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207章 瓦匠归家,见继母养的毛驴日渐消瘦,得知真相差点吓瘫

王天赐五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就成了一个孤儿,非常的可怜,左邻右舍的邻居也会给他送一些吃的,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王天赐就只能靠讨饭维持生计。

五岁的孩子,本该是在父母怀里撒娇,无忧无虑的年纪,可王天赐却早早地尝到了人间疾苦,对于他来说,能吃饱饭就是最大的幸福。

一日,王天赐讨饭到一个村子,天空却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他的衣服又薄又破,冻得唇鼻发青,浑身发抖,手脚都麻木了。

为了暖和一些,他就在雪地里使劲跺脚,这时就有一个背工具箱的男子经过,看见王天赐可怜,就把他带回了家。

这个男子叫刘长顺,是一个瓦匠,他把王天赐带回家之后,妻子李氏已经做好饭了,就赶紧盛了一碗饭给王天赐吃,然后又生了一堆火。

王天赐烤着火,喝着热气腾腾的面条,全身都是暖烘烘的,不争气的眼泪就啪嗒啪嗒地掉进了饭碗里。

李氏赶紧拿来手绢给他擦泪,吃过饭,李氏问他叫什么,几岁了,是哪里人,怎么一个人出来要饭了?

王天赐说道:“我家就住在王家村,我今年五岁了,没有了父母,不要饭就会被饿死……”说着就泣不成声。

李氏把王天赐揽在怀里,轻轻拍着他的背,说道:“好可怜的孩子呀……”

晚上,刘长顺和李氏就让王天赐住在了家里,等他睡着之后,李氏就对刘长顺说道:“这孩子太可怜了,不如就让他留下,做咱们的儿子,你看行不?”

刘长顺和妻子李氏成婚多年,如今都四十岁了还没有生育,他们一直都想要一个孩子,如今遇到王天赐,李氏就很可怜他,看着他乖巧的样子也很喜欢,就想着要收养他做儿子。

其实,刘长顺也是这么想的,他害怕妻子不会同意,没想到妻子居然先提出来了,刘长顺一听就爽快地答应了。

次日,王天赐醒来时就看到桌子上摆着热气腾腾的白米汤,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李氏端来一盆温水给他洗脸,这让王天赐受宠若惊。

李氏说道:“洗了脸快把饭趁热吃了,暖暖身体。”

王天赐一轱辘就从床上跳下来,跪在李氏面前叫娘,“娘,以后我就是您儿子,您和爹就收下我吧!”

李氏看着赶紧把他扶起来,流着泪说道:“好孩子,快起来,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儿子了……”一旁的刘长顺也是眼圈泛红,但脸上带着笑容。

刘长顺夫妇收下王天赐做儿子后,就把他改成了姓刘,叫刘天赐。

刘长顺有了儿子,有了希望,干活就更加卖力了,只要有人找他,无论多累,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李氏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每天变着花样的给儿子做好吃的,刘天赐感觉自己太幸福了,有这样爱自己的爹娘,他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刘天赐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看看爹爹干活回来,赶紧就端来洗脸水让刘长顺洗脸,说道:“爹爹辛苦了,赶紧洗完脸歇歇。”

等他坐在凳子上时,王天赐就端上来一杯热茶,说道:“爹爹请喝茶!”看着如此懂事的儿子,身体的疲惫就一扫而光,刘长顺喜得合不拢嘴。

刘长顺出去干活的时候,刘天赐就帮助李氏打扫屋子,烧火做饭,还给家中的毛驴割草,只要能做的活他都会抢着干,刘氏怕他累着,就不让他干,刘天赐说道:“这算什么,要饭比这些要累很多倍呢,这些活一点都不累,还很快乐呢!”

