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644章 陈永福守太原(9)

再造汉明 第644章 陈永福守太原(9)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644章 陈永福守太原(9)

路振飞听说铁血军北上是支援叛徒陈永福守太原后,就愣住了,心想南京那帮大臣是不是疯了?

侯峒曾笑着问路振飞:“你是希望清军立即南下,还是延迟到明年?”

“那当然是越迟越好。”

“那不得了?”

路振飞这才想通,驻海州、泗州、淮安、滁州的龚广方、柴济汉、桂栋材、宋若水正在南方训练,现在江北只有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兵力空虚。假如现在清军南下,高杰、刘良佐即使不降清,以他们以前的秉性,也会跑得比兔子还快,到那时江北只有老将黄得功一人了,无论如何是挡不住清军的。于是他问侯峒曾:“你去了,准备怎么治理?”

侯峒曾说道:“搞土改。”

路振飞当然知道朝廷即将在全国进行土改,但现在在刚收复的地方搞土改,会不会有点仓促,就说道:“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

侯峒曾说道:“不是操之过急,而是恰到时候。我在那边搞土改,成本会比你低很多。”

“何以见得?”

“大顺军占领了那些地方后,杀了不少地主,已经把土地分给无地农民了。没被杀的地主在清军来后,大多投降了清军,我正好能以惩处‘汉奸’的名义,没收他们的土地,分给农民。争得他们的民心后,再动员农民保卫他们分得的土地,你说他们还会反对朝廷吗?”

路振飞心想“没收”降清地主的土地,成本确实比“赎买”地主的土地低多了。

侯峒曾、阎尔梅在淮安只停留了一天,就继续北上了。

在太原,陈永福站在城头,望着城外的一片荒凉,忧心忡忡。

最早的太原城初建于春秋时期,是晋国的都邑,时称晋阳(故址在今太原南郊古城营)。后来“三家分晋”后,晋阳城成了赵国的都城。秦国攻打赵国后,晋阳城归入秦国版图。秦国于晋阳设太原郡,此后晋阳一直是太原郡的郡治所在地。赵匡胤建立北宋时,晋阳城被“北汉”控制,赵匡胤用了19年时间才攻破了“北汉”,他十分痛恨晋阳人的顽强抵抗,于是在攻陷晋阳城后,下令焚毁了晋阳城,还引汾水、晋水倒灌,晋阳城就这么被赵匡胤从地图上抹掉了。晋阳城被毁后,宋朝将太原府降为并州,将州治迁至阳曲县的唐明镇。宋嘉佑四年(1059年),改并州为太原府,府治就在唐明镇,唐明镇就成了今天太原城的所在地。经不断扩建,到了宋末,太原城成了城周有十里二百七十步的土城。后来太原城在金灭北宋、元灭金的两次战乱中,都遭到了损毁。洪武年间明太祖第三子朱桐被封为晋王,封地就在太原。朱桐到了太原后,就对太原城进行了扩建,城周二十四里,城墙高三丈五尺,外包以砖,设有八门,东为宜春、迎晖,南为迎泽、承恩,西为阜城、振武,北为镇远、拱极。八门之外均建瓮城,城门上建有城楼,四隅建有角楼。城垣之上建有九十座小楼,其中东垣二十三座,南垣二十二座,西垣二十四座,北垣二十一座。景泰元年(1450年),山西巡抚朱鉴为防御鞑0靼人的骚扰,在南门外修建了一座周长五里、高二丈五尺的土城,号“南关瓦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山西巡抚万恭修葺太原城时,又用砖包“南关瓦城”,并把“南关城”与主城连为一体。万历五年(1577年),又在太原城北6公里的地方建永安、永宁二堡,统称永宁二堡(位于今太原新城南大街附近)。太原城内除了有晋王府外,还有宁化王府、方山王府、临泉王府、宁河王府等郡王府。今天太原城内的很多称“府”的街名,就来自于当年的郡王府。

李自成离开太原后,陈永福遵照永昌帝的指示,开始了“坚壁清野”。

陈永福首先抓捕在太原的晋王子孙。尽管晋王的封地就在太原,但到了崇祯年间,晋王的子孙除了在太原外,还分布在太原周边的阳曲、榆次、清源、徐沟(今清源、徐沟合并后称为清徐)、交城,甚至汾州府(今汾阳)、平阳府(今临汾)也有晋王的后人。今年二月八日大顺军占领太原时,由于晋王朱求桂是投降的,因此大顺军对晋王家族并没有进行大屠0杀。陈永福为防止晋王子孙在城内、外捣乱,就将居住在太原、阳曲、榆次、清源、徐沟、交城等地的晋王后人全部抓了起来,然后派人将他们押往西安。

