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194章 穷书生娶寡妇,答应寡妇三个过分要求,他因此富贵一生

秦朝末年,安徽华山县住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女子,人称沈氏,是一个朴实的山村农妇,靠做针线活和给财主家洗衣为生。

沈氏的丈夫因下河救人意外身亡,留下几岁的儿子与她相依为命,沈氏的儿子叫高志升,高志升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知道母亲养活自己不容易,小小年纪就上山打柴补贴家用。

沈氏虽没有文化,但她也明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因此她辛苦劳作,省吃俭用也要把儿子送到学堂读书。

高志升明白母亲挣的每一个铜板都是用血汗换来的,送他读书非常的不容易,他就起早贪黑发奋读书,想着有朝一日金榜题名报答母亲。

高志升有一个叔叔叫高发财,高发财家良田百亩,牛马成群,是一个大财主,尽管他家生活富裕,吃喝不愁,但他的三个儿子都不争气,没有一个好好读书的,这让高发财很烦闷。

他一边对儿子们说道:“你们几个看看志升,家里那么穷,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读书,而你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不好好读书,几个没志气的东口,咋就不向人家志升学习呢?”

他大儿子说道:“爹,志升就是因为太穷才读书,他想靠读书吃饱穿暖,而我们什么都不缺,读书还有什么用处?”高发财听了儿子的话,气得拿起扫帚就打。

另一边高发财又对沈氏说道:“嫂子,如今哥哥不在了,你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干嘛还让志升读书?让他到我家里帮工,每年挣的钱够你娘俩吃喝了,还能有结余,到时候再娶个媳妇过日子,儿孙满堂多好呀,我哥哥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沈氏当然明白小叔子的心思,说道:“没事的,我苦点累点没啥,他愿意读书就让他读!”

可有时候就是天不如人愿,尽管高志升很努力,可两次参加童试都没有考中,这让他很是苦恼,觉得对不住母亲。

沈氏并没有责怪儿子,而是一如既往地鼓励他,鞭策他,说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金榜题名的。

高发财的几个儿子见高志升落榜就嘲笑他,说道:“我看你就不是读书的料,偏要读书,恐怕一辈子也是个穷书生啰!”

“要想功成名就可没有那么容易,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劝你早点回头是岸吧!”

“高志升,书呆子,都考试两次了,连个秀才都没考中,花钱读书还不如花钱娶个媳妇过日子呢,不过你家太穷,恐怕连媳妇也娶不到,你最好的选择就是来我家做工,至少可以让你吃饱穿暖……”

高志升面对堂哥堂弟们的嘲笑,表面上不以为然,心里却是波涛汹涌,久久无法平静,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走的路,难道读书这条路真的走错了吗?他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吗?

他三思之后对母亲说道:“娘,我已经十八岁了,是个男子汉了,以后我要撑起这个家,挣钱养活娘,让娘享福……”

还没有等他说完,沈氏就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你怎么挣钱?怎么让娘享福?要给人家做苦力吗?你那么辛苦地挣钱来养活娘,娘心里好受吗?哪里来的享福了?

你要想让我享福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读书,等你功成名就,我就可以母凭子贵,人前人后也能抬起头了,这才是享福!你不要多想,也不要听别人说什么,只管好好读书,莫问前程,老天爷不会亏待勤奋的人!”

高志升眼圈发红,说道:“可我不忍心让娘为了我吃苦呀……”

沈氏说道:“娘不苦,只要你好好读书,娘的心里比喝蜜还甜,若你不读书,即便喝蜜也如同吃黄莲一样苦。”

“我都参加两次考试了,都没有中,我……我太对不起娘了……”高志升跪在沈氏面前痛哭流涕。

沈氏流着眼泪说道:“孩子,你还小,两次没中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只要不放弃,坚持下去就会得到回报的,娘相信你!”

高志升也到了适婚年纪,可因为家里太穷没有娶亲,沈氏看着别人家的儿子都成亲生子了,她心中也很着急,但为了让儿子读书已经是家徒四壁,哪有钱娶媳妇呢?她只能把一切的美好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坚信儿子一定会有所成就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沈大娘,亭长让你家志升去村头的打谷场开会,咱们村的很多光棍都在那里呢!”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突然来到沈氏家说道。

亭长让去开会,沈氏也没有多想,就让儿子去了,高志升来到村头的打谷场上,就看见村里没娶老婆的成年男子都在,大家在交头接耳议论着什么。

高志升是一个读书人,与这些男子很少有接触,彼此之间也不是很熟悉,他也没有去问,就一个人站在人群后面。

亭长扫视了一圈众人说道:“我今天召集你们来,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宣布……”

原来,亭长昨天去城里办事,路上遇到一个年轻女子,那女子衣服破烂,满面灰尘,摇摇晃晃地赶路,她看见亭长的马车过来就伸手拦车,说道:“大叔,我走不动了,可以拉我一段路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亭长见她像是长途跋涉的样子,累得实在是不行了,就动了恻隐之心,停下马车让女子上来了。

亭长问道:“姑娘要去哪里?”