邻居来李氏家串门子,见她捡回一个如此懂事的孩子,都连连夸奖,说这孩子真懂事,夸得李氏心里美滋滋的,她觉得老天对她不薄,虽然自己没有生儿子,可给她送来一个这么乖巧的孩子,今生也算是知足了。

刘天赐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眨眼十来年过去了,刘天赐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刘长顺就教他学习瓦匠手艺,只要学会了这个手艺,一辈子就不愁吃喝了。

刘天赐脑子灵活,又肯吃苦,每天跟着父亲一起出去干活,几个月时间,手艺就就学成了,活干得又快又好,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刘天赐对父亲说道:“我学成了手艺,以后我挣钱养活你和俺娘,你们就好好歇着吧!”

刘长顺才五十多岁,身体也很健康,只要能动弹,他根本歇不进去,说道:“干活习惯了,歇着难受,等我不能动了再说歇着。”

什么是孝顺?不但要孝还要顺,刘天赐就顺着父亲,他歇不住就让他去干,只是二人一起去干活时,刘天赐干重活,让父亲给干点小活,不闲着就行。

春天盖房的人家特别多,刘天赐父子整日就不得闲,一大早天不亮就出去了,晚上半夜才回来,路程远的就住在主家不回来,等房子盖好了才回家。

家中就剩下李氏一个人,她每天也不闲着,除了要给家中的毛驴割草,就坐在家里给丈夫和儿子做鞋袜,墙上都挂着好多鞋子,一年四季的都有,看着这么多的鞋子,想着丈夫和儿子,她感到很幸福。李氏在家里做鞋子的时候,村里的赵寡妇领着儿子来了,叫她来去河边洗衣。

赵寡妇只有二十多岁,她长得柳条细腰,眉眼妩媚,一年前丈夫出意外而亡,留下她和一个几岁的孩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也很不容易,因为她长的太美,不敢单独去洗衣,就过来找李氏作伴。

李氏正好也有几件衣服需要洗,她也乐意与赵寡妇作伴,就和她一起去了。

再说刘长顺父子正在干活,突然就有村子里的一个男子跑来叫他们,说李氏出事了,刘长顺和刘天赐一听心就提了起来,问那人出了什么事?

那人说道:“快回去吧,李嫂子掉进河里了!”

父子俩听了,就跌跌撞撞的就往家跑去,回到家里,看见李氏浑身湿漉漉地躺在地上,已经没有了呼吸。

刘长顺父子就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围观的众人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大家都为李氏感到可惜,儿子长大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却这么走了。

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如今李氏就突然离开了,这对父子俩来说就如晴天霹雳,他们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他们更想不明白,李氏怎么就淹死了?

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赵寡妇就跑到屋里,扑在李氏身上就痛哭不止,说是她害了李氏,不该来叫她一起洗衣。

原来,李氏与赵寡妇一起去河边洗衣,因为才下过雨,河岸上很滑,一不小心就掉进了河里,赵寡妇一看李氏掉进河里,就跑回村子去叫人。

村民们来到河边时,已经不见李氏李氏的影子,只见村里的哑巴在河里,正把李氏往河岸边拖,大家赶紧下河帮忙,才把李氏拉上了岸,可她已经没有了呼吸。

尽管有千般伤心,万般不舍,刘长顺父子还是忍痛把李氏厚葬了。李氏走了之后,刘长顺就好像丢了魂一样,做事情总是出错。

刘天赐知道父亲是太伤心,太思念母亲了,其实他也是一样的,但他要坚强起来,因为他还要照顾父亲。

刘天赐就不让刘长顺出去干活了,让他在家里歇着,可他又担心父亲一个人在家会更加伤心,于是就说陪着他出去转转,父子二人就一起去了集市上,刘天赐买了父亲最爱吃的菜,回到家就做给他吃。

刘天赐本想多陪陪父亲,可每天都有人找他去干活,城里的李员外家要盖新房,因为路途遥远,刘天赐要住在哪里,这一去就要一月多,他就去集市上买了米面,蔬菜放在家里,交代父亲按时吃饭,没事的时就出去转转,散散心。

刘长顺知道儿子担心自己,就对他说道:“我没事的,你就放心去吧!”

