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故事在民间 > 第223章 男子心善帮女子收麦,女子却说不要回家,有人要害你

刘家屯有一个男子,名叫刘宝林,刘宝林从小就没有见过父母,是姑姑把他拉扯大的。

刘宝林的姑姑刘氏与丈夫生育了一个儿子,取名牛大壮。

刘氏的丈夫去世得早,她一人拉扯着两个孩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但她一直乐观向上,从来都没有抱怨过。

孩子们小的时候,家里的粮食都留给孩子们吃,刘氏也只是偶尔吃点黑的,她平时就靠吃野菜度日。

刘宝林特别懂事,他见姑姑不吃玉米饼子,就故意留下大半个,说自己吃不完,就让姑姑替他吃。

刘氏当然知道侄子的心思,也不说破,就咬两口饼子,刘宝林见姑姑吃饼子就会很开心。

刘氏去地里干活,两个孩子也一起去帮忙,回家还帮助做家务,尤其是刘宝林,什么活都抢着干,刘氏看着孩子们如此懂事,脸上乐开了花,苦日子也不苦了。

一年天气干旱,地里的庄稼都旱死了,庄户人的日子不好过,粮食不够吃只能吃野菜,很多人都出去要饭了。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何况是两个半大小子呢?为了活命,刘氏带着两个孩子出去讨饭,在讨饭的路上差点没有饿死。

母子三人在外讨饭一年后又回到了家乡,才结束了四处流浪的生活,如今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刘氏也老了。

刘氏家贫困,只有三间破旧的茅草屋,俩个孩子都到了适婚年纪,也没有人上门说亲。

刘氏就把两个孩子召集到跟前,说道:“如今你们都长大成人了,我也老了,以后的路还要靠你们自己,你们两个都出去自己谋生吧,攒些钱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

牛大壮二十岁了,他早就想娶媳妇了,听母亲这么说就收拾行囊去了城里,在一个杂货铺里做伙计。

刘宝林见姑妈年纪大了,就说要留在家里种地,还能照顾姑妈。

刘氏说道:“你也十八岁了,也该娶媳妇了,还是去城里找个活做吧,家里我自己就行。”

刘宝林说道:“姑妈,你年纪大了,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再说了,家里的地也需要人种啊!我留在家里既能种地又能照顾您,农闲时还可以砍柴,采草药增加收入,这样不比城里做工差。”刘氏见侄子固执,也不再说什么。

家里本来就有十来亩土地了,刘宝林为了多种粮食,又在荒坡上开了几亩荒地,这样家里的地有十几亩,一年下来收的粮食也不少,除了吃还有多余的可以拿去卖。

家里的地太多,只有刘宝林自己干,收庄稼的时候他总是起早贪黑地忙碌,遇到连阴天,庄稼收不到家里,一年就白忙活了,因此刘宝林决定攒钱买一头牛,无论是拉车碾麦子,还是犁地播种都会比较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刘氏听了也很赞成,说道:“卖粮食的钱和卖柴的钱我都攒着呢,攒够了咱就买头牛回来,有了老牛,你也可以省些力气。”

刘宝林说道:“姑妈,不要为了买牛舍不得花钱,我多砍几捆柴就有了!”

两年之后,刘氏省吃俭用终于攒下了买牛钱,她把钱装在一个布包里,准备给刘宝林让他去买牛,可事情总是那么巧合,她还没有把钱给刘宝林,牛大壮就回来了,身边还跟着一个漂亮姑娘。

刘氏赶紧让姑娘坐下,又端茶给她喝,说道:“这是谁家的女子,这么漂亮?”

