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499章 侦查澳洲岛(一)

再造汉明 第499章 侦查澳洲岛(一)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499章 侦查澳洲岛(一)

二月初,铁血军古邦支队指挥长刘棠济与新到任的大华集团古邦分公司丘业朗(原徐州大屯煤矿干事)就开始策划对澳洲岛西部开展侦查的方案。二月十日,帝汶海的台风期刚过,公孙乔率“诸暨号”军舰、“恒山号”运输舰、“巢湖号”运输舰、“滆湖号”运输舰就离开古邦,向澳洲岛西部进军。船上不仅有几百名铁血军战士,还有600名工人。这600名工人中有300名是来自大陆的难民,其余300名是帝汶岛上的土着人,这些工人将去澳洲岛修建码头,做码头工人。

“恒山号”是艘4000料的运输舰,主要运载煤炭。舰长是张玘。崇祯十二年,沈廷扬负责从登莱到辽东的粮草运输时,张玘是沈廷扬手下的一名船长。海上漕运废弃后,张玘就失业了,后来被刘云龙招聘了过来,不久做了“恒山号”运输舰舰长。

“巢湖号”、“滆湖号”都是1000料的运输舰,主要用来运载人员、修筑码头的物资。

从帝汶岛古邦出发,向南航行了300多公里后,就发现茫茫大洋上有几个岛礁。公孙乔对照手中的地图,就知道这几个岛礁应该就是“阿什莫尔岛礁”。船队围绕着这个岛礁航行一圈后,发现这个岛礁有3个珊瑚岛礁组成,涨潮时岛礁就会沉没在海面下,退潮时大部分岛礁才会露出海面。退潮时,东边那个岛礁的陆地面积大约5平方公里,中部那个岛礁的陆地面积大约2平方公里,西部那个岛礁的陆地面积大约2.5平方公里,可惜这三个岛礁都不能建港口。他把这三个岛礁分别命名为东岛、中岛、西岛后,继续南行,发现东南方向又有一座小岛,应该是地图上的“卡捷岛”。卡捷岛位于一圈珊瑚礁内,尽管陆地面积约1.7平方公里,但也没法建港口,只能在近地抛锚。他们登岛后,发现岛上的土壤大多是砂子,连一棵树都没有,根本没法种植庄稼,几乎没有开发价值。不过,他们听刘总说过,这几个岛礁的下面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于是他们在岛上插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崇祯十七年二月十八日,大明国铁血军‘诸暨号’舰长公孙乔率部在此登陆”。

几天后,船队来到了地图上的卡姆布里奇湾(今Cambridge Gulf,也称剑桥湾)。卡姆布里奇湾湾口宽约18公里,海湾内最宽约30公里,长约50公里。船队进入卡姆布里奇湾后,发现海湾里的风浪很大,来到湾内的阿道弗斯岛(今Adolphus岛)后,发现海岛的海滩边长满着红树林,红树林的上边都是高10多米的悬崖。阿道弗斯岛长约18公里,最宽处约7公里,面积约80平方公里,比太湖西山岛小一点。公孙乔派人用攀岩器材登岛后,发现岛上的各山头几乎没树,只长着草,山谷里有一点稀疏的树木,有椰子树、面包树、桉树等树木,以及各种说不上名字的灌木、野花。这里的面包树与伊里安岛的面包树不同,它的树干很粗,要5-6人才能抱住,而枝干很细,因此整棵树看上去像一个酒瓶。这里的桉树大概为了防止太阳暴晒,会分泌一种白白的黏液裹住自己,太阳把黏液晒干后,就成了一层薄薄的保护层。这个岛是个典型的热带草原地貌,岛山也没发现有土着人居住。

由于阿道弗斯岛四周都是悬崖,不适合于建码头,于是船队继续往湾内航行,来到了奥得河(今Ord河)。船队刚进入奥得河河口,就听身后传来一阵阵巨响。公孙乔在舰船上朝后一看,只见远处有一**巨浪朝海湾内涌来,听见的巨响实际上就是这些波浪拍打岛礁的声音。公孙乔知道是涨潮了,心想这些巨浪比钱塘江涨潮的浪高多了,在这么高的巨浪冲刷下,海湾内各岛礁及奥得河河口海岸就被冲刷出了10多米高的悬崖。

船队沿着奥得河前行约40公里后,发现两岸都是沼泽,沼泽里有很多鳄鱼,看来这里也不适合建码头。于是船队继续前行,又前行了约20公里,怪过一个大弯后,终于找到了一大片平地。

船队靠岸后,铁血军士兵全部上岸搜索,总旗苏成林带着50名士兵在船队附近警戒,护卫码头工人。

总旗麦良带着一组50名铁血军战士登陆后,仔细向前搜索着,看到周边有好多袋鼠,这些袋鼠看到有人来后,用后边的两只脚跳跃着跑开了,它们的肚皮下还有个口袋,不知道里面有没有幼小的袋鼠。

