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545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19)

再造汉明 第545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19)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545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19)

“坎斯克”城堡内的图哈切夫斯基听到炮声后,做梦都没想到有人会用猛烈的炮火进攻,忙急匆匆地想爬上了望塔,谁知了望塔早就被炸飞了。于是,他跑上木质城墙,才看见远处的河道中有2艘舰船,炮弹就是从这2艘舰船上射来的,而且都是开花弹,威力比自己的实心弹凶猛多了。自己的小炮炮弹根本够不着河道中的舰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逐步摧毁城堡。

几轮炮火后,城楼、城门都被炸塌了,城墙也被炸开了好几个口子,城内的300多个哥萨克士兵没几个活着的了,图哈切夫斯基的躯体被炸成了碎片。

当铁血军战士和几百名吉利吉思人冲进“坎斯克”城后,城内所有的俄国人全部被消灭,一个活口都没留。

铁血军占领“坎斯克”后,将它改名为“坎阳”。

在伊列纳克的带领下,苏立慧率部沿着坎河,步行上行,又干掉了俄国人的几个哨所后,来到东萨彦岭,见到了阿勒蒂萨尔乌鲁斯的首领伊申。

自俄国人进入坎河流域后,伊申曾率领各部落与入侵的图哈切夫斯基进行了多次战斗,在付出了沉重代价后,不得不将“王室”撤到了东萨彦岭。伊申撤到萨彦岭后,俄国人不仅在坎河设置了哨所,也在萨彦岭山脚下设置了好几个哨所,几乎把他封锁在了萨彦岭里。

伊申听说铁血军不仅轻松解决了“坎斯克”城内的300名哥萨克人,还消灭了乌斯基皮特、叶尼塞斯克、乌斯基坎的俄国人后,心想自己与蒙古人联合起来,与罗刹人斗了几十年,不仅没打败罗刹人,还被罗刹人占领了很多土地,看来我们吉利吉斯人、蒙古人都落后了,蒙古人靠不住了。又想到自己有汉人血脉,先祖还投靠过大唐帝国,自己何不效仿先祖,投靠大明国呢?他思考再三后,决定效忠于大明国皇帝。

伊申宣誓效忠于大明国皇帝后,立即派出使者,劝告图巴乌鲁斯首领巴勒达尔、叶泽尔乌鲁斯首领巴斯特尔、阿勒蒂尔乌鲁斯的首领博斯托尔果依也效忠于大明国皇帝。

苏立慧的部队在伊申手下的带领下,清理了俄国人在坎河盆地设置的所有哨所,占领了整个坎河盆地。

坎河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土地肥沃,冬季一月份平均温度在零下18℃左右,夏季六月份的平均温度在20℃左右,开垦土地后,可以种植大麦、小麦、黑麦、土豆、玉米、油菜、向日葵、大O麻、亚麻等农作物,甚至可以种水稻(今俄罗斯在坎河盆地就种植水稻),今后,这里将是大明国在叶尼塞河流域的粮仓之一。坎河盆地的草原也可以饲养牛、羊、马、鹿。吉尔吉斯人的马,是经过了蒙古马、波斯马、阿拉伯马多次杂交后的马匹,与蒙古马一样耐寒、耐劳,但比蒙古马要高大,是林中不可多得的大马。林中有丰富的赤狐资源,今后可以养殖赤狐,输出大量皮毛。

坎河盆地还有大煤田,在后世,坎河盆地的煤田是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的一部分。历史上,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是18世纪70年代发现的,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进行详细勘查,地下600米以内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6378亿吨,其中可开采的煤炭储量为1269亿吨,煤质主要是褐煤,部分是焦煤、长焰煤。在泽列诺戈尔斯克、博罗季诺、索特尼科沃、乌斯基亚鲁尔都有大型煤矿。

苏立慧率队进入坎河后,尚宪勇率部继续溯叶尼塞河而上,沿途摧毁了俄国人的几个哨所,来到了80多公里外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堡。

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杜宾斯基(也称安德烈·杜本斯科伊)率300名哥萨克士兵押着3名被他们俘获的吉利吉斯人酋长、布里亚特蒙古人酋长,来到叶尼塞斯克。次年开春后,杜宾斯基来到叶尼塞河与卡恰河(今Kacha河)的交汇处。当时,生活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的有吉利吉斯人、布里亚特蒙古人和喀尔喀蒙古人(和托辉特部),杜宾斯基利用被俘获的酋长,用武力征服了该地区的吉利吉斯人、布里亚特人、喀尔克蒙古人,然后逼迫土着人给他们伐木筑城,当年七月就完成了城堡建筑,取名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意思是“红色的河岸”,并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对岸的河流改名为别列佐夫卡河(今Berezovka河)。杜宾斯基修筑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堡后,在给沙皇的信件中写道“......在这座全是木头房子的小镇,我们艰难地建立起了防线。作为你的仆人,我们按您的意思设置了一套工作制度,保证探索新领地的同时加强据点的防御......”

