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186章 男子收留女乞丐,装醉发现乞丐真实身份,报应来得太快

乌龙镇有一个姓王的男子,名叫王铁生,王铁生在镇子里开了一间杂货铺,他和妻子李氏用心经营,日子过得是比上不足不下有余。

但王铁生并不满足现状,不甘心这样的小打小闹,他下定决心要做大生意,妻子劝他知足常乐,可他说道:“人活着就要有所追求,都知足了还有什么奔头,就这么一间杂货铺永远也发不了财,我要改行做别的生意,挣大钱!”

李氏劝不住丈夫,也就由他去了,王铁生的行动力很强,说干就干,他让妻子在镇里打理杂货铺,自己则到城里一个布行做工。

王铁生勤劳肯吃苦,头脑又聪明,很快就受到了布行老板的看重,不出一年,就成了布行的管事。

王铁生在布行干了一年多,就摸透了里面的门道,他来做工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做生意,因此他很快就辞工不干了。

他回到家里,把镇子上的杂货铺卖了,又找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在县城里开了一间小店,到外地贩卖布匹。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就是所谓的运气,其实这运气也是他自己争取来的,王铁生情商高,善于交际,才来县城没多久,就与一些富商打的火热。

其中一个叫刘红运的男子,与王铁生年龄相仿,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来到城里打拼,如今二十多岁已经非常的富有,是县城里屈指可数的富商。

刘红运原本是一个穷小子,如今的财富都是他白手起家挣来的,他看到王铁生努力的样子就想到了当年的自己,因此二人一见如故,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王铁生想把生意做大,但没有本钱,他就邀请刘红运与他一起做,刘红运知道创业的艰难,也乐于帮助王铁生,就为他投资了不少银子。

王铁生确实是个做买卖的料,有了资金,他如鱼得水,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日进斗金,成了县城里的后起之秀。

王铁生有一个女儿,名叫王翠兰,刚满七岁,长得唇红齿白,眉眼如画,而刘红运有一个儿子,名叫刘子晨,比王翠兰大两岁,逢年过节的时候,两家人聚在一起庆祝,两个孩子也建立了友谊,王铁生就提出把女儿王翠兰许配给刘子晨,刘家也很乐意,就为他们定下了娃娃亲。

眨眼十来年过去了,刘子晨已经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而王翠兰也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更加的美艳动人,看一眼就会让人神魂颠倒。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正当两家准备为两个孩子成亲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刘家被盗匪打劫,家破人亡,刘子晨当晚在同窗家里,因此逃过一劫。

王铁生见到刘家遭此劫难,也很伤心,他把刘子晨接到家里来住,刘子晨非常感激未来岳父的收留,更加发奋读书。

如今刘家就剩下刘子晨一人,但王刘两家的婚约并没有解除,王铁生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决定为刘子晨和王翠兰成亲。

刘子晨说道:“我如今身无分文,我怕小姐跟着我受苦,我想功成名就之后再与小姐完婚。”

王铁生却说道:“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你和翠兰成亲之后依然住在这里,吃喝不愁,翠兰怎么会受苦呢?”

刘子晨赶紧跪下感谢王铁生,说他的大恩大德永世难忘,一定会好好爱护王小姐的,等他考取了功名,要好好报答岳父母。

而王翠兰这边却不乐意,说道:“他一个穷书生,如今还要住在我家里不说,又笨嘴笨舌的,我嫁给他会一辈子受苦的,我才不要嫁给他!”

王铁生夫妇听女儿这么说,就好言相劝,说刘子晨前途无量,再说了,刘家对王家有恩,做人要知恩图报才能走得更长远。

王翠兰说道:\"你们报恩也不能牺牲我的幸福,我是不会同意的……我自己的婚姻大事要自己做主!”

王铁生一听就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吼道:“自古以来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要自己做主,你比别人多长了三头六臂不成?真是太没有规矩了!”

李氏见丈夫发火,女儿又这么倔强,她只能两头周旋,可不管李氏如何努力,父女二人就是针尖对麦芒,谁也不愿意退一步。

王翠兰悄悄来到刘子晨的书房,说道:“咱俩不是同路人,我是不会嫁给你的,你就死了这条心吧!你在我家住可以,但我要与你解除婚约。”

刘子晨很喜欢貌美如花的王翠兰,但他知道强扭的瓜不甜,说道:“婚姻大事不是儿戏,既然王小姐不愿意,我也不会勉强,你放心吧,我会对王叔叔说的!”

