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回档少年时 > 第八十七章 弄潮的开端

回档少年时 第八十七章 弄潮的开端

作者:邓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22:56:31 来源:书海阁

王贵兵带李雨菲兜了兜盛夏的风。

豪车配美女,引起无数牲口侧目。中午12点,在老黄兴路吃了一顿豪华大餐,就把女孩送回了家。

爱华电子即将展开市场运作,他这个管后勤的自然是一大堆事要忙,爱华电子在里津市的办公场地已经找好,下午他要陪老板张云起去看看。

办公场地位于解放西路的华荣·金会山大厦,面积有近800平米。

在王贵兵的陪同下,张云起去实地了解了一下,办公室空荡荡的没什么好看的,地理位置倒是绝佳,位于湘江中路和五一大道交汇处,站在落地窗前,湘江河畔与橘子洲大桥尽收眼底,在午后热烈的阳光下,河面泛着斑斓的光。

这又是一块后世寸土寸金的地皮。

张云起有时候也会想,客观的说,像他这样的人挣钱实在太容易了,随便在这块地界买几栋楼,就是后世的亿万富翁。但这并不是他本人多厉害,而是领先时代的认知赋予了他这样变态的能力。

时间不等人,张云起让王贵兵尽快找装修公司把办公场地装修好,顺带把他的房子也重新捣腾一下,开学他就要住,爱华电子招兵买马组建市场运营部门的事情也同步进行。

胡志标和王贵兵将常驻里津。

以前联众联盛的办公楼都是王贵兵装修的,很清楚张云起的要求,这些事不需要张云起分散精力。

王贵兵跟着张云起从一文不名起家,这么些年下来,他是那一大堆合伙人里面对张云起最了解的,身份也已经逐渐变成了张云起身边大管家一样的人物,不需要有什么出众的能力,他要做的就是懂人情世故,准确把握住张云起的想法,把好后勤,尤其是得把张云起嘴上不说心里想办的事情办好。

王贵兵一直觉得,他让李雨菲当爱华电子影碟机广告女演员的事情,张云起心里未必会有这个想法,但是他知道老板应该大概率是不会反对的,他老板不是不讲人情味的人,即便是以作为朋友的角度来看,李雨菲也是非常合适的,而这个对于李雨菲来说,又是一次不应当错过的机会。

唯一的问题在于,王贵兵觉得这桩事他不告诉张云起,有点儿担心老板知道后心里会对他有什么想法,可是告诉张云起呢,又怕老板觉得他多嘴,让老板下不来台,因为以他对张云起的了解,这事儿不管是心里同意或者是不同意,老板都不太容易说出口。

老板娘初见知道了也不好嘛。

这就是他待在张云起身边的意义,把老板不想说的事情,给办好,办漂亮,办的别人无话可说。

王贵兵琢磨了半天。

他心里却还是不太有底,从华荣·金会山大厦下来的时候,他找了个机会,对张云起说道:“老板,广告女主角的事,要不交给我来做吧?”

张云起看了王贵兵一眼,他很少见王贵兵对他提什么请求,都是他要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且一般都做的挺不错,另一方面他精力有限,王贵兵也知道他的想法,点头:“行呀。”

王贵兵心下松了口气:“保管把这个任务完成好,女主角的样貌气质让你满意。”

“不是让我满意,是让观众满意。”张云起走出了电梯,来到地下停车场,让小武开车去接纪灵和初见,他打算一起去岳麓山转转。

时间过得有点儿快。

张云起忙的自己都没什么感觉,昨晚翻日历才发现已经在省城里津待了五六天,不过事儿基本上办的也差不多了。

除了和市里的合作洽谈,看好房子和办公场地,这几天晚上他还熬夜写了一份材料,是关于在湘南地区如何培育壮大爱华这类新兴电子产业的一点个人想法。

这份材料的视域很大,是站在整个湘南地区的视角下写的。

他需要为爱华电子争取到省里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家乡如果想要在改革开放的恢宏大潮下,争先创优,勇立浪头,就必须抛弃旧时代重工业发展思维,以开放的姿态,全新的政企融合驱动模式,把握住计算机技术、电子芯片等将在未来二十年引领科技发展和彻底颠覆人类传统生活方式的新兴产业。更不要说未来还需要把握住的现代半导体、先进储能材料、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和北斗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客观而言,在这个1995的夏天,能够看清这些的人是不多的,应当属于凤毛麟角,但二世为人的张云起,早已经洞穿了时代的雾障。

这份材料他写的很认真。

认真程度有点像当初他为杨家荣写的那篇《关于中国公有企业民营化演变的若干基本判断和展望——基于江川市龙景园罐头厂创新盘活国有资产的产权改革之道》。

当时杨家荣很大胆,或许也是陷于冗员处置和财政上的捉襟见肘,全盘接受了他基于后世总结而成的先进想法,经过几年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践,已经基本上奠定了江川未来十几年的经济驱动基础模式。材料张云起熬了几个晚上写好了。

他一直在等刘民生那边的电话,否则这份材料没有什么意义,不过这种事情不受他的掌控,平常心看待就好,而且山高水远,来日方长,如果他的想法对胡宪峋是有价值的,胡宪峋自然会派人找他,如果没有,见了又有何用?

