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618章 御驾亲征(1)

再造汉明 第618章 御驾亲征(1)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618章 御驾亲征(1)

八月十九日,在苏州大运河,一艘船刚进入浒墅关,船老大就被告知暂不能前行了。

船老大问钞关官员:“为啥不能前行了?”

钞关官员说道:“今天上午,苏州各大码头有重大军务活动。”

船老大一听是军务活动,心想那是军事机密,就没敢再问下去。

一名老者问船老大:“浒墅关距苏州城还有多远?”

船老大告诉老者:“凌博士,这里距苏州城外的枫桥码头有20里,距苏州城的阊门码头有28里。”

这个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不久前被任命为国子监博士的凌蒙初。他是八月十六日坐上一艘来往于苏州、徐州的货船离开徐州的,今天才进入苏州境内。谁知一到浒墅关,就被困在了船上。

凌蒙初心想船被困在浒墅关,还不知道啥时候能放行呢?听说距苏州阊门码头只有28里,就想登岸,又被守卫在码头的士兵拦住了。

士兵问凌蒙初:“你想干嘛?”

凌蒙初说道:“我想上岸后,租一匹马去苏州。”

“所有的道路都被封锁了,你暂时去不了苏州。”

“这可咋办?我得赶到学校去报到。”

“你去哪个学校报到?”

“去苏州大学堂呀。”

“你是大学堂的教授?”

“嗯。”说完,凌蒙初就把国子监的聘书递给了士兵。

士兵接过聘书一看,忙对凌蒙初说道:“你稍等一会。”

几分钟后,来了个百总。

这个百总读过凌蒙初写的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因此很崇拜凌蒙初。百总来到码头,再次验明凌蒙初的身份后,对他说道:“你急着去苏州大学堂报到的话,可以坐我们的军马。”

于是,凌蒙初在2名士兵的护卫下,坐上了军马,前往苏州城,不一会儿就到了苏州城西北的阊门。到了阊门外,凌蒙初看见阊门有重兵把守,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出。

2个护卫凌蒙初的兵士对他说道:“凌博士,我们只能送你到这里了。”

凌蒙初下马后,对2个兵士说道:“谢谢。”

待2位兵士离开后,凌蒙初挤在人群中,看见道路上都是兵士、马匹、运输车,码头上人山人海,河道里挤满了各种船舶。

此时,在苏州盘门、胥门、阊门、齐门、葑门各大码头,2万名士兵和3千名铁血军士兵开始登船去太仓。这2万名士兵是新成立的泰山军士兵,他们将随陶大鹏去登莱。3000名铁血军士兵是新成立的征西军士兵,将随李鸿雷去辽东。

朱慈烺在刘云龙、刘文炳、贺吉良、林庆业、黄蜚、郑芝龙、陶大鹏、鲁之屿、侯承祖、于七、李鸿雷的陪同下,来到胥门码头。刚从习武堂毕业的刘增福成了护卫朱慈烺的锦衣卫旗长。

在码头上,随着汽笛声响起,他们与范景文、史可法、张国维、郑瑄、郝骏龙等大臣告别后,登上了去往太仓的舰船。此后,郝骏龙将离开铁血军,去南京组建大明总0参0谋0部。

在船上,鲁之屿向朱慈烺、陶大鹏介绍本次去登莱的将领吴易、沈自徵。

吴易,吴江人,崇祯十六年(16si3年)进士,今年向史可法上书《中兴末议》,获史可法赏识,被推荐到了苏州卫任职,担任几个新兵训练总队的一个总队长。

沈自徵也是苏州府吴江人,原光禄寺寺丞沈璟的侄子,年轻时在南京国子监读书,在读书期间对排兵布阵就很感兴趣。国子监毕业后,到北京谋事,着有杂居《霸亭秋》、《鞭歌妓》、《簪花髻》(今合称《渔阳三弄》)。李自成进攻北京时,他逃离北京,回到苏州。苏州卫招募新兵时,他投笔从戎,由于他有文化,又懂军事,获左懋第赏识,就被苏州卫任命为一个训练总队的队长。

历史上,清军南下后,沈自徵与弟弟沈自炳在长白荡组建反清舟师,与吴易领导的义军合流后,称为“白头军”,事败后,两人都被清军杀害。

朱慈烺听了鲁之屿的介绍后,对陶大鹏说道:“他们还没实战经验,去了登莱后,要让他们好好磨练磨练。”

陶大鹏说道:“陛下,微臣明白。”

朱慈烺又问郑芝龙:“朝廷给你部的军饷够了吗?”

郑芝龙说道:“陛下,够了。”

“以后,你要与刘云龙的南海舰队好好配合,给我守住南海。”

“微臣明白。”

途中,朱慈烺见刘增福与他年纪相仿,就问道:“你就是皇兄去年从郯城带回来的刘增福?”

