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552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26)

再造汉明 第552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26)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552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26)

托古尔看到,汉人的船终于拐过弯来了,只见第一艘舰船的上空就是那朵飘着的彩云,这下他终于看清了,那朵彩云下躲着的确实是个人,这个人不断地挥动着手里的红、黄、绿旗帜,他的骑兵躲到哪里,这个人的红旗就指向哪里,原来是他在给舰船的炮兵指明着炮击方位。他很想让自己的大力士用弓箭把那人打下来,可他实在太高了,任何弓箭都射不中他。

只见敌人的舰船越来越近,一艘舰船靠岸后,下来了100个身穿蓝色衣服的士兵,其余的舰船继续朝前开着,就在托古尔的眼皮底下朝前开着,一边朝前开,一边向岸边开炮,这些炮弹已换成了霰弹,每颗霰弹炸开后,就有无数的铁钉、铁珠、铁箭飞向岸边,蒙古兵在死伤了几百人后,赶紧骑着马,远离了岸边。

托古尔命令宰桑诺恩立格率500骑兵去追赶着舰船,自己带着300名骑兵去与在北部登陆的汉人战斗。

托古尔曾率手下与入侵的俄国人进行过多次战斗,心想按照以往的战斗经验,自己的300名骑兵能对付100名俄国步兵。你们汉人的大炮好像是比俄国人的大炮厉害,可你们没有俄国人的火枪,就敢派100个步兵来进攻我,哪不是在找死吗?

托古尔带着骑兵,冒着炮火,距上岸的汉人1里远时,他看见前边的汉人站成4排,第一排的好像每人手里拿着一根短木棍,后边的三排每人手中拿着枪。托古尔知道,以往汉人手中的枪叫做“火铳”,射程只有二三十步,现在他们从西方人手里获得了技术,造的枪叫做“鸟铳”,这种枪与俄国人的火绳枪差不多。

托古尔在与俄国人的战斗中,曾缴获过这种枪,也知道火神枪对穿盔甲的敌人来说,有效射程能达到80步,可惜自己不会用。他想道,尽管你们汉人也有枪,但射程好像并不远,打了一发子弹后,换子弹就要隔几十秒,在你们换子弹时,我的骑兵早冲到你们面前了。于是,托古尔对自己的部下喊道:“勇士们,给我好好打,每打死一个汉人,就奖赏5两银子。”

蒙古人在战斗中获胜后,会拿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牲畜、食物、纺织品、贵重金属、宝石等,在这些物品中,他们最钟爱的就是黄金、白银、丝绸,这三种物品不仅普通蒙古人喜欢,连蒙古贵族也极为喜欢。不过,托古尔显然是瞧不起面前的铁血军士兵,杀死一个汉人兵只奖赏5两银子,要知道当年明军杀死一个蒙古兵的奖励标准是50两银子。

托古尔瞧不起面前的铁血军士兵,就得付出沉重代价。他率部一路朝前冲锋时,死伤了200多人还没杀死一个敌人。等托古尔明白自己不是眼前汉人兵的对手时,已晚了,他的坐骑被一颗子弹击中后, 被重重的摔倒在了地上,然后做了铁血军的俘虏。

令托古尔吃惊的是,眼前的汉人并没有杀他们,反而派出郎中给伤兵疗伤。托古尔和几个头目被押到船上后,关押在一个船舱里。

过了一会儿, 几个铁血军战士又押了几个俘虏来到了船舱。托古尔定睛一看,是宰桑诺恩立格等人。

蒙古人的军事组织是以游牧于同一地区的十几户或几十户同族牧民组成一个阿寅勒(相当于汉人的村、屯),5个以上的阿寅勒组成一个爱玛克(相当于汉人的乡、镇),十几个爱玛克组成一个鄂托克(相当于县),鄂托克的首领称为宰桑,宰桑下面有百户长、50户长、10户长。通常一个鄂托克在千户左右,战时每个鄂托克需出动1千左右的人马,因此蒙古人的鄂托克相当于大明的千总,也是世袭的。当然,有些鄂托克经战损后,能出征的可能不足1000人了,也有一些鄂托克经多年发展后,能出征的可达到3000人左右,甚至更多。

蒙古人规定,每个牧民家庭都必须归属于某个鄂托克,而且不能变动。崇祯十三年(1640年)卫特拉与喀尔喀制定《卫特拉-蒙古法典》后,更是强化了这一规定,任何想离开原鄂托克的牧民都属于逃跑行为,原鄂托克可以派人把他抓回来后对其进行处罚,任何一个接受逃跑牧民的鄂托克,必须给原鄂托克予以赔偿。

蒙古人将几个鄂托克组成一个兀鲁斯(也称乌鲁斯、乌鲁思),这个兀鲁斯也是世袭的,因此兀鲁斯所管辖的牧场就是他的封地,后来兀鲁斯也称“台吉”。

托古尔就问诺恩立格:“他们派了多少人来和你战斗?”

诺恩立格说道:“他们只派了100人上岸。”

“他们也有枪?”

“嗯。他们的枪比俄国人的枪射得远。”

“哎,看来我们遇到了比俄国人还要厉害几倍的强敌。”

“台吉,俄国人算什么?我们遇到的是神兵。”

“此话怎讲?”

