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174章 妇人舍命救穷书生,书生却恩将仇报,乞丐:必遭天谴

绥安县有一个叫常厚德的男子,是一个书生,他从三岁开始读书,到如今已经三十多年了,依然是一个穷秀才。

常厚德每日只顾读书,养家的重任就落在了妻子李氏身上,李氏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线织布,非常的辛苦。

一开始,李氏还对丈夫抱有希望,可常厚德一次次的名落孙山,这让李氏的心里就有了很多怨言,说道:“这辈子你就不是当官的料,我看你就别做白日梦了,有你看书的功夫,不如上山砍一捆柴火,也好换钱买些米面!”

常厚德都苦读这么多年了,他哪里甘心放弃,说道:“娘子,我如今没有考上是因为运气不佳,你放心,早晚有一天我会一举成名的,你就跟着我享福吧!”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是很虚,虽然他能写会画,但命运这事也不好说,或许这辈子他永无出头之日呢!

李氏听他这么说,就更来气了,骂道:“不要给我画大饼了,与你成亲这么多年,我日夜操劳,没有歇过一天,等你成名我早就累死了!”李氏说着就夺过他手里的书扔到了院子里。

他觉得愧对妻子,也不与她理论,就出了家门,他心情郁闷地来到村东头的河边散步,谁知一不小心就滑进了河里。

常厚德不懂水性,掉进水中之后就胡乱扑腾,大喊救命,这时一个砍柴的妇人路过,看见河里有人喊救命,但她是一个女子,也不会游泳。慌乱中妇女解开柴捆,把捆柴的麻绳扔向常厚德,她想用绳子把常厚德拉出来。

常厚德抓住了救命绳子,就使劲地用力拉住,岸上的妇女也用尽了全身力气,一点点把他往岸边拉,眼看常厚德就要被拉上来了,妇女却精疲力尽,一头栽进水里。

此时的常厚德已经到了岸边,他抓住岸边的水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了岸上,可那妇女却没有了踪影。

常厚德早已吓得不知所措,就瘫软在地上,不知过了多久,就有一个人路过,这人正是村里的光棍汉李二牛,常厚德带着哭腔说道:“二牛,有人掉进河里了,你赶快下去救人!”

李二牛看着常厚德浑身湿透,顾不得多想,就噗通一声跳进了河里,因为看不到人,他只能憋一口气,把头扎进水里摸,大概摸了半个时辰,才把女子捞上岸,可那妇女已经不行了。

常厚的见妇女死了,就哭着说道:“对不起,都是我害了你……”

李二牛从他的哭诉中得知这个妇女是为了救他才落水淹死的,常厚德突然跪在李二牛身边哀求道:“这件事你一定要替我保密……”

这个妇女是本村的王氏,王氏也是一个苦命人,前几年丈夫离世,留下她和一个七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她每天上山砍柴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艰难。

李二牛说道:“如今王氏死了,她儿子怎么办?你想过没有?”

常厚德哭着说道:“我家的情况你也知道,三个孩子也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我就算想帮忙也没有这个实力呀!

你一定要为我保密,要不我这一家人可咋活呀,我不能让三个孩子被别人戳脊梁骨啊……”

李二牛知道常厚德家里穷得叮当响,三个孩子一年四季都是衣不遮体,要他养活王氏的孩子确实不现实。死了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还得活着,李二牛决定不把这件事情说出去。

他们把王氏的尸体送回家里,村里人听说王氏淹死了,都纷纷过来看,感叹她的命真够苦的,最苦的还是她的儿子王小宝,他才七岁就没有了爹娘。

村里人兑钱埋葬了王氏,可王小宝怎么办?大家都犯了愁,毕竟那个年代谁家都是缺吃少穿的,再多一张嘴也养活不了啊!

就在大家犯难的时候,村里的泥瓦匠王大山和他的妻子张梅花就来了,张梅花说道:“我们把小宝领回去养,以后小宝就是我们的儿子。”

王大山是泥瓦匠,妻子也勤俭持家,他家的日子比较富裕,吃喝不愁,就是成亲多年没有孩子,如今他们要小宝做儿子,大家都很高兴,觉得这是小宝最好的归宿。

王大山夫妇把王小宝带回家,好吃好喝的待他,可好景不长,王小宝来到王大山家没有多久,张梅花就怀孕了,而且一次生了两个儿子。

自从夫妇俩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后,对小宝的态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不让孩子吃饱穿暖,还让他上山砍柴,他只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干活没有力气,砍的柴也不多,回家就受到张梅花的打骂。

李二牛就住在王大山家隔壁,孩子的遭遇他看在眼里,为了不让王小宝挨打,他每天都帮他砍柴,还带饼子让他吃。

一日半夜,李二牛被门外面的哭声吵醒,他赶紧穿衣起床,打开门一看,是王小宝站在门口哭泣,孩子衣衫单薄,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他顾不得多想,就把他拉进屋里,点燃一堆火让他烤,又给他煮了一面热汤面。

王小宝吃过面,身上有了一点热气,原来王小宝今晚多喝了一碗稀粥,张梅花说他好吃懒做,就把他关在了门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么小的孩子,每天不停地干活,还不给饭吃,每顿饭只能喝一碗稀粥,孩子实在饿得不行,就多喝了一碗,结果就被无情地推到门外,寒冬腊月,大雪纷飞,要是在外面一夜,不被冻死才怪,李二牛心疼孩子,就让王小宝在他床上睡下了。

次日一早,他就去隔壁找王大山夫妇,劝他们对孩子好一些,昨夜那么大的雪,也不能把孩子推在门外啊!

