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汉末边将 > 第204章 曹震子义说并州

汉末边将 第204章 曹震子义说并州

作者:羞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3 23:04:13 来源:书海阁

数万大军美美地吃喝一通后,在第二日,程普、张亮、毛成、严纲四人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拔了。此时已经是十一月,四人路途遥远,怕是这个年要在路途中度过了。

送走四人后,曹震便将四叔曹勇找了来,将渤海太守的印信与任命文书交给了他,并对曹勇道:

“叔父!渤海郡东林大海,接连幽、青、冀三州,即是三州的门户、又是三颗钉子,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因此,某有意将渤海郡打造成幽州向青州、冀州出兵的跳板,也是向大汉境内四处出兵的屯兵之地。

渤海郡下辖八县、登记在册的户数虽然只有十三万,仅比冀州九郡之中魏郡、清河郡略高一点,但实际人口则高达近百万。

户数和实际人口如此悬殊,是因为渤海郡中多豪门大户,当地渤海高氏显然是个中翘楚。具暗骑探查,渤海高氏仅私兵便有两万,更有无数豪奴仆役。

叔父切记,高氏与袁家本就是姻亲关系,因此,此去渤海,首要之事,便是以雷霆手段清理渤海高氏官员,尽收高氏私兵、仆役。若是其反抗,便已聚众作乱或谋反之罪将高氏尽数拿下。

只要高氏被拿下,其余世家定然会向叔父做出妥协,对于配合的世家,可与幽州其余世家一般,交出私兵奴仆以及侵占的土地,平州有十倍的肥沃土地,让他们租赁耕种。

相信渤海郡的世家大族,对于幽州如今的世家,皆是眼馋不已,因此,此策应该不难实行。对于不配合的世家,叔父尽可施展铁血手段,一切后果,有侄儿在幽州看着,量也无妨!

如今的大汉皇帝陛下,若是知道吾等又在剪除袁家枝蔓,恐怕非但不会降罪,反而会幸灾乐祸地拱火吧!

此次,叔父带着麾下那七千步军,某再给叔父配上三千骑兵,再带上五十架八牛弩,以便叔父快速梳理、定鼎渤海郡。

当然,叔父亦可因地制宜、临机决断!某之兵法尽数传自叔父,如今,是时候让大汉百姓知道,曹家善战者,不只有一个曹定国!”

曹勇自信地道:

“定国放心便是,叔父何曾让汝失望过!不过,幽平二州无甚战事,叔父想向定国要两员将领使用。”

曹震闻言一愣,好奇地道:

“以叔父如今之勇武,能入叔父之眼者可谓是不多矣,不知何人有此幸运,能得叔父青眼相加?”

曹勇自信地一笑:

“自然是曾在某麾下的‘严以克己’夏侯兰,‘悍不畏死’乐文谦!有此二人,无论是攻城拔寨,还是骑兵奔袭,皆是所向披靡!”

曹震思索了一番道:

“好!就依叔父之言!叔父直接去找二人便可,相信此二人能再次回到叔父麾下,定然也是欣喜不已!”

……

送走了曹勇后,曹震又叫来了太史慈,如今卢植已经到了并州,太史慈也该出发去并州,助卢植快速掌管并州了。

看着面前太史慈,曹震不禁暗叹:这大汉,也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太史慈不仅长得俊美,年纪轻轻就沉着冷静、胆大心细、武艺高强,难怪师叔卢植初见太史慈,便对其喜爱无比,更是将其收为关门弟子,欲将一身所学,倾囊相授了。

收回思绪,曹震笑着对太史慈道:

“子义师弟!那五千乌桓骑兵训练得如何了?”

太史慈亲切地对曹震道:

“主公!这些乌桓骑兵本就战力强大,这也就是遇上了吾征北军,否则,还真难以在伤亡极小的前提下,如此快速地覆灭乌桓!

这五千乌桓骑兵,更是赵子龙将军为末将挑选出的乌桓精锐,又经过赵子龙将军训练过一段时日,如今已经脱胎换骨。

日后只需不断地严明军纪、锤炼军阵战法,而不是一窝蜂般地冲锋,末将自信,凭这五千骑,即便是面对数万匈奴骑兵,也敢碰上一碰!”