“台吉,你不是看到那朵彩云了嘛?不是神的话,谁能飘在半空?”托古尔细细一想,诺恩立格说的还真有道理,原来这些汉人是神兵。既然对方是神兵,自己失败了也不丢脸,于是问道:“怎么神会帮汉人?”

“台吉,肯定是我们有人得罪天神了,所以天神来惩罚我们了。”

“我没做坏事呀,你做坏事了嘛?”

“我也没做啥坏事。”

“难道是别的人做了坏事?”

“这谁知道?”

几个人说着话呢,呼斯热和他手下的几个头目也被押到了船舱里,托古尔这才明白,自己彻底失败了。

于是,几个人在船舱里讨论着部落里究竟是谁惹恼了天神。

一个时辰后,几个铁血军战士来到船舱,把托古尔、诺恩立格几个请到了大舱里。托古尔看到在河对岸的库楚克也在这里。

在鄂毕河左岸放牧的是由库楚克台吉率领的杜尔伯特部部落,手下有2500户,曾是这一带草原的主人。天启三年(1623年),卫特拉蒙古在与喀尔喀蒙古的战斗中失败后,库楚克台吉就率领部落退出了鄂毕河右岸。托古尔率部来到鄂毕河右岸后,两个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牧场,还经常发生冲突。崇祯十三年(1640年),卫特拉蒙古与喀尔喀蒙古在塔尔巴哈台召开联盟会议,制定《蒙古-卫特拉法典》(简称《卫特拉法典》)后,卫特拉蒙古与喀尔喀蒙古握手言好,托古尔与库楚克也才停止了争斗,一致对外,共同对付入侵的俄国人。

托古尔看见库楚克留的发型是“三搭头”,这种发型是蒙古人的传统发型,先在头顶正中交叉剃开两道直线,然后将脑后一束头发全部剃去,正面一束头发全部剃去,或修剪成各种形状,任其自然覆盖于额间,再将左右两侧头发编织成辫0子,结环后下垂至肩。而托古尔自己留的是一根辫0子,这种辫0子不同于满人的金丝小辫0子,类似于汉人妇女留的辫0子,辫0子周边的头发是不用剃去的。蒙古人入主中原后,漠南、喀尔喀蒙古人的发型发生了很多变化,有的保持着传统的“三搭头”发型,有的就留一根独辫,有的留了大开门、一字门、大圆额、小圆额、花钵焦、倒锅头等。

托古尔问道:“库楚克台吉,你怎么也被他们俘虏了?”

库楚克说道:“我得到情报,说有500个汉人骑兵来到了领地,我就带了2000多人去拦截他们,谁知这些汉人比俄国人还要强悍几倍。”

“你那边也有500个汉人骑兵?”

“是呀。”

“原来汉人是沿着鄂毕河两岸水陆并进的,看来这片土地要姓‘汉’了。”

“我看也是。不过,这些汉人似乎比俄国人要好,不杀俘虏。”

“从这一点看,他们确实比俄国人要好。”

几天后,几个汉人军官在一群卫兵的护卫下,走了进来。其中看了看大舱里十几个俘虏,自我介绍道:“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的船上。我叫夏春柳,是大明国铁血军伊尔库特都督府副总指挥。麻烦你们也自我介绍一下。”

托古尔、库楚克几个见夏春柳这么客气,也分别作了自我介绍。

待大家都自我介绍完后,托古尔问道:“夏将军,你们的伊尔库特都督府是怎么回事?”

夏春柳看了看他,说道:“我们的伊尔库特都督府是去年年底成立的,他东起贝加尔湖西岸,西止额尔齐斯河,南起东、西萨彦岭,北至大海。”

托古尔、库楚克听后心想,原来你们的伊尔库特都督府,指的就是这一片地区,于是托古尔又问道:“你们和俄国人是一伙吗?”

“我们怎么可能会和俄国人是一伙的。”

“那北部的俄国人会接受你们的统治?”

“把他们消灭后,就没有俄国人了。”

“你们把北部的俄国人干掉了?”

“暂时还没全部干掉,不过也快了。”

“你这是啥意思?”

“我们是兵分四路来到这里的。一路由我们的副总指挥金培生将军率领的铁血军,沿着勒拿河南下,占领贝加尔湖西岸,第二路是由我们的副总指挥尚宪勇将军率领的铁血军,沿着叶尼塞河南下,消灭叶尼塞河沿岸的俄国人;第三路就是由我率领的铁血军,负责消灭鄂毕河中上游的俄国人,现在正在包围库兹涅茨克盆地里的俄国人;第四路是由我们的都督袁时泰将军率领的铁血军,负责消灭额尔齐斯河沿岸的俄国人,很快他就会到达阿尔泰山。”

托古尔、库楚克听了夏春柳的话后,大吃一惊,原来他们是干掉了鄂毕河中下游的俄国人后来到这里的。他俩心想,我们蒙古人与俄国人苦战了几十年都没能打败他们,反而被俄国人逐渐蚕食了大片土地,你们汉人却轻轻松松地打败了俄国人后,来到了这里。看来今后这片地区真的该姓“汉”了。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