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431章 种果树也要讲科学

再造汉明 第431章 种果树也要讲科学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431章 种果树也要讲科学

大臣们在厂里休息期间,高和美给大家端来了铜坑山出产的杨梅。

苏州出产杨梅的地方主要有五个地方,分别是太湖的东山岛、西山岛,光福的铜坑山,浒关的树山和常熟的虞山。每当芒种过后,杨梅就成熟上市了。现在杨梅还没落市,高和美就买了好多杨梅给大家品尝。

铜坑山的杨梅种植起始于宋朝太平年间,因铜坑山的杨梅呈微酸,吃到嘴里后满口丰盈,汁液又甜似糖蜜,故一直被列为贡品,正德年间的《姑苏志》就记载:“杨梅为吴中名品,味不减闽之荔枝,出光福铜坑第一”,可见铜坑山杨梅的盛名。

吃杨梅时,朱由检说道:“我丈人每年都给我从苏州弄几筐杨梅,可我还没见过杨梅树呢。”

其实,不光是朱由检没见过杨梅树,来自北方的官员也大多没见过杨梅树,比如王永吉,尽管是南直隶人,可他出身在高邮,而高邮是不产杨梅的,所以也没见过杨梅树。于是,陈师泰就带着大家来到铜坑山,到了铜坑山后,看见漫山红遍,硕果满枝。那些令人垂涎三尺的杨梅果像繁星似地布满在杨梅树密密匝匝的绿叶间。

大家注意到杨梅树上硕果累累,可树底下却是杂草丛生。王永吉就问陈洪谧:“果农干嘛不把这些杂草割了?”

陈洪谧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就说道:“可能果农太忙了,没时间割草。”

刘云龙却说道:“果农不是没时间割草,而是特意留着的。”

王永吉惊讶道:“特意留着这些杂草?”

其他人听后,也觉得奇怪,干嘛要特意留着这些杂草。

刘云龙见大家不甚明白,就说道:“我让宋教授给你们解释一下。”

范景文问道:“宋教授是谁?”

“写《天工开物》的宋应星呀!他今天正好在铜坑山指导果农种植果树,跟在后面呢。”

“他在你公司做事?”

“嗯,他现在是我公司所属的农业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待宋应星从后面挤到前边,告诉大家:“果农特意留着这些杂草是防止土地板结。”

王永吉疑惑地问道:“防止土地板结?”

“对。我们这一带的果树一般是长在山坡上的,雨天靠雨水补充水分,不下雨的时候得靠浇水补充水分。如没有这些杂草,水浇得越多,果树越缺水。”

“这是什么道理?”

“无论是雨后,还是人工浇水后,都会在地表形成一层由泥浆组成的薄膜,这层泥浆膜会阻止地表水向下渗透。这层泥浆膜干透后会开裂,待到下次雨天或浇水时,又会在原先的泥浆膜的下层形成新的泥浆膜,同样会阻止地表水向下渗透,久而久之,泥浆膜越来越厚,甚至一场暴雨就能形成厚厚的泥浆层,果农如不及时松土的话,土地就会板结,是不是越浇水,果树越缺水?但是果农经常松土的话,是不是会很累?”

“是会很累。”

“我们让果农留着树底下的杂草,杂草长出地面后,草茎与表土间就有了间隙,地表的水会顺着这些间隙渗透到地表下,又顺着杂草的根系渗透到土壤的深部,果树的根系不就能吸收到水分了吗?果农还用得着经常松土吗?”

“有道理。”

“冬天到后,杂草枯死了,杂草的大部分根系腐烂了,不仅变成果树的养料,还能防止深部土壤的板结。”

“宋教授,这都是你悟出来的?”

“我哪捂得出来?”然后指着刘云龙,说道:“这都是刘总讲给我们听的。他说不仅种粮食要讲科学,种果树同样得讲科学。”

大家听后才明白为啥果树地下要留很多杂草。

下山途中,范景文问刘云龙:“你公司怎么会有这么多女干事?”

刘云龙说道:“不多呀,才五六个而已?”

范景文说道:“我以前就没听说过女人还能做干事的。”

“阁老,说不定今后还有女人进内阁呢。”

“啊,女人还要进内阁?”

“女人能顶半边天,她们中的佼佼者为啥不能进内阁?”

“女孩子能考秀才、举人吗?”

“阁老,你不是视察过乐益学校、菱塘浜学校、水车浜清美女校了吗?等这些学校的女孩子学成后,为啥不能考秀才、举人?”

朱由检听后,对范景文说道:“嗯,刘云龙说的对。不是说不能再守‘古法’了吗?到了南京后,你要与翰林院、国子监好好考虑一下,要允许天下有能力的女孩子出来考秀才,考举人,甚至考状元。”

“那女孩子读书的事?”