牛大壮说道:“娘,她是小翠,是您儿媳妇……”

这个女子就是杂货铺王老板的女儿小翠,小翠平时经常来店铺里,二人就日久生情了。

王老板只是一个小商贩,没有本钱,生意做得也不大,他就想着为女儿物色一门好亲事,他也可以靠着大树乘凉,可自己的女儿居然喜欢上了店里的小伙计,他恼羞成怒,就不同意二人的事情。

可王小翠说道:“我这辈子就认定牛大壮了,除了他我谁也不嫁。”

王老板为了棒打鸳鸯,就把王小翠关了起来,把牛大壮也辞退了,王小翠是铁了心要跟着牛大壮过日子,为了反抗父亲,她就不吃不喝,王老板心疼女儿,没办法只能又把牛大壮找回去,说同意二人的事情,只是要答应他一个条件。

牛大壮说道:“只要是我能做到的事,我一定答应。”王老板就让他拿五十两银子作为聘礼,只要能拿出,他就把王小翠嫁给他。

牛大壮在城里做伙计,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五十两银子对他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他和王小翠都知道,王老板是故意的,就是为了让他知难而退,可两个年轻人爱的热烈,难分难舍。

王小翠就把自己的私房钱拿了出来,再加上牛大壮这两年攒下的工钱,也只有十来两银子,差五十两远着呢!

牛大壮想到刘宝林在家种地,砍柴,应该攒了一些钱,就带着小翠回家来了,目的就是为了筹钱给王老板。

刘氏见有女子喜欢儿子,心里很高兴,可她得知二人是来要钱时,心中就很为难。

刘宝林比牛大壮小两岁,也到了娶妻的年纪,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再说了,她手里的钱都是刘宝林辛苦赚来的,还要去买牛呢,如果给了儿子,她这个当姑的也没法对侄子交代呀!可自己儿子娶媳妇,她这个做母亲的不帮忙也说不过去呀!刘氏说道:“咱家里的条件你也知道,我只能去找亲戚们借借看,借多少是多少!”

牛大壮就把刘氏拉到一边说道:“我听说宝林这两年没少挣钱,你就拿出来给我先救急,以后我还给他。”

刘氏一听就摇头说道:“宝林在家里种地,本来就挣不到钱,我平时身体又不好,给我看病也没少花钱,哪里还有钱?”

牛大壮说道:“娘,你这胳膊肘咋往外拐呢?我可是你亲儿子呀,将来是要为你养老送终的,你可不能向着外人!”

其实,刘宝林在外面已经听见了他们的对话,就走进了屋子,说道:“姑妈,就把买牲口的钱给大壮吧,婚姻大事比买牛更重要,牛可以以后买,可姻缘错过就没有了。”

刘氏看着刘宝林,说道:“家里十几亩土地,没有牲口怎么行?再说了,你也要娶媳妇,姑妈不能给你帮忙,怎么能拖你后腿呢?”

“姑妈,咱们都是一家人,大壮的事情紧急,就把钱让他用,其他的事可以再缓缓。”

牛大壮听刘宝林这样说,就赶紧上去握住他的手说道:“宝林,太谢谢你了,我以后有钱了一定还你,等你成亲我也会帮助你的。”

刘宝林说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那些钱也不多,不知道够不够?”

牛大壮说道:“有少聚多,不够我再朋友借借,一定能凑够的。”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刘氏只能把买牲口的钱拿出来给了牛大壮,牛大壮拿到钱喜出望外,也不说感激的话了,领着王小翠就去了城里,不就后就成婚了。

牛大壮与王小翠成婚之后不久,王老板就去世了,王小翠的哥嫂就把二人赶出了王家。

牛大壮这些年在店里帮忙,岳父说以后帮他开个店,可如今店也没开成,工钱也没有拿到,又被人扫地出门,心情就很沮丧。

如今他们夫妻两个身无分文,又没有地方去,无奈只能回到乡下。

刘氏见儿子儿媳回来,就问他原因,牛大壮就一五一十地说了自己的遭遇,刘氏听了也很心疼儿子,说道:“你就在家里种地吧!至少饿不住,让宝林去城里做工去!”

