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470章 李岩被释放了

再造汉明 第470章 李岩被释放了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470章 李岩被释放了

次日,黄丽菊抱着孩子去了木渎,她要去告诉父母,刘云龙要娶陶红了。

在家吃过早饭后,刘云龙来到抚衙。

左懋第在朱慈烺登基时见过刘云龙,他见刘云龙来访,赶紧让座泡茶。

两人聊着就说起土地重新测量的事。左懋第告知刘云龙,由于武进的董复,太仓的孙以敬,无锡的王孙蕙、顾芬、吴达,溧阳的陈名夏等人投降了李自成,所以官府没收他们几家的财产。土地测量中阻力最大的是南京的徐弘基、常熟的钱谦益、太仓的吴伟业,他们几个动不动就说还是太上皇好,拒绝官府测量家中的田地。

董复,武进人,降李自成后任大顺北直隶真定州牧。

孙以敬,太仓人,降李自成后任大顺刑政府从事。

王孙蕙,无锡人,降李自成后任长芦盐场运使。

顾芬,无锡人,降李自成后任大顺成都府同知。

吴达,无锡人,降李自成后任四川巴县县令。

陈名夏,溧阳人,崇祯十六年的探花,京城陷落后,陈名夏降李自成,入弘文馆(类似于大明的翰林院)。

李自成尽管还没攻下四川,但已任命了一批四川的官员,比如黎玉田就被任命为四川节度使,因此吴达被任命为四川巴县(今重庆巴南区)县令也不足为奇。

徐弘基,先祖就是大明开国元勋徐达,世居南京,万历二十三年袭爵魏国公,崇祯十四年(16si1年)任南京守备,加太傅。徐家在南京不仅有30多万亩耕地,还垄断着南京、扬州的盐业、丝绸、茶叶,在扬州、淮安的很多私盐贩子都与徐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南直隶境内这么多府长期以来收不到盐税。

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进士,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曾官至吏部侍郎。崇祯十年(1637年)因得罪温体仁,被削籍归乡,此后一直闲赋在家。钱谦益是常熟的大地主,家里不仅有2万多亩良田,常熟城内还有连片的房屋,开办有布店、米店、织坊等铺坊,几十年来钱家就没向朝廷缴纳过任何税收。

吴伟业是崇祯四年(1631年)的进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湖广乡试主考官、东宫讲读官,崇祯十三年(1640年)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吴伟业是复社的领袖之一,家有1万多亩良田,但几十年来也从没向朝廷缴纳过任何税收。

刘云龙听了左懋第的话后说道:“徐家、钱家、吴家几十年来就没交过一分钱的税,现在朝廷不仅要让他们缴税,还要把他们多占的耕地吐出来分给佃户,当然认为是太上皇好了。难道就因为他们拒绝官府重新测量土地,就不了了之吗?”

“徐弘基是南京守备,属于御林军,还有爵位,我也管不了,得由朝廷出面处置他。钱谦益早被削籍,处理起来比较容易,已被常熟县府请到了县衙里,但吴伟业还担任着国子监司业,比较难办。我已给吏部去信了,如他继续拒绝官府测量耕地的话,建议吏部也对他削籍处理。不过,他俩的弟子实在太多了,到处在造舆论,说朝廷这是在侵犯地主的利益,还在你刊印的报纸上呼吁豪族抵制土改。”

“地主不交税还有理由了?对于这种人,不仅要彻底丈量他们的田地,还要追究他们占有田地的缘由。”

“你说有几个地主的田地是合法取得的?真追究下去的话,难道都把他们关进牢房?到时只怕监狱里会人满为患。”

“左大人,你自己对土改持什么态度?”

“我是支持土改的,不然朝廷不会让我任苏州巡抚。”

“那你家的地......?”