尽管有一万个舍不得,刘子晨还是找到王铁生,说要解除之前的婚约,王铁生听了先是劝说刘子晨,说道:“翠兰这丫头被我惯坏了,你不要在意她的话,只要有我在,这桩婚事就毁不了。”

王铁生又找到王翠兰,本想着劝说她,可话不投机半句多,父女二人又争吵起来,刘子晨听到心中不是滋味,就收拾东西悄悄离开了王家。他来到一座破庙里住下了,在那里安心读书,王铁生找到他之后,劝说他回到王家,可刘子晨不愿意回去,王铁生就让他到镇里的老宅去住,并给刘子晨送去银子供他花销,还经常让丫鬟仆人给他送一些生活用品。

刘子晨对王铁生的相助很感动,发誓一定要考取功名,来报答王铁生夫妇的帮助。

王铁生夫妇认为自己的女儿之所以不愿意嫁给刘子晨,主要是因为他现在的处境窘迫,因此也不再逼她,心想刘子晨功成名就之后再让二人成亲,女儿自然就会同意了。

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王翠兰居然背着父母有了相好,并与那个男子私定了终身,那个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刘子晨的堂哥刘太宝。

刘太宝从小失去父母,是他的叔叔刘红运夫妇把他养大的,他们对他视若己出,很是疼爱,从小就让他去学堂读书,对他寄予厚望,但刘太宝不喜欢读书,就喜欢逃学。

刘红运见侄子不喜欢读书,也就不强迫他,等他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就教他做生意,刘太宝头脑聪明,生意上的事情他学得很快,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跑出去和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吃喝嫖赌样样俱全,刘红运多次规劝无果,就断了他的经济来源,刘太宝见叔叔不给钱就很气愤,与他断绝了亲戚关系。

刘太宝走了之后,刘红运一直没有找他,并不是不关心他,而是想让他吃吃苦头,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等他想通了一定会回来的,可还没有等到刘太宝回来,刘家就惨遭灭门了。

刘太宝听说刘家出事了才回来,跪在地上痛哭一场,还扬言要为叔叔婶婶报仇雪恨,大家都说这刘太宝能说出这样的话也算有一点良心。

刘太宝依然每天混迹在赌场,烟花之地,据说最近他赢了不少钱,生活过得很是奢靡,那么刘太宝一个不学无术之人是如何与王翠兰扯上关系的呢?其实这话说来就话长了。

因为王刘两家有着深厚的友谊,两家的孩子从小就在一起玩耍,刘太宝就是这样与王翠兰认识的。

王翠兰长相漂亮,刘太宝从小就喜欢她,盼望着长大后与她喜结连理,可刘红运居然让刘子晨与王翠兰定了亲,这让刘太宝很不满。

刘子晨与王翠兰定亲之后,刘太宝表面上与王翠兰保持距离,私下里却与她走得很近,一开始王翠兰并不喜欢刘太宝,但刘太宝善于花言巧语,把她哄得心花怒放,而刘子晨却是一个闷葫芦,王翠兰情感的天平就慢慢倾向了刘太宝这一边。

如今刘子晨离开了王家,王翠兰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但她又怕父母不同意她与刘太宝的事情,于是就让刘太宝带她离开,到一个父母找不到的地方生活。

刘太宝却说道:“只要能与你在一起,哪里我都可以去,只是你从小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我怕会委屈你!”

王翠兰已经被所谓的爱情冲昏了头脑,说道:“只要天天与你守在一起,吃糠咽菜我也会很幸福的,我不会感到委屈的!”

“可你跟着我受苦,我会很心痛的。”刘太宝把王翠兰揽在怀里说道。

王翠兰把头埋在刘太宝的胸前,听着他狂有力的心跳,非常的有安全感,他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刘太宝轻轻的摩挲着的的背说道:“你把咱们的事情对你父母说说,看他们同意不,若是同意咱们就成亲,若不同意咱们再商量对策,我是不想让你跟着我受苦!”

王翠兰听从了刘太宝的建议,就把他们的事情向父母挑明了,王铁生一听就火冒三丈,坚决不同意,因为他知道刘太宝的为人,更不能忘恩负义与刘子晨解除婚约。

“我已经与太宝有了夫妻之实,这辈子我就是他的人了,非他不嫁!”

