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634章 御驾亲征(17)

再造汉明 第634章 御驾亲征(17)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634章 御驾亲征(17)

前一阵子,边晓松一直在渤泥岛勘察矿产,戚家军、关宁军、征西军北上后,根据集团公司总部的指示,他亲自率队来到了北方,勘察辽西、锡林郭勒草原的矿产,在锡林浩特开采的煤矿、萤石矿、石灰石矿、铜锌矿就是他的勘探队负责的。

边晓松叩见朱慈烺后,向他汇报了最近的矿产勘察情况:“我们在红山(即赤峰)附近找到了几个黏土矿,可以烧制砖块;在红山东30公里的元宝山勘察到了大型煤矿,初步探明的煤炭储量在2亿吨以上;在红山南6公里找到了石英石矿,可以烧制玻璃;在红山西南26公里的红花沟、莲花山找到了砂金矿、岩金矿,在敖汉旗的金厂沟梁也发现了砂金矿、岩金矿,初步探明这二个金矿区的黄金储量在20吨以上;在红山西北28公里的莱草沟发现了石灰石矿、铁矿(分别为今初头朗镇石灰窑沟石灰石矿、铁矿),石灰石储量在500万吨以上,品位在53%以上,可以烧制电石,铁矿储量在250万吨以上,铁品位在38%驻有;在红山西北84公里的鸡爪子沟也发现了石英石矿(今翁牛特旗郝家沟石英石矿);在红山北43公里的两脑袋山找到了一个小型金矿(今翁牛特旗喇嘛沟金矿),预估黄金储量在3吨左右;在红山北65公里的北山找到了铅锌矿(今翁牛特旗于家窝铺铅锌矿),铅锌储量在10万吨以上;在红山北偏东60公里的黑山沟找到了高岭土矿(今翁牛特旗潘家窝铺高岭土矿),预估储量在60万吨以上;在红山东北34公里的大坝沟发现了银矿(今安庆镇敖包山银金矿),预估白银储量在40吨以上。”

历史上,赤峰元宝山煤矿于1768年开采,是内蒙古地区最早开采的煤矿,有12个煤层,可开产的煤层厚度达77米,储量3.92亿吨,后来因露天开采煤矿,形成了元宝山镇。红花沟金矿是1855年由科尔沁王公僧格林沁组织发现的,起先是发现了砂金矿,后来在红花沟找到了岩金矿,不久在红花沟附近的莲花山、柴胡栏子、徐家窑子都发现了金矿,这些金矿就被称为红花沟金矿区。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分砂金矿、岩金矿,元代起就有汉人在那里淘金,因此产金之地被称为“金厂沟梁”,1857年在金厂沟梁发现了岩金矿,在上世纪60年代对金矿进行勘察,保有黄金储量7.238吨、银储量8.568吨。

朱慈烺听到这里,问边晓松:“你与各小组之间也是通过电报联系的吗?”

边晓松说道:“是的。有了电报机,现在方便多了。”

“你本事不小,才多长时间就勘察到了这么多矿山。”

“我可没这个本事,都是刘总在图上标示出来后,我按图索骥勘探矿山。”

“朝廷马上要设立兴和府、归化府、五原府,你告诉我归化府境内有大型金矿吗?”

“兴和府、归化府、五原府?”

旁边的刘云龙就向边晓松介绍了朝廷即将设立兴和府、归化府、五原府的情况,边晓松听了后,就拿出地图来说道:“禀皇上,归化府阴山北麓察哈尔镶红旗境内的黄花沟一带有大型砂金矿。”

“为什么叫黄花沟?”

边晓松说道:“刘总的地图上标示为‘黄花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叫黄花沟。”

刘云龙就替边晓松说道:“那里每当盛夏就开满了黄色的花,所以称为黄花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有很多地方叫‘黄花沟’,察哈尔镶红旗黄花沟平均海拔2000米,全长10公里,沟宽在100-200米之间,沟深在300米左右,沟内不仅有金矿,还有银矿、铜矿、石英石矿、石棉矿。黄花沟一带最大的金矿在沟南6公里的大沟盆地(今称金盆盆地),砂金储量在10吨以上,作为砂金矿来说,可以算是大型金矿。”

“那里冬天能淘金吗?”

“那里没有冻土带,冬天可以淘金。”

“怎么淘?”

“冬天砂金矿的表土是冻结的,下部的含金层并没有冻结,淘金工可以掏洞,将含金沙土从洞下运出来,堆到河道、溪流边,待天气转暖有河水、溪水后就能淘金了。”

“这么说去归化府的难民淘金后,不会闲着没事干了。”

“是的。”

“能把大沟盆地、黄花沟的金矿交给官府来开采吗?”

