。”

“李自成已南下了?”

“李自成已派郭升、董学礼、魏天赏等人南下了,他们占据沧州、临清后,我们又带着近万家属,还能坐船回去吗?难道一路打回去?”

李邦华听后,问道:“郭升、董学礼、魏天赏他们都投靠了李自成?”

“这有啥奇怪的,投靠李自成的官军还少吗?”

李邦华听后无语了,心想这段时间投靠李自成的明军将领确实太多了。

张国维又问道:“王永吉、吴三桂知道皇上在天津后,应该能很快赶到这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自成已派人去劝降王永吉、吴三桂了,他们很可能来不了天津。”

张国维一听,心想要是王永吉、吴三桂、高第真被李自成劝降的话,他们不仅不会来与郑暄汇合,说不定还会帮着李自成进攻天津。

朱由检听后,却说:“我待吴三桂不薄,他肯定不会背叛我的。”

张国维看了看朱由检,心里说道,有多少你自以为的忠臣却都投降了李自成?于是问刘云龙:“你原来的设想是什么?”

刘云龙告诉张国维:“我原本的计划是让皇上和太子从海上撤退,其余的人沿着运河南下回南方。”

朱由检听后,又说道:“亏你想得出来的,让我和太子独自逃命去南京?不行,要走一起走,要留下就一起留下。”

刘云龙听了朱由检的话后,心想这还有点好皇帝的样子,不枉来救你一场。他刚想说话,张国维说道:“我觉得金铉说的办法还是可以试试的,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再走海路撤退。”

范景文、倪元璐、李邦华也坚持说可以试试。

刘云龙见拗不过大家,只得说道:“试试就试试吧。不过我可要直言了,战略你们可以定,但论战术你们都得听包大人的。”

张国维说道:“我们都不懂打仗,不瞎指挥了,包可弘是总兵,怎么打就听他的。”

范景文也说道:“嗯,怎么打仗就听包总兵的。”然后问郑暄:“你看呢?”

郑暄也忙说道:“我也不懂战术,怎么打,当然听包总兵的。”

刘云龙对包可弘说道:“你说说该怎么办?”

包可弘想了一下,对陶大鹏说道:“你马上回去占领河西务镇,让蒋用滨停止发放粮食,然后在河西务镇布防,组织人马把河西务镇剩下的粮食全部运到天津城。运完粮食后,再退到这里布防。”

“弃守河西务镇?”

“河西务镇距天津城有100多里,王继超、杨大业走后,我们只有1万5千人,河西务、天津都要守住的话,分兵严重,到时两头不能兼顾。这里的三岔口是水陆交通要道,距天津城只有几里路,兼顾起来容易多了。”

陶大鹏说道:“知道了。”

包可弘对郑暄说道:“郑大人,陶大鹏的大炮都留在通州城了,麻烦你安排些炮兵给他。”

郑暄知道陶大鹏的大炮留给李自成了,于是说道:“我调20门大炮随陶千总一起去河西务镇。”

陶大鹏走后,包可弘对大家说道:“按金主事的意思,吴三桂有5万人马,高第有1万,加起来是6万人马,问题是山海关还要不要守?如不守山海关,多尔衮很可能顺势入关,到时我们在北方面对的不仅是李自成,还有多尔衮。如要守山海关,至少得留2万人守关,王永杰最多派4万人与我们汇合。”

刘云龙说道:“留在山海关的2万人马能经得住李自成、多尔衮的两面夹攻吗?还不如把山海关送给李自成,或送给多尔衮,让他们互相残杀。”

“要是李自成、多尔衮合流呢?”

“李自成自己都想着做皇帝,怎么可能与多尔衮合流呢?同样,多尔衮也容不下李自成。”

“把山海关让给李自成、多尔衮的话,将来夺回山海关,会付出很大的牺牲。”

“你放心,将来由我负责把山海关轰平,这样夺回山海关时,我们也不会付出多大的牺牲。”

“你的话我信。”然后陶大鹏继续说道:“贼寇进攻京城时有近百万之众,加上京城的降兵,有战斗力的兵丁当在70万左右。以我们和王永吉这么点兵力去夺回京城,难度很大。张大人,朝廷在南方的兵力部署是怎样的?”