“我知道你的意思,不错,我左家在莱阳是有几十万亩耕地。我已给老家去信了,从今年起,除了保留自己的免税田亩外,其他的耕地一律缴税。如今后莱阳左家有谁不按律缴税,任凭朝廷处置。”

刘云龙听后点点头,说道:“只要你支持土改,这有啥好怕的?我们来个杀一儆百,如钱谦益、吴伟业之流确实不愿配合官府的话,我们就要追究当初他们获得田地的原罪,要是罪行多了,杀了他们又何妨?我们得罪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却能获得绝大部分民众的拥护,这些民众就是民心。有了民心,朝廷的根基才能稳,才不会有第二个李自成、张献忠。”

左懋第听后点点头,说道:“要是钱谦益、吴伟业他们实在不愿配合官府的话,只能照你说的办了。”

接着,刘云龙问起苏州卫的事:“听说苏州卫的人事情况变化很大?”

左懋第点了点头,说道:“不仅苏州卫的人事变化大,我的抚衙变化也大。副使徐阶从南京回来后没几天又去了南京,看来吏部将会给他安排新的职位。原松江卫副指挥使鲁之屿就任苏州卫指挥使后,正在根据兵部的命令将原苏州卫5个千营扩编到50个千营,你说需要多少千总、多少百总?你的老部下汤维新就任辎重营千总了,你的老朋友何生锷就任炮营千总了。”刘云龙听后心想,朝廷下令苏州巡抚训练60万新兵后,苏州卫编制从5600多人扩编到了5万多人,确实需要很多军官,以前的旗长可能都要升百总,百总都要升千总。不过,汤维新能升任千总,也是他的造化。于是说道:“左大人,明年能不能对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发动反攻,全靠你的新军了。”

“这个我懂。光有军队还不行,还得有充足的军饷、粮草、弹药。”

“弹药方面,我会尽一切力量生产的。目前你要尽一切力量抗旱、抗蝗、抗涝,渡过这次难关后,农业丰收了,不仅粮草有了,饷银也有了。”

左懋第说道:“今年的高温天气确实很少见,都能把摆在地上的鸡蛋烤熟了,我活这么一把年纪也是第一次遇到。我已督促各地做好当前的抗旱事宜,有了你的蒸汽机水泵、农药,今年的旱灾对田里的水稻应该不会有严重影响,境内的蝗虫也成不了气候。至于接下来的抗涝,尽管各府组织了几十万难民在疏浚河道,但就怕通不过八月大水的考验。”

刘云龙说道:“左大人,只要这二个月能顺利完成开工的几个水利工程,太湖流域的农田就不怕八月的大水,即使遭淹,也只有几天功夫,大水就能很快退去,农作物不至于有严重损失。”

左懋第说道:“这样的话,今年太湖流域的水稻还能获得丰收。哦,对了,有件事得和你说一下。”

“什么事?”

“李岩已被放出来了。”

刘云龙一听,就知道朱慈烺登基后,大赦天下,李岩就被释放了。忙问道:“李岩他人呢?”

“尽管我们释放了他,但他是李自成的幕僚,属于极端危险分子,所以没让他回老家开封。现在他被监视居住着呢。”

“你们这样软禁他,与蹲监狱有啥区别?”

“那怎么办?”

“你把他交给我吧。”

左懋第想了一下,说道:“我得请示一下刑部。”

刘云龙听后就明白了,软禁李岩并不是苏州巡抚或苏州府提出来的,而是南京刑部定下来的。

刘云龙与左懋第又聊了一阵后,离开抚衙,来到府衙。

曹毅明正在审阅各县送来的河道疏浚、抗旱塘报,见刘云龙来后,忙起身,让座泡茶。

刘云龙先恭喜曹毅明荣升知府,然后问起蔡福南、浦百龙的去向。

曹毅明告诉刘云龙,不仅蔡福南、浦百龙、牛若麟、谢良瑾去了南京,吴江知县叶翼云,昆山知县万日吉,常熟知县曹元芳,嘉定知县曹胤昌,太仓知州朱乔秀,崇明知县徐鼎都去了南京。听说他们都要升迁。

刘云龙就问道,怎么吏部一下子有这么大的动作?