刘天赐走了之后,刘长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喂自家的毛驴,有什么心里话就对毛驴说,这个毛驴好像通人性,看见刘长顺流泪,它也会流泪,给毛驴聊聊天,刘长顺的心情也好了很多。

中午,他去地里摘丝瓜,就看见了赵寡妇,赵寡妇正在地里摘豆角,她看见刘长顺来菜地摘菜,就主动上去帮忙,然后又把自己摘的豆角给了刘长顺一些。

刘长顺不要,她就硬往他篮子里放,刘长顺怕别人看见说闲话,就提着菜篮子匆匆回家去了。

从那之后,刘长顺只要出去,准能碰到赵寡妇,她大哥长大哥短地叫着,很是热情,刘长顺出于礼貌也会给她聊两句。

一日傍晚,刘长顺正要洗菜准备做饭,就看见赵寡妇脸色苍白地跑来了,说道:“刘大哥,请你帮个忙,我肚子痛的很……你帮我去隔壁村把王郎中请来……”

刘长顺心地善良,没有不帮的道理,就匆匆去邻村请郎中了,他把郎中带到赵寡妇家里就要离开,赵寡妇就说道:“刘大哥,你可以帮我打桶水吗?”

一个寡妇生活不容易,如今又生病了,刘长顺二话不说就去打水了,一直把赵寡妇家的水缸灌满,这时郎中也看完病走了。

赵寡妇说道:“刘大哥,你帮我请郎中,又帮我打水,我还想让你帮我熬一碗药,行不?”

刘长顺就赶紧给赵寡妇熬药,然后又煮了一碗米汤给她端到床头,赵寡妇感动得流下眼泪,说道:“长顺大哥,你真是一个好人,太感谢您了!”

寡妇门前是非多,刘长顺说道:“乡里乡亲的,帮忙是应该的!”说着就大步离开了。

赵寡妇过意不去,次日就蒸了一大锅包子给刘长顺送去了,刘长顺看着一篮子大包子,就想起了妻子,李氏生前总是蒸包子给他吃,皮薄馅多味道香而不腻。

赵寡妇说道:“刘大哥尝尝我的手艺,这包子是羊肉馅的。”

刘长顺说道:“拿回去你自己吃吧!”

“刘大哥,你帮了我不少忙,我过意不去,也没有什么东西拿得出手的,就蒸几个包子给你吃,表示感谢!”

刘长顺说道:“都是小事,你不要记在心上,拿回去吧!”

“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赵寡妇嗔怪说道。

刘长顺没办法,只能收了包子,但要别人的东西他心里不安,就拿了几枚鸡蛋放在了赵寡妇的篮子里,赵寡妇推辞了一会就收下了。从那以后,赵寡妇经常来到刘长顺家里嘘寒问暖,做什么好吃的都会给刘长顺送一些,一开始,刘长顺还是很抗拒的,但时间长了,他也就习惯了,不过他从来不白要赵寡妇的东西,她送来一个枣,他就会回报一个犁。

一来二去,两个人的关系就越走越近,村里人当然也看出了二人不一般,大家都私下议论,说这赵寡妇年轻漂亮,怎么就看上刘长顺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呢?

有人就说了,赵寡妇是一个能人,因为刘长顺有积蓄,如果她嫁给了刘长顺,就能过上好日子,以后就吃喝不愁了。

再说刘天赐在城里干了一个多月,李员外家的房子就完工了,他去集市上买了一盒点心,二斤酱牛肉,还有一壶美酒就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按理说刘长顺应该在家里,可此时的大门却从外面上了锁,刘天赐就担心起来,赶紧去邻居家问情况。

与此同时,刘长顺正在赵寡妇家里,二人对面而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个人也有些意乱情迷。

赵寡妇含情脉脉地看着刘长顺说道:“刘大哥,如今你一人生活,也没有想过再找个伴吗?”