“令天下的社学、义学、县学、州学、府学招收女孩子读书。”

“男孩子、女孩子一起读书?”

“要是家长不愿她们的女儿和男孩子一起读书,可以设立专门的女校吗。”

“遵旨。”

尚贤问刘云龙:“我们琉球能不能种植杨梅的?”

杨梅原产浙江余姚,后来被移植到了南直隶、福建、江西、两广、湖广、贵州、云南,唐代时日本、朝xian、安南也从中国移植了杨梅,但琉球还没种植杨梅。刘云龙就说道:“琉球的气候和我们南直隶差不多,当然是可以种植的。”“等我回琉球时,我带几株杨梅树回去。”

“行,我来给你准备几株杨梅树。”

大家下山时,大家又觉得大汗淋漓了,范景文说道:“怎么才五月,苏州就这么热了?”

刘云龙说道:“这还不算热。今年进入六月后,会有连续二个月的大热天,而且不会下一滴雨。”

郑瑄一听忙问道:“连续二个月的大热天,还没雨?”

“是的,今年江南五府会有严重旱灾,旱灾后江南三府有严重水灾。”

“哪个五府有严重旱灾?哪个三府有严重水灾?”

“六月、七月,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嘉兴府、湖州府有严重旱灾,还会爆发蝗灾,进入八月后,松江府、苏州府、嘉兴府有严重水灾。”

范景文也忙问道:“杭州有灾情吗?”

刘云龙说道:“有,杭州府东部、绍兴府北部和宁波府北部也有旱情,但水灾比苏南五府轻”

“淮安府的洪泽湖地区呢?”

“与江南五府一样,八月将是汪洋一片。”

“这都是仙娘告诉你的?”

“是的。”其实,哪有仙娘告诉刘云龙?这都是刘云龙根据来自后世的历史知识知道的,崇祯十七年江南五府有连续50天的38℃以上高温,还连续二个月滴雨不下,期间还爆发蝗灾。进入八月后,却连续来了几场台风,狂风暴雨将松江城、苏州城、嘉兴城都淹了。而淮安府洪泽湖泛滥后,因淮河没有入海通道,周边地区的农田遭水淹达半个月,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

郑瑄听后,就担忧道:“六月、七月、八月正好是水稻的生长期,这可怎么办?”

刘云龙说道:“郑大人,今年江南五府的旱灾不用过于担心,真正该担心的是果农。”

“为啥?”

“以前,河里水位较低时,水车会打不到水。今年的旱灾期,只要河里的水没见底,我们可以用水泵打水灌溉,但是,江南地区、浙北地区很多果树是种植在山坡上的,必须要靠人工挑水才能给果树浇水。至于蝗灾,我们已有了农药,只要在这些地区提前喷洒农药就能扑灭蝗灾。今年水灾期,由于我们已开凿了太浦河、浒光运河、疏通了望虞河、娄江、吴淞江,去年嘉兴、湖州已拓宽了古喽河,如能在嘉兴境内再开一条新河,加快太湖水的南排速度,太湖洪水将很快退去,松江城、苏州城、嘉兴城即使遭水淹也不会超过5天。”

方岳贡听后,问道:“嘉兴境内再开一条新河?”

刘云龙说道:“对。太湖盆地地形呈周边高、中间低的蝶形,太湖以北、以东有京杭大运河、漕渠(今称锡澄运河)、望虞河、娄江、吴淞江、太浦河排泄洪水,但目前太湖以南主要靠京杭大运河、古喽河、新江塘河(今称辛江塘河)和黄浦江排洪,而黄浦江受海潮影响很大,涨潮时对排洪有顶托作用,因此太湖南部真正起排洪作用的只有京杭大运河、古喽河、辛江塘河,如在嘉兴府崇德县(今属桐乡县)石门镇到杭州府海宁县(今海宁县属嘉兴市)澉浦镇之间马上开建一条新河,将嘉兴地区的洪水南排到杭州湾,可加快嘉兴地区的洪水排泄。”

方岳贡担任过松江府知府,对江南地区的几条河流也是熟悉的。刘云龙说的漕渠是连接无锡县境内的京杭大运河到江阴县长江之间的运河,宋代就已开凿。新江塘河是嘉靖年间开凿的西起湖州府德清县万兴桥,东至杭州府海宁县袁花大虹桥的运河,如再开凿一条从崇德县石门镇到海宁县澉浦镇的运河,确实能加快嘉兴地区洪水的排泄速度。于是说道:“现在已进入农忙时节,哪有人力、时间来开凿这条运河?再说,经费怎么解决?”

刘云龙说道:“你忘了这几天看见的满大街难民吗?我一下子也来不及把他们运走,留在南直隶的难民,各府都要赈济,何不来个以工代赈?”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