曹毅明说道,这都怪你,谁让你占领了这么多地方?每个地方都要派知府、知县去治理,吏部还不得有大动作?现在不仅我们苏州府的官员变动大,江南其他各府的官员都有变动。

刘云龙开玩笑地说道,难道我替朝廷占领了这么多地方还有错?

曹毅明也开玩笑地说道,以后你要再去占领新的地方,也得等朝廷把老的地方消化后再去占领,省得吏部那些家伙整天动脑筋,任免新的官员了。

刘云龙和曹毅明开了一阵玩笑后,曹毅明问刘云龙,能不能给苏州织造局提供先进的印花技术?

苏州织造局已使用大华集团的蒸汽机织机,但还没使用最新印花技术,刘云龙忙说道:“苏州织造局使用新式印花技术的话,皇室用得了吗?”

曹毅明说道:“朝廷已取消了织造监督太监,潘晓宇已去南京就职,本府已全面接管苏州织造局,织造局的织匠也全部自由了,成了织造局的正式工人,可以拿工资养活家人了。如有了你的新式印花技术,织造局不是能参与市场竞争了吗?”

刘云龙一听就知道朝廷已取消了“匠户”,于是说道:“你们可以去找我父亲或找贝总采购印花设备。”

“还有,你能不能再给我提供几套制糖、造纸、制雨衣设备?”

“你苏州府要制糖、造纸、制雨衣设备干嘛?”

“原苏州卫不是办有几个厂吗?现在朝廷已不许各卫所经商,本府也已全面接收原苏州卫办的几个厂。”

刘云龙知道,苏州卫自前年去北方抗击阿巴泰,从山东回来后就开办了雨衣制造厂,专门制造军用雨衣,于是问道:“朝廷已取消‘军户’了?”

“嗯。朝廷根据你的建议已取消了‘军户’,他们都列入了黄册,种地的‘军户’都分到了土地,这些土地列入鱼鳞册,属于他们的私田了。在工厂做工的‘军户’就成了工人,可以拿工资养活家人,可你知道原苏州卫失业、无业的‘军户’太多,需要安置,不扩建这几个厂的话,他们会成为‘流民’。现在也正好是个机会,就拿制雨衣来说吧,苏州抚境内要训练60万新兵,至少需要80万件雨衣,我添加雨衣制造设备后,不仅能安置更多的‘军户’,不是还能占领这个市场了吗?”自崇祯十五年,刘云龙跟随苏州卫北上山东抗击阿巴泰后,苏州卫就从大华公司取得了制造“雨衣”的生产设备。刘云龙听曹毅明说要占领“雨衣”市场,就说道:“你做苏州知府有点可惜了,搞起经商来是一套一套的,该去户部工科做主事。”

“去你的,我才不去南京呢。我要的设备,你给不给?”

“你知府大人开口了,我敢不给吗?”

“这还差不多。”

接着,刘云龙问起新到任的同知、通判。

曹毅明说道,新任苏州府同知是魏彦召,新任苏州府通判是施凯、汤毓,魏彦召在各县巡察河道疏浚情况,施凯、汤毓在各县督导抗旱情况。

说起抗旱情况,曹毅明又说道,现在有了你们公司生产的水泵,即使水位再低也能打到水。今年只要河里的水不见底,地里的水稻就不会渴死。

刘云龙心想,这不是废话吗?水车能与水泵比吗?不过他可不想打击曹大人的兴头,就又问起了土改的事。

曹毅明介绍道,各县开展土地测量后,分到土地的佃户都兴高采烈,都拥护朝廷的新政,不过那些地主就不开心了,有些地主甚至说是要与钱谦益、吴伟业等同进同退,要去南京申诉。

刘云龙说道,朝廷已取消了匠户、灶户、军户、贱籍,就剩下土改了,不管阻力有多大,必须把土改进行到底。老百姓家里有了地,才不会挨饿,才不会造反,社会才会安定。社会安定了,国家才能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了,就能真正做到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

大家聊了一阵后,刘云龙离开府衙,来到纺织厂总部。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