刘长顺说道:“我都一把年纪了,谁还会看上我呢?”

赵寡妇说道:“刘大哥心地善良,又有手艺,肯定有女子会看上你的,如果有的话,你愿意娶她吗?”

“当然愿意了,一个人的生活实在是太孤单了,可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女子呢?”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愿意嫁给你为妻……”赵寡妇害羞地低下了头。

刘长顺心潮澎湃,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好一会儿才憋出一句话,“可……可……我配不上你啊……”

“长顺大哥,你是一个大好人,又勤劳肯干,怎么说配不上呢?”

刘长顺看着面若桃花的赵寡妇,心神摇曳,赵寡妇抬眸看着刘长顺,说道:“长顺大哥,你要是愿意娶我,我也愿意一辈子伺候你。”

“愿意,愿意……”刘长顺脸上有些烫,就抓住了赵寡妇的手,正在这时,外面突然有人敲门。

二人吓了一跳,抓住的手赶紧就松开了,赵寡妇问道:“谁呀?”

“我,赵姐,我是刘天赐……”赵寡妇听了就看向刘长顺,刘长顺就起身去开门,刘天赐刚才还不信邻居的话,如今看见父亲果然在赵寡妇家里,才相信邻居说的话是真的。

刘长顺也没有解释,说道:“你回来了,走吧,回家去!”说着就出了门,刘天赐跟在后面,一路上,父子二人谁也没有说话。

回到家里,刘长顺就把自己要娶赵寡妇的事对刘天赐说了,刘天赐是个孝顺的孩子,他知道母亲的去世对父亲影响很大,也想让他找个老伴,早日开始新的生活,不过父亲要与赵寡妇成亲,他心里还是有些介意的。

赵寡妇年轻漂亮,她完全可以嫁个更好的,为啥要嫁给自己的父亲呢?他这样想并不是说父亲不好,而是他年纪大了。

刘长顺见儿子不做声,就说道:“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吧!”

“父亲,我希望你开心,只要你开心就行。”刘天赐见父亲现在的精气神十足,比一个月前好多了,就没有把心里的想法说出口,而是说道:“只要二人是真心相爱的,他举双手赞成。”

刘长顺本来以为儿子会反对他,听到儿子这样说就很意外,但又很开心,说道:“真是爹的好儿子!”过了几天,刘长顺就大摆宴席,把赵寡妇娶进了家门。

新婚夜,夫妻二人如胶似漆,恩爱缠绵,犹如枯藤缠绕嫩花香,风流不减少年时。

刘长顺娶了妻子,又有了精气神,做什么事情都有使不完的劲,脸上也乐开了花,在爱情的滋润下,刘长顺年轻了十几岁,刘天赐看着父亲高兴,他也很开心。

赵氏对刘长顺也是温柔体贴,对刘天赐也很好,她每天在家里做家务,把家里家外打理得整整齐齐,村民们都说着刘长顺好人有好报,娶一个又漂亮又贤惠的妻子。

本来刘天赐是不让父亲出去做工的,可刘长顺说道:“我还能干着呢,歇着就全身不舒服,再说了,你也到了成亲的年纪,需要钱的地方多着呢!”

刘天赐说道:“爹,你就不要为我操心了,我自己能干活挣钱!”

刘长顺说道:“即便你自己能挣钱,做父亲的也要表达自己的心意,再说了,你赵姨到了咱家,我就要对她负责,让她过上好日子!”刘天赐尽管很心疼父亲,但他坚持要干活,他也就不再说什么。

日子就这样平静而温馨的过着,有了继母之后,有人陪着父亲,刘天赐就放心多了,他就跟着一个木匠朋友去了临县做工。

临走的时候对父亲说道:“我这次出去要半年才能回来,您要照顾好自己,累了就歇一歇!”他拿出一包银子说道:“这些银子你拿着,家里吃喝拉撒都离不开钱,我在外面管吃管住根本用不着!”刘长顺不要,说道:“我有钱,这些银子你带着,出门在外可不能缺少钱,有钱心里踏实!”