女子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也不知道要去哪里!”

“你……你不知道要去哪里,干嘛还要搭我的车?赶紧下去吧!”亭长惊讶又有些生气。

女子一听赶紧恳求道:“大伯,求您别让我下车……”

女子告诉亭长她叫李美英,一个月前丈夫被拉去服兵役,刚到战场就死了,家里的族人们听说之后,就把她家的房子和土地霸占了,把她赶了出来……所以她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亭长听了很同情她,说道:“既然这样,你就先跟我回去,然后再做打算。”

李美英一听赶紧跪下感谢亭长,就坐着马车来到了亭长家里,亭长的妻子王氏听了李美英的遭遇也很可怜她,赶紧烧水让她洗了澡,又拿出女儿生前的衣服给她换上。

洗完澡换过衣服之后,李美英的真面目就显露了出来,她身材窈窕,面容姣好,是一个难得的美人,王氏看了也很喜欢,看着李美英就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忍不住伤心落泪。

亭长夫妇原本有一个独生女,名叫柳叶,生的唇红齿白,很是可爱,可在一年前因病离世了,如果活着,如今也成亲生子了。

李美英见王氏伤心,就问起原因,王氏就说了自己女儿的事情,李美英赶紧跪在王氏面前叫道:“娘,我愿做您的女儿,为您和爹养老送终!”

王氏被她这一举动惊住了,她缓过神来之后赶紧扶起李美英说道:“好闺女,娘有你这样的闺女也是有福气了!”

就这样,李美英就认亭长夫妇做了爹娘,当天夜里,李美英与王氏同床而眠,李美英告诉王氏,说自己已经怀孕一个月了。

王氏一听大惊,说道:“既然这样,就赶紧给孩子找个爹,要不孩子生下来会被人欺负的……”

母女二人商量到半夜,第二天王氏就对亭长说给李美英物色一个人家,亭长说道:“咱村里这么多光棍都没有媳妇,从这些人之中选个忠实可靠的就行!”

王氏说道:“还是让美英自己选吧,她愿意嫁给谁就嫁给谁!”

亭长一听就不同意,说道:“自古以来只有男子选女子的,哪有女子选男子的!这绝对不行。”

“女子选男子怎么了?小姐抛绣球选婿不就是女子选男子吗?美英长得这么漂亮,就有资格选,把村里的光棍叫到打谷场上,让美英坐在马车上一个个看,相中那个就是那个!”

亭长听了妻子的话就改变了主意,同意让李美英自己选女婿,于是就把村里的光棍都召集到了这里。

大家一开始还猜测着不会有什么好事呢,听亭长一说就欢呼了起来,个个摩拳擦掌,整备迎战,有人说道:“早知道是这样,我换件衣服再来了!”

亭长说道:“之所以没有提前告诉你们,就是让你们以着以真实面目示人,不要弄虚作假!”

高志升是一个读书人,脸皮特别薄,一听说要女人来挑选他们这些男人,就感觉不好意思,扭头就要走,却被一个看热闹的妇女拉住,低声说道:“志升,你也不小了,该成个家了,有这样的好机会可不能错过,你看看他们个个都是大老粗,就你是读书人,说不定人家姑娘就能看上你呢!”

妇人说着就使劲推了高志升一把,说道:“站到前面去,要不姑娘看不见你!”

高志升被妇人冷不防这么一推,就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正好倒在马车前面,众人一看哄堂大笑,高志升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他满脸通红的从地上爬起来,就要离开,却被马车里的王氏叫住了。

“高志升,你等一等!”王氏和李美英从马车子里了走出来,王氏说道:“志升,你艳福不浅啊!美英看上你了……”

高志升一听不知所措地搓着手,脸就更红了,李美英看着他害羞的样子,心中很喜欢,小脸也泛起了红晕。

很快,在亭长的主持下,高志升就与李美英成亲了,这让村子里的其他光棍羡慕不已,高志升的堂哥高虎看见高志升娶个如花似玉的美娇妻也是得了红眼病。

高志升家里太穷,婚礼一切从简,也没有待客,做了几个菜,俩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也就算成亲了。

沈氏觉得挺对不住人家李美英的,说道:“孩子,委屈你了,等志升考取了功名,一定给你补办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

李美英说道:“娘不要这样说,我一点都不委屈!”

