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610章 哀江南赋

再造汉明 第610章 哀江南赋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610章 哀江南赋

金堉、刘生昌、穆尔察见形势不妙,也想逃跑,谁知一直跟在旁边的惠山村守军首领禹冰鷞说道:“金大人,你们还跑的了吗?”

金堉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大人,你看看周围。”

金堉忙朝四周看了一下,见四周竟然有几百名身穿蓝色制服的明军,自己带来的亲兵竟然被无声无息地干掉了,于是惊问道:“你投靠了明军?”

禹冰鷞说道:“是。希望你们也能认清形势。”

其实,禹冰鷞是被铁血军收买的。当初,禹冰鷞看见明军封锁了鸭绿江后,不服气,先后派出了几批人马过江,没想到派过去的人都被明军制服了,这下他才明白,对过的明军不好惹。经庾仲容多次做工作,禹冰鷞终于答应为明军服务。

铁血军得知有大批朝0鲜军队过来后,就提前派出了200多名铁血军士兵,由庾仲容带队混进了惠山村守军中。

金堉、刘生昌带来的亲兵,在刚刚铁血军炮击擂鼓阵地时就被干掉了一半,然后冒充惠山村守军的铁血军士兵趁金堉、刘生昌、穆尔察只顾观察北部的战况时,就悄悄地把金堉、刘生昌余下的亲兵干掉了。

庾仲容来到金堉、刘生昌等人面前,说道:“金大人,我是大明国铁血军百总庾仲容,麻烦你们跟我走一趟。”

“大明铁血军?”

“对,我们是大明国南直隶大华集团公司的保安部队。”

金堉听后心想,一个公司的保安部队不就是团练吗?连团练都这么厉害,那大明国的正规部队又该是什么战斗力?于是又问道:“你要把我们送到哪里?”

“先去对岸的塔山。”

待把金堉、刘生昌、穆尔察押到塔山,庾仲容把从金堉身上搜出的一份手稿交给了李琚。李琚接过手稿一看,原来是一首词。

词的题目是《哀江南赋》,序言写道:大明太祖都南京,我国越海朝聘,谓天朝为“江南”。太宗迁于北京,而仍以“江南”称,盖狃于旧也。今而哀之,作此赋。

李琚继续看着金堉写的词:

赫圣祖之首出,期五百而应箓。

呈灵符以效瑞,有朱衣之投药。

失怙恃于遘厉,乃潜龙于皇觉。

属四海之云扰,天既厌于夷德。

......

李琚尽管读过书,可没看懂这首词的意思,于是指着词的第一段,问金堉:“金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金堉解释道:“太祖的母亲怀孕时,梦见天神赐药,足以证明太祖在娘胎里时,就受到了天神的护佑,并获到了君权。太祖出生后,母子两人无依无靠,入皇觉寺为僧。后从郭子兴起事,并最终平定陈友谅、张士诚,驱逐元朝残余势力,入漠北,统一天下,恢复中华。”

李琚听后,心想原来是这个意思,就继续读着金堉的《哀江南赋》:

何继述之无君,计不出于盘石。

白帽加于王顶,悲月儿之流落。

......

抑天定之如何,仰苍苍而漠漠。

揽余涕而抒哀,窃敷袵而精祝。

金堉的词是仿我国南北朝时期庾信写的《哀江南赋》,当时庾信代表梁朝出使西魏,在西魏期间听闻梁朝灭亡,于是写下了《哀江南赋》,以痛悼梁朝的灭亡,哀叹自家身世,表达故国之思、乱离之苦。庾信自己最终老死北方,未能南归。

金堉出使大明期间,既亲见明季秕政之不可挽,也深受大明君臣的扶护,才得以安全回国,他对大明有深深的报恩与感激之心。他写下《哀江南赋》,对“江南之地”充满了期望,希望借“虎踞龙盘之地”与“燕赵悲歌之士”,揭竿而起,一洗耻辱,驱除“鞑虏”,以恢复大明。

李琚看完金堉的《哀江南赋》后,对金堉说道:“金大人,我收到了总部的命令,将送你去旅顺府。”

“你们的总部在哪里?”

“在南直隶苏州。”

“苏州这么快就知道我被你们俘虏了?”

“嗯。”

金堉想破了脑袋也没明白,远在几千里外的苏州怎么会这么快就得到了消息?

几天后,金堉、刘生昌、穆尔察来到了旅顺,他们刚在旅顺登陆,台风就袭击了辽东半岛。

金堉、刘生昌、穆尔察在总督府见到了辽东总督冯元飚。

金堉出使大明时,冯元飚见过他,于是说道:“金大人,欢迎你再次来到我国。”

金堉问冯元飚:“冯大人,多尔衮不是占领了北京城了吗?”

冯元飚说道:“他占了北京城,我们占了沈阳,不吃亏。”

“你们占领了盛京?”

“那不叫盛京,叫沈阳。”

“对,对,是沈阳。那辽东?”

“现在整个辽东都在我们的控制之下。”

“山海关呢?”

冯元飚看了看穆尔察,说道:“锦州、山海关暂时还被满人占着,不过我们将很快夺回锦州、山海关,把多尔衮彻底赶进关内。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再次一统山河。”“你们在沈阳找到我们的世子了吗?”