曹震点头道:

“子义所言有理,不过匈奴骑兵无论是战马素质还是骑兵战力,在异族之中最为强大。南匈奴内附大汉,说是为大汉守边,实则是吸着大汉的血、吃着大汉的肉,在发展壮大自己。

这些年,大汉不断地征调匈奴平叛,匈奴人为何会欣然前往?并不是匈奴对大汉有多忠诚、多亲善,那是因为大汉每次征调匈奴作战,都会付出大量的粮草辎重、兵器铠甲。甚至可以说,南匈奴一直在受大汉的供养亦不为过!

更何况,南匈奴不断地侵占大汉的郡县,为大汉出兵,只是堵住大汉的嘴,让大汉朝廷觉得,匈奴能为大汉所用,让其占些州郡亦无伤大雅!

殊不知,匈奴就是如此慢慢地,占据了河套地区、那片牧草肥美的牧场,而大汉则是失去了重要的牧马之地。

如此之下,匈奴各部将会越来越强大,而大汉没有了如此好的牧马之地,产出的马匹便越来越弱,直接导致骑兵的战力消退,对异族约束力则同样越来越弱。

如今更是使得仅上党、太原两郡,还完整的在大汉控制当中,西河、雁门近半被异族占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子义此去,可与师叔商议,以雷霆手段灭掉几个部落,先树立起威势,切记,不能一次性打击面太广,以免逼得匈奴团结在一起。

休屠各部名义上归南匈奴管辖,实则与匈奴王廷早已貌合神离。且休屠各部对大汉态度、极为恶劣,这些年侵占大汉郡县最多的、便是这些畜生,可大汉征调匈奴平叛时,休屠各部从未出兵过一次。

子义可以借助此点,对休屠各部的胡人先以雷霆手段,将其杀得胆寒,以此立威。同时要整合并州军队,招揽并州本土将领,收为己用,使得其不再是一盘散沙。

并州有一人,名唤吕布吕奉先,此时不过一军中小将,然此人之勇,丝毫不下于、与汝有半师之谊的子龙,即便是某,亦不敢轻言胜之!”

听闻曹震的话,太史慈不禁一惊,要知道,强如赵云亦曾自称,自己不是大将军百合之敌。

可如今那大将军居然说,连其自己,也不能轻言战胜吕布,虽然知道曹震乃是自谦之语,然而,在这大汉,能让曹震说出此话的人,可是绝无仅有。

没理会太史慈的惊讶,曹震道:

“吕布此人,在比幽州更加混乱的并州,于各异族的夹缝中艰难成长,使得其带了些胡人心性,那便是信奉强者为尊,没有多少忠诚可言。

然对付异族时,汝可完全放心任用,以此人的骄傲,断然不会做出背叛汉人之事。只需既重用,又在暗中提防便可!

切记,武艺强悍之人,大都是极为骄傲,此人好虚荣且贪花好色,在此方面,子义需多加留意!”

太史慈闻言点头道:

“主公所言极是,如此武艺高强之人,若是弃之不用,着实可惜,末将会根据主公所言,对其酌情任用!”

曹震点了点头,继续道:

“并州还有一人,乃是吕布好友,名叫张杨张稚叔,也是一名勇将。须知,以吕布的武勇,能让其视之为友的,定然不是庸才,只是此人对部下太过仁慈,将来必受其害,子义可对此人多加规劝。

若是其能有改观,便可放心使用,若是其难以改掉妇人之仁,那此人可用,但不可担当大任!须知,慈不掌兵,军中若无法度,必然会因此生出祸端!”

太史慈恭敬地对曹震道:

“谢主公点拨!末将记住了!”

曹震想了想,并州雁门、还有个未来曹魏的五子良将之首,张辽张文远,不过此时张辽也就十五岁,此时说出有些突兀。

等其长大一些,或者自己率军进并州时再说不迟,反正有师叔卢植在,并州的人才,逃脱不了自己的手掌心。

此时,太史慈感叹道:

“主公,那前并州刺史张懿,虽是文人,但亦是允文允武,绝非无能之辈!对异族态度又极其强硬,又有如此多的精兵强将,为何会被匈奴欺负到如此境地?”

