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114章 男子归家,见百岁老母面若桃花,一气之下挖了父亲的坟

一个年轻的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扑在一座新坟上痛哭流涕,“相公,你怎么那么狠心呀,咱们的儿子刚出生你就不要我们了,以后我们母子可怎么活呀……”

女子悲切的哭声随着秋风飘得很远,村里的人听到也不禁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大家都说她太可怜了。

女子名叫刘云娘,刘云娘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她刚出生母亲就离世了,三岁时父亲也离她而去,她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刘云娘十六岁的时候,嫁给了老实巴交的樵夫王大壮,王大壮勤劳肯干,每天上山砍柴,刘云娘在家里纺线织布,做家务,夫妻二人的小日子虽不富裕,但甜蜜幸福。

成亲几个月之后,刘云娘就有喜了,妻子怀孕之后,王大壮干活就更卖力了,回到家里还帮助妻子生火做饭,刘云娘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立秋那日,刘云娘顺利生下一个男婴,夫妻两个看着刚出生的儿子,满眼都是喜悦,他们给孩子起名有望,寓意以后的日子就有了希望。

为了给妻子增加营养,王大壮就去山上打野兔子,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虾,把妻儿养的白白胖胖的,他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原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幸福的过下去,直到天长地久,可天有不测风云,王大壮在一次砍柴时,因为雨天地滑摔下山崖,就丢了性命。

刘云娘抱着儿子哭的死去活来,村民们见孤儿寡母很是可怜,就地埋葬了王大壮。今日是王大壮头七的日子,刘云娘就来给丈夫上坟,想到丈夫年纪轻轻几撒手人寰,撇下他们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忍不住大放悲声。

刘云娘哭累了,就坐在坟前与丈夫说话,把自己的思念和苦楚都一股脑的说了出来。直到天擦黑才抱着孩子回去。

刘云娘才二十岁就成了寡妇,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好心的大娘大婶们就劝她再往前走一步,可刘云娘却不愿意再嫁,她是怕儿子受委屈。

一个寡妇生活真的很不容易,除了要照顾孩子,还要挣钱维持生计,刘云娘就把孩子背在背上下地干活,无论是酷暑寒冬都是如此。

王有望长到三岁的时候,刘云娘就省吃俭用把他送到学堂读书,教书的先生是一个落地秀才,他见刘云娘生活不易,就不收王有望的学费,刘云娘过意不去,就给秀才做鞋袜表示感谢。

秀才二十七八岁,还没有婚配,二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就暗生情愫,秀才的母亲知道儿子与刘云娘交往过密后就出来阻挠,说刘云娘是克夫命,让秀才离她远一点,就这样,一段感情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件事情之后,刘云娘再也不敢奢望会有新的感情,她一心只想着把儿子养大成人,让他读书识字,将来考取功名,也算对的起九泉之下的丈夫了。

王有望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先生讲的知识他一听就会,读书也是过目不忘,他见母亲辛苦供自己读书,就下决心要出人头地,将来报答母亲。

岁月匆匆,光阴似箭,眨眼间王有望就长成人了,十年寒窗苦读终于一举成名考中进士,朝廷就封他回乡做了知县。

王有望做了知县,刘云娘的苦日子也熬到头了,从此过上了吃喝不愁的日子,刘云娘时刻教导儿子,一定要做个为老百姓当家做主的好官。

王有望遵从母亲教诲,他清正廉明,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他的好名声不胫而走,朝廷得知后又提拔他做了知府。

王有望去几百里之外上任,本来是要带着母亲一起去的,可刘云娘却说自己水土不服,不愿意去。

王有望见母亲执意不去,就给母亲留下一些银子,并买回一个小丫鬟伺候母亲,他便去上任了。

王有望做了知府之后,巡抚大人就把自己的独生女儿嫁给了他,从此之后他也有了自己的小家。

因为公务繁忙,还有家庭的牵绊,王有望每年只能回老家两次去看望母亲,每次回去刘云娘都特别高兴,给儿子做他最爱吃的饭菜,给他讲小时候的事情。

王有望也想多陪陪母亲,可无奈现实不允许,他最多只能在家两个晚上就要匆匆离开。每次分别,刘云娘就拉着儿子的手交代一番,要他注意休息,不要累着,不要牵挂自己。

等王有望离开后,她转身就是泪流满面,如今儿子功成名就,她打心眼里高兴,但也愈发感到孤单。时间很快来到了几十年后,刘云娘也快百岁了,伺候她的小丫鬟也早不在人世,王有望又买来两个丫鬟伺候她。