张梅花一听就说道:“站着说话不要痛,我们要是对他不好,他早就饿死了,你要是好心,你把他带回家养去!”

王大山也说道:“这孩子我们就不该带回来,这家里多一张嘴,每年要浪费多岁粮食呀!”

李二牛见二人如此,知道他们还会虐待王小宝好,又想到王小宝的母亲为了救人才离开的,心中就更加不是滋味,说道:“好,你们要是不要,以后小宝就跟着我了!”

李二牛给王小宝改名李小宝,这件事在村子里也传开了,众人都说他因为穷才没有娶到媳妇,如今又多出一个这么大的儿子,以后就更娶不上媳妇了,肯定要打一辈子光棍的。

再说常厚德,自从溺水事件发生之后,他心中非常愧疚,可他家里贫困,想对小宝做出一些补偿也是力不从心,他听说小宝受到张梅花的虐待,心里很不是滋味,如今听说李二牛收养了他,心里就好受多了。

白天李二牛上山砍柴,常厚德就在路边一颗大树下等他,说道:“二牛兄弟,你是个大好人呀,有朝一日我出人头地了,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

李二牛知道他指的什么事情,其实李二牛没有说出实情,一直觉得对不住王氏母子,只是想到常厚德的日子也不好过,孩子也多,说出来村民要指责他,对孩子影响不好,因此决定把这件事烂在肚子里。

“我不需要你报答,只要你对小宝好一点就行了!”李二牛说道。

常厚德说道:“这是肯定的,你放心吧!”

眨眼几年过去了,李小宝已经十三岁了,李二牛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让他拜师学习木匠手艺,三年时间,李小宝就学成出师了,成了一名合格的木匠。

如今的李小宝做木工挣钱,李二牛在家种地,砍柴,父子俩个的日子越过越好,上门给李小宝说媒的人也络绎不绝,可他都拒绝了。

李二牛很不解,就问他想不想成亲,李小宝这才说出了心中秘密,原来他与常厚德的女儿常淑芳好上了。

常淑芳生的是明媚皓齿,身材凸凹有致,是村里最美的女子,李小宝也英俊潇洒,二人很是般配,李二牛觉得二人很般配,就说道:“这是好事啊!你咋不早说,我也好去常家给你提亲啊!”

李小宝有些羞涩,说道:“爹爹,我今年才十六岁,我想再等两年再提亲!”

“你再等两年,可人家姑娘能等吗?我明天就去提亲,先把你俩的婚事定下,成亲可以再等两年,要不就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次日,李二牛就找到媒婆,他与媒婆一起到常家提亲,因为李二牛家的日子不错,李小宝长相俊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常厚德对李小宝有愧疚,夫妻二人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门亲事。李二牛拿了丰厚的彩礼,就把二人的婚事定下了,约定两年之后完婚。

二人的婚事定下不久,常厚德听说省城里的巡抚大人要招纳贤士,他这么多年饱读诗书,虽没有考取功名,但也有一肚子学问,于是就带着女儿的彩礼钱作为盘缠,日夜兼程的去了省城。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常厚德凭着自己深厚的文化功底脱颖而出,做了巡抚手下的一名文书,他每日勤勤恳恳,不辞辛苦,巡抚大人看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就想提拔他。

正好绥安县县令高升,此时正缺少一个县令,正好这绥安县又是常厚德的家乡,巡抚大人就引荐他回家乡做了县令。

常厚德一听,连忙跪地感谢巡抚大人,然后就骑着骏马回去了,妻子听说他做了县老爷,对他的态度也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又是杀鸡又是灌酒,很是殷勤。

如今常厚德做了知县,地位和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想到王氏为了救自己而死,又想到李二牛为了养王氏的孩子,至今还没有娶上妻子,心中十分愧疚,于是就找到李二牛,给他了一包银子,说感谢他这些年对李小宝的养育之恩,也感谢他保守了那么多年的秘密。

李二牛并没有收他的银子,说道:“银子你拿回去,王氏是因为救你而死,留下小宝一人孤苦伶仃,我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尽快把小宝和你家闺女的婚事办了!”李二牛害怕夜长梦多,他想快点为儿子完婚。

常厚德说道:“等我把县衙的事情捋顺之后,就为两个孩子办亲事,你就放心吧!”

常厚德读了半辈子书,如今四十多岁了才做上县令,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于是在家里摆上酒席庆祝,当地的名流富豪都前来庆祝,他是出尽了风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酒席进入**之时,大家正在推杯换盏,突然一个老乞丐来到院子里。老乞丐的衣服都是补丁,不过倒也干净,李氏见有乞丐前来,就拿个馒头打发他走。

老乞丐没有接馒头,说道:“数十载寒窗苦读终成名,这是多大的喜事啊,我老头子也沾沾光,我今天不想吃馒头,我想吃肉!”

