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429章 他们是大明的未来

再造汉明 第429章 他们是大明的未来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429章 他们是大明的未来

离开苏州府学,刘云龙带朱由检和各位大臣来到了瑞光塔边的乐益学校。

乐益学校的学生刚刚实习结束,都已返校学习。学校大门外站着几个身穿蓝色制服的安保人员,时匡老师也早已率师生在校门口恭迎圣上。

师生们拜见朱由检后,刘云龙把时匡、柳进贤、华昱生、陶弘阳、顾炎武、黄宗羲、冒辟疆、阿斯福诺、弗朗哥等介绍给了大家认识,然后就带着大家进了乐益学校。

郑暄见学校内竟然没有一个安保士兵,忙问刘云龙:“怎么校内没卫兵?”

刘云龙说道:“学校是斯文之地,哪能让兵士身穿军服随随便便进入?”然后指着四周身穿便服的人说道:“你放心,这些人都是警卫人员。”

郑瑄这才知道校内是由没穿蓝色制服的铁血军士兵护卫着。

进入学校后,大家看见几个身穿布衣的人也跪倒在地,口里都喊道:“草民叩见皇上。”

朱由检忙问刘云龙:“他们是谁?”

刘云龙说道:“他们都是学校的帮工。”

说完,刘云龙就把各帮工介绍给了大家认识。介绍到刘增福的奶奶时,刘云龙说道:“她是山东沂州人,前年阿巴泰侵扰山东时,她带着3个孙子、孙女躲到了地窖才免遭清军的杀害。”

“是你把她们带过来的?”

“是的。这里有好几个帮工是从北方来的。”

朱由检听后,忙让大家平身,然后他们说道:“对不起,都是我这个皇帝无能,害得你们吃苦了。”

待帮工们离开后,时匡老师向大家介绍学校的教学情况。

听完介绍后,朱由检又问道:“学校里怎么还教拉丁语、葡萄牙语?你有老师吗?”

刘云龙就指着阿福斯诺、弗朗哥说道:“他俩就是拉丁语、葡萄牙语老师,也教学生弹奏西洋乐器,我不在时,还给学生讲天文、地理。”

“学了拉丁语有用吗?”

“有用。虽然欧洲各国家的语言有所不同,但通行拉丁语。”

“懂了拉丁文就能与欧洲各国的人交流了?”

“是的。”

朱由检又指着阿斯福诺、弗朗哥,问道:“他们学汉语吗?”

“他俩在澳门时就懂汉语。”

朱由检听后,心想原来这二个葡萄牙人懂汉语,就没再继续问他俩的事,转头问时匡:“乐益学校的学生可以考秀才吗?”

时匡说道:“我们是苏州府学的分校,自然是可以考秀才的,但学生们对考秀才都不感兴趣。”

“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

“他们只对科学感兴趣。”

“科学?”

“就是研究自然现象的学问。”

“这有啥用?”

“有呀。你们用的望远镜就是我们学校首制的,炮兵用的《手册》也是我们学校计算的。我校的学生还计算了航海时测量纬度时需要的太阳赤纬,发明了能预防触礁的导航振荡器。对了,我们还发明了话筒、喇叭、音箱。”

大家在天津时见过话筒,喇叭了,这下才知道原来话筒、喇叭都是乐益学校的学生发明的,可没见过音箱呀,于是范景文就问道:“音箱是什么?”

“音箱里面有喇叭,但传出来的声音更柔和。我带你们看看。”说完就带着大家来到一间教室,教室的前面放着一架古筝,古筝的旁边有了话筒,教室的两侧放着二个音箱。时匡对范景文说道:“范阁老,这两个音箱,一个是低音的,一个是高音的,你可以弹首曲子试试。”

范景文就走上前,坐下后弹了一首《高山流水》中的一曲《流水》。

随着范景文拨动着琴弦,音箱里就传来了潺潺的流水声,似乎还有鸟语花香,听得大家如痴如醉。

听完曲子后,朱由检就说道:“范阁老,没想到你的琴艺这么精湛。”

范景文说道:“哪是我的琴艺好,是这个音箱好。”

朱友家问刘云龙:“这些知识都是你教他们的?”

刘云龙说道:“我只是给他们讲了原理,他们悟出来后,就做出了这些东西。”

“这些学生不考功名,就图做这些?”