“可以。”

“你放心,朝廷不会让你白勘探的。”

“让我白干,我也不干呀。不过官府对这个金矿的开采必须严加管理,防止只开矿,不复绿。”

“有道理,我们不能破坏草原的生态环境。”

历史上,刘云龙说的大沟盆地在康熙年间造了一座佛庙,里面藏有经书,因此被称为“经棚”。1958年修筑铁路时,地质勘察人员在大沟盆地发现了砂金矿,那年正好全国搞人民公社,于是在大沟盆地成立了“金盆哈页人民公社”,从此“经棚”成了“金盆”,“大沟盆地”变成了“金盆盆地”,当时由乡镇开产砂金矿,属大集体企业。后经详细勘察,于1968年探明金盆盆地的砂金矿储量为10.9吨,属大型砂金矿,于是在1969年成立了“地方国营察哈尔右翼中旗金盆金矿”,将所有大集体制的金矿收归国有,1975年大规模开采,进入80年代后,由于国家放开了金矿的开产,金盆乡几乎每家每户都参与了砂金矿的开采,附近乡镇的很多村民也涌入金盆盆地参与了砂金矿的开采,共有205个矿点,主要有灰腾梁、马鞍山、牛家沟、西菜园、柳稍沟等矿区,金盆盆地的砂金矿也于90年代采空。金盆乡因无节制的砂金矿开采,导致沙堆满目、百孔千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每逢春夏之际,黄沙漫天,洪水横流,当地百姓虽苦不堪言,但也是自食恶果。刘云龙来自于后世,当然不允许在金盆盆地胡乱开采砂金矿,因此要求官府对金盆盆地的砂金矿开采严加管理。朱慈烺拿到了一个砂金矿后,心情大好,他问刘云龙:“大华集团在这一带成立分公司了吗?”

刘云龙说道:“集团已成立了赤峰分公司、归化(即今呼和浩特)分公司、熬尔告(即今乌兰巴托)分公司,由原苏州农药厂干事黄德安、原苏州染料厂干事欧阳士相、原徽州膨润土矿干事毛淳元分别出任赤峰分公司、归化分公司、熬尔告分公司总干事。他们已经来到了赤峰。”

“他们人呢?”

“黄德安已在元宝山组织开采煤矿,欧阳士相、毛淳元已跟着段廷欢的士兵赶往归化城、熬尔告。”

大华集团成立赤峰分公司、熬尔告分公司后,赤峰分公司将统辖辽西及漠南锡林郭勒草原的开发,熬尔告分公司将统辖漠北的开发,而早先成立的旅顺分公司将统辖辽东地区的开发。今后还将在乌兰察布草原、河套平原另外成立分公司。

朱慈烺听说黄德安已在元宝山开采煤矿了,忙说道:“我们去元宝山看看。”

于是,刘云龙、刘文柄就跟着朱慈烺来到了赤峰东30公里的元宝山。

黄德安看见刘云龙陪着朱慈烺来到元宝山后,忙迎上前来,叩见朱慈烺,然后向朱慈烺、刘云龙汇报元宝山煤矿的开采情况。元宝山煤矿上部煤层的赋存深度平均为18米,最浅的只有几米,最大深度为80米。煤层浅的地方,发大洪水时把表土冲走后,就能露出黑而亮的石头,当地牧民看到这些石头后,也不知道这些石头就是煤块。黄德安告诉朱慈烺,现在矿工在开采的就是露头的煤炭。

朱慈烺慰问了矿工后,开始视察元宝山地区。

元宝山是燕山山脉的东北部延伸,海拔802米,元宝山的南部就是老哈河,元宝山煤矿就位于元宝山、老哈河之间。老哈河两岸有地形平坦,可以开垦后种植庄稼。

这天,朱慈烺正在元宝山视察,刘文炳向他报告:“南京来电,自规定十月一日起开始执行土改政策后,各地反向热烈,老百姓普遍欢欣鼓舞,但也有部分豪族抵制土改,如凤阳府五州十三县就有40个地主联名反对土改。南方的藩王中,有拥护土改的,也有反对土改的,如云南黔宁王沫英、江西益王朱慈炲就写信给朝廷,表示坚决拥护朝廷的土改政策,但江西的淮王朱常清、湖广的桂王朱常灜、广西的靖江王朱亨嘉却反对土改。”

