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519章 冰封帝国之北美洲(十一)

再造汉明 第519章 冰封帝国之北美洲(十一)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519章 冰封帝国之北美洲(十一)

到了措基奥的村子后,张钊都问措基奥:“你们有容器吗?”

措基奥说道:“有。”然后叫人搬出了几十只陶盆。

这种陶盆,张钊都在考利的村子里就见过,据考利说,这些陶盆都是与东部几个部落的人换来的,他们懂得怎么烧制陶器。不过,这种陶盆的内、外两侧都没上釉,很容易吸水。一旦吸水后,它们变得很脆,很容易开裂,甚至破碎。所以印第安人只是用这种陶盆来盛放东西,不能用来烧熟食物。

汉人早就使用了陶器,如缸、甏、碗、砂锅等,缸、甏、碗的内外两侧都上釉,用于盛放东西、腌制物品,砂锅只在内侧上釉。汉人使用的砂锅,尽管外侧没上釉,但内侧是上釉的,因此可以用来炖汤、煎药,不过在用砂锅烧煮东西时,得防止砂锅的外侧遇到水,否则也会开裂。

由于野牛肉太多,而措基奥部落的陶盆数量又有限,因此不可能把野牛肉全部腌制起来,于是,铁血军就用带来的盐、酱油、八角、花椒、生姜、料酒做成酱料后,把野牛肉浸泡在酱料里,浸泡一天一夜后,再用盐在野牛肉上抹了一遍,然后用印第安人的草绳把野牛肉吊起来后,用烟熏,熏好后,再把野牛肉放在树底下晾干。

这种做法是结合了腊肉、烟熏肉的做法,也只是为了及时处理新鲜的野牛肉,临时想出来的办法。这样处理后野牛肉至少在5-7天内还不会变质。

这样处理后,还有一部分多余的野牛肉。战士们把这些野牛肉腌在了印第安人的陶盆里。野牛肉腌制5天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上几天,至少半年内不会变质。

战士们在切生姜时,措基奥告诉张钊都,你们那种姜,我们也有。

张钊都惊奇地问道,你们也有生姜?

在铁血军帮措基奥部落的人腌制野牛肉时,措基奥问考利:“你们骑着的是什么东西?”

考利得意地说道:“你不知道吧?这叫‘马’,是张队长带过来的。骑着马,比你跑得快,也轻松地多。”

措基奥又问道:“你拿的弓箭怎么和我们不一样的?”

“我这种弓箭也是从张队长那里换来的。”说着,拿起弓箭介绍道:“这种弓据说是用竹子做的,弓弦是用橡皮筋做的......”

“橡皮筋?”

“张队长说是橡皮筋,我也不知道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反正弹性很足。”接着又介绍道:“这个箭头是用铁制的。”

“铁又是什么东西?”

“据张队长说,铁是从铁矿石里冶炼出来的。”

措基奥就拿起一根箭杆,仔细地观察着。这种箭杆是用木头做的,比自己用芦苇杆做的箭杆结实多了,箭头很锋利,上面还带有倒钩、凹槽。这种箭头一旦射进动物的体内,不容易脱落,动物的血会沿着箭头的凹槽流出来,要不了多久,即使庞大的野牛也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他继续问道:“你的朋友身上背的又是啥?”

“那叫‘枪’,这种枪隔着老远就能打死一头狼、一头熊、一头野牛。”

措基奥觉得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因为他与几天前的考利一样,见识了很多新鲜事物,马、刺刀、斧子、竹质弓、橡皮筋、铁质箭头、盐,以前别说见过,连听都没听过,他决定与考利一样,用皮毛与张队长交换这些物品。

由于带来的盐、生姜、酒、八角、花椒、酱油大多用于腌制野牛肉了,于是张钊都派几个士兵、运输工把换到的皮毛运回埃尔克山谷,顺便再带点盐、酒、八角、花椒过来。

在运输工回去取盐时,张钊都决定在这里也建个基地。

建基地时,考利问措基奥:“你想不想要更多的地盘?”

措基奥说道:“谁不想要更多的地盘?可我只有100多人,能打得过谁?”