由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盆地的土着人口比叶尼塞河下游的人口稠密得多,又邻近喀尔喀蒙古,因此俄国人占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后,不断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增兵、移民,“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逐渐成了俄国人在叶尼塞河南部的军事重镇、农牧业重地。到了崇祯十七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内有3000多名俄国人,驻扎着200名哥萨克士兵,城外还有俄国人开垦的数万亩耕地。历史上,俄国人于1741年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建立了连接欧洲的驿道,进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盆地的俄国人越来越多,由于大多是哥萨克人,因此被称为“哥萨克运动”。1823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成为“叶尼塞县”的首府,1896年,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车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发展成了有数十万人口的城市。1934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成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首府。

铁血军坐着舰船来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时,在叶尼塞河两岸耕作的俄国农奴看到从河道下游浩浩荡荡驶来的船舶,以为是自己国家新造的舰船,纷纷涌到岸边驻足观看,甚至有人高喊着“乌拉”。谁知,河道里的舰船朝“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开炮了,岸边的俄国农奴这才醒悟过来,那不是自己国家的舰船,而是敌人的舰船,于是纷纷逃离了河岸。他们一边逃,一边想,这里的吉利吉斯人、蒙古人只会骑马射箭,河道里的舰船是哪来的?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内,俄国司令官叶利扎维塔正在给托木斯克督军府写信,汇报近段时间对吉利吉斯人的讨伐情况。

自俄国人于崇祯元年(1628年)建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堡后,尽管周边的吉利吉斯人、蒙古人多次进攻城堡,但由于俄国人的火器比土着人的武器先进得多,因此每次进攻都遭到了失败。俄国人为了征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盆地、坎河盆地、丘雷姆河盆地、阿巴坎河盆地的土着人,不仅在这些地区设置了很多哨所,还经常派兵进入草原、森林讨伐土着人,每隔一段时间,叶利扎维塔都要写信,向托木斯克督军鲍里斯汇报情况。

叶利扎维塔刚写了几句话,就听到城外响起了炮声,然后听到城内响起了爆炸声,他写信的桌子都剧烈地振动了起来。他想道,难道周边的吉利吉斯人又来进攻城堡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吉利吉斯人没有大炮,难道是蒙古人?蒙古人倒是有大炮,可他们的大炮要几千斤重,他们把大炮运过来时早就被哨所发现了,再说蒙古人的炮弹都是实心弹,哪会爆炸?他决定去了望塔看看,究竟是谁来攻城的?

叶利扎维塔跑出屋子时,越来越多的炮弹落在了城内。大街上的俄国人在哭喊着、跑着,自他们来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只有他们用炮火对付土着人,自己还没遇到过这种炮火的打击,能不害怕吗?叶利扎维塔冒着炮火来到了望塔,用单筒望远镜了望着,才发现炮弹是从叶尼塞河上的几艘舰船上打过来的。他见过的舰船都是从船的侧面开炮的,还没见过这种会冒黑烟,不需要划桨,又是在船头开炮的舰船。敌人的舰船离城堡至少有6里,得等他们靠近后,自己的大炮才能炮击他们的舰船,如他们停在原地开炮的话,自己只能挨炸。

叶利扎维塔不知道敌方的舰船是哪来的?他看到舰船的船头似乎插着一面旗帜,忙用单筒望远镜盯着旗帜看,想看明白敌方究竟是谁?突然,他看到一颗炮弹朝自己的了望塔飞来,慌乱之下,他和了望塔上的几个士兵从5米多高的了望塔上跳了下来。他刚落地,炮弹就击中了了望塔,把了望塔炸塌了,一根大木头重重地砸在了自己的腰部,只听“咔嚓”一声,自己的脊椎断了,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他忍着疼痛想推开压在背上的木头,才发觉自己一点力气都使不上,下半身也没有了感觉。他抬起头,看到与自己一起跳下来的几个士兵,与他一样被埋在了木头堆里,他们的身下流淌着鲜血,伤情比自己还要重。等其他哥萨克士兵跑来,搬开木头,把他救出来时,他才知道从了望塔上跳下来的几个人,只有他自己一个人还活着。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