王铁生听女儿这么说,气得口吐鲜血,怒道:“你要是敢嫁给他,我就没有你这个女儿,你……你给我滚……”

王翠兰见父亲这样,不仅没有一丝愧疚之心,而是说道:“走就走,有什么了不起!”说完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李氏见父女二人闹成这样,心中悲痛就哭了起来,她拦住王翠兰不让走,可王翠兰一把推开她就走了。

三天之后,王铁生就因病离世了,其实他就是被王翠兰气死的,尽管如此,李氏还是决定把女儿找回来,送父亲最后一程。

王翠兰听说父亲死了,没有一点悲伤,反而说道:“走了也好,免得生闲气!”

李氏看着女儿冷漠的表情,说道:“孩子,你爹多疼爱你呀,难道你都忘了吗?如今他离世了,你去送他最后一程,也好让他在那边瞑目啊!”

王翠兰说道:“他都说了,没有我这个女儿,我想他也不希望我回去吧!我看还是不去的好!”

李氏万万没有想到,他们视若珍宝的女儿竟然会如此的冷血,想到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就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站在一边的刘太宝赶紧上前劝说王翠兰,“翠兰,你爹有千万般不是也是长辈,咱们做小辈的就要有些担待,如今他已经不在了,你就想开一些,回去送送他,也是做女儿应尽的孝道!”王翠兰说道:“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回去一趟!”

王翠兰跟着李氏回家了,在父亲的葬礼上没有流一滴泪,来参加吊唁的人都议论纷纷,说这王翠兰没有一点人情味,简直不是人。

做父母的总是能包容儿女所有的错误,面对女儿的冷漠无情,李氏心中很生气,但王翠兰是她的女儿,她并没有责怪她一句。

因为王翠兰的婚事,李氏失去了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丈夫,如今只剩下女儿了,她不想再失去女儿,就主动提起了王翠兰和刘太宝的事情,说同意二人成亲,成亲后就住在家里,并把家中的生意交给他们。

王翠兰和刘太宝听了喜出望外,当天就拜堂成亲了,二人成亲之后,李氏遵照丈夫的遗言,认丫鬟春梅为义女,让春梅嫁给刘子晨,这样他们王家也不算悔婚。

王翠兰却说道:“刘子晨有什么出息,春梅嫁给他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一辈子也不会幸福的,她要是能幸福,我就用头走路!”李氏并没有与王翠兰争辩,她给春梅准备了一点嫁妆就让二人成亲了。

再说王翠兰和刘太宝成亲之后,刘太宝就掌管了王家的经济大权,王翠兰主内,他主外,夫唱妇随,看起来很恩爱。李氏见女儿和女婿如此,心中也有了一丝欣慰,觉得翠兰没有嫁错人。

过中秋节的时候,刘子晨与春梅一起来看望李氏,李氏对二人很是亲热,并留下他们在家里吃饭,刘太宝表面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很不爽。

他对王翠兰说道:“你娘根本没有把我当女婿看待,在她心里,刘子晨才是她的女婿,这让我在家里如何立足?这个家有她没我,有我没她!你看着办吧!”

其实王翠兰也不想让母亲与刘子晨来往,毕竟他也算自己的前夫,如今丈夫的话也说中了她的心事。

“你说得有道理,这事我会处理的,你就不用操心了!”王翠兰就去找李氏,说以后不让李氏和刘子晨夫妻来往。

李氏说道:“做人要知恩图报,当初要不是刘员外相助,也不会有咱家的今天,如今刘员外就剩下一根独苗,咱们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即便不帮,也不能与人家断绝来往啊!再说了,春梅是我的义女,这关系怎么能断呢?”

王翠兰不耐烦说道:“如今你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就是与他们断绝关系,一个就是离开这里!要不我相公心里不爽,也会影响我们夫妻感情的,我可不想因为外人的事情让一家人反目成仇!”