刘氏之所以这样说,她是不想连累刘宝林,她想让他去城里挣钱娶媳妇。

刘氏对刘宝林说道:“你也不小了,婚事不能再拖了,如今大壮回来了,你就出去做工挣些钱,以后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

刘宝林见牛大壮不愿意出去,两个劳力都在家里种地确实有些浪费,于是就收拾行李,告别刘氏去了城里。

刘宝林能吃苦,很快就找到了活,在码头上装卸货物,虽然累些,但挣得较多,工钱也是每天一结,如果家里有事,他还可以回去帮忙。

刘宝林在城里干活,经常回家看望刘氏,每次回去都会给刘氏带上礼物,刘氏嘴上说他乱花钱,可心中却很感动,这个侄子比亲儿子都强,自己的儿子连一根线头都没有给她买过。

王小翠虽然不是千金大小姐,但也是小家碧玉,她哪里过得了乡下的苦日子?来到牛家之后,她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说,稍不如意就摔盘子打碗。

牛大壮知道王小翠不习惯现在的生活,就处处让着她,哄着她,刘氏这么大年纪了,还要每天做饭洗衣照顾儿媳妇,周围的邻居都看不下去了,说让牛大壮说说王小翠,要入乡随俗。

可牛大壮却说道:“她从小娇生惯养,一时间适应不了,发发脾气也是正常的。”众人听了都骂牛大壮是娶了媳妇忘了娘,真是个不孝子。

刘氏不但要洗衣做饭,农忙的时候还会到地里割麦子,麦子收完后就病倒了,她这一病就没有人做饭洗衣了,王小翠见刘氏躺在床上就指桑骂槐,说她是装病。

牛大壮见妻子闹腾,就对刘氏说道:“娘,你都在床上躺一天了,起来做饭吧,小翠她心里烦,你就体谅一下吧。”

刘氏说道:“你这个不孝子,你也以为我是在装病吗?”说着就剧烈地咳嗽起来。

王小翠听见刘氏的话就站在院里叫牛大壮出来,牛大壮赶紧把她拉到房里给她说好话,说别让邻居们听见笑话。

王小翠说道:“你娘又不是养你自己,不是还有刘宝林吗?你现在就去把他叫回来,看他们管不管?”牛大壮不敢耽误,就去找码头上找到刘宝林。

刘宝林得知他的来意后,二话不说就回家去了,他看到姑妈病得这么严重居然没有看郎中,就很生气,但也没有说什么,立刻叫来郎中给刘氏看病。

郎中把刘宝林叫到外面说道:“怎么不早治呢?如今病得这么严重,一时半会也好不了,你姑妈这病主要是气的,以后别让她生气了!”

刘宝林知道姑妈是被牛大壮两口子气的,既然他们不愿意养刘氏,他就找了村子里的一间空房子,和姑妈一起搬了出去,王小翠见到心中欢喜,说道:“搬出去就不要再回来了。”

刘宝林每天给刘氏熬药,做饭,还陪她聊天,刘氏心情好了,病很快就好了起来。病好了之后,刘宝林什么活都不让她做,对她十分孝顺。

刘宝林又在村头盖了三间新房,又开了几亩荒地。他勤劳能干,除了种地,还砍柴采药,姑侄俩的日子过得很富足,一年下来也能攒下不少钱。

刘氏看着侄子这么大了,还没有成亲,就拿着点心去找媒婆说媒,媒婆给他介绍过几个姑娘,可哪些姑娘都一听说他要养活自己的姑妈就不同意了。

刘氏知道原因后,心中就很难受,说道:“宝林,是姑妈连累了你!”

刘宝林赶紧安慰姑妈,说道:“姑妈别这样说,你养我小,我就该养你老,她们不愿意就算了,我还不乐意娶不孝之人呢!姑妈放心吧,你侄子给你娶个孝顺的侄媳妇。”

刘氏握住刘宝林的手,眼泪就流了出来,说道:“牛大壮是个白眼狼,只有你是个孝顺的孩子……”

这年冬天,刘氏感染了风寒,刘宝林赶紧请郎中医治,一直治疗了好几个月,刘氏的病也没有治好,就撒手人寰了。

刘宝林痛不欲生,可人死不能复生,他痛哭之后就厚葬了刘氏。

眨眼到了收麦的季节,一天傍晚,刘宝林刚从地里回来,村里的李玉兰就来到了他家里,说道:“宝林哥,请你帮我收一下麦子好吗?”