李氏听了很生气,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意思骂人,就说道:“要饭的还挑三拣四。”说着就转身进屋去了。

常厚德正在给客人们敬酒,听见老乞丐要吃肉,他就想起了自己以前过的苦日子,一年到头也没有尝过荤腥,他能理解嘴馋的感受,于是就端了一碗肥肉走到老乞丐身边,递给他让他吃。

老乞丐接过肉,就大快朵颐起来,很快一碗肉就下肚了,老乞丐说道:“谢谢你,你命不久矣!”

常厚德一听懵了,自己才当上县令,以后要大展宏图,这个老乞丐不是诅咒他吗?想到这里,脸色就不好看,说道:“我好心给你肉吃,你为何要诅咒我?”

“人要知恩图报,否则必遭天谴!”老乞丐说完就走了,常厚德觉得这个老乞丐就是故意扫他的兴,也就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当天晚上,常厚德就与妻子李氏商量,早日把李小宝和女儿的婚事办了,这样也算他对死去的王氏有个交代。

没想到李氏却说道:“如今你是县太爷,咱们的女儿就是千金大小姐,这门婚事门不当户不对,一个知县小姐嫁给一个木匠,外人还不笑掉大牙?

今天来吃酒席的那么多富家公子,个个风流倜傥,随便选一个都比那李小宝强,我听说王百万家的公子还没有婚配,把淑芳许配给王公子,不但淑芳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对你的仕途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淑芳也对我说了,她如今不想嫁给李小宝了,她要嫁个富家公子,说让你去把婚事退了!”

常厚德听了妻子的一番高谈阔论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他心里就翻起了惊涛骇浪,可要是悔婚,他又觉得无法面对李二牛,毕竟李二牛知道小宝母亲死亡的真相,若他把真相公布于众,他就要被人戳脊梁骨,严重的官位难保。

“你说得很有道理,可咱们要是悔婚,不就成了忘恩负义之人了吗?要是李二牛把真相说出来,我这个县令还怎么做?”

李氏说道:“一不做二不休,把他们两个做了,这样就一了百了!”

常厚德和妻子李氏商量了大半夜,次日,他就骑马来到一座山上,找到一个带着蒙面的女子,这个女子是当地有名的侠女,这个侠女武功高强,行侠仗义,专门打击一些恶霸,地痞,维护一方平安。

常厚德对侠女说了很多关于李二牛父子干的坏事,其实这些都是子虚乌有,是常厚德编造的,而侠女并不知情,她得知李二牛用厌胜之术害人,还要逼迫常厚德把女儿嫁给他,侠女恼羞成怒,说今天三更为民除害。

趁着夜色,侠女潜到李二牛家的院子里,看见房间里还亮着灯,就悄悄地靠了过去。

于此同时,李二牛正在给儿子讲述他母亲死亡的真相,说道:“请你原谅我,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隐瞒了事情的真相……你母亲是因为救常厚德而死,常厚德恳求我隐瞒真相,我想说出来他也没有能力补偿你,村里人还会对他一家指指点点,既然这样,还不如不说。

常厚德虽然没有对你补偿,但他也没有忘记你母亲的救命之恩,如今他做了县令,依然同意你与他女儿的婚事,说明他还是有感恩之心的……如今你长大了,你有权利知道真相……

我告诉你真相是希望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以后与常家小姐好好过日子,好好孝敬岳父岳母,让你母亲安心……”

李小宝听着父亲的诉说已经是泪流满面,他跪在李二牛身边哭道:“爹,你是我一辈子的大恩人,要不是您,小宝早就被冻死了,也没有我的今天……我母亲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她舍命救人……”

正在这时,一个手拿大刀,一身黑衣的女子就走进了屋里,父子二人看到突然闯进来一个陌生人,也是吓了一跳。

侠女说道:“你们二位都善良人……”她就把常厚德让她来杀父子俩的前因后果全盘托出。

二人听了很是震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常厚德是如此心狠手辣之人,侠女说完就告辞了。

他直接来到县衙,找到常厚德,编了一个理由把常厚德骗到河边,说道:“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恩将仇报,今天就是你的死期……”说着手起刀落,劈在常厚德的身上,他一个趔趄就掉进了河里。

常厚德在河里垂死挣扎,这时老乞丐的话又响在他的耳边,可惜一切都晚了。

次日,李氏得知丈夫被杀死在河里,她跑到河边哭得死去活来,也跳河自尽了。

没有人知道常厚德是谁杀死的,新任的知县也没有找到凶手,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常厚德的女儿常淑芳觉得没脸再见李小宝,就出家做了尼姑。

后来,李二牛娶了邻村的周寡妇为妻,周寡妇为人善良,勤劳会持家,她有一个女儿叫阿秀,与李小宝同岁,二人日久生情,也结为了夫妻,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羡煞旁人。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