麦良和士兵们沿着奥德河向前搜索前进,树林间不时飞出一只只鸟,有些鸟像鹦鹉,腹部是黄色的,上身却是草绿色的,还拖着一根长长的尾巴。

它们向前搜索约800米后,尖兵发来信号,前边有情况。

麦良蹲下身子,用望远镜朝前边看着,果然看到前方的林子里有十多只鸟,有2只大鸟是站着的,其它的大鸟是伏在地上的。站着的大鸟高的有1.8米,矮的有1.5米,羽毛是褐色的,每只鸟的体重都在60斤以上,它们似乎是一雌一雄,估计是像鸳鸯那样的一对。这对“鸟夫妻”正低着头吃着从树顶掉下来的果子,全然不顾周边正慢慢靠拢过来的同伴。这些同伴就是伏在地上的鸟,高度在50厘米左右,体长约1米,羽毛也是褐色的,不过这些“同伴”似乎不怀好意,从四周慢慢把2只大鸟包围了起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们准备围捕2只大鸟。麦良觉得好奇怪,怎么这种鸟还会以这种方式围猎同类?再仔细一看,伏在地上的“鸟”竟然有四只脚,身上的羽毛是披在身上的,就像雨天披着的蓑衣一样。有一只“鸟”靠近大鸟后,突然从身底下抽出一根长1米左右的木仗,用力朝高1.8米的大鸟头部砸去,这只大鸟被击中后,当场晕倒在了地上。另一只高1.5米的大鸟受惊后想逃跑,也被另一只“鸟”用木仗击中了。

这10几只“鸟”捕获了2只大鸟后,从地上爬了起来,脱下身上披着的羽毛,兴高采烈地欢呼着。原来“它们”不是鸟,而是人。他们的皮肤是棕黑色的,头发是卷曲的,与荷兰人、葡萄牙人从非洲带到帝汶岛的黑人差不多。

麦良明白了,他们就是刘总说的澳洲岛上的土着人“尼格利陀人”。

实际上,澳洲岛的“尼格利陀人”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土着,是几万年前从伊里安岛渡海后来到岛上的。他们到了澳洲岛后,再也没有回到伊里安岛,而是在澳洲岛上繁衍了几万年。他们来到岛上后,由于没有天敌,食物又充足,因此一直保留在石器时代。他们刚刚抓捕的鸟叫“鸸鹋”,是澳洲岛特有的鸟类,已退化成不能飞的“走禽”。

麦良看清楚后,大手一挥,战士们就站了起来,向土着人走去。

正在欢跃的土着人突然发现有人走来,定睛一看,是一群黄皮肤、黑头发的人,手中还拿着长长的“木棍”。来人根本不是自己部落的,而且以前也没见过这种黄皮肤人,那肯定是异族入侵到自己部落的领地来了,于是,派了一个人回部落营地报信,其他人都朝战士们冲了过来。

麦良看到他们十几个人也敢跟自己的50个人叫板,心想这些土着人倒蛮勇敢的,不过跟这些土着人语言不通,没法交流,真干起来的话,这些土着人都得死在这里。他想着今后还得靠他们带路、干活,于是朝战士们喊道:“把他们抓起来,不许伤害他们。”

铁血军战士除了会开枪外,都懂一点武术,三拳两脚就把这些土着人踢到在地,然后把他们绑了起来。

战士们看到这些土着人根本就没穿衣服,裆部也只是用几片树叶挡着,可以说是赤身**。他们坐在地上都惊慌失措地看着铁血军战士,嘴里哇啦哇啦地喊着,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麦良从地上拣起木仗,发现土着人使用的木仗直径在5厘米左右,头部就粗一点,好像是个树根。人要是被这种武器打中脑袋,肯定也会头破血流,怪不得大鸟被击中头部后会当即晕倒在地。

麦良知道既然有人回去报信了,那么这个部落的“大部队”肯定会过来,因此就带着战士们等着。、

果然,过了一会儿,从远处又跑来100多个土着人,他们有的手里拿着木仗,有的手里拿着长矛,有的手里拿着弯弯的、扁扁的东西,不知道是啥玩意儿。

麦良知道这是当地土着整个部落的人过来了,这次对方有100多人,再不开枪的话,自己方面肯定会有损伤,于是喊道:“站队。”

50个士兵得令后,站成了三排。

待战士们站好队,麦良就喊道:“打他们的腿。预备,放。”

2轮枪响后,100多个土着人被击倒了60多个。这些土着人从来没见过这种隔着老远就能打人的武器,都惊呆了,没被击中的都停在了原地,再也不敢向前冲了。

麦良又朝士兵们喊道:“前进。”

战士们就随着鼓点,整齐地向前走着。

土着人见对方朝自己走来后,纷纷向后退去,有5个退得慢的,又被击倒在地。这下土着人彻底慌了,转身飞速跑开了。

等走到倒地土着人身边时,麦良下令给腿部受伤的土着人敷上金疮药、包扎伤口。今后如有感染的话,还要给他们注射青霉素。

在士兵们给土着伤员包扎伤口时,麦良发现土着人的长矛是用直直的树干做的,头部用石刀削过,但不是很尖。于是,他从腰间拔出刺刀,把长矛的头部再修尖一点,然后朝不远处的一根树干扔了出去,长矛钉在了树干上。

土着人看着麦良用刺刀修整长矛时,心想他手中的刀怎么会这么锋利?

麦良又拣起土着人那种弯弯的、扁扁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种“回力镖”,这种镖像本土的武人使用的“回旋镖”一样,飞出去后,会飞回来,因此也称为“回力镖”。麦良可不会操作这种回旋镖,弄得不好会伤了自己,于是他让士兵们把土着人仍在地上的木仗、长矛、回旋镖全部带回船上。

被带到船上的土着人以前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船,他们看到船后,才知道这些“敌人”不是本岛的,而是来自外地。他们到了船上后,嘴里又叽哩哇啦地叫喊着,战士们和他们不断地用手势比划着,最后才搞明白,这些土着人在喊着“别吃了我们”。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