吃过晚饭,沈氏就催着儿子赶紧入洞房,高志升还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他也很期待那美好的时刻,就红着脸去了房间。

李美英见他紧张的样子觉得好笑,不过正是因为他害羞的样子她才看上他的,她想这样的男人最安全,要是嫁给那些厚脸皮的人,她就等于是摆在案板上的肉,是很危险的。

高志升看着李美英说道:“娘子,天……天不早了,咱们早点歇息吧!”作为男人,他当然要主动一些,于是就走到了李美英身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美英突然指着一边的椅子说道:“你坐在那里,我有话对你说!”

高志升就乖乖地坐在了椅子上,等着听她说话,李美英也不瞒他,就把丈夫战死,自己已经有一个月身孕的事对他说了,还说她觉得丈夫还活着。

高志升一听就如掉进了万丈深渊,他这时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这样的好事会落到他头上呢?人家就是看他老实好欺负,不过事到如今,他也只能认了。

说道:“你有什么条件就说吧!”

李美英说道:“我有三个条件,第一,我身怀有孕,咱俩不能同房,以后也不能住在一起;第二,孩子的事要瞒着你娘;第三,如果我丈夫没死,他要是来找我,咱俩就离,你看行不?”

高志升一听她这三个条件很是过分,心里当然是不乐意的,自己为别人养孩子,还沾不到女人的边,他图什么呢?不过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想想李美英也是个可怜的女人,就答应了。

从此之后,高志升睡地上,李美英睡床上,二人就做起了有名无实的夫妻,村里的男子对高志升是羡慕嫉妒恨,可他心中的苦楚又能向谁说?只能默默往肚子里咽。

一日,李美英去地里摘菜,她刚走到地里,高虎就从旁边的玉米地里窜了出来,嘻皮笑脸地说道:“你这个女子真是太傻了,怎么就看上了那个书呆子,他家穷的叮当响,你跟着他一辈子都要吃糠咽菜,还不如跟了我,我让你吃香的喝辣的,一辈子荣华富贵!”说着就上去动手动脚。

李美英赶紧就躲开了,呵斥道:“滚开,你要是再乱来,我就告诉亭长,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高虎说道:“好啊,亭长也要敬我三分呢,你想告就告,我等着!”他一步步靠近李美英,就在这时,突然有人从后面抱住了高虎的腰。

原来,沈氏见李美英迟迟没有回去,就很担心,让儿子出来寻找,高志升看到高虎要欺负李美英,他就跑上来抱住了高虎。

高虎被人突然抱住,他恼羞成怒,二人就扭打在了一起,高志升就是一个文弱书生,他哪里是高虎的对手?很快就被高虎压制住,雨点似的拳头就落在了高志升的脸上。

李美英见高志升被打,举起手中的镰把就打在高虎的头上,高虎就应声倒下不动了,二人吓得不知所措,这一幕正好被村里的一个人看见,那人赶紧就跑到高发财家报了信。

高发财一听赶紧带着一群人来到地里,抓住了高志升和李美英,直接送到了县里的衙门,沈氏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晕厥了过去,亭长的妻子王氏赶紧给沈氏灌热水,掐人中,折腾了好一会才醒过来。

沈氏醒来后就要去县衙见儿子儿媳,王氏说道:“咱们去了也帮不上忙,她爹已经去了县衙,你就放心吧,这件事是高虎有错在先,知县大人肯定会秉公办理的!”

高发财带人把高志升和李美英送到县衙之后,就要求知县大人治二人的罪,知县大人就问了二人打高虎的原因。

李美英就详细说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知县一听,高虎才是罪魁祸首,正要宣判,旁边的文书就咳嗽了一声,知县心领神会,就退堂明日再审。

第二天开堂审理的时候,高虎也来到了堂上,一口咬定自己没错,说是他们二人嫉妒他家富裕才打他的,知县大人就采纳了高虎的说法,判处高志升和李美英去边疆服三年劳役。

二人大喊冤枉,可也无济于事,高志升想到李美英一个柔弱女子,如今又怀有身孕,怎么可以去服劳役,这不是要她的命吗?

他跪在堂下恳求道:“我妻子身怀有孕,我愿意替她受罚,请大人开恩!”

