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再造汉明 > 第662章 暗流涌动(5)

再造汉明 第662章 暗流涌动(5)

作者:曲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19:48:06 来源:书海阁

第662章 暗流涌动(5)

在河南洛阳,总兵李际遇正在接见来自北京的商人方亨。

其实方亨的真实身份并不是商人,而是多尔衮的信使。方亨自己就是河南人,还是崇祯年间的进士,一直在翰林院做事。李自成东进后,他逃出了北京城。多尔衮进京后,他通过自己在无锡做提学的的老师联系上了投靠清廷的冯铨,然后跑到北京去活动。多尔衮见方亨是“前朝”进士,就录用了他,派他去洛阳策反李际遇。历史上,清军南下后,方亨被任命为江阴县知县,因强硬推行“剃发令”,导致江阴县民众发动了抗清起0义,坚守江阴城81天。清军攻陷江阴城后,对江阴城进行了大屠0杀,全城17万人,只有53人幸免于难。

李际遇读着多尔衮的信。多尔衮在信上说,如自己投奔大清,就能封为可世袭的“新安侯”,并出任大清兵部右侍郎。李际遇读完信后,心想你多尔衮对我又是封侯,又是封官,无非是看在我有27万人马的份上?尽管这些爵位、官位对我很有诱惑,但听说前一阵子大顺军在怀庆府打败了清军,占领了济源、孟县,鬼知道将来你们清军能不能打败大顺军后渡河南下?如你们渡不了黄河,我投靠你们有屁用。等你们清军打败大顺军后渡河南下,我再投靠你们也不迟。

李际遇想到这里,就对方亨说道:“承蒙摄政王对我的抬举,我定会报答他的恩德,等你们渡河南下时,我会在洛阳接应你们。”

方亨听后,心想你李际遇也是个老滑头,不过有你这句话也够了。到时如你真在洛阳接应大清军队,摄政王定会对你有好的安排,否则连你一起灭了。

在南京南20里的将军山,年超富、刘肇基正带着部队在训练。

刘肇基,辽东人,出身于将门之家,世袭指挥佥事,崇祯元年为山海关总兵尤世威麾下,抗击后金,崇祯二年袁崇焕驰援京师时,他奉命随尤世威镇守昌平。崇祯八年(1635年),随尤世威驻守潼关,后在汝州打败农民军,随后迁辽东副总兵。崇祯十二年(1369年),署总兵官,负责训练宁远诸营。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清兵进攻锦州,他与吴三桂一起增援锦州,吴三桂被清军困于松山、杏山间,他奋不顾身将吴三桂救出。七月与曹变蛟一起与清军再战于松山、杏山,此战中由于刘肇基部行动稍迟,被洪承畴解职。洪承畴降清后,朝廷重新启用了刘肇基,于今年春加都督同知,提督南京大校场。历史上,清军南下进攻扬州时,只有刘肇基率4000人马增援扬州,后与史可法、提刑按察司副使马鸣騄、扬州知府任民育、扬州府同知曲从直、扬州府推官汤来贺、扬州卫指挥使杨连等一起战死于扬州。

包可弘从北京回来,出任南京总督后,继续重用刘肇基,由他负责训练新兵。

今年中秋节后,郝骏龙(即郝太极)赴兵部筹备总0参0谋0部。郝太极在辽东与清军战斗时,曾与刘肇基合作过。郝太极到了兵部,才知道老战友刘肇基也在南京,于是向包可弘推荐,由刘肇基出任京卫军书吏(即监军)。以前监军一直是由太监担任的,京卫军成立后,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就想出任京卫军书吏,谁知包可弘任命了刘肇基出任京卫军书吏,就得罪了韩赞周。

为了保密,年超富、刘肇基就带领部队来到将军山进行封闭式训练。

将军山原称观音山,因当年岳飞在此抗击金军,后来就把“观音山”改称“将军山”。将军山的东边是翠屏山,西南边是牛首山,四周放上哨兵后,是个绝好的封闭场所。

这天,京卫军训练结束,刘肇基刚刚回到营房,亲兵头目伍伦向他报告,有人来找。

刘肇基心想,自己在这里的训练几乎是绝密的,怎么会有人来找他?于是忙问道:“是谁来找我。”

伍伦是刘肇基从南京大校场带过来的,是刘肇基的亲信。伍伦说道:“他叫许学颜,从北边过来的,说是你的故旧。”

刘肇基一听,想起吴三桂手下有个参将叫许学颜,当年自己在松山、杏山拯救吴三桂时,与许学颜见过几次。他不是随吴三桂投靠了清廷了吗,来找自己干嘛?于是说道:“让他进来。”

访客进来后,刘肇基一看,果然是吴三桂的参将许学颜。

许学颜见到刘肇基后,说道:“恩公你好。”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我到南京后,打听到你在这里,就过来了。”

“你找我有事?”