王有望也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变成了迟暮老者,他已经是儿孙满堂,如今的王有望早已不在衙门任职了,因为儿孙都在京城,王有望就留在了京城含饴弄孙,安享晚年。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人活到七十就算是高寿了,而刘云娘马上就一百岁了,是当地有名的老寿星,按照当地的规矩,一百岁的寿宴是必须要举办的,举办寿宴儿孙也是要到场的。刘云娘就找先生写了一封信,让去京城做客的商人把信捎给儿孙们,王有望收到母亲的信,就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和十个孙子以及众多重孙子往老家赶。

他们赶到家的时候,看到刘云娘是震惊不已,简直不敢相认,原来刘云娘的样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乌发如幕,面若桃花,哪里是百岁的老太?看样子也只有二十多岁的年纪,这王老太是返老还童了?

当地有一种说法,如家中的老人太长寿,而且是鹤发童颜,就会对子孙后代不利,轻则破财罢官,重则子孙受损,性命不保。

王有望是又惊又怕,问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刘云娘就说出了原因,原来就在几天前,她去给老伴上坟的时候就睡着了,醒来之后容貌就变了,她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王有望越想越怕,说道:“娘莫不是生病了?”就立刻派人去请郎中来为刘云娘诊治。

刘云娘说道:“我这病有蹊跷,恐怕郎中也是束手无策,我的寿辰不是就要到了吗?你把终南山的清虚道长请来参加寿宴,或许他有办法。”

王有望就让儿孙去终南山请清虚道长,清虚道长听了他们的描述,说道:“你们先回去吧,老寿星的寿辰我一定会去的。”

刘云娘寿辰这日,清虚道长如约而至,王有望见清虚道长前来,把他安排在上座,宾客到齐之后,酒宴就开始了。

刘云娘在儿孙们的簇拥下,就来到前厅接受大家的祝福,并向宾客们问好,大家看到刘云娘脸上蒙着一层薄纱,都开始议论纷纷。

王有望抱拳说道:“最近母亲身体不适,所以戴上了面纱,诸位吃好喝好!”

清虚道长走到刘云娘身边,抬手轻轻扯下她脸上的面纱,她的容貌就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众人看到刘云娘的脸时,个个都惊得瞪大了眼睛,如白天见了鬼一样。

王有望赶紧把母亲搀扶进房里,把清虚道长也请了进去,清虚道长看看刘云娘的样貌,又看看一屋子的王家子孙,问她的脸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

刘云娘说道:“就在前几日,是我丈夫的忌日,我就去坟地祭拜丈夫,结果就在坟地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次日清早,丫鬟小翠看到我惊得大叫,说我返老还童了,我赶紧拿来铜镜一照,自己也吓了一跳。”

清虚道长若有所思,说道:“这事与你丈夫有关!”屋里众人听了清虚道长的话都觉得太过诡异,赶紧问道长该咋办?

清虚道长眉头紧锁对王有望说道:“你娘返老还童恐怕不是好事呀,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你们王家将要走下坡路呀!”

王有望听了清虚道长的话很是担心,说道:“请道长救救我们王家,我定会重谢的!”

清虚道长说道:“这事我也是无能为力,要想救王家,只有满足你父亲的诉求才行。”

王有望越听越迷糊了,他父亲已经去世八十年了,会有什么诉求呢?清虚道长见他疑惑不解,就带着他来到王大壮的坟前。

王有望来到父亲的坟地,看到父亲的坟几乎平了,只有一个小小的凸起,若不是有一块墓碑立在那里,就根本看不出是一块坟地。

清虚道长说道:“你已经多久没有来这里了?”

王有望听他这么问,才发觉自己已经有几十年没有来过了,上一次来还是刚做知县的时候,自从去了京城,他很少回老家,即便回来也是很匆忙,没来得及给父亲上坟就走了。

“好像已经五十年有余了吧!”

清虚道长说道:“王家要想长盛不衰,就要祈求你父亲的庇护,而你已经几十年没有来看望你的父亲了,更没有在他坟头添一把土,这可是大不孝啊!你父亲怎么会不生气呢?”

王有望听了清虚道长的话,就跪在墓碑前说道:“爹,儿子来看你了,是儿子不孝,你大人不记小人过,我立刻带子孙来给你填土……求你庇护王家的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清虚道长说道:“这个地方地势低洼,时常受到雨水的冲刷,我建议还是迁坟为好!”