刘增福说道:“是的,陛下。”

“你奶奶、弟弟、妹妹还好吗?”

“托皇上的福,他们很好。”

“以后,你在锦衣卫好好干,有了经验后,就能带更多的兵。”

“陛下,其实我不想在锦衣卫干。”

“为啥?”

“我父母都被鞑0子杀了,我要报仇。”

“你还小,还不能上前线。你的仇由别人替你去报。”“别人替我报仇,总没有自己亲自杀几个鞑0子过瘾。”

“你真想杀敌?”

“嗯。”

朱慈烺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刘云龙,说道:“等到了山海关,你可以偷偷跟着戚家军去攻打山海关。”

“真的?”

“真的。不过,就看你怎么瞒过我皇兄、刘文炳。”

“这还不简单,到时你别找我就行。”

到太仓后,等候在浏河港的2万名士兵开始登船,这2万名士兵原先在松江府境内训练,他们将奔赴觉华岛(今又称菊花岛),重建关宁军。

松江卫指挥使侯承祖向朱慈烺介绍了本次率兵去辽东的两位将领吴志葵、鲁之域。

吴志葵,松江府华亭县人,崇祯六年(1633年)中武举,张国维任苏州巡抚时,被推荐为金山卫所千总。鲁之域,苏州卫指挥使鲁之屿的弟弟,任宝山卫所千总(注:宝山地域属苏州府,但宝山守御卫所属松江卫)。松江卫招募了新兵后,吴志葵、鲁之域分别担任2个训练总队的队长。

历史上,弘光朝期间,吴志葵升任吴淞副总兵。清军南下后,吴志葵、鲁之域在鲁之屿的领导下,组织了抗清义军,兵败后被清军杀害。

所有的士兵都登上了海轮,这些海轮由铁血军水师、太仓水师、庙湾水师、渤海水师的舰船、运输舰组成。太仓水师的舰船已全部更新为蒸汽机动力,庙湾水师、渤海水师还暂时各有5艘蒸汽机动力舰船。

郑芝龙留在了太仓,他要去李舟洋的造船厂,接受5艘蒸汽机舰船。

朱慈烺、刘云龙登上了铁血军的800吨级铁甲舰“汉光武号”,舰长朱焕炳在舷梯口迎接着朱慈烺。

朱慈烺问刘云龙:“这是新造的舰船?”

刘云龙说的:“不是。这艘军舰是原先的‘秦始皇号’。”然后指着朱焕炳介绍道:“他就是原‘秦始皇号’副舰长。”

“那原先的‘秦始皇号’呢?”

“上海造船厂、宁波造船厂下水了4艘1200吨的铁甲舰,我把‘秦始皇号’、‘汉武帝号’、‘唐太宗号’、‘隋文帝号’给了它们,原先的2艘600吨铁甲舰、2艘800吨铁甲舰的舷号改为了‘汉光武号’、‘汉高祖号’、‘唐高祖号’、‘晋武帝号’。”

“4艘1200吨的铁甲舰呢?”

“它们正在印度洋执行任务。”

朱慈烺听后明白了,刘云龙早就在印度洋展开行动了。

几天后,舰队到达蓬莱。

曾化龙、海刚、康富标、朱成矩在码头恭候着朱慈烺。在码头等候的还有于七的3000名戚家军。

陶大鹏率吴易、沈自徵的2万士兵上岸。

当10辆坦克、10辆装甲车轰隆隆地开上码头时,曾化龙问朱慈烺:“陛下,这些是什么新式武器?”

朱慈烺指着刘云龙,说道:“这是皇兄新造的坦克、装甲车。”然后反问道:“怎么样,它们威武吗?”

“当然威武。今后还有谁能对付它们?”然后曾化龙对刘云龙说道:“也只有你这种鬼才,才造得出这种‘四轮怪兽’。”

刘云龙说道:“你先别捧我,还是先向陛下报告一下山东局势吧。”

曾化龙就向朱慈烺汇报道:“自李率泰、巴哈纳先后进入山东后,李自成的郭升大部退出了山东。随巴哈纳来到山东的王鳌永、方大猷四处招降山东各地。王鳌永甚至领兵进攻青州城,被守城的李士元部与李自成的赵应元部、杨玉林部联合击杀。”

王鳌永,山东临淄人(今淄博),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曾任襄阳知县、宣城知县、户部右侍郎、佥都御史,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他投靠了李自成。李自成退出北京后,王鳌永又投降了多尔衮。

方大猷,浙江乌程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曾任遵化兵备道、井陉兵备道佥事,与王鳌永一样,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是清廷派到山东的第一位巡抚。

赵应元,山东临淄小赵家庄人,家世习武,一身武艺,曾给王鳌永做过保镖。王鳌永在襄阳时,将军事机密泄露给了已降明的张献忠,遭到王鳌永的训斥,于是赵应元离开了王鳌永,加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成了李自成手下的小头目。李自成进京后,赵应元随郭升来到山东。

杨玉林,北直隶人,崇祯三年(1630年)武举人,崇祯十六年任潼关兵备道佥事,李自成破潼关后,降李自成。李自成进北京后,封为户政府侍郎,并随郭升到山东。郭升退出山东时,杨玉林还在临淄。

朱慈烺一听就知道青州城还在自己手里,于是问道:“赵应元、杨玉林没跟着郭升逃离山东?”