张国维说道:“刘泽清逃跑后,山东没主力了。南直隶的黄得功、马士英还得在徐州一带防备李自成。”

刘云龙说道:“还有一个人。”

张国维问道:“谁?”

“高杰。”

“高杰不是跟着李化熙去陕西了吗?他没投降?”

“他们没向李自成投降,正在逃往山东的路上,过几天他们就能到达济南。”

“他和刘泽清一样逃跑了,会来勤王吗?我马上写信给史可法、王永吉,让史可法在南方再调派兵力来京城,让王永吉率部与我们汇合。”

张国维见大家没反对,就提笔给史可法、王永吉各写了一封信。

张国维写信时,这些大臣都忽略了一件事,月初朱由检把张国维从监狱里放出来时,并没有昭告天下,因此只有少数人知道张国维已出狱,王永吉、吴三桂等人并不知道张国维已出狱。就这么一个疏忽铸成了大错,此是后话。

张国维写完信,郑暄派人化装后,分别赶往山海关、南京。

郑暄派出的信使刚走,袁时中进来报告,后面的追兵被杀死了3千多人后向西逃走了,为了防止贼寇驻防河西务,骑兵与陶大鹏的人一起去了河西务。

从西而来的追兵是由李岩率领的5000人马,其中2千骑兵,3千步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袁时中率领的骑兵都配有马枪,用马枪打完一发子弹后可以重新装弹,即使来不及装弹也可以用随身携带的马刀来劈砍,李岩的5000人马被袁时中带领的2千骑兵一轮射击就打死了800多人,接着趁他们混乱时一阵劈杀,当场报销了2000多人。李岩赶紧带着余下的2000多人拼命向西逃去。

包可弘听了袁时中的报告后,对郑暄说道:“郑大人,在这里留下一个千营接应陶大鹏,其余的进天津城。”

郑暄听后说道:“行。”

于是,大家向东去天津城。

天津原称为“直沽”。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以“靖难”为名,在直沽渡河南下,偷袭沧州,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陷了南京,即位后称为“永乐帝”。朱棣为了纪念开始发兵的“龙兴之地”,把直沽赐名为“天津”。“天”是天子的意思,“津”是渡口的意思,“天津”就是“天子渡河之地”。

天津当时没有卫所。永乐元年设“天津卫”,永乐二年又设“天津左卫”,永乐四年将原属于河间府的青州右卫改为“天津右卫”,于是天津就有了“天津三卫”。天津三卫在水道沽关(今蓟运河入海口)、草头沽(今海河入海口)、流渠河(今驴驹河)、圯口(今岐口)等地设有防御墩台。

按明朝规制,一个卫所的士兵足额是5600人,天津三卫应该有人。由于明末卫所的兵丁大量逃亡,实际上天津三卫只有人左右。

永乐四年,朝廷为了加强海防,在天津东南60里的葛沽设立了海防营。不久,海防营被裁减了。万历年间为了防倭寇,再次在葛沽设立了海防营。进入崇祯年间后,海防营在北塘口建了2座炮台,号称“北塘双垒”。海防营的编制有2500多人,但到了今年海防营只有1800人。

尽管天津在北直隶境内,但天津三卫比较特殊,它并不属于北直隶管辖,而是归山东管辖。

天津水师也是一支特殊的水师,起先也归山东管辖,后来朝廷从山东割登州、莱州设立登莱巡抚后,天津水师与当年毛文龙的东江镇一样归登莱巡抚管辖,此后天津水师一直由登莱巡抚辖制。驻守宁远的蓟辽水师也属于登莱水师管辖。