“来看看恩公,顺便叙叙旧,当年要不是你,我早死在松山了。”

“当年你是自己人,救你责无旁贷。你不会就为这个事来的吧?”

“恩公是明白人,我来找你确另有其事。”

“什么事?”

“平西伯让我带一封信给你。”说着,许学颜拿出一封信交给了刘肇基。

刘肇基拆开信封,读着吴三桂的信。吴三桂在信中劝刘肇基要认清形势,及早投靠清廷。刘肇基读完信后心想,原来许学颜来这里的目的是准备策反我,于是对他说道:“当初太上皇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是让他进京勤王的,可他竟然投靠了清廷,他不觉得羞耻吗?还好意思来策反我?你既随吴三桂认贼作父,就不该来这里。”“恩公,你这是啥意思?”

“还不明白吗?既然你来了,你就回不去了。”

“你要杀了我?”

“杀了你也太便宜你了。我要把你交给锦衣卫,你得想我们坦白,你们究竟准备策反哪些人?”

“我只负责给你送信,其它的一概不知。”

“这句话,你去锦衣卫说吧。”说完,刘肇基喊道:“来人。”

伍伦进来后,刘肇基关照道:“立即把他看押起来。”

伍伦说道:“是。”

许学颜被押走后,刘肇基赶紧来到年超富处,把吴三桂派许学颜来策反自己的事告诉了他。

年超富听后,对刘肇基说道:“许学颜能找到这里,说明有人出卖了我们。”

刘肇基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不知道具体是谁?”

“立即把许学颜押送到锦衣卫,相信他们会查清楚的。还有,我们得立即向包大人报告。”

“好。”

在扬州城盐商郑元勋家里,一帮盐商正在讨论着怎么买盐。

自魏国公徐文爵被抓后,很多私盐贩子同时被抓,基本铲除了南直隶的私盐网络,各盐场的盐政司都开始正常收税,特别是淮安盐场、松江盐场、绍兴盐场、宁波盐场收的盐税增长了几倍。不过,南直隶的盐价,已从以往的每斤10——12文,涨到了每斤18——20文,手中有盐的盐商即使补交了盐税,也趁机赚了不少钱。南直隶很多老百姓怕盐无限制涨价,开始抢盐,市场的盐一下子紧缺了起来。

经朝廷内阁廷议,决定听从刘云龙的建议,由户部成立盐业专卖集团公司,对全国的食盐实行统购统销、专买专卖,准备从十二月一日起统一全国盐价,把盐的价格定在每斤15文。现在各府见老百姓在纷纷抢盐,市场上食盐紧缺,纷纷向南京告急。于是,朝廷从大华公司所属的莱州盐厂、松江盐厂、绍兴盐厂、丹徒盐厂四大盐厂向南直隶各府、州、县运去了大量食盐,提前将盐价控制在了每斤15文。

南直隶的很多盐商看到了商机,认为朝廷出售的盐价是每斤15文,如从官府那里把盐采购来后,即使以每斤盐18文转卖出去,也有20%的利润,于是凭借着手中雄厚的资金开始从市场上购买盐后囤积。

今天扬州的这帮盐商集中到郑元勋家里,就是在商量囤积盐后,以什么零售价出售。

谁知郑元勋听了几个盐商的话后,冷冷地说道:“朝廷马上要对盐实行统购统销、专卖专买了,即使你们手中有了盐,拿不到朝廷颁发的特许证,你们也不能买盐了。”

一个盐商听后,忙问道:“郑老大,此事当真?”

“南京那边传来的消息,还能有假?”

“那今后我们还赚什么钱?”

“我们要赚钱,就不能让朝廷推行新的盐政。”

“朝廷的事,我们能阻止得了?”

“谁说阻止不了?只要把那些鼓吹新盐政的人抓起来,我们不就可以继续赚钱了吗?”

“就靠我们,能把鼓吹新政的人抓起来吗?”

“光靠我们肯定不行。不过,南京已经有人在行动了,只是他们缺少经费。假如你们能赞助的话,今后会少了你们发财的机会?”

“是谁在行动?”

郑元勋瞪了那个盐商一眼,说道:“那是机密,你瞎打听干嘛?你要继续发财,趁早捐钱,否则就没你的机会了。我可告诉你们,我已经捐了10万两银子。”

“我的实力哪能跟你郑老大比?那我捐2万两银子。”

其他的盐商听后,也纷纷说道:“我捐5千两”、“我捐1万两”、“我也捐2万两”......

很快,郑元勋就征集到了20多万两

喜欢再造汉明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再造汉明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