知县大人一听,李美英生怀有孕,就说道:“好吧,既然你这么重情重义,那你妻子的三年就由你来代替,一共六年。”

高发财一家听到判决心中很是畅快,高志升一个书生,根本没下过力,别说是六年了,六天就会把命搭进去,这对高发财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他再也不用担心侄子功成名就压自己一头了。

李美英一听高志升要替自己服劳役,心中很是愧疚,高志升是一个好人,他答应了她的三个过分要求,如今又因为她去服劳役,而她什么都没有给他,这太不公平了。

李美英跪地恳求道:“请大人开恩,让我丈夫回家一趟,与老母亲告个别,明天一早就来县衙……”

一旁的亭长肠子都悔青了,他捡回来个寡妇,好心办了坏事,是他害了高志升,赶紧也替他求情,说让他家再住一晚,因为家里还有个老母亲。

知县心想,去边疆服劳役也是有去无回,就同意让他回去一趟,一旁的文书趴在知县耳朵上说了一通,知县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跑,他能跑到哪里去?”

亭长赶紧说道:“小人拿人头担保,让他回去一晚,若他跑了,大人就把小人的头砍了!”

知县说道:“明天五更必须要来到县衙,否则的话后果自负!退堂!”高志升回到家里,他怕母亲担心,就说自己只是去城里修路,路修好就回来了,沈氏哭着说道:“你从小就没有干过活,修路这么重的活,你怎么能受得了呢?”

高志升安慰母亲说自己长大了,干些活锻炼锻炼也好,要母亲放心,母子二人一直说到半夜,沈氏说道:“你这一去,就苦了美英了,才刚成亲就要守寡,天不早了,赶紧回房休息吧,好好陪陪她。”

高志升来到房里,李美英居然还没有睡,高志升看到自己的被褥放到了床上,有些吃惊。

李美英说道:“你和大娘都是好人,供我白吃白住,还要因为我去服劳役,是我对不起你们……我太自私了,若你不嫌弃,今夜我要把自己给你……这样我的心里也会好受一些……”

她说着就走到高志升跟前,要为他宽衣解带,高志升后退一步说道:“美英姑娘,你不要这样,我不希望你做出违背心意的事情,我既然答应了你的条件,就会坚持到底的!”

李美英看着面前这个善良的男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说道:“你的大恩大德我无以为报……”

高志升把她扶起来说道:“这辈子能遇见也算是有缘份了,其他的什么都不要想,也不要说了。”他把自己的被褥铺在地上,就躺下睡了,二人一夜未眠。高志升不想让母亲经历分别时的痛苦,次日五更就悄悄地去了县衙。

高志升走了之后,就剩下沈氏和李美英相依为命了,日子过得非常艰苦,高虎还时常来家里骚扰,幸亏有亭长夫妇帮助,要不然婆媳二人这就没有了活路。

再说高志升被送到边疆修建城墙,他一个文弱书生,才两天就累得站不起来了,那监工就拿着鞭子使劲抽打他,打得他伤痕累累,奄奄一息。

这时,走过来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看着奄奄一息的高志升问道:“怎么回事?”

拿鞭子的监工赶紧报告:“老大,这人是安徽华山县人氏,因打架斗殴被送来服劳役的,这才两天就要死要活的,也不知道他当初是怎么打架的?

老大,你看他都这样了,打也打不起来,是不是把他处置了?”

男子皱起眉头说道:“把他扶到我的营房里,我有话要问他?”

高志升就被人扶到了一个营房里,扔在地上,那个年轻人叫手下给他的伤口上抹药,又给他喝了水,高志升才微微睁开眼睛,看到自己在一个营房里躺着,挣扎着就要离开。

男子说道:“不要动,在这里好好休息……”高志升能看得出来,这个男子的官职肯定在监工之上,他不知道这男子为啥要把他弄到这里来。

男子说道:“听说你是安徽华山县人,我家在华山县相邻安康县,说来咱们也算是老乡了,我叫刘旁,请问你叫什么?”

高志升听说他也是安徽人,瞬间就感觉到很亲切,说道:“我叫高志升!”

刘旁叫下人弄来酒菜,他要与高志升开怀畅饮,高志升赶紧跪下说道:“我是一个犯人,怎敢与大人一起喝酒?”

刘旁扶起他说:“我的营房里没有犯人,现在你我是老乡,是亲人,快请坐,在这千里之外到能遇到老乡真的是很难得!”

高志升受宠若惊,只能战战兢兢地坐下,二人边吃边聊,刘旁就问高志升犯了什么事,高志升就一五一十的说了,刘旁一听拳头就砸在桌子上,说道:“简直是没有王法了,恶人逍遥法外,好人却要受惩罚!明天我就给你发放释放通牒,让你回家去。”

刘旁挥笔写下一封信,说道:“只求你帮我一个忙,这封信上有地址,你按照这个地址把信送给一个叫李美娘的女子。”

高志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这是遇到大恩人了,赶紧跪下道谢,说道:“恩人放心,我一定把信送到!”