“陛下,尽管他们不愿考功名,但有了他们,今后的星辰大海就是我们的,他们是大明的未来。”

朱由检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从乐益学校出来,朱由检接着来到南门运河边,纺织厂旁边也有一个巨大的工地,郑暄告诉皇上,这是苏州府正在建造的南门大桥,建成后苏州市民可经南门大桥直达南门外。

纺织厂道路两侧站满着苏州卫的士兵,厂区内道路两侧站着的是身穿蓝色制服的铁血军士兵。刘万禄、黄丽菊率大华公司高管在门口恭候着。

朱由检隔老远就听见了织机的“哐当”、“哐当”声。到了厂门口后,经刘云龙再次介绍,他们才知道刘云龙的妻子黄丽菊是纺织厂的总干事。

走进纺织厂后,朱由检发现这个纺织厂的规模太大了。朱由检问黄丽菊:“你这个纺织厂有多少纺工?”

黄丽菊说道:“禀皇上,有1万人。”

“1个厂就有1万人?”

“嗯。”

“一年能织多少布?”

“800万匹棉布,200万匹绸布。”

“照你这么生产,其它织坊还不得关门?”

“如生产的布匹都在国内消费的话,很多织坊是得关门。”

“你是用于出口的?”

“嗯,把这些布匹、绸缎卖到国外去换银子。”

朱由检就问陈师泰:“你们苏州府棉布、绸缎的产量有多少?”

陈师泰说道:“禀皇上,去年苏州府棉布产量是1万万2万匹、绸布产量是4000万匹。”

“苏州府有这么多棉花、生丝吗?”

“回皇上的话,苏州府没有这么多棉花、生丝,很多是从外地、国外运过来的。”

“有国外进口的?”

“嗯,有很多商人从日本、安南、占婆、柬埔寨、暹罗、缅甸、莫卧儿、渤泥、吕宋等地买进棉花、生丝后运到苏州府来。”

“进口了那么多棉花、生丝,那你苏州府一年收了多少钞关税?”

“禀皇上,进口的棉花、生丝,我们几乎不收税?”

“为啥?”

“因为棉花、生丝是国内的急需品,所以几乎不收税。”

“出口的棉布、绸布呢?”

“出口的棉布、绸布只收工商税,也不收钞关税。”

“这是为何?”

郑暄就替陈师泰说道:“皇上,如进口的棉花、生丝收取了钞关税后,织坊的成本就上去了,同样,如出口的纺织品收取关税后,销售价格就上去了,这不利于我们的纺织品在国外的销售。”

“那不是单方面让织坊、布商的掌柜们获利吗?”

“皇上,表面上是让织坊、布商的掌柜们单方面获利了,其实官府获的利更多。”

“这是什么道理?”

“江南有这么多的纺织厂,如原材料的成本增加了,掌柜们就会较少纺工的薪水,或减少新技术的投入资金,或提高纺织品的销售价格。纺工的薪水减少了,他们养家糊口的钱就少了,没法进行更多的消费,其它方面的消费少了,那不影响其它产业了吗?掌柜们没钱更新设备,工厂的生产效率就会降低,影响产量,成本更高了。纺织品的价格上去了,因缺少竞争力,产品最后会卖不出去,一旦产品积压,就会导致织坊亏本,甚至倒闭,大量纺工失业。纺工们失业后没了收入,即使不会像李自成、张献忠那样造反,但偷盗扒拿、四处行乞的现象就会增多,社会就不稳定了。一旦社会出现了不稳定现象,官府就得花大力气‘救火’,那时官府不仅收不到税收,还得拿钱出来拯济难民,这样连锁反应下去......”

“慢着,看不出来你还懂这么多。这都是你悟出来的?”

郑暄忙说道:“皇上,我哪能悟出这样的道理来。这都是公子殿下教我的。”

“嗯,连锁反应,连锁反应......朝廷里还没人能总结出这个道道来,看来让你做巡抚还真委屈你了。”然后对范景文说道:“到南京后,你也要给我好好捂一捂这个道理。”

范景文说道:“是,皇上。”

视察完纺织厂,刘云龙带着大家来到会议室。

会议室里灯火通明,会议室的正面挂着几幅地图,有世界地图、云南地图、缅甸地图,旁边还有一个巨大的地球仪。会议室里已坐着沫天润、阮呈麟、金继祖(沫府谋士)、周鼎(沫府谋士)。刘万禄也带着贝喜鲁、薄钰、陆东鸣等大华公司的高层人员坐在了会议室里。

待大家坐定后,刘云龙就指着世界地图,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已占领的济州岛、对马岛、库页岛、马加丹、安东半岛、楚科奇、阿拉斯加、台湾岛、郑和岛、西贡、安不纳岛、淡马锡岛、伊里安岛、阿鲁群岛、延德群岛、新不岛、新爱岛、布干岛、所罗门群岛。

介绍完后,除了郑瑄外,朱由检和其他大臣都惊呆了,心想原来你刘云龙已不声不响占领了这么多地方。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