赵寡妇看着父子俩推来让去的,就说道:“穷家富路,天赐就带着吧,我们家里有住的,也饿不着,你就放心吧!”

刘天赐怕父亲干活累着,执意要把银子留下,说让他不要那么卖力干活,钱由他来挣。

刘长顺也是怕他担心,就收下了银子,说道:“放心吧,我累了会歇着的。”

刘天赐出去了半年,也挣到了不少钱,他给父亲和继母带了礼品,还有一些吃食,就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回到家的时候,刘天赐却没有看见父亲,只看见继母赵氏一人在家,她比之前更漂亮了,红光满面的,精神很好。

刘天赐就把礼品拿了出来,然后问父亲去哪里干活了?

赵氏说道:“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家盖房子,就让你父亲去了!”

刘天赐问父亲晚上回来不,赵寡妇就说路途远,就住在那里了,房子盖好才能回来,其实这也很正常,刘天赐就没有多想。

半年没有见自家的毛驴了,刘天赐就来到驴圈里,当看见自家的毛驴时就大吃一惊。

他走的时候,这头毛驴还是油光水滑的,半年不见居然毛都竖起来了,瘦的不成样子,他走到毛驴身边,用手抚摸着它的背,很是心疼。

他来到这个家的时候,毛驴就有了,小时候他经常给毛驴割草,年年磨面打粮都靠它,去集市上也会赶着毛驴车,这头驴就如家人一样,对它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

刘天赐心想,莫不是毛驴生了病?他就问赵寡妇这毛驴怎么这么瘦,是不是生病了?

赵寡妇一听,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神情,赶紧说道:“也没有生病啊,可能是累的,刚打完粮食又磨面!”

刘天赐觉得不对,这头毛驴身强体壮,干点活怎么会累成这样?

他又来到驴圈里仔细观察,就看见地上有一摊稀屎,原来毛驴拉稀了,但拉稀一天两天也不会瘦成这个样子啊?肯定拉的时间长了,继母难道就没有发现吗?如果她知道毛驴拉稀,为啥不给它看病,又瞒着自己呢?刘天赐越想越不对劲。

吃过晚饭,刘天赐就早早的躺下睡觉了,其实他一直没有睡着,半夜时分,他悄悄起床蹲在驴圈里的干草堆后面,不一会儿,就有一个黑影从驴圈那边翻了过来。

驴子一惊就跳了起来,只见黑影拿着一把草放在驴的食槽里,然后就快速的溜到赵氏的房间门口,闪身就进了屋子。

刘天赐看到这一幕,顿时就明白了,他捏手捏脚的溜到赵氏的窗子底下听动静。

“刘天赐回来了,你怎么还敢来,等几天不行吗?”

“不行,我已经习惯了,没有你的夜里是空唠唠的,根本睡不着!这都三更半夜了,只要那毛驴不叫唤,刘天赐不会知道的!”

赵氏说道:“你不能再给毛驴吃那种东西了,否则就真的要死了,毛驴死了,怎么推磨?”

“放心吧,吃不死,就瘦点,磨面没问题!”