“我们占领沈阳后,没有发现你们的世子李溰、也没发现李淏。据被我们俘虏的清军将领称,他们随多尔衮去北京了。”

“金尚宪、崔鸣吉呢?”

金尚宪,隆庆四年(1570年)出身于汉城,万历十八年考中进士,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入职承文院,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出任济州安抚御史。由于金尚宪属于西人党,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被罢官。“仁祖反正”后,金尚宪得以复出,出任大司谏。天启六年(1626年)出使大明,他在大明期间正遇皇太极进攻朝0鲜(史称丁卯胡乱),他立即上书大明兵部尚书冯嘉会,请求救援朝0鲜,大明当即下令毛文龙、袁崇焕及登莱巡抚李嵩出兵增援朝0鲜。可是当时在皮岛的毛文龙已在铁山战败,在忙于修筑锦州城的袁崇焕得令后,派出9000精兵进攻三岔河(辽河的下游),李嵩派出了8000兵马东援。等到李嵩的8000人马到达皮岛时,后金兵在阿敏的带领下早已凯旋。丙子胡乱期间,金尚宪为主战派。仁祖投降后(史称丁丑下城),金尚宪辞去官职,隐居安东鹤驾山。崇祯十三年(16si0年),清廷要求仁祖将金尚宪送到盛京,于是仁祖将金尚宪拘捕后,于十二月将他押送到了盛京。

崔鸣吉,万历十四年(1586年)出生于汉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考中进士,任工曹佐郎、兵曹佐郎等职。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被罢官。仁祖反正时,崔鸣吉参与了这次政变的整个过程,被录靖社一等功臣。后任弘文馆副提学、大司宪、刑曹参判等职。丁卯胡乱期间,他主张投降,此后在国内声名狼藉,一度远离政坛,后仁祖念其劳苦功高,继续重用他,历任汉城府判尹、户曹判书、兵曹判书、礼曹判书。丙子胡乱期间,崔鸣吉继续鼓吹与大清讲和。但崔鸣吉主和的目的在于保全李氏宗社,也坚决反对出兵协助清军攻打明军。崇祯十年(1637年)皇太极从朝0鲜撤兵后,崔鸣吉撰《移陈都督咨》,向大明详细报告“丙子胡乱”的经过以及朝0鲜被迫投降的情况。他写好这篇文章后,托林庆业将“咨文”交与洪承畴。松锦战役后,洪承畴投降了皇太极,供出了崔鸣吉、林庆业私通大明,于是崔鸣吉被押往盛京拘禁,而林庆业在被押送去盛京的途中逃脱。

冯元飚认识金尚宪,也听说过崔鸣吉,于是告诉金堉:“我们在沈阳没找到他俩。”

金堉说道:“难道他俩跟着世子去了北京?”

“现在还不清楚,不过我们查清楚的。”说完,冯元飚对金堉说道:“再过几天,你就能见到你的老朋友林庆业将军了。”

金堉听后一愣,忙问道:“他不是被皇太极杀了吗?”

“他没死。清军把他押往沈阳时,他择机逃走,躲到了安州殷山的一座寺庙里。今年开春后,他偷偷下山,偷渡到了登莱。”

“他现在人呢?”

“现在他是我国渤海水师指挥使,不过前几天去苏州了。过一段时间,他就会返回旅顺。这段时间我要组织抗洪,你可以在城内转转,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去辽阳、沈阳看看。”

“你们不杀我?”

“就凭你写的《哀江南赋》,我们就不会杀你。”

金堉指着刘生昌、穆尔察,又问道:“你将怎么处置他们?”

“刘将军是我国刘挺将军的后人,尽管他随你来进攻我们,那也是各为其主,只要今后不再进攻我们,我们不会为难他。”然后,冯元飚对刘生昌说道:“等台风过后,你可以去南昌,祭奠先祖。”

刘生昌忙下跪,说道:“谢总督大人不杀之恩。”

冯元飚对穆尔察说道:“你是努尔哈赤的孙子,本该将你就地正法,但考虑到关外没其他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了,就留你一条性命。你可以去沈阳,那边已对你有了安排。”

穆尔察跪下后,说道:“谢冯大人的不杀之恩。”然后问道:“请问大人,让我去沈阳干吗?”

“去看看我们有没有动你家的祖坟?还有,留在关外的满人,还是由你来管理比较合适。”

穆尔察听后懂了,尽管大部分满人随多尔衮入了关,但关外还有数万满人,大明需要一个爱新觉罗家族的人来管理他们,用汉人的话来说,这叫“以夷制夷”,于是说道:“我一定会尽职尽力的。”

冯元飚说道:“你可别耍小聪明,关外的满人不多了,万一闹起了什么幺蛾子,那会被灭族的。”

“小的明白。”

冯元飚听后点点头,对金堉、刘生昌、穆尔察说道:“你们先留在衙内休息,我要去海边看看盐场有没有被暴雨淹没。”

后来,金堉去了辽阳、沈阳参观,在铁血军、明军夺回山海关、锦州后,又去了山海关、锦州。在参观期间他明白了,他看到的并不是一个亡了的大明,而是一个如日旭升的大明,在他回国前,把他自己写的《哀江南赋》撕掉了。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