李氏早已领教了女儿的冷血,她知道这都是王翠兰的借口,目的就是要赶她走。李氏考虑再三,尽管有万般不舍,还是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物走了。

她来到丈夫的坟前,不免大哭一场,说道:“相公,如今你是解脱了,你为啥不带我一起走呢?让我一个人留在这世上受苦,我被亲生女儿赶出了家门,以后我该怎么活啊?还不如去和你团聚呢!”说着就一头朝墓碑上撞去。

说时迟那时快,突然就有一个人从后面抱住了李氏,哭道:“娘,你怎么这么想不开啊……”

抱住李氏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义女春梅,原来,今日是王铁生一周年纪念日,春梅和丈夫刘子晨来祭拜他,就看到了李氏撞墓碑的一幕,春梅不顾一切的就抱住了她。

母女二人抱头痛哭,在李氏的哭诉中,二人才知道她是被王翠兰赶出了家门,春梅说道:“娘若是不嫌弃,就和我们一起住吧,虽然条件不好,但也能吃饱穿暖。”

刘子晨也赶紧劝说李氏与他们一起生活,在二人的劝说下,李氏就来到了刘子晨的家里,其实他们住的房子就是王家在镇上的老宅,严格意义上依然是李氏的家。

李氏和刘子晨夫妻生活在一起,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却很开心,可好景不长,王翠兰居然拿着房契找来了,说这是王家的房子,让他们赶紧搬走。

王氏恳求把房契给她,让她有个安身之处,可王翠兰却说道:“既然你不要亲生女儿了,就没有资格再住在王家的房子里。”李氏欲哭无泪,一下子晕倒过去了。

刘子晨和春梅知道王翠兰不会善罢甘休,就收拾东西,带着李氏离开了,从此就与王翠兰断了联系。

刘太宝和王翠兰成亲半年不到,他就纳了一房小妾,王翠兰心中很不情愿,但也不敢说什么,她要是不同意就会被丈夫惩罚,吃不饱穿不暖,如今她看清了这个男人的真面目,但依然心存幻想,觉得刘太宝还是爱他的。

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王翠兰才终于清醒过来,这件事还要从刘太宝的小妾莲儿说起。

莲儿本是一个风尘女子,在刘太宝没有与王翠兰成亲之前二人就已经有关系了,刘太宝成亲之后,依然对莲儿念念不忘,如今自己财大气粗,就把莲儿赎了出来,纳为小妾。

在刘太宝面前,王翠兰是敢怒不敢言,只要刘太宝不在家,她就会以正妻的身份压制莲儿,莲儿也不是省油的灯,就会与王翠兰对着干,但在刘太宝面前装柔弱,对王翠兰也是言听计从,晚上还让刘太宝去王翠兰的房里睡觉,她越是这样,刘太宝就越是疼爱她,更加疏远王翠兰。王翠兰见莲儿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就更加气愤,刘太宝前脚出门,后脚她就给了莲儿一记耳光,莲儿正要还手,刘太宝却突然返回来了,看到莲儿捂住脸哭泣,赶紧询问情况,当他得知是王翠兰打了莲儿时,就火冒三丈。

他端起一壶刚烧好的热水就倒在了王翠兰的脸上,王翠兰的脸顿时就面目全非,这还不算完,刘太宝又对她拳打脚踢,然后把她赶出了家门。

王翠兰如今才知道,刘太宝爱的不是她,而是她家的钱财,如今他的目的达到了,也就不需要伪装了,若是她不离开,早晚都会死在他手里的。

王翠兰害怕别人的指指点点,就去了相邻的惠州县,她从小娇生惯养,如今流落街头,根本没有养活自己的本事,无奈之下,只能以要饭为生。

王翠兰已经两天没有要到饭了,她实在是饿得不行,就悄悄进入路边的一个包子铺,趁着人家不注意抓起两个大包子就跑,她这一跑就被包子铺老板发现了,追上她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这时,一个男子路过,此人正是本县新上任的县令,他走过来制止住了包子店老板,并买了几个大包子给王翠兰吃。

王翠兰顾不得其他,拿起包子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她吃完包子才开始打量面前的人,她这一看差一点瘫坐在地上,这人不就是当初被她嫌弃的刘子晨吗?王翠兰吓得赶紧低下了头,转身就要走。

而刘子晨并没有认出她,见她可怜就叫住了她,问她是从哪里来的,王翠兰不敢看刘子晨,也不说话,刘子晨说道:“你要是无家可归,就跟我回去吧,我家有一个老母亲需要照顾,你把我母亲照顾好了,我也不会亏待你的!”