“赵应元本想跟着郭升退到河南去,但到了长山县(今属邹平市)境时,发现退路已被清军切断,于是就在临淄(今淄博)一带流窜,遇到了杨玉林,于是一起抗击清军。王鳌永攻打青州城时,赵应元、杨玉林率部从背后袭击了他。”“赵应元、杨玉林人呢?”

“李士元杀了王永鳌后,赵应元、杨玉林就率部投靠了李士元。他俩手下还有2千多人,我怕他俩再次造反,就把他俩调到了烟台山。”

朱慈烺就问朱成矩:“赵应元、杨玉林在烟台山还老实吗?”

朱成矩说道:“陛下,赵应元、杨玉林到了烟台山后,他俩的手下被我分散后,去了各厂矿做巡更,他想闹也闹不起来了。”

“嗯,看在他俩还能抗击清军的份上,就让他俩待在烟台山吧。”朱慈烺又问曾化龙:“其它的呢?”

“方大猷率兵数次进攻满家硐、榆园,但都被宫文采、张七击退了。上个月,宫文采听说朝廷已取消了匠户后,就给我写了一封信,愿归顺朝廷,并请求支援。”

“不是只有满家硐吗,怎么又冒出个榆园来了?”

“榆园位于东昌府曹州、濮州一带,原为德王的封地,自万历年间起就天灾**不断,耕地大面积抛荒,这些被抛荒的耕地长出了大片的榆钱树。四五年前,曹州、濮州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蝗灾,德王却不顾百姓的死活,不仅将大片耕地占为己有,还拼命加税,导致盗贼四起,为首的有张七、任七、梁敏、范慎行,经官府清剿,他们暂时消停了。郭升来山东后,他们再次起事,投靠了郭升。郭升退出山东时,张七、任七、梁敏、范慎行没有跟随他离开山东,而是留在了曹州、濮州,推张七为首领,号称‘榆园义军’。”

“原来如此,看来宫文采、张七倒还有点血性,不愿降清。可惜呀,当初要是朝廷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也不至于造反。”说完,朱慈烺问刘云龙:“你的人能去支援宫文采、张七吗?”

刘云龙说的:“从沛县到嘉祥有200里路,嘉祥到曹州又有200多里路,我的人可以去满家硐、榆园,但是......”

“你怕高杰守不住徐州?”

刘云龙把朱慈烺拉到一边,轻声说道:“龚广方、宋若水、柴济汉、桂栋材离开驻地后,万一高杰、刘良佐真闹出点幺蛾子,甚至与左良玉联合起来,那就不是能不能守住徐州了,恐怕还会累及凤阳、淮安、扬州。”

朱慈烺也轻声说道:“凤阳有马士英,淮安有路振飞,庐州有黄得功,怕什么?”

“黄得功的2万新兵还没训练成军呢。”

“他们要闹事,也不会这么快吧?再说,我们总不能看着近在咫尺的抗清队伍被消灭呀?”

刘云龙见朱慈烺坚持要增援满家硐,于是说道:“行,我马上给刘玉尺发报,让他增援满家硐、榆园。”

朱慈烺听后点点头,又问曾化龙:“还有别的嘛?”

“衡王想离开青州。”

衡王是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被皇帝朱见深封给他第五个儿子朱佑楎的,封地就在青州。到崇祯年已传了六世七王,分别是朱佑楎、朱厚燆、朱载圭、朱载封、朱翊镬、朱常?、朱由棷。崇祯十五年(1642年),阿巴泰率清兵攻打青州城时,朱由棷还挺身而出,亲临城头,鼓励守军与清兵搏斗,与李士元一起击退了阿巴泰。

朱慈烺听曾化龙说起朱由棷想离开青州,想了一会儿,说的:“朱家宗室在北方的已不多了,就让他移驻蓬莱吧。不过,你告诉他,他离开青州后,衡王府在青州的土地必须无偿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那他今后靠什么养活王府的人?”

“阿巴泰、李自成、多尔衮都没能攻陷青州,衡王府是北方唯一没有受到重大损失的藩王,他应该还有点钱。他到了蓬莱后,就让他做生意。”

刘云龙听后,说道:“可以让衡王在蓬莱办一家纺织厂,由我向他优惠供应纺机。”

朱慈烺听后,说道:“你这个主意不错,就这么定了吧。”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