曹震闻言,不禁长叹一声道:

“此事不能全怪张懿,要怪,便要怪到大汉朝廷对异族的纵容上。

并州的百姓皆是在异族侵扰中长大,因此民风较为彪悍,即便是妇人,挎弓持矛也是寻常。

如此民风,使得并州的士兵战力极强,然而,大汉朝廷的决策,却是伤透了并州延边五郡百姓的心,使得真正战力彪悍的兵源,不愿再为大汉出力矣。

这些并州豪杰之士,为大汉抗击异族、杀敌报国,而自己的家乡,却是沦为了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等胡人的猎场,时常袭扰、劫掠不断。

而大汉貌似已经忘记了并州共有九郡,如今的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五郡,纷纷落入了乌桓人、匈奴人、鲜卑人、羌人等胡人的手里。

使得这五郡百姓,明明是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却是要在胡人的夹缝中,被不断地搜刮、百倍地欺凌、艰难地求活。如此之下,让这些豪杰之士,如何能安心为大汉出力?

甚至是许多并州军人,也是彻底心灰意冷,辞去了军职、回到了家中,一边照顾妻儿,一边护佑乡里百姓。

如此之下,即便那张懿再如何允文允武,也难以有所作为,能够免礼支撑,也算是不错了!

某曾听闻过雁门太守郭蕴的一段旧事,这郭蕴听闻并州云中郡有位勇武之人,作战勇猛,兵法韬略更是无一不精,便想征辟那人为雁门都尉,帮助郭蕴守卫雁门。

可屡次征辟,那人皆是推脱不就。这郭蕴亦是位礼贤下士之人,便亲自从雁门长途跋涉到了云中,去请那人出山相助。谁知那人指着坞堡周围劳作的百姓、说了一番话,使得郭蕴不得不遗憾而去。

那人说道:‘某若是去雁门,自然是高官得坐、骏马得骑!可他们由谁来守护?

即便将云中仅剩的数万百姓迁走,可没有了汉人的云中,还属于汉人吗?

某那些袍泽兄弟皆言,既然大汉朝廷已然抛弃吾等,那吾为何还要去为大汉朝廷流血、牺牲?

抛弃百姓的大汉朝廷,吾等保他何用?不如在家孝敬父母、照顾妻小、护佑乡里来得实在!吾等亦知大汉朝廷此时极为不易,非但境外异族时常入侵、境内异族叛乱不断,使得国力日下,无暇顾及吾等这些,在异族夹缝中、苦苦挣扎的并州汉人百姓!

既如此,那吾等便只能自谋生路!大汉不要的百姓,吾等要!大汉不保的家园,吾等自己保!’”

听完曹震的讲述,使得太史慈内心沉重无比,从郭蕴拜访的这位将领的话语中,不难听出,他们的辛酸与无奈、以及对大汉朝廷那浓浓的失望!

沉默片刻,太史慈叹道:

“不曾想,这五郡百姓既然过得如此艰难凄惨,可这些百姓为何不暂时离开避难?虽是背井离乡,却也能够生活得容易些?”

曹震苦笑地摇头道:

“子义师弟啊!汝还是太过年轻!某来问汝,黄巾叛乱时,许多百姓明知道来幽州、便可以活下去,甚至能活得更好,那为何来的只是少数,而大部分百姓,只能在家乡忍受战乱之苦?”

太史慈思索了一番后,答道:

“莫非是没有足够的口粮,供他们长途跋涉?”

曹震点头道:

“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即便有了足够的口粮,须知举家迁移需要扶老携幼,此中艰辛,不是轻飘飘的三两句话便能带过的!强壮的男子还好,可软弱妇孺如何经得起、这长途跋涉之苦?

这还是在他们来幽州便会被官府接济、安置的情况下,若是其余州郡,汝让他们迁去哪里?又去投奔谁?没有了土地,此后如何生存?

故此,虽然胡人不断侵扰,延边五郡百姓也只得依靠坞堡据守,这也使得如今延边五郡,每个郡仅余下两三万汉人百姓,其余的,或是被异族杀死,或是被异族抓作了奴隶,或是变成了流民,被生生饿死!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得不坚持下去,不断地在死中求活,并非这些百姓不愿意迁移走,是他们没有能力迁走,即便有能力,也没有去处可供他们容身!

在自己的故乡,尚且还能够艰难地吃上一口粗茶淡饭,若是做了流民,岂不得活活饿死在路上!这便是并州延边五郡百姓的困苦与无奈!”

喜欢汉末边将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汉末边将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