王翠兰听刘子晨这么说,就猜到他说的老母亲一定就是自己的母亲李氏,想到母亲她是悔恨不已,她想向母亲赎罪,于是就跟着刘子晨去了。

刘子晨为官清廉,府上没有一个丫鬟婆子,家里都是春梅一个人打理,还要照顾李氏,有些忙不过来,刘子晨就让王翠兰来伺候李氏,不但减轻了妻子的负担,还可以帮帮这个可怜的女子。

王翠兰见到自己的母亲李氏,忍不住泪如雨下,可她没脸与她相认,就装作哑巴不说话,尽心尽力地伺候着。

再说春梅与刘子晨成亲两年了,依然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这让李氏很是着急,三月初三这天就带着春梅去附近的城隍庙上香去了,留下王翠兰一人在家。

午饭的时候,刘子晨回到内衙,听见李氏的房间里传出来女子的哭声,他觉得奇怪,就走到窗子前面去听,发现是家中的丫鬟在哭泣。

他走进了房间,看到丫鬟正跪在地上磕头,一边磕头一边痛哭,桌子上摆着的正是王铁生的牌位。

李氏一直把牌位放在房间里,她说看到牌位就如同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可这个丫鬟为啥要对着牌位磕头哭泣呢?

王翠兰听到声响,就停住了哭泣,赶紧站起身来,看到刘子晨摇摇晃晃地走进屋子,“你……你在干什么…”刘子晨眯着眼睛,结结巴巴地问道,说着就倒在了地上。

王翠兰就赶紧把他搀扶到卧房里,又给他灌温水,她看着醉醺醺的刘子晨,知道他此时脑子不清醒,就忍不住痛哭起来,并说了自己的遭遇。

刘子晨是装醉,他得知这个满脸伤疤的女人居然是貌若天仙的王翠兰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王翠兰为了嫁给刘太宝,把自己的父亲活活气死,又赶走自己的母亲,可谓是十恶不赦,没想到报应来的这么快。

晚上的时候,刘子晨就把王翠兰的事情告诉了李氏,李氏听了心如刀割,但她不打算原谅她,说道:“这都是她咎由自取,谁也帮不了她,明天就让她离开吧,我不想再看见她。”

刘子晨知道,李氏这是口是心非,天下总有狠心的儿女,却没有狠心的父母,说道:“娘,你就消消气吧,翠兰如今这个样子,她也得到了惩罚,再说她已经后悔了!”

李氏说道:“她为了刘太宝,气死了她父亲,又把我赶出家门,以前我很生气,如今我不气了,因为我没有必要为一个畜生生气!”

二人的对话被站在窗外的王翠兰听了个一清二楚,就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二人听到哭声,就赶紧走出屋子,看到王翠兰正蹲在墙根处,捂住脸大哭,她跪在地上哭道:“娘,我是翠兰啊,求您大人有大量,就原谅女儿这一次吧!以后我会好好孝敬您的。”

李氏说道:“你说得倒是轻巧,原谅你这一次,可你父亲的命永远也无法挽回了……”

王翠兰趴在地上痛哭了一阵子,然后就慢慢地站起身说道:“我知道自己没有资格恳求母亲原谅,既然这样,我活在这个世上也没有意义了,我要去找我爹,恳求他的原谅……”说着就要离开,却被春梅拉住了。

李氏嘴上说的绝情,其实内心还是很心疼王翠兰的,她再也控制自己的情感,就抱住王翠兰痛哭起来。

王翠兰对刘太宝是恨之入骨,她很感激刘子晨不计前嫌原谅自己,就把自己心中隐藏两年的秘密告诉了他。

刘子晨家被强盗打劫灭门,这一切都是刘太宝勾结盗匪干的,要不强盗也不会轻易进入到刘家的深宅大院,这件事也是王翠兰无意中得知的,刘太宝并不知道,要不她也不会活到现在。

刘子晨听到真相如五雷轰顶,他悄悄地派人回到家乡,收集刘太宝犯罪证据,人证物证收集齐全后,就一纸诉状把刘太宝告到了当地县衙。

知县就把刘太宝抓起来审问,刘太宝却百般抵赖,不愿意说出实情,知县命人杖责五十大板,打得他皮开肉绽,刘太宝终于扛不住就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他罪恶深重,被判处极刑。

刘太宝死了,王家的财产又回到了王翠兰的手里,但她引以为傲的美貌已经不复存在,爱情也没有了,就看破红尘就出家做了尼姑。

临走之前她把家里所有的财产都过继到了刘子晨的名下,并留下了一封信,让刘子晨替她尽孝,照顾自己的母亲。

刘子晨夫妇早就把李氏当成了自己的亲娘,对她很是孝顺,两年后他升官到了京城上任,把李氏和春梅也带走了,就在同一年,春梅顺利怀孕,生下一个男孩。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