李玉兰是一个寡妇,她的丈夫牛二在一年前因病离世了,留下他的妻子李玉兰一人生活,当时李玉兰才十八岁,长相又漂亮,刘三去世之后,很多人都对她想入非非,但没有人真心实意想娶她,因为她有一个孩子要养。

其实,这个孩子并不是李玉兰所生,一次她上山砍柴时,听见草丛里有婴儿啼哭,她拨开草丛就看见一个刚出生的男婴躺在那里,李玉兰心善,虽然自己日子过得辛苦,她还是毫不犹豫的把孩子抱回了家,给孩子取名牛根。

有了孩子之后,她还要照顾孩子,还要下地干活,日子过得就更辛苦了,可她并不觉得苦,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了盼头,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牛根才一岁多,李玉兰把他一个人放在家里不放心,就把他绑在背上,带着他来地里割麦子,这孩子好像知道母亲的不易,在李玉兰的背上不哭不闹,很是听话。

收庄稼的时候最害怕下雨,如果遇到连阴天,地里的麦子就会发芽,这一年就白忙活了,因此大家都起早贪黑地抢收麦子。

刘宝林见李玉兰带着一个孩子割麦,十分辛苦,就想去给他帮忙,但又怕别人说闲话,影响李玉兰的名誉,也就没有去。

如今李玉兰来找他帮忙收麦子,刘宝林二话没说就跟着李玉兰去了,来到李玉兰家里,刘宝林拉起架子车就要去地里拉麦子,李玉兰却说道:“宝林哥,不要着急,你还没吃饭吧?先吃饭再去拉麦子。”

刘宝林刚割麦回家,还没有来到及做饭就被李玉兰叫走了,这会儿肚子确实饿了,他就接过李玉兰端来的面,吃了一碗。

吃过面,李玉兰就去灶房洗碗,刘宝林说道:“我去拉麦子了。”说着就要走。

李玉兰赶紧拦住他说道:“宝林哥,其实……其实我不是让你来拉麦子的,我家的麦子已经拉到打谷场了,是我弟弟帮忙拉的。”

刘宝林就不明白了,麦子都拉完了了,为啥要对他说拉麦子,李玉兰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说话间,李玉兰已经把碗洗刷完了,她把刘宝林拉到房里说道:“宝林哥,其实我是害怕…不知道为啥,这几天老是半夜做噩梦……我……一个人真的很害怕……”

刘宝林已经听明白了李玉兰的意思,他毫不犹豫地说道:“你不要怕,我留下来给你壮胆!”

李玉兰面露喜色,“好,那你就睡在我的床上吧!”

刘宝林说道:“那怎么行?我睡床上你和孩子睡呢?我就睡在门口,你和孩子在屋里安心睡吧!”

李玉兰说道:“宝林哥,你睡屋里才能给我壮胆,你就睡在屋里吧!”刘宝林连连摇头说不行,非要坚持睡在门外。

李玉兰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说道:“你是怕别人知道了说闲话吧?”

刘宝林说道:“人言可畏,我一个大男人倒不怕,就怕对你影响不好。”

李玉兰说道:“嘴在别人身上长着,他们想说什么就说去吧,只要咱们问心无愧就行,宝林哥,今晚上你就和我一个屋睡……”

刘宝林见她这样,就说道:“好吧,我去抱点麦秸,铺在地上。”

“你睡床上,我和孩子打地铺。”李玉兰说道,刘宝林听她这么说,心才放进肚里。

说道:“我一个大男人,睡地上就行,你和孩子到床上睡去。”

李玉兰就不再劝他,她在地上铺一个草毡子,又铺上被褥,说道:“好了,让你睡地上,委屈你了。”

李玉兰把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她并没有去睡,而是坐在了刘宝林的身边,低声说道:“宝林哥,我有话对你说!”

刘宝林说道:“有什么话就说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玉兰就凑近他的耳边,压低声音说了一番,刘宝林听了大吃一惊,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李玉兰说道:“我也是无意之间听到的,所以就把你叫来了。”

“谢谢你,玉兰,原来你是在救我。”

李玉兰说道:“不用谢,你是一个好人,我这告诉你是应该的。”二人说了一会话,就熄灯各自睡下了。

为了不被村里人看见,次日天不亮,刘宝林就起来回家去了。

当天三更,有两个黑影鬼鬼祟祟地来到刘宝林屋子旁,用手推房门,房门是从里面插上的,他们知道人就在屋子里,于是就捅破窗户纸跳了进去。

二人刚一进屋,屋里的灯就点亮了,屋内埋伏的五六个男子就把牛大壮和张三抓住了,并夺走了他们手中的刀子,二人想要挣扎着逃跑,可已经被人用绳子捆住。

刘宝林走到二人身边,质问牛大壮:“咱们从小一起长大,我把你当亲兄弟一样看待,你为何要害我?”