陈永福为防止清军进攻太原时利用护城河外的树木、建筑、坟墓、庄稼做掩护,因此拆除了护城河外的全部建筑、砍伐了护城河外的所有树木、扒掉了护城河外的所有坟墓、烧掉了护城河外的所有庄稼。拆房、扒坟、烧庄稼,搞得老百姓怒气冲天,只是摄于大顺军的yin威,敢怒不敢言。被陈永福这么一折腾,太原城外就显得很荒凉,一点人气都没有。

陈永福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征粮。以前大顺军的口号是“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可大顺军自退入山西后,就不再是向百姓免征田赋了。本来在太原的朱氏宗族、地主、富商家里有大量粮食,可大顺军占领太原后,把他们的粮食都分了,因此太原城里没有多少余粮。陈永福要长期坚守太原城,必须向太原城周边的农民征粮。山西已遭受了多年的旱灾、蝗灾,老百姓家里也没有多少存粮,于是很多交不起粮食的农民,只得逃离原籍后,往南方跑,加入了流民队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陈永福一边向百姓征粮,一边在城内制造武器,如箭杆、箭头、大刀、长矛、火铳、火炮、炮弹、铅弹。造武器需要大量的铁、铜、铅、锡,好在太原并不缺铁、铜、铅。

明代在山西的泽州(今晋城)、潞安(今长治)、平定、盂县、榆次、孝义、汾西、临汾、翼城、高平、阳城、交城、阳曲、五台,吉县、山阴、右玉、永和、乡宁、稷山、绛县、洪洞、平遥、繁峙、怀仁、清源、徐沟、静乐、介休、灵石、壶关等三十一县都有铁矿,交城、阳曲、五台、榆次、清源、徐沟、静乐、平定、盂县等都属于太原府,也就是说太原府的各县几乎都有铁矿,仅在太原城附近就有很多铁矿,最大的铁矿在东山。历史上太原东山铁矿在民国时期开始大规模开采,后来成了“太原钢铁厂”的主要铁矿之一。

不过明代在山西开采的铁矿以赤铁矿为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太原、蜀山之铁顽滞......上有赭者下有铁”,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还描述了山西铁矿工勘察铁矿的方法,“凡土锭铁,土面浮出墨块,形似秤锤,遥望宛如铁,捻之则碎土。若起冶煎炼,浮者拾之,又乘雨湿之后,牛耕起土,拾其数寸土内者,耕垦之后,其块逐日生长,愈用不穷……山西平阳则皆砂铁之薮也。凡砂铁,一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入炉煎炼,熔化之后与健铁无异也”,按宋应星所讲述的方法勘探到的铁矿,尽管只能勘探到埋深浅的铁矿,但这种铁矿的开采非常容易。

早在1000多年前,山西就已开采煤矿,因此山西的炼铁早就使用了煤炭。到了明代后,在阳曲、太原、榆次、寿阳、交城、清源,静乐、吉州,霍州、洪洞、临汾、赵城、浮山、翼城、岳阳、河津、灵石、泽州、阳城、辽州、高平、保德等二十二个州县都开采煤矿,仅在太原府太原县就有57座煤窑。在太原府城(也是阳曲县城)附近也有很多煤矿,最大的煤矿就在太原西22里的西山,至今太原民间还有谚语“府西山,金银山,山里到处有煤炭”。太原西北的大虎沟也有煤矿。历史上,太原西山、大虎沟的煤矿到了清末以后得到了大规模开采,1949年正式称为“西山煤矿”,其中西山煤矿称为“西山煤矿第一厂”、大虎沟煤矿称为“西山煤矿第二厂”,1950年大虎沟煤矿改名为“玉门焦煤厂”,1956年成立“西山矿务局”,玉门焦煤厂改名为“西铭煤矿”。2010年西山煤矿一号井闭矿后,建成了“太原西山国家矿山公园”。

在明代由于山西大量采用煤炭炼铁,因此整个山西的铁产量为全国第一。

山西也不缺铜、铅,明代在山西南部的中条山就开采有大量的铜矿,在太行山南部的泽州(今晋城)也有不少铜矿。明代在山西有三大铅锌矿产地,分别为太原府的交城、繁峙和大同府的灵丘。

明代锡矿主要在长江以南,但山西潞安府(今长治)的潞城县、汾州(今汾阳)也有锡矿开采,分别称为“潞锡”、“汾锡”,不过产量不高,因此太原城缺锡,陈永福就下令,凡太原城中家有锡器的一律上交,不愿上交的斩立决。