凤阳府的五州是寿州、泗州、宿州、颍州和亳州,除凤阳、临淮、怀远、定远四县直属凤阳府管辖外,其他9个县由各州代辖。

江西益王就封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藩地在江西建昌府南城,第一代益王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六子朱佑槟。朱佑槟生平十分节俭,爱民勤俭,喜爱读史,不像其他王爷那样侵犯老百姓。第七代益王朱由本于崇祯七年(1634年)去世后,由朱慈炲袭位。受朱佑槟的影响,历代益王均生活朴素俭约、遵礼守法、重士爱民、不扰乡里,且喜好读书学史,以诗书传家,倍受世人称道,去年九月张献忠进攻江西中西部时,朱慈炲还出钱出力,抵御张献忠。

江西淮王在宣德四年(1429年)就封于广东韶州(今韶关),第一代淮王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七子朱瞻墺。朱瞻墺到了韶州后,嫌韶州之地贫穷、多瘴疠,于是朝廷在正统元年(1436年)改封藩地到江西饶州府。崇祯四年(1631年)朱常清继承淮王。与益王府相比,淮王府多昏庸**,除了朝廷给的封地外,还不断侵占民田,到了崇祯十六年末,淮王府通过豪取抢夺,侵占的官田、军田、民田达117万亩。淮王府还与饶州府的盐商勾结,囤积居奇,垄断了饶州府的食盐销售,每年都能获利百万两银子。

湖广的衡州府是湖广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弘治十二年(1499年)原受封四川保宁府的雍王朱佑枟(明宪宗的第八子)改封衡州,朱佑枟于正德二年(1507年)死后,因无子嗣,藩国被除,此后100多年衡州府没有藩王。天启七年(1627年)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帝)的第七子朱常灜被封桂端王(简称桂王),封地就在衡州(今衡阳),于是衡州又有了藩王。朱常瀛就藩衡州后,就大兴土木,建造的宫殿十分豪华,其规模仅次于京城的皇府宫殿。朱常瀛与大明的其他藩王一样,嫌朝廷给他的封地太少,短短十几年内就在衡阳县、衡山县、耒阳县、常宁县等境内大肆侵占官田、军田、民田50多万亩。去年张献忠进攻衡州时,朱常瀛携子逃往先逃往永州,后逃往广西梧州,成了真正的桂王。张献忠攻陷衡州后,将雍王府、桂王府烧了个精光,并乘胜追击到永州,俘获了朱由榔,后来朱由榔被李定国的部将杨国威、焦琏(两人原是明军将领)救出。历史上,朱常瀛于1645年十一月死后,其第四子朱由榔沿袭为桂王,后来成了南明的永历皇帝。广西的靖江王在洪武九年(1376年)就封于广西的桂林,第一代靖江王是朱元璋的侄子朱守谦。崇祯十一年(1638年),第十三代靖江王朱亨嘉袭位时,王府的人丁已达5000多人(不含卫队)。靖江王为了养活王府的众多人口,就拼命收刮民脂民膏,侵吞官田、军田、民田,还大放高利贷,灾年老百姓向王府借了1斗米,明年得还3斗米,要是第二年还不出3斗米,第三年得还9斗米,这么高的利率,老百姓哪还得起?因此,很多向王府借米的百姓因还不起高利贷,除了把自己的民田交给王府外,最终自己也进王府,终身为奴。

朱慈烺听了刘文柄的报告后,说道:“贼寇已于崇祯八年(1635年)攻陷过凤阳,凤阳的那些地主难道还想逼着百姓造反不成?给南京回电,让范阁老给马士英下令,哪个地主敢抵制土改,立即逮捕,凡敢拒捕的可就地正法。也让范阁老告诉那些反对土改的藩王,要是再敢反对土改,不仅要没收他们侵占的土地,连朝廷给他们的封地也得没收。”

“是。”说完,刘文柄继续汇报道:“南京方面还说,自十月以来,一群文人士子跑到了国子监,要求朝廷关闭‘苏州大学堂’。”

朱慈烺一听,恼火地说道:“他们还有完没完?”

刘云龙提醒道:“陛下,请冷静。”

朱慈烺想了一下,对刘文炳说道:“让蒋德璟告诉那些‘东林学子’,就说正月初七我也要参加‘苏州大学堂’的招生考试。”

刘文炳忙问道:“你也要参加考试?”

“对。我迟早要取消‘科举制’,但目前须先推广新学。我报名参加‘苏州大学堂’的招生考试后,东林党人还能闹下去吗?除非他们准备与朝廷对着干到底,真这样的话,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明白了。”

刘云龙也对刘云雷说道:“你给贝喜鲁也发个电报,让他在《姑苏新报》上发个新闻,就说皇帝将参加“苏州大学堂”的招生考试。”

刘云雷说道:“是。”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