牛大壮见情况不妙,就赶紧说软话:“我也是一时糊涂,你就看在你姑妈的面子上放了我吧!以后咱们还是好兄弟……”

原来,刘氏去世的时候给刘宝林一个金元宝,说是她丈夫当年给人家卖命挣下的,日子再艰难,她都没有拿出来用,就是为了留个念想,如今牛大壮不孝,她就要把这个金元宝留给侄子。

刘宝林不是贪财之人,说道:“姑妈,这金元宝是姑父用命换来的,你就给大壮吧,我不能要!”

刘氏说道:“好孩子,我和你姑父都把你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大壮不孝,你为我养老送终,这个应该给你,如果你不要,姑妈死不瞑目……”

刘宝林听刘氏这么说,就收下了,谁知这一幕被村里的二流子张三看见,他就告诉了牛大壮,牛大壮和王小翠就找刘宝林要,刘宝林想到二人对姑妈的所作所为很生气,就不承认有金元宝。

牛大壮两口子哪里肯善罢甘休,于是就和张三商量,夜里用刀威胁刘宝林,让他拿出金元宝,到时候二人平分。

前一天晚上,二人来了,没有找到刘宝林,次日他们看见刘宝林在地里割麦,就知道他在家,所以三更时就又拿着刀子来了。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密谋被李玉兰听见了,就告诉了刘宝林,刘宝林就找来村里几个年轻人埋伏在房间里,等着牛大壮和张三上门,好一举拿下。

村里的人都知道牛大壮不孝,对他非常反感,想着他总有一天会受到惩罚的,如今他竟然还要害刘宝林,众人哪里肯放过他。

一个年轻人说道:“牛大壮,自作孽不可活,这都是你自找的!\"

另一个年轻人对刘宝林说道:“宝林,对这样的人就不能心慈手软,把他送到县衙去,让知县大人处置他。”

刘宝林几人就把牛大壮和张三送到了县衙,次日就开庭审理了,按照当时的法律,持刀入室抢劫是要判死刑的。

但刘宝林却为牛大壮求情,恳求知县轻判,知县见刘宝林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就说道:“那就判他十年监禁,让他好好反省反省!”牛大壮被判刑之后,王小翠自觉没脸见人,就悄悄离开了。

刘宝林非常感激李玉兰,于是就拿了礼品去她家感谢她,李玉兰就留他在家里吃饭,刘宝林毫不犹豫就留下了。

刘宝林问李玉兰有没有想着再往前走一步,李玉兰说道:“我带着个孩子,没有人会愿意的。”说完就低下了头。

“你是个善良的女子,怎么会没有人愿意呢?玉兰,如果你不嫌弃我,我愿意照顾你们母子一辈子!”刘宝林含倩脉脉地看着李玉兰说道。

李玉兰娇羞的低下头,说道:“我是一个寡妇,还带着个孩子,宝林哥不嫌弃我就不错了,我怎么有资格嫌弃你呢!”

刘宝林听她这么说,知道了她的心意,就一把握住她的手说道:“玉兰,你放心,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的,把孩子当成亲生的一样看待……”

李玉兰听着刘宝林热情的告白,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说道:“只要宝林哥不嫌弃,我愿意伺候你一辈子……\"二人郎情妾意,紧紧相拥在一起。

刘宝林与李玉兰成亲之后,二人就去城里做起了小买卖,次年生下一个女儿,儿女双全,人生也算圆满了。

刘宝林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成了当地有名的富商,夫妻两个心地善良,经常救济贫困,又收养了几个无家可归的孩子,这些孩子长大之后都勤劳善良,对二老也很孝顺。

喜欢故事在民间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故事在民间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