制造火器还需要木炭、硝石、硫磺。木炭很容易获得,随便筑个窑就能获得木炭,木炭不够,也能用闷焦法获得的焦炭来代替。明代山西有二大硝石产地,一是汾州府(今汾阳)的灵石县,二是泽州(今晋城)。汾州、泽州的硝石矿在唐代就已开采,到了明代灵石县、泽州的很多山川都出产硝石。山西不仅有丰富的铁矿,也有很多硫铁矿,而且在1500多年前就利用硫铁矿来制硫,到了明代山西有二大硫磺产地,一是太原府阳曲县的王村(今太原小店区),二是泽州阳城县的上白桑村(今阳城县白桑镇)。很多晋商将汾州、泽州、阳曲出产的硝石、硫磺运到太原后销售,因此太原并不缺硝石、硫磺。

要长期坚守太原,不能缺盐。山西运城就有盐湖,是明代中原地区最大的盐矿,其出产的盐、芒硝畅销大江南北,于是陈永福立即派人赶往运城购盐。

除了征粮、造武器、购盐外,陈永福还加强了城墙。加强城墙需要大量的砖、灰浆,要在短时间内烧制大量的砖、石灰,显然是来不及了,好在拆除城外建筑时,得到了大量的砖。石灰不够,就把糯米煮烂后,与灰土拌和后做灰浆。于是好不容易征来的粮食中的糯米,几乎全被用于加强城墙、城门、城楼了。城墙上还堆满了石块、滚木,这些石块、滚木都是拆除城外建筑、砍伐城外树木时获得的,如清军来攻城,这些石块、滚木是很好的防守武器。另外,为了保证城内的水源,陈永福下令对太原城内的所有水井进行了疏浚。

陈永福在积极备战时,从代州逃过来的难民嘴里得知,驻大同的姜镶“反水”了,没过几天,又得知驻宣府的李鉴叛变了。陈永福心想姜镶、李鉴降清后,太原的北大门被打开了,如果清军攻陷马世耀驻守的固关、娘子关,清军就能从东边直扑太原。现在太原城内各项准备工作还没做好,他必须打乱清军的步骤,于是在八月初派出200精兵,出固关去攻打井陉。陈永福派兵攻打井陉时,大顺军驻卫辉的郭升刚刚打败张缙彦的明军,还没来得及喘气,又与清军打起来了。攻打卫辉的清军将领是汉军正黄旗副统领祖可法,也即祖大寿的养子。郭升的手下大多是降大顺的明军,他们与张缙彦手下“反正”的原明军“兄弟”战斗时,战斗力十足,可遇到祖可法的“汉八旗”时,却是连战斗的信心都没有。郭升被祖可法打得一败涂地,向北退入了太行山。祖可法令部将金玉和率一部清兵追击郭升部,进入了白陉,自己率另一部清兵攻打新乡、原武(今原阳)。

金玉和是辽东人,原为明军开原千总,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努尔哈赤进攻开原时,他与王一屏、戴集宾等明军将领降后金,曾任礼部承政。清军建立汉八旗后,金玉和隶属于汉军正黄旗。崇祯十年(1637年)随皇太极征朝0鲜,崇祯十五年(16si2年)参加明清松锦会战,攻克了郝太极驻守的塔山。崇祯十六年(1643年)随济尔哈朗攻打宁远,今年四月随多尔衮入关。

白陉是太行山南麓最深的一条大峡谷,长百余公里,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隘。按说郭升在卫辉打不过祖可法,在退入白陉后好好守住关隘也行,可郭升手下的士兵见到清军追来后,一点斗志都没有,当即一溃千里,逃入了太行山的莽莽丛林中。清军沿着“白陉”来到了泽州的陵川,驻守陵川的大顺军没想到清军会突然出现,仓促迎战,被清军打败。清军占领陵川后,立即南下,占领了太行陉的天井关,随后南下攻打怀庆。

驻守新乡、原武的张缙彦部都是乌合之众,在遭到清军的进攻后,迅速崩溃,张缙彦自己也逃进了太行山,与同样逃入太行山的大顺军争夺山头,后来很多人占山为王,成了土匪。

祖可法占领新乡、原武后,迅速西进,进攻怀庆府的修武县。

驻守怀庆的大顺军董学礼部在清军东、北两边的进攻下,于八月十二日投降了清军。随后,祖可法被多尔衮任命为卫辉总兵,金玉和被任命为怀庆总兵。

等到陈永福得知董学礼降清时,已是八月下旬。陈永福心想,这下太原的南大门也被清军打开了,能不忧心忡忡吗?他不知道派去攻打井陉的士兵有没有获得战果,也不知道清军什么时候进攻固关?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