次日,刘旁给了高志升释放通牒,又给他一些银子,亲自把他送上了回家的轮船。经过多日的跋山涉水,高志升终于回到了安徽境内,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安康县,按照信上的地址找去了。

村里人告诉他,说李美娘在几个月前就失踪不见了,高志升就在安康县里打听李美娘的下落,可找了一个月也没有找到,信没有送出去,他觉得很对不住刘旁。

他知道老娘肯定很担心他,他也挂念老娘,就想着想回家看望老娘,然后再继续寻找李美娘。

高志升回到家里,母子二人抱头痛哭,高发财听说高志升回来了,觉得不可思议,赶紧去县衙告状,说高志升根本没有去服劳役,居然回来了。

知县一听也很恼火,立刻派人捉拿高志升,高志升就把刘旁给他的释放通牒拿了出来,知县一看就放了人,气得高发财差一点吐血。

他想不明白,上面为啥要放他回来,他就说那通牒肯定是假的,知县一气之下把高发财打了二十大板,高发财心中窝火,想着以后要好好教训高志升。

高志升这么快就回来了,李美英是又惊又喜,说道:“你是好人有好报,好人到哪里都能遇见好人!高志升却沮丧地说道:“刘兄让我送一封信我却没有送到,我心中有惭愧呀!”

李美英就问他什么信,高志升就把信拿出来说道:“刘兄让我去安康县,把信送给一个叫李美娘的姑娘,可我到地方一问,村里人说李美娘在几个月前就失踪了!”

“赶紧把信给我看看!”李美英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高志升就把信递给了她,李美英借过信,看到上面的字迹居然失声痛哭起来,高志升一看吓坏了,问她是怎么回事?

李美英说道:“我就是李美娘……”

原来,李美英的真名叫李美娘,她并不是一个寡妇,只是有一个相好的,她的相好就是刘旁,刘旁是一个地痞流氓,不爱干活,但对李美娘特别好,二人私定终身就珠胎暗结了。

就在半年前,刘旁突然之间就消失了,本来李家人就不想让李美娘与刘旁交往,但又害怕他报复,所以对二人的关系也不敢过多干涉,刘旁失踪之后,李家人就放开了胆子,他们要把李美娘嫁给一个富商做小。

李美娘坚信刘旁总有一天会回来的,就不愿意嫁给他人,于是就逃了出来,她怕被家人找到,就说自己叫李美英,是一个寡妇。

高志升听了李美娘的诉说感觉不可思议,世上居然有这么巧的事情。

李美娘从信中得知,刘旁暂时还不能回来,他要干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她心中又喜又担心。

高志升知道了李美娘的底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们还以夫妻相称,白天是一对恩爱夫妻,晚上以兄妹相称。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天夜里,李美娘顺利生下一个男婴,沈氏抱住孩子喜欢的不得了,说道:“我可是有孙子了!”

高志升和李美娘见沈氏高兴的样子,心中却很不是滋味,他们担心老人知道真相后受不了打击。

有了孩子之后,为了养家,高志升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他决定不再读书,他要撑起这个家,沈氏有了孙子,就把希望全部放到了孙子身上,孩子三岁时就送到了学堂读书。

沈氏对孩子说道:“你爹这辈子没有考取功名,你一定要考上,为你爹把面子挣回来!”

孩子说道:“奶奶放心吧,我会好好读书的,为奶奶争光!为爹娘争光!”

眨眼又是五年过去了,孩子已经八岁了,天下也改朝换代了,突然有一天,朝廷派人来到高志升家里宣读圣旨,封李美娘为皇后。

大家这才知道李美英的真名叫李美娘,新上任的皇帝就是李美娘当年的相好,孩子就是当今皇帝的孩子,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沸腾了。

皇帝奖罚分明,为了感谢村民们收留李美娘,免去十年的苛捐杂税,而把高发财一家抓到了县衙审问,高发财就把自己做的坏事全部交代了,原来高志升两次没有考中秀才都是他背后捣的鬼。

把高志升送到边疆服劳役也是他给知县使了银子,高发财父子四人,知县,还有在童试做手脚的乡官都被打入了大牢。

亭长夫妇和高志升母子把李美娘母子当亲人一样照顾,高志升为了她们不但放弃了读书,还耽误了青春,三十岁了还没有成亲,皇帝很是感动。

把他们四人也接去了京城生活,并给高志升封了官,还把自己的胞妹许配给了他,多年之后,高志升官升一品,儿孙满堂,一辈子荣华富贵。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