天津的步军、海防兵属于山东管辖,天津水师属于登莱管辖,因此在大明国这么多巡抚中,天津巡抚是个特例,并不掌兵权。正因为这个原因,天津巡抚冯元飚是没法阻止天津兵备道原毓宗向李自成挂降旗的。

原毓宗派往城外的8000人被消灭后,城内的3000多天津守军向包可弘投降,刘云龙、张国维、郑瑄等很轻松地进入了天津城。

天津城(也称直沽城)在三岔河口西南,东边距海河220步,北边距卫河(即南运河)200步。直沽的城墙原本是土墙,设立天津三卫后,三卫全部入城驻守,于是将原土城墙改为包砖城墙。城墙周长9里13步,高三丈五尺,开设4个城门,每个城门上都有城楼。天津城东西向长,南北向短,是个扁长形的城市,即通常说的“算盘城”。万历十四年对天津城墙进行了重修,每个城门都建了瓮城,四城门也分别进行了命名,东门为“镇东们”,南门为“定南门”,西门为“安西门”,北门为“拱北门”,以北门城楼最为壮观。

进入天津城后,张国维来到天津巡抚衙门,释放了冯元飚。刘云龙把朱由检、皇后、太子等人都安置在了抚衙内。

待朱由检到了抚衙安顿后,郑暄、包可弘、刘云龙才让自己的手下前来觐见皇上、皇后。当刘云龙带着张跃雷、李鸿雷、王海清、江天一、陶红等见过朱由检后,朱由检才知道王海清是刘云龙的师弟,为了这次能救他,在皇宫附近住了近一年。周皇后、张皇后才知道陶红是陶大鹏的亲妹妹,她和阿娟、阿雯还是刘云龙的干妹妹。

刘云龙向包可弘建议,由陶红负责皇后、妃子们的安保工作。

包可弘听了刘云龙的建议后,心想皇后、妃子都是女的,也确实由陶红负责比较合适,于是陶红就率领十几个学生兵来到了抚衙,外面还是由包可弘的亲兵把守。

镇江卫千总宋若水去葛沽接管海防营。

葛沽海防大营四周也筑有城墙,墙高一丈五尺,南北长一百七十五丈、东西宽一百一十丈,城墙顶部宽一丈二尺,墙顶外边缘有四尺高的垛墙,四角各有望楼一座,楼高于墙二层。葛沽海防营也有4个城门,分别为“东胜门”、“南营门”、“西平门”、“北营门”。

葛沽海防营的士兵大多因哗变逃散了,宋若水到了葛沽后,轻松地接管了海防营,立即派人手持张国维的亲笔信与天津水师苏观生联系。

苏观生是崇祯七年国子监的肄业生,崇祯九年出任北直隶无极县知县。在无极县任上因平反冤案得罪了上司,遭诬陷后被罢官。去官之日,他对来接任的知县说道:“我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奈我何?”因此无极县百姓称他为“三不要老爷”,为其立碑。崇祯十五年,苏观生出任北直隶永平府同知,去年五月出任湖广黄州府知府,年底调登莱兵备道管辖天津水师。

天津水师刚刚参与运输宁远军民入关,回到天津后,见到天津三卫投降了。苏观生一边派人去山海关把天津的情况告知关辽水师提督黄蜚,一边准备着撤到登莱去。他接到张国维的书信后,立即来到天津城,见到了朱由检、太子及一众官员,随后表示天津水师不走了,将与包可弘一起保卫天津。

刘云龙与郑暄商量后,放飞了3只鸽子,向苏州报信。为保险起见,还让刘云雷跟着郑暄的人回苏州,让苏州方面组织船队来天津。同时派人到登莱,告诉曾化龙,皇上、太子都在天津。刘云龙还让康富标送点弹药、电线、钢丝等物资过来。

郑暄这次带来的船舶,除了拖船外,都是蒸汽机船。天津到登莱的水路距离是350公里,到苏州的水路距离是1450公里,以蒸汽机船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大半天时间就能到登莱了,3天多就能到达苏州。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