王有望听了道长的话,就带着儿孙们挖开了父亲的坟墓,把坟墓里的尸骨清理出来,买了一口上好的棺材,把尸骨放进去,安葬在了一个向阳背风的高坡上,又请清虚办了一场隆重的法事。

王有望安葬好父亲之后,见到母亲的容貌还没有变回原来的样子,就问清虚道长是怎么回事?

清虚道长说道:“要想让你母亲变回她该有的样子,这个还需要你做出一些牺牲!”

“什么牺牲?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会做!”王有望急切的问道。

清虚道长拿出一捆香说道:“每天夜里三更在你母亲房里点香,鸡叫三遍把香熄灭,夜间千万不可中断,若是中断,你娘这病也没法治了,这捆香用完之后,你母亲的怪病就好了,你们王家也不会受到影响了!”

王有望一听说道:“这个好办,我让丫鬟们轮流守夜就行!”“不可,必须要你们王家子孙看香,你们商量一下,由谁来完成这个任务,不过你们也可以轮流着来。”

王有望的子孙们面面相觑,谁也不表态,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王有望就说道:“我如今是一个闲人,我就留下来为老母亲看香吧!”

王家的子孙一听王有望要留下来看香,都感到羞愧,于是纷纷表态,大家轮流为老太太看香,王有望见子孙们如此,也很欣慰。

从过寿那日开始,王有望的的三个儿子开始轮流看香,而王有望也留在了老家陪着母亲,天气好的时候还会出去转转。刘云娘有儿孙陪着,她心情好,也就笑口常开,能吃能睡,身体也越来越好。

清虚道长给的香点完之后,刘云娘依然是貌若桃花,并没有变回一个老人该有的样子,王有望又去终南山请清虚道长,清虚道长就说出了实情。

原来,刘云娘百岁寿辰的前几天是王大壮的忌日,她做了王大壮生前最爱吃都饭菜来到坟地祭拜,看到丈夫的坟头经过雨水冲刷已经只剩下一个小土包了,她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忍不住就老泪纵横。

说道:“相公,如今咱们的儿孙满堂,个个都是非富即贵,我打心眼里高兴,可咱们的儿子都很多年没有来看你了,也没有在你的坟头添一把土,我心里不是滋味啊!

再过几日就是我的百岁寿辰了,我已经写信让儿子回来了,我也好多年没有见他了,实在是想他呀,等他回来,我就让他给你迁坟,迁到一个向阳的地方,我就可以天天陪着你晒太阳了……就再也不孤独了……”

清虚道长正好路过王大壮的坟地,听到刘云娘的哭诉就走了过去,说要帮助她,因为之前刘云娘对清虚道长有一饭之恩。

刘云娘就把自己的心酸一股脑说给了清虚道长,清虚道长就出了个主意,用术法把刘云娘的容貌变成了年轻时的样子,看上去好像是返老还童了。

清虚道长说道:“作为儿子,你应该回来祭拜父亲,为父亲的坟地填土,而你想想,你都多少年没有祭拜过你父亲了,若再等两年不去祭拜,你父亲的坟可能真的被雨水冲的一点不剩了。

还有你母亲,自从你去京城之后,因为公务繁忙很少回来看她,这些她不怪你,你致仕之后,本来有大把的时间回来看望母亲,陪伴母亲,可你只顾在京城享受天伦之乐,竟然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老母亲,她又何尝不渴望天伦之乐呢?

也许你认为,每年送来很多银子,老母亲吃喝不愁就算是孝顺了,其实人老了最需要的是儿孙绕膝的陪伴,可这些你都做不到。

人生短短几十载,行孝一定不能等,若到了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时候,你后悔也来不及了,趁着你老母亲还健在的时候,好好陪陪她吧!“

王有望听了老道士的一番话后是羞愧难当,他原本以为每年派人给母亲送来银子,母亲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他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了,其实老人最需要子孙的陪伴,而他只顾陪在子孙身边,而忽略了母亲,只爱幼而忘了尊老。

王有望眼圈泛红说道:“多谢老道长的一番良苦用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清虚道长从衣袖里拿出一个小瓷瓶递给王有望,说道:“回去把这里面的药水倒进水盆里让你母亲洗脸就行了。

王有望拿着药水就告辞离开了。刘云娘用药水洗过脸后果然变成了老太太的样子,从此之后,王有望没有再回京城,而是留在了老家陪伴母亲,并让儿孙们轮流来看望老太太。

儿孙们每次回来,王有望就会带着他们去祭拜自己的父亲王大壮,告诉他们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刘云娘在儿孙的陪伴下能吃能睡,活到一百单八岁才驾鹤西去。王家世世代代把孝顺老人的美德发扬光大,整个家族也长盛不衰。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