……

直到屋里传来不可描述的声音,刘天赐才回到自己的房里,可他一夜都没有睡着。

次日,刘天赐对赵氏说道:“我和朋友约好了,一起出去干活,晚上不回来,姨娘一个人在家关好门窗,注意安全。”

刘天赐离开家后,并没有去干活,而是和几个朋友在酒馆里喝酒。

半夜三更,男子又从驴圈处的矮墙翻进了院子里,他把手里的草放在驴的食槽里就溜进了赵氏的房里。

刚进去不一会儿,就有几个手拿火把的黑影闯进了房里,火把把房间照得亮如白昼。

床上的二人吓得魂飞魄散,男子跳下床就要逃走,却被几个壮汉抓住。

“王二,你这个畜牲,竟然干出猪狗不如的事情!”刘天赐一脚踹在王二的屁股上,王二就跪在地上求饶。

赵氏也躲在被窝里筛糠,一边哭一边说:“都是王二这个畜牲逼我的……”

刘天赐说道:“王二是怎么逼你的,你去给族长说吧!”

当天晚上,刘天赐几人就把王二和赵氏送到了族长家里,二人跪地忏悔,希望族长能饶他们一命。

族长立刻命人敲锣打鼓,把全村人都叫来了,说道:“你俩当着全村人的面把事情交代清楚,不能有半点隐瞒!也不能说半句谎话!”

王二是一个光棍,就住在刘家隔壁,他早就觊觎赵氏的美色了,再加上刘长顺经常外出干活,青春年少的赵氏耐不住寂寞,二人一拍即合就走到一起去了。

刘家的驴圈是靠着王二家的院墙建的,半夜王二翻墙进入刘家院子时要经过驴圈,毛驴看到外人就会不停的叫唤。

二人怕被发现,就想出一个办法,白天不给毛驴吃饱,王二来时就会拿来一把草,在草里加了泻药,毛驴饿的不行,就会把放有泻药的草吃了,吃了就开始拉肚子,也就没有力气叫唤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毛驴天天吃不饱,还拉肚子,所以就越来越瘦,而赵氏却红光满面,越来越妩媚。

村民们得知真相后都大骂二人不是东西,要求按照村规惩罚二人。

老族长就让刘天赐去找他父亲回来,刘长顺得知真相后气得差点吐血,可他还是为赵氏向族长求情。

说道:“我经常在外干活,冷落了她,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也有责任,恳求族长饶她一命吧!”而村民们都为刘长顺打抱不平,大家要求严惩二人,按照村规把他们沉塘。

如果不按村规办事,恐怕以后不能服众,如果按村规办事,又怕刘长顺难过……就在族长左右为难的时候,村里的哑巴却开口说话了,把村民们吓了一跳,他说的话更是让村民们不敢相信。

这个哑巴四十多岁,他是小时候生病哑巴的,虽然不能说话,但什么都懂,他说出了李氏溺亡的真相。

原来,李氏根本不是自己掉下河里的,而是赵氏把她推下去的,当时哑巴正在地里干活,就看见了这一幕,他跑过去就跳进了河里,但河里有一个深潭,李氏掉进了深潭,他费了好大劲才把李氏拉上来的。

赵氏以为哑巴不会说话,看见了也没事,谁知哑巴却突然说话了,她不得不承认自己所做的事情。

其实,赵氏早就与王二好上了,被她丈夫刘四发现之后,二人就一不做二不休害了刘四,那天,李氏正好去赵氏家里看见,吓得拔腿就跑。

赵寡妇和王二警告李氏,如果她说出去,他们就会对她一家人不客气,李氏就保证不会说出去,可二人不放心,觉得李氏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就加害了她。

赵氏不愿意与王二过苦日子,就嫁给了刘长顺,过上了吃喝不愁的日子,同时还能与王二厮混,对她来说是两全其美。

众人听了都觉得细思极恐,这个赵氏看起来人畜无害,没想到却是一个可怕的恶魔。刘长顺父子得知李氏溺水的真相后,恨不得把二人碎尸万段。

得知王二和赵寡妇犯了杀人罪后,族长就命人把二人送到了县衙,最后二人被判凌迟处死。

刘长顺父子来到李氏的坟前,告诉她坏人已经被绳之以法,让她在那边安息,不要观念家里。

后来,刘天赐娶了同村的一个女子为妻,夫妻二人很恩爱,对刘长顺也非常孝顺。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