张云起打算明天回转江川。

回转前,他想陪初见和纪灵爬岳麓山。

张云起前世在里津住了二十多年,爬岳麓山的次数屈指可数,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很没有意思,这时候心境和心态却大不一样了,登高望远,见山见水见美人,会觉得内心平和,视野开阔。

女孩子总不一样些。

初见和纪灵都挺开心的。

纪灵是热烈如阳光的开心,初见是内心充盈的开心。

岳麓山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纪灵带了单反相机,一路上,她和初见在爱晚亭、麓山寺和云麓宫、舍利塔、白鹤泉前拍照打卡。

张云起跟在两个女孩身边,走走看看,偶尔给她们拍一下合照,干的最多的事就是给两个姑奶奶拎包递水,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两位姑奶奶饿了不?

临近傍晚时分,张云起的手机响了起来。

他掏出来一接,是刘民生的。

刘民生在电话里说:“马上来大院。”

张云起说好。

胡宪峋终于有空见他了。

张云起让小武陪同纪灵和初见玩。

他独自一人下山,开着车穿过橘子洲大桥,15分钟不到,就来到了他上次来过的那幢映掩在森林里的大院前。

刘民生已经在大院门口等他。

在刘民生的带领下,奔驰越过森严的门哨,折进了绿树成荫的大院,缓缓地滑到了胡宪峋的家门口。

这是一个有一幢二层小楼的院落。

张云起停好车还没进院门,远远就看见了一副奇异的画面。

时至傍晚,夏季白天仍然是漫长的。在斑驳温热的阳光下,胡宪峋穿着老汉衫,黝黑的脖子上挂着汗巾,正挥舞锄头在院落里营务庄稼。

院落左侧的地里栽种着玉米和花生,长势格外喜人,玉米杆上挂着的果实已抽出长长的金穗,花生地里一片浓绿,靠院落的藤藤蔓蔓上,挂有丝瓜、西红柿、茄子和辣椒。

旁边的刘民生见张云起意外的表情,笑着说道:“他有这个癖好,爱在自己住的地方种点玉米什么的。年前他刚住进来的时候,我让人搬了些花草,还被讲了一通,在他看来,即使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庄稼也比名花异草更有淳朴的美感。”

张云起笑了笑,抬腿走进院落里。

“这个辣椒秧呀,还是上次我去你老家云溪,特意买的方圆辣椒秧苗。”胡宪峋见张云起进来,也没停下手里的活,他一边拿着耙子给辣椒松土,一边说道:“我也吃的辣,不过你们的辣椒不好养活,今年里津水分足,根系受影响,好多都麻烂掉了,土壤要求也高,要那种氮、磷、钾充足的墨土、淤泥地呀。”

张云起听着胡宪峋的话,脑子里想到的却是整个湘南地区的农业土壤问题。因为以这个老人的身份,视角不可能局限于这一亩三分地的庄稼死活。

他感觉的出,这个老人非常注重三农问题,经常盼念着农民能不能有一口饱饭吃,只是湘南地区的三农问题受地域影响实在太大。这么说也不太对,自古以来,在田里挖刨的中国农民,哪个不是靠天吃饭的呢?

张云起想到这里,说道:“土壤歪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像您说的那个墨土,主要在三角洲平原,淤泥土壤主要分布在长江和黄河流域,而龙湾云溪一带,有大面积的黄棕壤,在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和棕壤粘化作用下,自然肥力也比较高,适合栽种方圆辣椒,但是我们湘南大部分地区都是红壤土地和黄壤土地,肥力差,养地难。”

胡宪峋笑了一声,拄着耙头说道:“你对这方面还有研究?”

张云起接过小保姆递过来的茶杯:“我们高中地理有中国土壤分类及地带性分布这些知识,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的。我觉得湘南地区的这些三农问题还算好解决,只是一个农药化肥等农资下行供应链体系建设的事情。”

胡宪峋瞬时间就抓住了张云起的话外之音:“湘南地区的三农问题不好解决的地方是什么?”