“你和我联手,跟着张队长他们就能打下一大片地盘。”

“行,我跟着你干。”

“你不是跟着我干,我们都跟着张队长干。”

就这样,措基奥与考利一样,成了张钊都的部下。

张钊都在措基奥部落建的基地,就是后世加拿大在麦克劳德堡西18公里的老人河(即奥德曼河)北岸,建立的遗迹公园——美洲野牛涧地带公园(Head-Smashed-In Buffalo Jump,也称牛急跳崖处),1981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

十几天后,从埃尔克山谷不仅运来了很多盐,也运来了很多弓箭、斧子、砍刀、火柴、铁锅以及10支枪、10匹马。他们告诉张钊都,埃尔克基地同意组建印第安人枪队。

考利见张钊都只给他们10支枪,不满地说道:“张队长,你也太小气了,才换给我们10支枪?”

张钊都说道:“考利酋长,别小看这10支枪,等你们学会了开枪,就凭这10支枪,就能打败1000人的部落了。”考利一听仅用10支枪,就能打败1000人的大部落,忙问道:“要给你们多少皮毛?”

“这些枪、子弹算是送给你们的,不需要你们的皮毛,但你们必须服从我的指挥。”

考利心想,我们又不会开枪,当然得听你的。

于是,考利、措基奥部落各成立了5人的枪队 ,首要的任务是学骑马、学开枪。

在考利、措基奥枪队学骑马时,张钊都在措基奥部落建了个基地,今后在基地留下几个工人,就能建立皮毛交易站了。

等考利枪队刚学会骑马,张钊都就带着他们离开了基地。考利、措基奥带着枪队跟随行动,边行军,边练习开枪。

路上,张钊都问考利、措基奥:“其它地方的部落,你们和他们熟吗?”

考利回答道:“我们没有马,能跑多远?”

张钊都听后明白了,印第安人没有马,没有车子,确实跑不了多远,连措基奥部落也是考利认识的不多的几个部落之一。今后遇到不友好的印第安人部落后,或许不得不动刀动枪了。他又问考利:“那你们的陶盆又是怎么交换来的?”

考利就指着老人河,说道:“他们坐着木筏,把陶盆运过来和我们交换草灰。”

“你们用与西部、北部的部落换来的草灰和他们交换陶盆?”

“对。我们就是个中间商。今后我用你们的盐和他们交换陶盆。”

“这条河在春夏季都能通航嘛?”

“每年天气变得暖和时,山上融化的雪水流到这条河里后,会发大水。等大水过后,水流会变得平缓,这时就能通航了。”

“东边那几个部落远吗?”

“很远。据说,沿着这条河要走七八天才能到。骑马的话,可能一天多就能到了。”

“晕。你们连七八天的路也懒得走?”

措基奥插话道:“张队长,不是我们怕走路。一两个人谁敢去在这荒郊野地走?万一路上遇到狼,哪不是找死吗?”

张钊都心想,考利说的也对,这里的狼还大多是狼群,于是说道:“今后,我们来给你们烧制陶器,教你们造船,你们就能把陶器用船运出去,和别的部落交换物品了。”

措基奥一听,忙说道:“好。”

前行40公里后,张钊都看到在老人河的右岸汇入了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在地图上标示为“贝利河”(今Belle River),老人河在这里开始拐向南方,河的东岸有连绵的矮丘陵。

考利看见张钊都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块圆圆的表后,在不停的转来转去,就问道:“张队长,你手里的是什么东西?”

张钊都说道:“这叫指南针,有了它,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

“你们哪来这么多宝贝?”

“这算什么宝贝?我们几乎人手一只,普通的很。”

“回去后,我用50张皮毛和你换一只,行不?”

“行。”

又向南走了约20公里后,又有一条河汇入了老人河,这条河流在地图上标示为“圣玛丽河”(今Saint Marry River),老人河在这里流向东北方向。

张钊都决定从这里,南下蒙大拿地区进行侦查。

大家沿着“圣玛丽河”向南,走了没多久就看见了1只鹿。这种鹿体型比驯鹿、驼鹿、马鹿要小,与东亚的梅花鹿体型差不多。它的皮毛都是棕红色的,不像梅花鹿那样有白色斑点,但尾巴的背面却是白色的。

张钊都问考利:“这种鹿是什么鹿?”

考利说道:“我们叫它白尾鹿。”

“这种鹿多吗?”

“在我们草原上,这种鹿多着呢。”

“哪为啥第一次看见这种鹿?”

“它们大多生活在有山的地方,喜欢不断迁徙,今天碰巧给你遇上了。”

在后世,张钊都看见的这种鹿被命名为“维吉尼亚鹿”,是北美洲体型最小的鹿,通常它们喜欢独自活动,以草木、嫩芽、树皮、苔藓、地衣、菌类为食。别看这种鹿体型小,其实它的食量很大,每年要吃掉1.5吨的食物。今天,由于白尾鹿的天敌美洲狮、美洲豹、熊日渐减少,它们的种群数量达到了2000多万只,严重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成了美国、加拿大的“心腹大患”。

大家南下60公里后,又遇到一个印第安人部落,酋长叫埃特纳。他们与考利、措基奥部落一样,属于印第安黑脚族克里人,因此语言是相通的。考利带着50个人冲进了埃特纳的村落后,埃特纳表示愿臣服,于是,埃特纳部落成了考利、措基奥征服的第一个印第安人部落。

当埃特纳听说张钊都还想继续南下时,忙对张钊都说道:“你们不能朝前走了。”

张钊都问道:“为啥?”

“前边有很多湖泊、沼泽,草长得和我差不多高,里面有很多很多狼、熊。”

张钊都来艾伯塔地区之前,从培训材料上知道,艾伯塔地区、萨斯喀彻温地区、蒙大拿地区的草原分高草原、矮草原、草甸、半荒漠草原。他听埃特纳这么说后,就知道前边有一大片高草原,如里面密布沼泽的话,闯进去确实会有危险,于是对埃特纳说道:“谢谢你的提醒,我们会绕着走的。”离开埃特纳的村落后不久,大家看到草地上的植被真的越来越茂密,草也长得越来越高,有些草甚至长得1人多高,最后成了无边无际的青纱帐,里面除了有许多水貂、水獭、河狸外,肯定还掩藏着许多狼、熊。于是大家只能绕着“青纱帐”的西缘走。

走了没多久,果然从“青纱帐”里传来了一阵狼嚎,骑在马上看到不远处的草杆在不断地晃动着,似乎有一百多头狼朝大家扑来。

步行的考利、措基奥的枪队战士紧张地看着西边的青纱帐,尽管他们已学会了开枪,但毕竟还没经过实战。他们站在地面上,看不到草丛里的狼,不知道狼究竟会从哪里窜出来。好在还有骑在马上的铁血军,战士们一看到草摇动的痕迹,就知道狼是从哪里来的,于是就举枪、瞄准、射击;要是没击中,就拿出手掷弹,点燃引信后扔过去;要是还有漏网的狼靠近,来不及装填火药、子弹时,就用马刀劈砍扑过来的狼。最后,窜出草丛的十几头狼被考利、措基奥的枪队用子弹、刺刀打死了。

草丛里的狼被打死40多头后,狼群在头狼的嚎叫声中撤退了,回到了无边无际的“青纱帐”里。

大家用马驮着死狼,继续前行5公里后,又遇到一群狼。这次与狼的搏斗,考利、措基奥的枪队再也不紧张了,大家齐心协力又打死了几十头死狼。

此后,“青纱帐”里的狼群似乎有了默契,感觉到这些人不好惹,就再也没来袭击。不过,一路上经常看到1-2头熊在河里抓鱼,还看到有美洲狮嘴里叼着捕到的兔子、水獭、鹿等跑进了“青纱帐”。

北美洲的狮子体型比非洲狮的体型要小,个头与豹子差不多大,毛色为灰色,腹部、口鼻部呈白色,后腿比前腿长,便于它跳跃。美洲狮与非洲狮一样都会爬树,但非洲狮的体重大,只能攀爬树枝低矮且粗壮的树,美洲狮因体型小,可以爬上很高的树。

宿营时,由于战士们不习惯只吃肉,于是采集了很多野菜。

北美洲也有很多野菜,如荠菜、野韭菜、蒲公英,“青纱帐”里还有香蒲嫩芽,考利枪队的士兵还在草原上采集了很多蘑菇。平时,铁血军战士可不敢轻易采集野蘑菇,以防中毒,但印第安人知道哪些蘑菇可以吃,哪些蘑菇不能吃。

在采集野菜时,考利指着一种高高的野草,告诉张钊都,这种草下面的根茎可以吃,它有点像你们带来的生姜。

张钊都看着考利指的植物,只见它有1米多高,茎干直立,叶子类似于菊花,表面长毛,已有花苞,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开花了,于是问道:“它现在有根茎吗?”

考利摇摇头,说道:“现在它还没有根茎。等开花后,它下面的根茎就会膨大,我们通常在下雪前把它挖出来后当菜吃。”

“等入秋后,我们来尝尝这种‘姜’。”

考利介绍的那种“姜”,后来被引种到中国内地,被称为“菊芋”,也称洋姜。

历史上,“菊芋”在十八世纪才传入中国,这种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高,抗旱、抗风沙,没有病虫害,再生性很强,一次种植可永续繁衍。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