张云起没有迟疑:“人口。”

胡宪峋扭过头来,那双锐利的眼睛看着张云起。

张云起放下了茶杯,说道:“前些天我看了一组数据,我们湘南地区外流人口已经达到了603.1万人。当时很惊讶。”

胡宪峋问:“怎么说?”

张云起说道:“在那组数据当中,我还发现人口外流的前六名,都是广东地区。这点似乎很难避免。这也让我意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沿海地区得益于区位优势,经济只会越来越强,制造业迅猛发展,而制造业需要大量的人口支撑,我们湘南毗邻广东,不可避免的,会成为广东的人口加油站,因此可以预见的一点是,我们湘南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将会因此而大量流失掉,农村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我认为,在这样的情形下,再谈如何振兴农业、美丽农村、富裕农民,是很困难的。”“振兴农业、美丽农村、富裕农民。这个畅想好哇!”胡宪峋拄着耙头,抬眼望向天空,天空有美丽的夕阳,他笑了起来:“还是年轻人视野开阔,不拘泥于细节,能够宏观地直指问题核心。”

“没有让您觉得我口无遮拦就好。”张云起笑了笑。

其实这番话他曾经对初见说过。那时候更多的是对他自己说的,他需要坚定自己的想法和要走的路。

当然,人口的问题是很浅显直观的。

它真实的反应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后世,随着大部分年轻人进城搬砖,农村逐年凋敝,空心化日渐严重,除了过年返乡人群凑出来的热闹以外,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荒凉寂静的,而在时代周期步入紧缩,经济发展面临下行的压力下,大多数进城的年轻人又选择躺平,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育,不愿意当所谓的“韭菜”,人口这一基础性、结构性问题的严峻性便凸显了出来。

至于眼下,这还是一个“少生孩子多修路”、“晚生晚育,少生优生”等计划生育标语随处可见的时代。

城里人的潜意识里已经逐渐接受了只生一个小孩的思想,而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那些基层乡村干部,想要做出一点成绩来,只能猛抓计划生育。

现在,他把这一问题说给胡宪峋听,是因为这个老人具备解决或者是缓解这一对他们湘南地区最要命的问题的能力,以及实施的路径。

如果这个老人目光如炬,洞悉到他话里话外更深层次的想法,能够抗住压力,在这一块踏出第一步,做出改革,未来湘南地区的二十年,将有机会在劳动力层面领跑全国!

这对湘南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胡宪峋搁下耙头,从地里走出来,擦着汗说:“小伙子,今天你来见我,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既然这样,把你心里的想法大胆说出来给我听听。”

“那我就在您面前斗胆一下,我觉得以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湘南地区的三农问题,在宏观层面,解决思路有三条路径。”张云起端了一杯清茶递给胡宪峋,才说道:“第一条,最直接的,我们湘南地区的计划生育能不能稍微松动一些?”

张云起没有把话说的太绝对。

胡宪峋沉吟了一下,也没有表态。

双方都有自己考量,这种涉及到人口的根本性问题,牵扯的是方方面面,容易在社会上引发巨大的议论!

这桩事实际上跟张云起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只是眼下他有机会为家乡的这片土地的未来发展向胡宪峋提供一些极重要的意见,甚至可以说是受益无穷的意见,他觉得他不能不说,但也不能说的太过。因为这件事的本身就已经足够激进。

胡宪峋也不可能因为张云起的只言片语就会在这种关键性问题上表态,甚至他可能未必完全认可张云起的看法,他多半是需要更多的调研考察资料,更多的详实的数据支撑,才能够做决断。

他讲道:“你说说第二条。”

张云起放下茶杯,说道:“第二条是您在江川云溪村调研了解过的,可以挑选一些合适的地区逐步试点农村‘三块地’的三权分置改革政策,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大力兴办村级公司和农业公司,搭建城乡要素对接流转平台,农产品供销对接平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从而将我们广大湘南地区细碎化、小农经济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步转变为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胡宪峋点点头,这一条他已经摸排的十分清楚,也很认可:“你的第三条解决思路是什么?”

张云起掏出自己熬夜写的报告,递给胡宪峋:“第三条就是跳出农业,来发展我们湘南地区的农业!与其让我们的农民群众为兄弟省份的制造业贡献力量,不如想办法让他们留在湘南,为我们本土的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光发热!只有当地方上有了稳定、持续的税收,充盈了我们自己的财政,我们才有能力调转枪头反哺农村,去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胡宪峋接了张云起的材料,翻开一看,标题一如既往地宏大,《关于湘南地区未来二十年在改革开放政策驱动下的新型工业化与政府联动发展的几点构想》。

******

喜欢回档少年时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回档少年时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